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容易精神内耗的人,请停下这1个危险动作

容易精神内耗的人,请停下这1个危险动作

健康


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种“自我怀疑”时刻:

拼了命地工作,工资却还只够勉强生活,就怀疑自己不够聪明,才会赚钱赚得这么辛苦;

辛苦做好的方案,领导回应得很冷淡,就担心是不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被领导嫌弃了;

男友提出分手,就各种揣测:是不是自己不够好,或不够体贴,不够关心、照顾他,才会被分手……

不管这件事本身是谁的责任,都下意识往自己身上归因。

这种归因模式,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内归因」。

诚然,适当的“自我反省”,能让我们在错误中总结经验,进行调整。

但长期过度的内归因,却会给自己烙下一个有毒的“思想钢印”——

“一旦出现问题,那肯定是我的问题。”

而这,也正是我们中的很多人产生不必要的痛苦的根源。



归因模式是美国心理学家哈罗德·凯利(Harold Kelley)提出的概念。

他认为,人们在归因时,常常会倾向于将其归因于个人特质(内因)或外部因素(外因)。

面对同样一件事,不同的归因模式会导致我们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比如,同样是发现领导今天对自己很冷淡。

习惯内归因的人会想:“是不是我提交的方案他很不满意,嫌弃我了?”

然后陷入自我怀疑的内耗,没办法投入到工作中去。

而习惯外归因的人,可能就想,“领导心情这么差,八成是跟家里吵架了。”

然后继续做自己的事。

这两种归因模式,乍听上去相反的,但它们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也没有所谓的优劣之分。

一个健康的归因模式,应该是内外结合,根据情况各有侧重的。

我们需要探讨并保持警惕的,是这种有毒的归因——过度内归因。

一旦出问题,就下意识地觉得都是自己的错。即便没做错什么,也还是会觉得内疚不安,然后自我谴责。

这非常容易让我们不断放大自己的缺陷和错误。


长期在陷入这种有毒的归因模式,会对我们的身心带来危害:

① 动力和行动受阻

过度内归因,会降低我们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德拉(Albert Bandura)提出的概念。

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能否有效应对和取得成功的信心程度。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越低,就越容易陷入无助和沮丧,也更难积极地行动起来,应对挑战。

② 逐渐和外界断联

长期过度内归因的人,哪怕知道出现的问题与自己无关,还是会下意识地归咎自己。

比如,某段时间找不到好的工作,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就业市场饱和,没有好的岗位放出来了。

但我们还是会怪自己“能力还不够强”“还不够努力”……

然后,把自己困在内疚、自罪的世界里,听不进他人的劝慰,和外界逐渐断开链接。

③ 越来越难肯定自己

长期过度内归因的人,还常常将失败、痛苦都归咎于自己:我不够聪明、不够努力、不够好……

而会把成功、喜悦都归功于外界:任务容易完成、运气好……

比如:

努力工作却被辞退,会责怪自己:“肯定是能力不够,才会被辞退。”

努力工作被升职,却归功于环境:“要不是正好领导走了没别人了,也不会轮到我。”

他们的大脑就像被装上了过滤器,不知不觉就掉进「心理过滤」这个认知偏差里:

只关注在负面的信息上,对积极的部分视而不见,进而得出关于自己的消极结论。

最终,在这其中逐渐失去自我同情的能力,也丧失了支持、肯定自己的意愿和力量。



在生活里,我们该做些什么来避免一些过度的、不必要的内归因?

如果已经被困其中,我们又能怎么为自己博得“生机”呢?

很多时候,改变就在转念之间。


以下两点对于“想法”的调整,或许能有所帮助:

a.多用局外人视角,适当外归因

习惯了过度内归因的我们,很容易陷入「虚拟内疚」中。

明明没做错什么,甚至什么都没做,都还是会产生内疚感。

想减少这些的情况,可以试试:

跳出自己的个人视角,换成局外人的角度,尽可能客观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内因,哪些外因。

比如,如果这个问题困扰的是你的朋友,你会怎么帮她分析?

用局外人的视角,可以减少更多关于内心揣测的内耗,而是着眼于具体发生了什么事,以具体的行动作为分析标准。

必要时,你还可以寻求“外部视角”,问问别人对这件事、对你的看法。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现实不可抗」。

指的是,不能预见的、无法避免或凭一己之力难以克服的客观情况。

我们必须承认,很多的现实不可抗会影响我们的成长路径和未来成就。

可那并不是我们的错,我们也不该胡乱反省。

只有当事情的因果明确,里面确实有你的责任时,我们才该用上内归因。

毕竟,我们不必为自己无法掌控的东西承担责任。

b.刻意进行归因练习

如果你还是无法说服自己“没错”,那可以尝试刻意进行归因练习。

科学研究指出,积极的归因方式是有一定规律的,并且可以通过训练获得。

比如,可以用认知行为疗法里的饼图技术,去划分哪些是你的原因,哪些与你无关。

如果100%代表全部责任,评估自己和其他因素分别占有的比例,并写下来。

通过客观、具体的归因,把问题分清楚:

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自己负责、解决?

哪些问题是别人来负责的?

又有哪些问题是客观因素?

在理清这三点的过程中,你能够暂时跳出内疚自责的惯性。

也能在清晰地划分后看见,你根本不需要像想象中承担那么多责任。


每一件事情本身,都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影响到我们行动和人生轨迹的,是事情发生后的“想法”。

同样一件事,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比如,面临挑战或处于逆境时,有的人会陷入悲观情绪、感到无望,甚至被负面情绪拉下“深渊”。

而有的人,却能在挑战或逆境中迅速吸取教训,攒足力量往前冲。

这些都源于认知,和个体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有关。

想要改变或消除像过度内归因这样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可以试试前文有提到的心理技术——认知行为疗法(以下简称CBT)。

它是通过修正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改变不良认知,从而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

是一种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治疗手段,也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心理疗法。

CBT以短程、结构化、问题导向、聚焦当下为主要特征,且治疗方法都是经过实证研究进行支持的。

能够针对来访者目前最痛苦的点,快速地进行帮助。

而且,咨询过程中的方法是可被习得的。

来访者在结束咨询后,也仍然能用这些方法来帮助自己。

这也是认知行为治疗的一个核心:让来访者成为自己的咨询师。

它不仅在抑郁、焦虑、人格、进食、睡眠、物质依赖等障碍上面疗效显著;

在缓解压力、改善人际关系、发展自我和提升幸福感上也颇有功效。

所以,如果更多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工作者乃至心理学爱好者能够学习、掌握和应用CBT。

就能给来访者、求助者、或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有效帮助。

为此,壹心理精心打磨数月,推出《CBT+普及计划》——

↓戳图报名,拼团价仅需1680元↓



a.六大模块,120+课时系统学习

课程以理论+实操演练形式,由知名导师讲授理论知识,并进行案例演练+案例讲评的实操演练。


每个针对性问题(如:焦虑、抑郁、社交焦虑障碍、强迫障碍、失眠问题等)都会录制多个案例演示及讲解,还原真实的咨询过程。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课程大纲 >>
课程大纲可能会有微调,以实际内容为准

b.资深专家坐镇授课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课程大纲 >>

c.随时随地,想学就学

过往地面工作坊的形式,每期仅能容纳四五十人,学费加上在路程、住宿上的花销,常常要花上上万元,学员还得抽出时间到现场学习。

这导致了CBT迟迟无法被普及开来。

因此,《CBT+普及计划》选择以在线视频呈现,让我们随时随地,想学就学。

*学习效果因人而异,由于学习积极性、投入程度等因素可能有所差距

d.适合人群


拼团优惠进行中
原价3680元,拼团立减2000元!
↓戳图报名,仅需1680元↓

作者:小西
图源:图虫创意、Unsplash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她一句话,治好了我20年的精神内耗成年人变好的最低成本,是停下这一个动作第十章第四节 海陆空三军和国民警卫队长期“精神内耗”的人,该如何拯救自己?中年失业,开网约车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寺庙求来的手串,治疗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请停下你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交警单纯至上,没人能在“瑞式”旅行里继续精神内耗李雪琴的精神内耗,文案能治摆脱情绪内耗的方法不停内耗的年轻人,在网上学到了如何松弛?真正的富养女儿,就是让她远离精神内耗居里夫人语录“性交猝死”的人,都有这些规律!请停止在这7个危险的边缘试探让生活变好的3个字,直接根治了我的精神内耗近1000只鸟撞向一栋大楼后死亡,请停止制造「致命建筑」身体出现这8种反应,请停下来,关心自己|社长日签世故一则停止精神内耗的5个习惯治好智能驾驶的「精神内耗」,要靠「极致性价比」娱乐圈,请停止这种闹剧30岁以后,请戒掉这个坏习惯:精神内耗频频出现的“内耗”~“精神内耗”~医学解释是哪里的问题慢下来,才是最好的养生。来这里,真正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水逆”的我,被“玄学”治好了精神内耗《黄夏留教授的故事汇编》ZT郑永年:美国的这个危险动向,中国一定要高度关注短暂假期选这里吧,精神内耗快被治好了如何做个不内耗的年轻人?二访沈从文万万没想到,一款“超会写”的输入法治好了我多年的精神内耗这部豆瓣9.2分的神作里,有治好当代人精神内耗的解药。“烂牌开局打出王炸”:伊能静,不内耗的人生可以有多大能量!搞副业,治好了投资人的精神内耗精神内耗的人有多难?我们在电影里看到自己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