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读两遍依然会哭的成人书神作
好像什么事都没做,夏天就快过完了。那不妨打开一本好书,开启一段心灵奇旅吧~
孩子们开学了,学习劲儿很足,我们的成人书单栏目,也不能落后,老母亲想和孩子共同进步的心情,很是迫切,需要用精神食粮来补补血。
人到中年,我总想把自己当小孩,重新养一遍,而对我来说,和自己和解、治愈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报复性读书。
最近在看《戴老师高能唐诗课》,戴建业老师提到了读诗的意义,其实与读书也是相通的:
只有对书籍有细腻的敏感度,你才能品咂出好书的韵味。
电影《死亡诗社》
本期推荐的书不算多,三本,但它们都是我读过后觉得深受震撼,回味悠长的好书。
主题比较杂,有我近期读了2遍,看得潸然泪下的科幻小说(没错,它是科幻主题的);
有讲述名著中爱情之复杂的文学名著合集;
有看完《长安三万里》后我疯狂迷上的唐诗书,还有一本另类的人类历史书。
还是那句话,大家可以先在微信读书上读,觉得喜欢再入手实体版啊。
本来还想分享这本《枪炮、病菌鱼钢铁》,但目前只看了三分之一,所以留着下期再聊吧。
01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豆瓣评分:9.1分
一本寓意深刻,看完觉得忧伤久久不散的科幻小说,书不厚,大概花三小时就能读完。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关于“当傻子突然变成天才,世界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性故事。
作者丹尼尔·凯斯,大家听名字可能不太熟,但他其实就是写《24个比利》的老爷子。而《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是他一战成名的处女作。
这本书赞誉无数,曾经获得过科幻届最重要的两项大奖(雨果奖和星云奖),并且电影版男主还凭此拿到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与其说这是一本科幻小说,不如说是一个精彩的社会学实验。
查理是一个30多岁的低能儿,在一家父亲熟人开的面包店里打杂。
有天他作为“一号试验品”,接受了一个号称能提升智商的手术,而其实这个手术,之前只在小白鼠阿尔吉侬(对应书名)身上做过。
幸运的是,手术效果斐然。查理的智商,很快就从70一跃升到了185,一天天越来越聪明,变得聪明超群。
为什么说这本书很神奇呢?是因为这个故事是查理自己写的“进步报告”,记录了他每天的所见所想。
所以一开头的几章,是通篇错别字,标点符号一片混乱,阅读体验很是奇妙。
看着他从“小学生”状态,一点点地跟老师学习阅读、写作,饱读群书,他的报告也就变得越来越深刻,充满对生活的思辨。
所以这种写法,让我这个读者超有代入感,很“入戏”。
然而查理看得越来越懂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人情世故。
他感受到了世界对一个低能儿的恶,理解了普通人认知的局限,视角从仰视、平视,渐渐转变为了“天才”的俯视。
以前他眼里照顾自己的同事,原来只是把他当跳梁小丑而已;
他的父母和妹妹,原来做过那么多伤害自己的行为,其实从未接受过他。
而认真对待自己的女老师艾丽斯呢?她是第一个真正无条件接受自己的人,教他读书写字,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评判他的所有行为。
他,无法自拔地爱上了她。
然而,随着他的智商越来越高,爱也变得复杂了。
时间过得很快。当他与世界近一步链接时,手术效果却逐渐减弱,“升降梯”开始下降了。
查理又恢复成了从前那个写错别字的低能儿,错字越来越多,一切又回到了起点。
看到“拜托,不要让我忘记怎么读和写”时,我觉得好无力,好难过。
聪明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找寻自我的过程,但如果没有人性情感的调和,智慧与教育根本毫无价值。
这应该就是低能和高能查理,对我们所有人的劝诫啊。
如果有机会的话,请帮我放一束花,在后院的阿尔吉侬坟上吧。
02
《梁永安爱情这门课,你可别挂科》
豆瓣评分:7.9分
一本聊爱情与文学的小闲书。
之前看完心理书《爱的艺术》后,偶然翻到了梁永安老师的新书。一开始还以为是爱情鸡汤书,翻开看原来是以名著导读的形式展开的,视角很是特别。
梁老师用了10部文学著作,《苔丝》《呼啸山庄》《面纱》《霍乱时期的爱情》等,来讲述现实爱情的矛盾,讲社会框架、作者背景,讲爱情与人性,涉猎广泛。
如果你是读长篇小说的困难户,那么我很推荐你去读一读,阅读体验是不费力的,梁老师的讲解足够通俗,同时颇有深度,金句频发。
不过也因为这个原因,受限于篇幅,所以它更像是这些好书的“敲门砖”,能勾起你的兴趣,但后续还是要自己去啃原作啊,所以我边读边加书单。
比较大的感悟有两点,一是:
即使是被我们紧紧握在手中的,自己去选择的爱情与婚姻,站在更宏大的视角中,也一定会受限于社会的洪流中。
很典型的是《苔丝》,这部小说直接挑战了女性身体最尖锐的问题,失贞。
出生悲寒的苔丝,在亲戚家打工时被少爷诱奸了。后来她爱上了牧师的儿子克莱尔,在新婚夜,她主动说出了自己的失贞,却并未得到爱人的原谅。
兜兜转转,克莱尔终于意识到,在迫于暴力的屈服下,女子的失身是不应该遭受鄙视的。
然而当克莱尔回头找苔丝,悔恨不已时,却发现苔丝为了入不敷出的家,和当初诱奸她的少爷亚雷生活在了一起。
到了最后,饱受折磨的苔丝,一刀捅死了亚雷,与情人克莱尔私奔,最终她也因杀人被捕而死。
这样戏剧化的文学悲剧,有什么现实意义吗?那就是,男性在爱一个女性的时候,如何超越她的身体局限,去看到她灵魂的美妙呢?
百十年前的社会问题,现如今也并未改变。那我们还要相信爱情吗?
当然要。樱花般的爱情,是是世上最美好,也是最复杂的事,就像希腊神话里描绘的,只有爱神阿芙洛蒂忒,才能打败了天后赫拉和智慧女神雅典娜,获得金苹果。
诗经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善始,才能善终。渴求一段好的亲密关系,首先自己就要是一个被爱充盈的,精神富足的人。
这就是让我感触颇深的第二点。
《面纱》里25岁漂亮的凯蒂,迟迟未嫁。自走投无路时,她把婚姻当做了解决眼前“问题”的方法,嫁给了与她不爱,但深爱自己的细菌学家瓦尔特,并移居中国。
后来她因寂寞而搭上英国外交官唐森,当她深陷其中时,却发现情场老手只是逢场作戏罢了,而凯蒂却失去了真正爱自己的丈夫,这是一切悲剧的起点。
爱情的逻辑就是这样:如果为了解决眼前的人生难题去结婚,必然会带来更大的悲剧。
整本书读完,还是觉得梁老师对爱情的解读还是太美好,太理想化了。
但在鸡飞狗跳的婚姻生活里,看看这些“纯爱战士”做自己的故事,认识生活的魔障,同时不失去期待,就是这些文学作品赐予我们的精神慰藉吧。
03
《戴老师高能唐诗课》
在看完《长安三万里》之后,我对唐诗的热情瞬间燃了起来,于是找到了国民教授戴建业老师的这本书,啃得很是开心,对电影的理解也更深了。
戴建业老师以初唐、盛唐、中唐,到晚唐为时间轴,深入浅出地解析了20多位大诗人,李白、岑参、孟浩然、杜甫、王维等100多首经典诗作,讲诗风,讲他们的真性情,给我一种行云流水的震撼感,简略而有力。
看完觉得,如果现在的孩子,都能遇到戴建业先生这样的语文老师就好了,结合起诗人写诗时的境遇和时代背景,读诗是一件多有意思的事啊。
戴老师是b站上大家熟悉的“老网红”了,他的湖北麻城口音很是洗脑。这位上过《人民日报》的老先生讲起诗词来总是慷慨激昂,手舞足蹈,引经据典的同时,又特接地气,有趣的灵魂啊。
当初听戴老师妙语连珠地讲李白的《将进酒》,把我笑得前仰后翻,听完我都觉得,这酒必须得喝啊,在场谁能忍住不喝?
这“套路”之深,真是一首劝酒的神作!
而在这本书里,戴老师一以贯之地延续了他的幽默与博学风格。
还是拿李白来举例吧,在诗与酒的碰撞中,李白的才华得以生动展露。
他的《月下独酌四首》,明明是“独酌”,硬要弄得像是“群饮”,不搅得天翻地覆就不是李白!
身边没朋友,没亲人,他又不喜欢一个人喝闷酒,怎么办?
李白诗歌张力的形成,来源于他人生的一种悖论式的追求——
在政治上建立一鸣惊人的伟绩,在精神上获得彻底的自由。
可政治功业与精神自由,是鱼与熊掌,任何人都无法同时获得。
李白的矛盾和痛苦,在他的诗歌中相互抵牾、排斥和对抗,反而成就了他诗歌的张力,带给我们强烈的艺术震撼。
再举一首我们很熟的诗,王勃的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看完戴老师的讲解,感到自己的理解太浅薄了。
这是一首很不同的送别诗,写于杜少府从长安城被外放到蜀州之时。
最开头的两句名诗,其实就违反了常识。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辽阔的关中平原啊,你环绕着我们巍峨壮丽的首都),杜少府明明不想离开,王勃为什么要这样写?
戴老师举了个很接地气的例子,如果你朋友突然从上海调到了农村,你只能说上海不好的地方,房价高,空气不好啊。
你总不能说上海这么好,你到乡下哪住得惯?这样说话会被打的😂。
所以这是一句善意的假话,是想给杜少府一些心理安慰,咱们大唐处处是风景啊。
接着,怎么劝?
从事业和功名的角度,“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男儿本该志在四方,没啥可愁的!
再谈谈个人友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距离不是问题!
只要我们心心相印,只要我们志向相投,即便我们远在天涯海角,仍然还是好兄弟,还是铁哥们儿。
最后郑重叮咛,“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定要高昂,一定要乐观啊!
为什么说这首诗很特别呢,因为我们古代礼制特别重视亲情,所以送别诗,通常都写得哭哭啼啼。
而这首诗的情绪氛围却是快乐的。
读诗使人灵秀,相信戴老师这样有趣的解读,会有更多大人和孩子,爱上唐诗啊。
上周末特别忙,一是我带家里老人出来旅行了,二是b站会员的谈判(因价格太低,没办法得删文,买到的读者可以窃喜下),三是火花开学大促,一直在给咱们读者争取福利 今天大家别问微信读书会员的团啦,我问了,品牌有点高冷,不太理咱。
我有个建议,可以先买一个月的会员 ,只要每天坚持看个几十分钟,app里就会奖励天数(这样看书也更有动力了💪),顺带也告诉大家一个秘笈,微信读书在网上也可以看,方便,且感觉会比手机更专注。毕竟,手机看书,还时不时会分神去刷刷朋友圈、微博啥的😄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祝大家读书愉快!
【成人书单】冬牧场 | 强风吹拂 |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 以鸟兽之名 | 天生有罪:特雷弗·诺亚的变色人生 | 少年抑郁症 |
被讨厌的勇气 | 众神的战争:希腊神话与西方艺术 | 5%的改变 |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 万历十五年 | 活出生命的意义 | 成为波伏瓦 | 爱的艺术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