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下雨,周末不能野餐,但孩子却不管不顾,使劲吵着要去;早上赖床迟到被批评,但孩子却冲你发脾气,怪你不叫他起床……
如果你容忍他,或不予理会,他会越闹越凶,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姿态。而如果你纠正他,训斥他,或惩罚他,他可能会暂时消停,但却会因此疏离你。要么输了教育,要么坏了关系,似乎无论怎么做,都会引发某种不良后果。有没有一种办法,既能良性转化孩子,又不伤害亲子关系呢?妮妮:那天我在房间复习,你一直在客厅看电视,吵死了。妈妈:够了!明明是你自己没复习好,别反过头来责怪我!
妮妮看到妈妈生气了,不敢继续争论,哭着跑进了房间。是妮妮自己无法承认和面对考砸的挫败,反过头来责备妈妈。但直白地指出这一点并跟女儿争论,并不能使女儿好受一些。相反,它还会进一步加剧女儿的心烦意乱,疏离母女的关系。事实上,真正引起妮妮情绪的,不是妈妈晚上看电视这件事,而是:她明明复习了,结果还是考砸了,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妮妮的外在困境能够被妈妈理解看见,结果就会好很多。于是妈妈煮了他最爱吃的韭菜饺子,但多多只咬一口就不肯吃了。妈妈终于受不了了:“你有完没完!故意为难我是不是?”一呵斥,多多立刻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摔碗、扔筷子……因为多多真正需要解决的,根本不是晚饭吃什么的问题;而是:动物园之行落空,他内心失望和愤怒该如何排解?如果多多内在的混乱情绪能够被看见,结果就会好很多。不是否定和指责,也不是顺从和纵容,而是看见孩子的无助,转化他的混乱。野餐/动物园之行被迫取消,迟到了被老师批评,考试考砸了,但在幼小孩子眼里却都是大事,意味着:失控,羞耻和挫败。就会不自觉地推卸责任,乱发脾气,给大人添堵,以此回避内心的羞耻与挫败。如此一来,孩子就多了一份面对的力量,少了一份回避的理由。就像孩子需要通过物理镜子看见自己,从而知道自己长什么样;当孩子内在情绪混乱时,父母同样需要成为孩子的「情绪镜子」:通过语言镜映孩子内在的情绪情感,帮助孩子识别自己的感受。当孩子能够识别自己的情绪情感后,混乱会消失,理智会回归。接着女儿讲述春游被取消的事情,并开始吐槽天气,抱怨老师。“我想,你肯定很失望,对老师很不满吧?”小玲继续镜映道。女儿长长叹了一口气:“就是的!谁叫老师说话不算话。”小玲回应道:“谢谢你告诉我,让我知道你的真实想法。”“其实也不能全怪老师,是天气的原因,老师也没办法。”“现在听起来,你好像对老师没那么愤怒了。”小玲回应道。女儿点了点头:“嗯,老师说了,等天气好了会重新安排。”说完,女儿便回房间写作业了,之后再没抱怨过这件事情。这就是父母运用「镜映」,帮助孩子识别混乱情绪、转化不合理信念的过程。不仅很容易情绪化,乱发脾气,同时还有一系列偏激的思想观念。面对此类情形,我们常常会忍不住给出评价,纠正孩子:面对一面镜子,孩子需要的是「影像」,而不是「说教」。只有在一个被接纳和涵容的安全环境中,他才能正确思考,做出正确举动。即便不喜欢自己在镜子中的影像,他也希望由自己决定下一步的修正措施。父母不需要代入是非对错的价值判断,只需如实镜映孩子的内在情绪情感。大人通常会通过批评、说教,甚至惩罚的方式,强行要求我们做出改变。在这种氛围下,我们内在真实的情绪情感,从来不曾被镜映过,也不曾被识别和转化。也因此,当孩子无理取闹、情绪失控的时候,要我们去镜映孩子,就会变得尤为困难。从中诚实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通过团体其他人的镜映,照见自己的感受;从中释放自己内在压抑的情绪,通过咨询师帮助,一点点完成识别和转化;抱抱那个曾经充满无助、混乱的内在小孩,让自己的内在情绪慢慢被接住;在自我关怀中给自己赋能,陪伴内在小孩一步步走出困境,走向自我整合。以一个成人姿态陪伴内在小孩慢慢长大,是每一位父母的功课。转化他内在混乱的情绪情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成的事情。毕竟,我们也有自己的事情,我们的生活也很不容易,我们也需要关照自己的情绪情感。当实在做不到的时候,不妨试着承认自己的困境,镜映自己的无助:镜映孩子内在的情绪情感,见证孩子自发的修正与改变。谨作此文,献给负重前行的父母们,希望它对你们有所价值。「在看」+「转发」愿父母的爱与耐心,是孩子攻克“坏脾气”的最大底气。♥天雅,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广州心协三级心理咨询师,自体心理学长程在读。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如果你时常感到焦虑、疲惫
一点事情没做好就自我攻击
在各种关系中不断内耗
⏰今晚18:00,欢迎来直播间聊聊:
对事情的焦虑VS对自我的焦虑
你在哪个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