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4年,我发现职场最不需要的就是礼貌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读者:咕噜噜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人生中90%的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这一真理同样适用于职场——比起工作本身的困难,90 %的难度都集中在人和人的交流上。
新来的同事朱朱,从坐下开机的那刻,她就失去了享用早餐的机会。啃了一半的包子才露出最精华的内馅,便被扔到一边。眼下有个难题比这热气腾腾的美食更重要——她需要登陆公司的宣传账号,帮合作商发布一条消息。可这项新工作开始前,她得先拿到公司社交平台的密码。
这有什么难的?直接去找知道密码的人问问不就行了?她很快把需求梳理好,编辑到工作群的对话框中,却迟迟不肯发出去。还有许多细节需要修改,好比她要联系的这个人在职位上高于她,又在组织架构上算不上领导,那称呼对方时是不是得加个“老师”会比较好?那既然都叫老师了,打招呼是用“你”还是“您”呢?还有,这是她第一次和对方沟通,要不要先做个自我介绍?
《装腔启示录》剧照
我听着头晕,又看她电脑上的鼠标光标在这不足50个字符里,来去退进,把叹号变成波浪号,再改为句号,又改回波浪号。我忍不住吐槽:“你再纠结下去,这条消息今早都发不出去”“哎,好吧,我真的要发出去了!”朱朱摆出一阵视死如归的架势,将手按在Enter键上,又移开,紧张地问,“你说我会不会圈错人了?”
职场沟通能成为打工人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不是没有缘由的。工作中的沟通本就容易陷入“沟通漏斗”,一件事在内心构思的是100%,经过公开阐述和交流后,真正被他人理解的剩下40%,最后只有20%的内容会留到具体行动。当大部分的沟通又被转移到线上后,交流语境变成了完形填空题,难度随之加大。当下说话者的信息,借着一串无感情的代码传递出去。少打一个“哈”或句尾加多一个微笑emoji表情,所表达的情绪含义就有所不同。会不会让另一端的人汗流浃背?猜想对方是开心还是不大愉快?
朱朱和人沟通,都像在写文章,对遣词造句十分讲究,又习惯谨慎地组织话术,以达到语意清晰,且令听者如沐春风的至高境界。她也觉得这样很辛苦,却还是不由自主地恪守自己的职场礼仪,想和所有人搞好关系。朱朱的讲礼,有些过了头。作为办公室里唯一的e人,她主动担起照顾他人情绪的责任。自打她来后,办公室就再没发生过气氛降至冰点,无力挽回的尴尬场面。哪怕只是在碎碎念,我们吐出的每个音节都会得到回应,这让习惯遭受无视的i人,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被珍视。
《无与伦比的美丽》剧照
在职场人的戾气大到连邪剑仙都甘拜下风的现代社会,她的细心、讲礼,还注重情绪价值,都将成为一种珍稀品格。尽管缺点也很明显,效率不高,还易损耗其个人的能量,可我还是喜欢和这样的同事相处。毕竟,能在职场上好好说话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早期,我需要接手一个项目,一位男同事线上给我培训、对接。不知为何,我总觉得他释放出极强的攻击性,句句带刺,从语气到叠加使用的反问句,都让人不适。有次我在处理案例时,碰到了交接手册里提到的特殊情况,他不信,非要追问,让我拿出证据自证。令人无语的还有他总爱把自己捧到高处,一味地打压别人。查看聊天记录,“你怎么这么笨啊?我都白说了”类似的话出现了不下十次。最后,我才得知他马上要被公司“毕业”,而我是顶替他位置的人,怪不得戾气那么大。
我不赞同他的工作态度,专业的职场状态应是保持理性,对事不对人,而非夹杂私货,将负面情绪蔓延到他人身上。但渐渐地,我也能理解他的“苦衷”。职场上阴晴不定的奖罚机制,以及漂浮不定的就业前景,将经济环境的焦虑转移到个体身上。当风暴降临到自身,就很难再去考虑颜面、礼仪这样无关紧要的事。曾经我也和朱朱一样,凡事好说话,对人讲礼貌,有事好沟通,向往成为体面的职场人。吃过不少苦后,才发现职场最不需要的就是礼貌。
和讨厌的同事对接、领导画的大饼、过度饱和的工作量、意外的降薪..……职场上从不缺少压碎礼貌的砖瓦,顺便将过去的老好人,打磨成一个暴躁的火药桶。这其中的火气,不是自我毁灭,新增结节,便只好撒到外界,外耗他人,简单说就是现在很流行的“发疯精神”。
《我,到点下班》剧照
发疯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提供了情绪宣泄的途径,它还是文明社会里,个人最能直接促进问题解决的手段。电视剧《突如其来的假期》示范了一种抓马的职场发疯法,女主伪装怀孕,拿捏总监;又替职场上多受委屈的室友,伪装公司大姐,冲上办公室,狠狠扇了女上司一巴,挽救了差点被炒掉的室友。可在现实里,我们没法真的甩出一记耳光,或是撒泼大闹办公室。敢于扯下成年人理性、情绪稳定的面具,将一直憋在心里的吐槽和怨言,暴露出来,就已经很厉害了。正如“不要内耗”的劝解只针对会内耗的人,职场发疯,也不过是一群讲素质的正常人,放下心态,用荒谬对抗荒谬。结果证明它有效,还撕破了一个假象:“关系好”是职场人际的常态。
《突如其来的假期》剧照
前段时间读桦泽紫苑的《人生烦恼咨询室》时,我收获了一个受益匪浅的观点:“职场人际关系不好是普遍现象。”作者让我们理性对待职场人际关系,以降低情绪困扰。为此,她提出了一个“人际关系同心圆”的概念,来证明职场关系其实没那么重要。
同心圆里最核心的区域,是包含了家人、恋人、挚友等最亲密的关系;其次是普通区,其中有普通朋友和远亲;最外一圈才到“职场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关系只要不影响到工作即可。正常的职场关系越简单越好,只保持纯粹的合作关系,能和关键人物沟通顺畅,才是处理职场关系、保留个人精力的明智策略。
在成为职场人的第四个年头,我彻底放弃了想和所有人搞好关系的幻想。一个国民度再高的明星也会有讨厌其的观众,更何况我,一个每月拿着微薄薪酬度日的可怜打工人,为何要为了得到更多缥缈的好感,非得自我折磨?再看看日剧《凪的新生活》里的慎二,人家之所以能成为风云人物,除了会照顾人,察言观色,人格面具切换得游刃有余外,他还是长期的业绩冠军。职场万人迷,不是想当就能当。若定要在职场上追求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比起飘渺不定的喜爱、归属和成就感,我更希望能得到基本的尊重。
《凪的新生活》剧照
尊重需要互相给予。即便无法成为万人迷,我也不会纵容自己,走向职场刺头的另一个极端。以不损害个人利益为前提,我依旧会遵循部分理性,保留些人际交往的余地。不过,我倒是真诚地建议,与其要求个人在职场上提高素质,还不如整顿下现在的就业环境,多些正常守法的公司,多点不调来调去的假期,把人们从当中的怨气解救出来,终究工作才是真正的问题之源。
排版: 空豆 / 审核:杨逸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