这部豆瓣9.2分的神作里,有治好当代人精神内耗的解药。公众号新闻2023-10-19 13:10最近一阵子工作很忙,爸妈又在催我考虑要不要回老家,整个人感觉很内耗。 前天晚上,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去看了刚上映的一部由国家地理出品的纪录电影《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没想到这位曾出现在教材里的传奇人物的人生经历,让我感受到难得的温暖和力量,如果套用当下流行的表达方式,那就是——珍·古道尔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珍·古道尔因其在非洲丛林里做黑猩猩研究而享誉世界,后来积极投身于动物与环境保护事业。珍的人生,听上去和囿于都市生活的我们完全不同,但她的经历呼应着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我真正想做的事是什么?我要过怎样的生活?一个人该怎么追求自己的梦想?当现实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我们又该怎么面对?…… 这部纪录电影真实地展现了珍·古道尔面对这些问题时的处境、她的感受和想法、以及她做出的选择。这些经历让我看到了一个精神榜样的形象:坚定、温暖、精神富足。 所以,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我眼中的珍·古道尔和她对我们的启示和鼓舞。 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问问八岁的自己。这部纪录电影里有大量绝美的镜头,这也是我非常推荐大家一定要进电影院去看看的原因。在大荧幕上,沉浸式地进入非洲森林和草原,近距离地身处惊雷、暴雨、落日、以及奔腾的动物群之中,与眼眸深邃的黑猩猩对视,这一切都让人感受非常奇妙。 不过,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镜头反而不是自然界的大场面,而是在影片前半段,珍·古道尔遥远地看着黑猩猩的眼神特写。 这个眼神看起来是那么平静、坚定,你可能想象不到,彼时的她正面临着巨大的考察压力。 那时,她刚刚被派到非洲的丛林中考察黑猩猩,却发现黑猩猩对她非常戒备。她一过去,黑猩猩就远远地跑开了。因为无法靠近观察,她很长时间都没有得到特别有用的考察成果,再这么下去,考察经费可能就会断掉,她将被迫结束这份工作。 而这份工作对她来说是那么珍贵,因为这是她从孩提时代就一直坚持的梦想。在珍·古道尔成长的年代,一个女孩子宣称自己要去考察猩猩、大象,要成为一个动物学家,注定是要会被嘲笑的。珍·古道尔伴随着种种质疑和嘲笑来到此时的非洲,她不能前功尽弃。 了解过这些,再看到她当时的眼神,她的那份平静和投入,让我觉得震撼。这个眼神底下一定也有着因孤独、失败、未知而搅起的重重焦虑,而且在拍下这个镜头的时候,她在那天已经翻越了几座山峰都一无所获,但这些都敌不过她对儿时梦想的坚定。后来,她终于找到了一只不会慌张逃跑的黑猩猩,能够让她接近。从此,她在非洲开启了一段「比活在梦里更幸福」的时光。 相信许多人都会羡慕珍能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为自己感到惋惜:为什么我自己就没有这样的热爱和梦想呢?这也是当下许多人感到精神内耗的重要原因之一:找不到让自己有热情、有动力的事,似乎只得茫然地浪费自己的生命。 珍·古道尔的人生故事恰恰提醒着我们:有没有可能我们曾经都有过热情和梦想,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丢失了?或许,我们可以回首过往,走进已被淡忘的童年,找一找当年的旧照片,翻一翻尘封的旧日记,看看自己是否也曾有过让人激动和遐想的梦想与愿望。在这些愿望的背后,是否暗含着你愿意追求的人生价值,这些梦想与价值是否能在你当下的生活中重新激发你心底的动力。 有时候,真正能承载我们生命热情的事情,可能并非出自于利益的权衡,而是从我们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浮现出来的。去想想做哪些事情会让自己最投入、最享受,或许我们也能找到那么一件重要的事,它们对我们的意义就像动物研究之于珍·古道尔。 相比事事规划,或许顺其自然会迎来别样的人生。或许,爱情不是这部纪录电影的主线,但相信很多人也会被珍·古道尔与雨果的爱情所触动。 在雨果出现之前,珍曾经说过,自己从未想过恋爱、结婚、家庭,她觉得这不是她生命中的话题,她的生命热情只关于大自然。 当雨果作为拍摄珍考察经历的摄影师来到珍工作的地方后,珍一开始甚至有点讨厌他。但慢慢地,两个人因为高度相似的兴趣和梦想而产生情愫,在雨果合约期满后,珍发现自己爱上了他。他们的爱情就这样自然地、没有任何预设地发生了。两个年轻人后来结婚了,也没有规划什么,只想快点回到森林里。他们也没有计划要一个孩子,只是刚好怀孕了。 最后,他们的爱情没有从一而终,他们因彼此相似的爱好和目标走在一起,最后也因为彼此的工作、人生事业出现分歧而分开。但是雨果和珍即使分开了,也依然保持着联系,这对于许多人而言,是一段有遗憾、但仍旧令人羡慕的关系。而在这段亲密关系背后,我看到的不只是爱情本身,我还看到了一种与当下不太一样的生命观和人生观:顺其自然去迎接即将到来的生活。 回想现在的生活,我们似乎特别擅长做规划、做攻略,每年买来带着日历表的手账本,开始畅想和规划新的一年;每一次旅行之前都会大量查资料,不想错过任何一个好玩的景点和每一种美食;我们也会在外部的压力下或是在自我的催促中,谋划着自己该何时进入职场、何时恋爱、何时结婚、何时生育…… 为了让这些计划更加稳妥地进行,获得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还可能会制定一些标准:我必须找到什么样的工作,我的恋爱对象必须要符合什么样的标准,等等,而在如此细致地“设计”自己的生活之后,我们可能会发现:在这些重大的人生事件上进行的规划、所花费的努力,并不像在工作时、做项目时那么有效,我们离自己的预期依然是那么遥远,让人茫然而困惑。 而珍与雨果的相遇相爱,给我的启示就是:当我们专注于生活本身,去努力地追求自我,去努力地工作,去好好地生活,可能那些重要的人生经历就会自然地在我们身上发生。 稍微放下我们的工具理性,拥抱一种更自然的生活状态,尊重自己的感觉,拥抱变化和未知,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松弛自在。在松弛自在的生活里,我们可以更温暖地去爱周遭的一切,可能是一个具体的人,也可能是其他的世间万物。 接纳现实,行动起来,是抵消「失望」的最可行方案。前半部影片里的珍·古道尔,克服困难,实现着自己的人生梦想,也遇到了美好的爱情,但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她开始遭遇更加尖锐和赤裸的现实,也会陷入迷茫和内耗之中。 比如,她想要让自己的孩子跟着自己在丛林里长大,自己能一直给予他充分的关爱,但是在她见到离不开自己母亲的黑猩猩,在母亲去世后因无法独立生存而随后离世,她开始怀疑自己一直把孩子留下身边的决定是否正确。 (图为珍·古道尔送儿子葛拉回英国生活)比如,她曾经觉得黑猩猩是比人类更善良的动物,但在见证了黑猩猩之间的相互残杀以后,她开始对这种给过自己那么多温暖的动物产生了一些失望。而且,陪伴着她从青年到中年的黑猩猩族群,数量正在变得越来越少,这个现实也让珍感到了无助和恐惧。 没有人的生活可以永远一帆风顺,即使是「比活在梦里更幸福」的珍·古道尔也不例外,面对这些经历,珍也遭遇了自己的精神危机。 许多人面临美梦破碎的反应,或许是抱怨现实的残酷,或许是重新为自己编织一个脱离现实的谎言,很难有勇气去直面,去接受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 但珍的选择是直面这些不美好、这些残酷,她和丈夫带着孩子看斑马被捕食的场景;最后也将孩子送回英国进行教育;她接受了温和的黑猩猩同样有着残酷的一面;她知道自己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必须为保护动物的栖居地、保护环境负责,做出自己的行动。 可以说,珍是用实际的行动带自己逃离内耗的漩涡。她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和大自然相处的方式,以及另一种为地球做贡献的可能。最终她成为了一名坚定的环保主义倡导者,用另一种更贴合自身实际的方式来坚持自己的梦想。 是的,这个世界有灰暗的、残酷的一面,但这些同样是世界的真实,而当我们接受它们的存在,在它们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去行动、去改变,我们才能获得真实的成长。所以,珍后来的这些经历,反而成为填补她内心世界的拼图,她的精神因此更加完整、富足、有力量。 就像她自己也说:「在丛林里考察的时光,对于我的生命而言意义重大。」这层意义,想必不仅仅是那些美好的回忆带来的,回忆中不太美好、但是真实的部分,一定也有一席之地。 这也启示着我们,不必一直困在失望和残酷当中,接纳和尊重它们,它们也会成为我们新的力量。 其实在看这部纪录电影的过程中,我偶尔会想到另外一些纪录电影,比如讲述地质学家情侣故事的《火山挚恋》,比如记录了汉语言学家叶嘉莹先生一生的《掬水月在手》。 这些纪录电影的主角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找到了自己最爱的事情,然后行动起来,专心致志地为此奉献一生,并因此在变幻莫测的人生里,保持了内心安宁。 当我看着晚年珍·古道尔平静如水的眼神时,脑子里浮现出《掬水月在手》中,叶嘉莹先生的朋友回顾她一生中遇到的诸多波折时感叹的那句:「是诗歌救了她。」 似乎,为自己热爱的事情所付出的行动,就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可靠的庇护所。 我们都逃不过精神内耗,但当下次精神内耗袭来时,你或许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 「我的庇护所,是什么?」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广告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