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产影视作品屡屡陷入争议的旋涡。
从剧情到服化道,从演技到特效,这些因素时常因为粗制滥造而受到观众指摘。
但,有一类国产片却时常爆出精品:国产纪录片。
《河西走廊》《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等。
有网友评价:果然,纪录片才是国产影视的天花板。
最近,我又挖到一部高分宝藏纪录片。
我敢说,除了我们,没人能拍出它——
从2021年至今,《千古风流人物》共制作播出3季。
虽然没有在央视播出,知名度不高,但它却凭借高质量获得了高口碑。从片名就可以看出,这套纪录片将目光聚焦中国历史上现象级的文化名人。通过解读这些人物的人生故事与艺术成就,去梳理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核。前两季中,为我们呈现了李白、陆游、白居易、陶渊明等人的生平故事。
在最新的第三季中,继续将历史的画卷缓缓展开,带我们进入一个个文化名人的世界。这套纪录片的片名“千古风流人物”,取自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
第三季里出现的第一个人物,就是这位生活在北宋的文学家、政治家以及书法家。眉山是一个有着非常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两宋年间考中进士的总人数近900人,这在宋朝的历史上绝无仅有。如此深厚的文化熏陶下,苏轼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才能,并通过考试实现了从政的理想。
公元1061年,苏轼到任凤翔正式开始了仕途生涯。他的官职是判官,负责协助知府陈希亮整理日常事务。平日受人恭维惯了苏轼不免也有些飘飘然,坦然受之。但陈希亮听到后勃然大怒,这令苏轼十分难堪。后来陈希亮在凤翔境内建了一座凌虚台,让苏轼撰文记录。年轻气盛的苏轼决定借机报复,他在文章中洋洋洒洒写下几百字,大讲兴废之理,颇有借古讽今的意味。他原以为陈希亮又会像以往那样对文章进行大肆修改,没想到陈锡亮让人一字不改地把凌虚台记刻在石碑上。后来他明终于明白了,陈希亮当初之所以批评他,是怕他年少得志后变得骄傲自满,所以才故意削弱他的锋芒。从此之后两人的关系才开始缓和。但这段从政之初的经历,却仿佛预示了苏轼在官场颠沛流离的一生。第二年开始,宋神宗开始重用王安石,并进行了一系列变法。
在新法开始的一个月内,王安石还罢免了14个御史,迅速把反对他的人排除出权力中心。苏轼认为新法太激进,某些具体的措施甚至会扰民害民,于是提出了反对意见。
也正因如此,苏轼被卷进了变法的斗争旋涡,最终迫于无奈只能申请外任来避开是非。
公元1074年秋,苏轼来到了贫穷偏僻的密州城(今山东诸城)。虽然有了充足的思想准备,但严峻艰苦的现实还是让苏轼大吃一惊。上任之后,密州正逢大旱。加之大旱生蝗,旱灾和蝗灾都极为严峻。苏轼带头和百姓亲自到田野里灭蝗,并上书朝廷请求减免税赋,逐渐将当地民众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苏轼报国心切,迅速组织了一场狩猎活动,希望自己也能奔赴疆场弯弓杀敌。与此同时,他也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传统的词题材很窄,苏轼第一次将狩猎这样的大场面写进词里,扩大了词的题材。因为这首豪气冲天的词,苏轼也被认为是豪放派的鼻祖。
在治理好密州的灾害之后,苏轼还在城北修葺了一个废弃的台子。在超然台修好的第二年春天,苏轼登上高台尽赏密州春光,又留下了一首经典词作《望江南·超然台作》。这首词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表达了对美好年华的追求与向往。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和一众高朋雅士在超然台饮酒赋诗。在那个诗酒相伴、月光皎洁的不眠之夜,苏轼写下了一首传诵至今的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词被认为是中秋词中写得最好的,南宋初期的文学评论家胡仔曾评价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这首《水调歌头》唱尽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也道尽了人一生的颠沛流离。月缺复原不能阻止,苏轼在官场漂泊的脚步也无法停下,很快他将要迎来人生中巨大的转折。1079年,乌台诗案爆发,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对变法不满的牢骚话,被新党抓住了把柄。他们指责苏轼愚弄朝廷,包藏祸心。紧接着,这些人开始翻查苏轼的诗集,从中挑出隐含讥讽新法之意的句子。御史台的官吏用尽各种手段来审讯苏轼,用不堪入耳的语言对他进行通宵达旦的辱骂,苏轼的肉体和精神都遭受着痛苦的折磨。在苏轼最危难的时候,他的好友如章惇等人纷纷向皇上求情。
在监狱中度过了三个多月后,苏轼终于等来了朝廷的判决,他被贬往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从前无论是在政坛还是文坛,苏轼都是一个万众瞩目的明星。如今沦为边远地区的犯官,甚至失去了人身自由,他的生活突然安静了下来。也正是这样的生活,让苏轼开始反省自己,他的思想也愈发成熟,人生境界也得以升华。
经历了险些置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后,苏轼越来越享受这种平淡真切的生活。在此心境之下,他写下了另一首知名度极高的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从“一蓑烟雨任平生”,到“也无风雨也无晴”……他从此前的才子型苏轼,变成了现如今的哲人苏轼。
在那个君子远庖厨的时代,苏东坡不仅爱吃,更精通厨艺。他在诗里写“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后来这两种食材常常出现在苏轼的餐桌上。苏轼还很喜欢吃肉,他在笔下详细写下了东坡肉的做法。或许当时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在困顿中发明的这道食物,竟成为了一道风靡千年的名菜。纵观苏轼的一生,他经历过年少有为的顺势,也经历过谪居多地的逆境。
他走遍大半个中国,留下诸多传世美句、经典词作,也留下了他在不同阶段,对人生的不同体悟与思考。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超然的精神境界,赢得了无数人的尊敬和喜爱。除了苏轼之外,《千古风流人物》第三季还讲述了李清照、欧阳修等人的往事。每集不到30分钟,在短小精悍的呈现中,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去追寻名人足迹。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纪录片不仅全程采用4K拍摄,还结合情景再现,手绘动画,三维特效等多种形式。在如此用心的制作之下,让当今时代的观众能够有机会去观察这些文化名人的人生,以及他们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中国拥有悠久而灿烂的文明,历史上的文化名人亦多如牛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值得铭记的人都已经被逐渐淡忘,很多值得被铭记的历史故事都不再被提及。通过《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文化纪录片,不仅能够让观众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能让大家走进这些名人的内心,去感受他们鲜活而真实的喜怒哀乐。“我们拍摄这个纪录片的定位不仅仅是人物传记,而是可以带领观众走进主人公的内心,把他们还原成一个普通人,解读他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如果你也是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爱好研究历史的观众,相信这部良心好片不会让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