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读了两遍,这本书太有用了!

读了两遍,这本书太有用了!

公众号新闻
点击下方👇“阿猫读书”关注公众号
和27万读者一起读书、写作、思考、觉醒...
让成长不再孤独!

最近有个老读者,来找我想一起读书,我还觉得奇怪,平时劝了几年都不行动,咋现在突然意志这么坚决了。
他说,最近两年感觉工作有点力不从心了,工作形式升级换代很快,另外自己年纪到了,很多之前想不到压力都来了,对未来有点担心,想提前做点准备。
另外,就是看到别人年纪差不多,车子房子都有了,说实话有点羡慕,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类似的对话,这两年我经常遇到,因为压力,因为羡慕,想去学习,可是又不知道学什么。
看到别人推荐就想去学,结果课越报越多,文章越收藏越多,慢慢就变成了每天花钱知识付费,每天点赞收藏文章。
但是自己并没有真去读书,因为迟迟没有行动,于是就产生了知识焦虑。
我也曾焦虑过,看到别人写得那么厉害,各种眼花缭乱的方法论,一年 200 本书,分享的内容感觉随便都可以月入 10 万,感觉自己一无是处,特别着急。
特别是在网络时代,每天都有无数信息被创造推送出来,打开手机就有被淹没的感觉。
现在我们的问题,不是没东西学,而是想学要学的知识太多了。
于是就有一个新的名词被创造出来“信息过载”,说信息太多超过人的大脑负荷,所以就容易崩溃。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他完全颠覆了这个论点,说信息过载问题不是因为信息过多了,而是混乱导致的无序。
所以,你才会需要那么多,时间管理,精力管理,目标管理,计划管理等等方法论,就打补丁一样解决问题。
而这本的作者,提出了一套颠覆性的理论,一套真正从底层解决知识焦虑,信息过载的问题。
豆瓣 7.2 分的《有序》,标题是:关于心智效率的认知科学。
目前读的人比较少,而且明显是被低估的一本神书。


1/信息过载的根源问题
现在有很多人都受信息泛滥影响,每天都被信息淹没,过量的信息输入,造成我们庞大的精神负担。
各种软件也在不断抢夺我们的注意力,让人产生认知障碍,经常做出错误的决策。
这本书主要是讲,如何在信息爆炸时代,有效管理注意力,提高思考效率?
平时我们说信息过载,注意力涣散,无法专注,第一反应都是互联网的错。
我们每天在手机上刷的信息,相当于每天看 10 本书,这么大的信息量,人的大脑根本就处理不过来。
但是《有序》这本书的作者认为,不是这样的,起码信息过载并不只是互联网造成的。
人类社会每次进步都会经历信息大爆炸,15 世纪古腾堡发明印刷机,突然大量的便宜的书籍进入社会,就有人担忧地说,以后这么多书,谁能看得过来?
这可是 600年前的担心,在我们唐代皇帝藏书就已经到了 8.9万卷,真的是浩瀚书海一生就交代这里了。
讲这个就是想说明, 信息过载不是核心问题,从我们人类开始认识世界开始,就已经处于信息过载状态了,要认识那么多植物,动物,各种人群。
人脑的进化速度,从来就没有赶上过信息爆炸的速度。
总结下来,就是不要妄想解决信息过载问题,也不可能脱离信息过载问题。
想要解决问题,也不能在信息这里下功夫,而是我们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
信息是无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只有这个底层逻辑不变,那就不可能通过掌握更多信息,解决信息过载问题。
也就是说,注意力资源有限,只能管理好注意力用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帮你从信息焦虑中解放出来。
不是回避信息,也不要妄图掌握所有信息,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重新组织大脑,让一切信息变得有序。


2/如何正确使用注意力?
首先,要了解注意力的工作原理,找到注意力的运行规律,然后顺应找到管理工具。
其次,针对注意力特点,来提升注意力的使用效率。
而要知道注意力系统是怎么工作的,先要明白,注意力是什么?
平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你刚才说什么,我没注意,所以没记住,你再说一遍。
这个就是典型的问题,错把注意力当作记忆力,以为记住了就是注意了,特别是在面对海量信息时,感觉难以招架,都是因为记不住,记性不够用。
其实你仔细分析会发现,记忆力反而不值钱,真正厉害的是注意力。
人的大脑可以记住一生学到的任何知识还有空余,那为什么还会有记不住的感觉,这个就是注意力的问题。
就好像,你每天走过一条马路,路上有个公交牌,开始几次还会看一眼,慢慢的你就不再关注了, 当你不关注的时候,就算从眼前划过,你也会看不到。
所以存储的记忆力不是问题,关键是你注意力在什么地方,注意力照在什么地方,你才能看到什么东西。
信息过载的本质,不是记忆力不足,也不是海量的信息,而是注意力稀缺,无法都照顾到位。
比如, 你一边吃饭,一边刷视频,一边回信息,一边夹菜,还要拿纸巾擦嘴。
这么多事同时进行,你的注意力就会被严重分散,超过限额后就会觉得很累,这个就是信息过载的本质。


3/注意力系统的核心模型
知道注意力是什么了, 那么注意力是怎么运行的?
我们都知道大脑有不同的神经指挥不同的功能区域,注意力也有自己的一套注意力系统。
认知神经科学一说就觉得很抽象,很高深的感觉,其实总共下来就是一个核心,外加 4 个原则。
下面先说说注意力系统的核心模型。
过去我把注意力当做电池理解,在这本书里看到一种新的解释,而且比电池更加贴切。
电池是什么,就是为不同的行为供电,一旦用完了就无法专注,就会觉得很累。
这个模型的前提是一种线性的,也就是说,只要有注意力,你就可以不断地做事,一直到没电为止。
显然日常生活并非如此,有时候刚起床没做几件事也会觉得挺累的,按说注意力还有很多电,怎么就不够用了呢?
《有序》里的注意力系统,把注意力比作像一个跷跷板,跷跷板的两端代表两种状态。
①专注状态
这个我们都了解,当你很认真做事的时候,就会进入专注心流状态。
比如,读书、写作、画画的时候,都会处于专注状态。
神游状态
就是平时说得发呆,白日梦的状态,神游天外,对眼前的事视而不见。
比如, 你刚吃完饭,坐着发呆,在车上看窗外能看半小时,外面有很多景色,但是你一个都没注意,其实什么也没有想,就是注意力跑了。
你仔细想想,自己日常是不是这两个状态比较多,忙的时候挺专注的感觉时间过得好快,但你一旦从专注状态出来,有时候又会走神一会。
人的注意力也是一个跷跷板,有专注的时候,还有神游的时候。
而控制这个跷跷板的,叫做“注意力过滤器”,它会从你接收的信息来判断让你处于什么状态。
比如,你每天从一条路上班,路上的东西你都熟悉,就不会激活注意力,而是边骑自行车边看路,只有遇到逆行车红灯才会激活大脑注意力。
也就是说,大脑会不断传送信息给你判断,只有那些反常的东西才调动注意力,其他都会被过滤器过滤掉。
这就是注意力系统模型,神游状态和专注状态,外加一个过滤器来控制它。


4/注意力的4个原则
1)稀缺原则
这个是必然的,我们都知道注意力是稀缺资源,所以我们才会花这么多时间来学习如何使用它。
注意力电池模型依然是有效的,你做任何一件事都会消耗注意力,如果你保持高度专注会消耗很多能量,叫做氧化葡萄糖。
所以,完成一些专注事件后,人都会放空大脑来调节消耗,就会出现一会的神游状态,为什么吃完饭就想发呆,就是这个意思。
在神游模式里,大脑就处于休眠状态,可以降低能量消耗,这就是为什么专注很短时间,而发呆却可以发很久。
这个根源是进化的问题,我们的祖先只要通过狩猎就可以生存,而狩猎不需要时时刻刻专注,所以我们遗传了这一特质。
但是进入农业社会,一下要面对很多信息,这才让大脑感觉有点不适应。
就好像过去只要种地,除草,施肥,现在你的工作是用电脑,会英语,懂编程,这些都是大脑进化想象不到的,只能硬着头皮上。
这就是最初的信息过载。
所以,当我们提到信息过载时,得知道这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问题。
自从进入农耕时代起,它就已经出现了,而且随着人类生产的信息越来越多,这个问题只会越来越突出。
2)协作原则
你有没有类似的糗事,手里拿着手机,还问别人,我的手机去哪里了?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注意力系统协作原则,人的行为是由多个部位协同完成。
当你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会过度关注一个物体和事件,这个时候有些功能协作就会出错,所以才会出现,拿着手机找手机的情况。
这个就是注意力和记忆力脱节了。
3)隐身下线原则
注意力也会关机下线,这个一说你马上懂,注意力是有限的,你忙完一天觉得很累,回去倒头就睡了,这个时候注意力在干嘛?
其实注意力也关机下线了,只是我们睡着了,我们不知道自己在睡觉,只有你醒来才意识到。
平时注意力也会关闭,比如你走神发呆的时候,你走神的时候就不知道自己走神了,只有意识回归才能感知到。
从这个角度说,注意力其实并不是由你控制的,就像呼吸一样,说你在呼吸,你才能感受到自己在呼吸,过一会又忘了,而且睡觉的时候依然在呼吸。
4)切换困难原则
这本书虽然很厚,讲的是认知科学, 其实我读起来,感觉很亲切,因为里面讲的都是大家熟悉的知识。
比如,这个切换困难原则,在生活中也经常出现。
人在大脑专注的时候需要消耗很多能量,所以在你切换的时候,也要消耗多的能量去扭转它的注意力。
你想了半小时才知道写什么,然后你妈叫你去取快递,回来又要半天才能找回思路。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特别讨厌被打断,你刚在一个地方点燃一堆火,结果又要换一个地方重新点,这个难度你可以想象。
这个就是为什么建议大家,事情一件一件地做,切换困难,注意力残留,都是影响专注的元凶。
但是那些不需要注意力的事,切换起来就没有难度,因为你本身就没有花太多精力在上面。
比如,现在吃苹果,顺手换一个香蕉,是不需要消耗额外的注意力,但是从写作切换到演讲,你就需要消耗很多注意力。


5/总结一下
最后总结一下,注意力系统是怎么运转的?
它就像一个跷跷板,两端分别是专注模式和走神模式。
注意力的运转遵循 4 个原则,每个原则都对应某种局限:
首先,注意力是稀缺资源,无论你做什么都会消耗,所以要省着用。
其次,在你切换的时候需要花费同样的注意力额度,所以尽量一次只做一件事。
最后,注意力并非都是由你控制, 它也会自己下线,并不会通知你。
这些都决定了,我们既没法长期地专注于一件事,也没法同时专注很多事。
想看更多,可以关注合伙人鱼堂主的公众号,关注后回复“知识”,可以免费领取一份,价值 199元的知识管理大课,特别建议大家学一下。
推荐阅读

和两个年入百万的95后聊天后,我悟了

没什么朋友,实在是太爽了!



作者简介:鱼堂主,《智识升级》作者,职业读书人,日更 1000 天,阅读 1000 本书,一个认真陪你读书的人,带你看更多好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豆瓣 8.3,这本书我看了不止 3 遍,太棒了!瓦格纳会在8月5号进攻立陶宛吗?这本书建议反复阅读,太震撼了!又买一本神书,看了半个月!这本书太好了!离谱!多伦多高校这专业突然暂停招生!留学生读了两年傻眼了!0基础如何用AI解决各种问题?看这本书就够了!长篇纪实文学《湖天一览楼》第一部第一章(1)豆瓣9.3!哥大发布STEM专业必看书单,这10本书太猛了太有趣了!这本轻松看透中华五千年历史把三星堆博物馆搬回家?这本纸雕书太惊艳了吧!Marc Tessier-Lavigne, Pres Rockefeller, S人的一生,总要读两遍鲁迅豆瓣8.9分,这本书我看了不止3遍!豆瓣 8.5,这本书我一口气读完的!太棒了!每日原则:为确保正确完成关键任务,宁要“做两遍”而不要“二次确认”导游讲解兵马俑爆红!网友:本来要划走,结果认真看了两遍AI书太泛滥!亚马逊限制作者1天最多出3本书!咋回事特斯拉、谷歌、优步的巨头之争,这本书讲透了UC Berkeley顶级量化俱乐部发布年度书单第1本太有用了...爆了!LSE商科推荐书单发布!这10本英文书太有料了内心无力时,这本书值得一读再读提早退休 (一)麦肯锡联手金融时报发布年度书单,这6本商业书太有料了【健康】要想眼睛好,多吃这些食物!太有用了!从白光的ㄍ假正经》、崔健的《假行僧》到刀郎的《罗刹海市》我整整读了五遍,太透彻了!(精辟)职场关系太心累?那你读这本书就对了!​孩子表达能力差?3-8岁口语表达的1000个高频词,妈妈们都说太有用了!全网首发!哈佛2023推荐书单发布!这20本英文书太有料了(附PDF)马云读过两遍的商界奇书:经商必读,受用一生!豆瓣9.3!哥大发布最新STEM专业必看书单,这10本书太猛了豆瓣9.1,读两遍依然会哭的成人书神作豆瓣 8.3,这本书我每年都要看一遍官方出品!Python接入Excel后,这本书教你玩转数据分析去敦煌,这本书非看不可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