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在现代社会,自由是一种具有优势地位的观念。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公然反对,或至少不得不表面上肯定它。
但具体到每个人,大家对自由的理解可谓千人千面——当我们在说自由时,是在说什么?是出行自由,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消费自由,看上的东西都能买下?还是言语无碍,畅所欲言地表达?
自由的光芒如同持久燃烧的烈焰,吸引着世世代代的青年。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无论是艺术还是情爱,无论是动物的本能还是人类精神的至高追求,都为自由加上了多元丰富的阐释空间。
在一个个具体的历史事件中,自由存在于政治现实、文化语境、资本市场。种种具体的结构之下,它不是高高在上的抽象空谈,而是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争取的方寸之地。
诚然,谈论自由在今天已近奢侈,但正因为艰难,才变得重要。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新刚主讲的系列音频节目《自由之路:无限人生书单第15季》已在看理想上线,原价48元,限时特价28元。
节目以12本关于自由的经典作品,讨论10个历史与现实语境中的当代问题,辅以主讲人专业的政治历史视角和新鲜案例,深度解读自由的明晰之义。
讲述|张新刚
来源|《自由之路:无限人生书单第15季》导语
中文语境中的自由含义非常丰富而驳杂,让人一时无处下口。如果你走在大街上,会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标语,自由就赫然位列其中。这就带来一个非常自然的问题,自由为什么这么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想自由,在世界各地的政治表达里,自由都是一个最光鲜夺目的口号。那为什么大家都开始用自由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诉求或者愿望呢?不同时空的人表达自由的时候,这些自由的含义都一样吗?
01.
有钱有权,就能为所欲为吗?
古希腊有一位伟大的历史作家,被称为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他在他的名著《历史》开篇处,曾经讲过吕底亚帝国的大王坎道列斯的故事。
希罗多德讲到,坎道列斯特别喜欢他的妻子,认为他的王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一个王娶到了他所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并不令人惊奇,奇怪的是他接下来的做法。
坎道列斯有一个非常信任的护卫叫巨吉斯。有一天,坎道列斯对巨吉斯说自己的王后是最好看的。巨吉斯回话说他相信是这样的。但坎道列斯说这还不够,因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只有亲眼看到王后的裸体才是真的相信王后是最美丽的。
巨吉斯听后连忙回绝道:“主人,你给我的这个命令是多么的荒唐无礼。你竟然命我看王后的裸体!她一旦褪去了衣衫,就一并褪去了女人的羞耻感。先人们告诉我们只去看那些属于我们的。就我而言,我完全相信您的王后是所有女人中最美丽的;我求您不要让我做任何违背习俗的事情。”
但是国王却似乎很真诚,接着就宽慰巨吉斯不用担心,还向巨吉斯许诺,绝对不会让王后发现巨吉斯偷窥,为此还特意设计了偷窥的场景,让巨吉斯躲在他们卧室的门后,并在王后背对他的时候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门。巨吉斯意识到自己无法抗命,便根据坎道列斯的安排,偷偷藏在国王卧室门后,在王后褪去衣衫后看到了王后的裸体。
不巧的是,巨吉斯在偷偷溜出门的时候还是被王后发现了,王后当时就意识到这是她丈夫的主意,但她表现得很镇定,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到了第二天,王后把巨吉斯召到面前,给了巨吉斯两个选择,说,你偷看了我,我已经知道。现在要么你杀掉坎道列斯,娶了我,成为吕底亚的国王;要么我就把你杀了。巨吉斯如任何正常人一样选择了前一条道路,他杀了国王,娶了王后,做了吕底亚的王。
《坠入》
这个近乎狗血剧情的宫廷故事并不是一个炫耀自己老婆好看的故事,而是在讨论国王身为最高统治者,他的权力足够大,但他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吗?国王是否可以随心所欲地修改法律挑战习俗,而不被惩罚呢?国王真的是他帝国范围内的最高统治者而不受任何限制吗?
坎道列斯的故事说明,至少在吕底亚并非如此。在可见的权力和命令之上,哪怕贵为国王,我们会发现,还有传统习俗的强大力量,在约束着王国的最高统治者。
所以,当我们不受金钱的束缚的时候,还会受到别的束缚。哪怕是身为帝国的大王,也要受到无形的习俗和传统的束缚。这样看来,法国思想家卢梭说的是对的: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说到这里,我们其实已经把日常所说的“自由”的一些不同意涵都提到了。“自由”一方面是要去除掉约束我们行动的限制性条件,比如金钱、权力、时间等等;另一方面,“自由”也含有能动地、随心所欲去做事和行动的意涵。但正如刚才讲的故事所呈现的那样,任何人在世间生活都受到有形和无形枷锁的束缚,没有人能完全意义上“肆意妄为”。
而与此相应的,在意识到的这些外部的束缚后,人也会放弃主动向外求自由,而是转向内在的心灵和意志自由。拿财务自由来说,未必真的需要完成两个小目标才能实现财务自由,而只要满足自己的需求,就是一种形式的财务自由了,比如你的日常的欲望很低,生活简朴,可以自给自足,这个程度上,你是不是也已经财务自由了呢?
外部行动和做事再伟大也未必能带来内心的自由,一个看起来并不富裕的隐修者有可能会感受到更大的自由自在。比方说,当我们阅读《庄子》,我们会看到庄子似乎是世界上最自由的人,而这种自由,首先不是外在的,而是心灵的。
02.
自由的十个面向
在西方,关于自由的讨论,最初来源于古代希腊。更确切地说,当自由开始丧失时,人们开始感受到被奴役的时候,自由的重要性就出来了。因此在这档节目当中,我们会先来聊聊《探寻自由的古希腊》这部作品。
在希波战争时,当希腊的城邦面临着被波斯征服的危险的时候,自由就成了一个非常核心的政治观念。城邦中面临着被一个坏的、糟糕的僭主或是波斯安置的总督统治的时候,公民们会失去政治自由,自由就是公民们最为关心的事了。因为在古代城邦里,公民的自由就首先体现为公民可以参与到城邦的政治事务中去,参加公民大会、陪审法庭,为城邦打仗等等。
但当城邦衰落以后,以及基督教兴起之后,参与公共事务的自由就失落了,而灵魂和内心的自由开始变得重要。
到了现代世界后,自由又开始变化。在现代世界里,我们生活在广土众民的现代国家之中,我们每个人其实离着政治事务都有很大的距离,古代那种小共和国里,每个人积极地、直接地参与政治自由已经不大现实。
人们开始希望自己有一个独立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即只要我们不去违背法律,我们就可以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受公共权力和政治权力的干涉。国家的公权力应该只负责提供比如说安全、医疗、交通等公共物品的服务。
除此之外的其他事情应该留给人民自己,人们可以在商业社会之中,在市民社会之中过自由的生活,前提是不违法律和不伤害他人的利益。
所以现代人的自由不只是一种积极参与政治事务的自由,而更多地变成了一种free from,不受政治权力干预的自由。
古代人和现代人自由的区分最早就是法国思想家贡斯当做出的,当然贡斯当希望有一种结合古代人自由和现代人自由的生活方式,而关于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最重要的理论家是以赛亚·伯林,我们会谈到他的名著《自由论》。
《坠入》
在近代西方历史上,谈到自由,我们不能回避一本在19世纪写成的《论自由》的书,它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
这本书也是中国近代接触西方自由概念的象征性事件,因为严复先生曾将这本书翻译成中文,并且绞尽脑汁想用中文把西方思想传统中的自由转化出来,严复先生最初不喜欢自由这个词,转而用古文中的“自繇”来翻译,因为他怕国人看到这个词就会直接想到不受约束的意思,最后严复还是选择了意译,用“群己权界论”来对应 liberty,即群体和个人的边界。
不仅于此,在这本书里,密尔还特别强调,自由的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于个性的保护。自由社会特别要容忍或容纳一些少数的天才、怪人,因为他们往往是这个社会真正创造力的来源。就像我们今天看到一些当代行为艺术家,或者看到马斯克这样一些颇为疯狂的人一样,他们需要被宽容,才能促进社会整体的进步。
在讨论完自由概念的演变之后,我们还要讨论一个和自由息息相关的词:自由主义。这个词也是在中文语境中被误读很多的概念。因为一谈到自由主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为所欲为,想干啥干啥,唯我独尊,唯我主义。
其实自由主义本意并非如此,自由主义是liberalism,它是一整套关于国家和社会的整体性方案安排,并且它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型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再到20世纪之后的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
在讨论完这些观念之后,我们将目光转向美国的历史实践,这就是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埃里克·方纳的《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一书。他在这本书里描述了从北美殖民地一直到21世纪美国的政治社会的演变。
在历史中,自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观念,而是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人群那里有着不同的含义,走进具体的历史事件中,会看到自由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历史舞台上的所有角色反复角力,通过斗争与妥协而逐步获得。
看完美国自由的故事,我们再回到中国,跟着吴敬琏先生来了解中国经济和社会改革的过程。吴敬琏先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一书梳理和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变革历程。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会发现,很多今天习以为常的看法和生活方式其实经历了非常曲折的探索才得以实现。之所以在自由书单里选这本书,是因为今天我们所享有的很多自由生活方式,都是自由市场和商业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并且这个历史并不很长久。
《坠入》
在这之后我们还会一起来看几本通常讨论自由问题不同面向的几本书。一本是去年刚翻译出版的艺术史的书,《认识印象派:艺术从此自由》。自由并不只和政治与社会相关,实际上在每个领域都有卢梭说的无处不在的枷锁。任何一种伟大的传统,当它极尽辉煌灿烂的时候,就会同时也是枷锁,而艺术则是最呼唤创造的。
如果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当你面对一张空白的画布的时候,你必须画出一幅前人没有画过的东西,甚至你必须每一笔都不一样,这好难的。所以艺术家天生就要创造,而真正把画布变得自由起来的,那就是印象派。
另外一本是《自主:中国革命中的婚姻法律和女性身份1940-1960》,自主也是自由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面向。自主可能在哲学上有它的含义,但是这本书讨论的是中国近代的社会,特别是建国前后的关于婚姻和女性身份的这样一本书,来和大家看看,革命年代的婚姻司法裁判问题。
这个主题还可以对照建国之前的一些电影,比如说《太太万岁》《哀乐中年》等,我们会发现20世纪中叶的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观念革命与家庭革命。在当下这个时代回顾这样一段历史,让人不免五味杂陈。
另外,我们还要看一看人作为一个生物来说,人真的有自由意志吗?这是《自由的进化》这本书所讨论的话题。这个世界是被某种规律或力量决定的吗?在什么意义上人有自由意志?该书作者丹尼尔·丹尼特从进化的视角出发,指出决定论并不意味着必然性,他向我们阐释了自由和自由意志是如何在进化的过程中产生的。
而我们自由书单的最后一本,就要回到庄子,他提供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自由观念,那就是无待的自由,这种绝对的、不依赖外在条件的自由,这种自由给人一种终极的自在。这也是影响中国人对于“自由”这个词,非常深远的影响的思想脉络。
通过这10个自由相关的话题,我并不想也没有能力给出一个完整的自由图景,而是希望我们能靠着自由的这些方面,能在纷繁复杂的自由语义世界中找到一些线索,然后对自己当下的处境有清醒的认知,如果可能的话,努力让自己更自由一些。
反过来说,如果听完这个节目,读完了这些书,我们还是觉得不自由,那又该怎么办呢?
那我们就再次回到卢梭的那句话,“人生而自由,而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由恰恰需要一些枷锁,没有枷锁,你永远无法感觉到自由的重要性。恰恰是在枷锁之中,我们才能够有一颗向往自由的心以及朝向自由的努力。
并且,我们这十几本书,其实讨论了政治的自由、社会的自由、生活方式的自由、艺术创作的自由,等等。我们只需要在众多的自由给我们编织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努力地让我们这个时代与这个时空当下的自己更自由一些。
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作为价值本身是永远令人向往的,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去看让自由熠熠发光的那些阴影和它的暗面。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