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拼多多收获“日常的胜利”
作者/贝克
编辑/雪梨王
又是秋招。回想起上一次坎坷的求职经历,周周(化名)至今仍感到心累。
两年前的秋天,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拿到转正offer仅两个月后,周周突然得知自己所在的业务线因政策调整人员收紧。这意味着,她手里的offer作废了。焦虑中,周周四处打听转岗机会,临近年底,她终于在公司其他业务线找到了一个实习岗位。HR告诉她,实习期满并通过转正答辩后,就可以发offer。可是5个月后,周周还是没能转正,理由依然是“该岗位没有Head Count”。
前后折腾了近10个月,周周对这家公司失望至极,无奈搬离了北京的出租屋。房间不大,只有十几平米,但被她装饰得很温馨——门口的帘子、墙上的贴纸、窗边的绿植,都是从拼多多淘来的。实习期间工资不高,房租又占去一半,周周就在拼多多上买来些好看又实用的小物件,花钱不多,却大大提升了幸福感。
在那些不确定的日子里,面对未来,她一度束手无策。但每天回到小屋,盘算着添置哪些生活用品、节省了多少成本,总能给风雨飘摇中的生活带来些许安慰。
房子是租来的,生活是自己的。时至今日,拼多多拥有近9亿年活跃用户,依托商品的丰富度和极致的性价比,走进了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在这里,无论是尚未走出校门的学生,还是像周周这样刚刚踏入社会的职场小白,无论是陷入迷茫期的打工人,还是负重前行的全能主妇,都能通过一笔小小的订单,在不确定的生活里体验久违的掌控感。这是属于普通人的“日常的胜利”。
过日子就是精打细算
拆开快递,徐永莉蹲在地上,把新买的500个垃圾袋一一展开,再从头卷起,一边卷一边数,刚好500个。她满意地将卷好的垃圾袋收进抽屉,打开app写了一条好评。这款垃圾袋是徐永莉回购次数最多的日用品之一,不仅价格便宜,而且结实、耐用,“就是有几次发不够数”。每次收到快递,她都会数一遍,“如果不够数的话就找客服去处理。”
“较真”的性格部分是职业习惯,部分是生活所迫。徐永莉是河南商丘一家医院的外科护士,工作稳定,但收入不高,月薪只有两千多元。她带着两个孩子和父母一起生活,一家五口,日子虽不富裕,但也过得热气腾腾。
做护士经常要值夜班。每次下夜班,她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给家里人做饭。超市里一个蛋挞卖4块钱,徐永莉觉得贵,就买来烤箱、蛋挞皮,自己学着去做,算下来一个蛋挞成本还不到一块钱。
“作为一个大管家,花钱就是要精打细算。”徐永莉说,谁都希望钱越多越好,但经济状况即便一时半会改变不了,也得好好生活,会省钱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每个月,她会从工资里划出1000块钱,在拼多多上为全家采购蔬菜、水果、日用品。她尤其喜欢尝试新菜品,经常用奶酪、果冻粉之类的配料,照着网上的菜谱,在家里给孩子们复刻甜品,“每次看到他们吃得很香,我就觉得很幸福。”
幸福感从来不是用具体收入和物质衡量的,它更多来自于一个人对生活的理解与巧思。对于像徐永莉这样上有老下有小的全能主妇来说,在有限的经济条件内尽可能照顾到全家人的需求,是日常生活里最大的成就感。
实惠当然是最重要的。7年前,第一次用拼多多的徐永莉给自己买了一件女士打底衣,价格比实体店便宜不少,质量也不差。这次愉快的消费体验在她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一次逛超市,她站在化妆品货架前正纠结要不要买一根眉笔,突然想到了拼多多,赶紧打开手机拍照、搜索、比价。夏天流行的洞洞鞋,她领完券只花了10块钱,就给女儿买到一双。
在徐永莉后来的1500多次拼单中,有37单是给买给自己的——偶尔,她会犒劳一下自己。她一直对自己的身材不太自信,但没有时间也没有闲钱去健身房,更不可能吃昂贵的减脂餐。于是她就买些时下流行的荞麦面、燕麦片、全麦面包,“瘦没瘦的,反正吃得很开心。”
徐永莉解释,自己从来不是只图价格便宜,“质量过关我才会下单”。即便不是百亿补贴的商品,她也能感觉到平台对质量把关越来越严格。今年以来,拼多多针对售前、售中、售后整个消费路径进行了服务优化,徐永莉说,“如果买到的东西不好,拍照上传,客服几分钟内就会联系我。”
生活步步紧逼,但徐永莉没有节节败退。“钱不多,照样能过得体面。10块钱的洞洞鞋也很好看,12块钱的泡泡抢能玩一个夏天,1000块钱会带来50次拆快递的喜悦。”徐永莉觉得,她一直在努力让家里人过得开心快乐。
对抗生活的不确定性
可生活里不总是柴米油盐,吃穿用度的紧迫、焦虑更多来自于掌控感的缺失。
今年28岁的李鑫原本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她按照父母的期望,进入了一家国企。朝九晚五的工作在别人眼里是“蜜糖”,对李鑫而言却无异于“砒霜”。为了让平淡的生活溅起水花,播音主持专业出身的她在工作之余会到电台做兼职,接一些商业主持的活动。日子过得充实,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2018年,李鑫鼓起勇气辞职创业,开了自己的播音艺考培训学校。不到两年,她收了100多个学生,年收入很快就达到了30万。
2020年,培训学校关门,李鑫的人生走到了十字路口。
一番权衡之下,李鑫决定考研,她搬回父母家做起了“全职女儿”。同在一个屋檐下,每天朝夕相处,生活习惯又有许多不同,彼此难免会产生摩擦。有时候为了缓和家庭气氛,李鑫会从拼多多上买些天南海北的特产、零食,和父母一起尝鲜。
每次收到快递,她都迫不及待地拆开试吃,结果几乎不会让她失望。
备考的日子里,李鑫每天从早学到晚,拼多多成了她的“解压神器”。她尤其喜欢参加每天晚上八点的“加倍补”——这是拼多多百亿补贴的升级活动,覆盖了上百个民生日用品品类,商品补贴比例高达30%-50%。
“我在没有什么计划的情况下,平均每天在这里面抢一件日用品,暂时用不到就先囤起来。你可能无法想象,我抽屉里没拆封的牙膏,估计有50根,牙膏不到5块钱一根,还送牙刷。这么便宜每天不买点么?9块9一瓶的霸王洗发水,我买了5次。”
没有稳定的收入,意味着要精打细算地生活。第一次尝试在拼多多买口红时,李鑫做了详细攻略,“有个App叫掌上海关,如果是正规保税仓发货,都能查到源头。价格多少,税多少,看着这个轨迹,拿到货,我又和之前在店里买的对比一下才放心。”自那以后,她就一发不可收拾,在拼多多买过耳机、打印机,去年给母亲买了一个烤箱,今年又给家里换了一台空调,“便宜又好用”。
李鑫承认,在家躺平的日子尽管舒服,但并不好过。“考研阶段最艰难的不是自己,而是家里人需要跟你一起面对这种不确定性,度日如年的消磨感。以及面对七大姑八大姨对这种与众不同选择的质疑声,不可能全程心态都那么稳定。所以每当我感觉到焦虑的时候,就会用拼多多买买买。”
在拼多多省钱的快感、囤货的快乐,不仅强化了对生活的掌控感,也成了她缓解焦虑的方法。
前不久,李鑫终于收到了悉尼大学的offer。欣喜之余,她担心起家里的采购问题,便开始手把手地教母亲和外婆使用拼多多。好在这款购物软件没有花里胡哨的满减套路,家里人很快就上手了,“我妈现在给我弟买书、给我姥买衣服买鞋,都用拼多多。”
把平凡生活过得不平凡
美好的生活不应该只有一种样子。社会创业门槛降低,移动互联网普及,人人普惠的美好生活方式,早已成为中国社会消费生活的常态。从2015年到2022年,中国网民总量从6亿多涨到10亿多,拼多多见证了很多中国人的第一次网购。
张世瑞总是用“圆梦”来形容自己的每一笔消费。他家在山东泰山市新泰县黄花岭下辖的一个山村,如果去县城,需要骑半小时摩托车到镇上,再坐两小时公交车。对他来说,“有快递进来本身就是圆梦的事儿,以前得不到的东西,现在能买买买。”
张世瑞记得,小时候家里穷,“房顶漏水都没钱修”。父亲在饲料厂做中台,母亲在家种樱桃。一次村里来了辆小汽车,车里仪表台摆放着一个太阳花,还上小学的张世瑞好奇,为什么两片叶子可以自动摇摆,它们究竟是怎么动起来的?一定很贵。后来他读专科,偶然在拼多多上看到太阳花卖得特别便宜,便一口气买了20个,摆放在家里的窗台前,“穷的时候买不起的东西,现在都可以圆梦。”
从2018年开始用拼多多到现在,张世瑞一共花了14000块钱,买过的东西五花八门:2块钱100个电话卡针、3块钱20个螺丝刀头、20块钱包邮的100条杂交金鱼、60块钱400张的打印照片、给奶奶买的20个猪圈太阳能感应灯、给爸爸买来干农活的5把镰刀、拼多多扫一扫购买的电视同款陶瓷刀,“陶瓷刀肯定没有真菜刀好用,但全身都是白色,我妈没见过,买来圆她一个梦。”
对消费者来说,他们渴望的是一种回归本质的快乐——不再将外部评价作为判断生活是否美好的唯一标准,而是把自己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愉悦放在首位。
今年上半年,张世瑞成功上岸,如愿考上东北电力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学习之余,他是一名数码爱好者,这几年他回收过8手的手机、6手的CCD、2手的耳机,以及养鸭场不要的显示屏。
回收的东西残缺不全,他就从拼多多购买设备和电子配件,一一修复。比如手机摄像头,拼多多的价格比手机店便宜透明,而且店主服务态度特别好,不仅发视频资料,还手把手教他安装;汽车显示屏,4s店卖上千的东西,他200块钱从拼多多上买回来自行安装,既省钱又学东西。过去论斤卖的CCD相机翻红,他立马淘了一个,三两下修好了,“对我来说,拼多多简直就是圆梦天堂。”
人生就是一场大型RPG角色扮演游戏。生活总在不经意间显露狰狞,挑战和馈赠因人而异,没有一招制胜的道具,也没有一路通关的捷径。但总有一些时刻,你决心挣回生活主动权——或许是一次精打细算的网购,一次酣畅淋漓的囤货,又或者是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实现儿时的梦想。大多数人或许不能选择以哪种方式开启生活,但至少可以选择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生活。认同作为普通人的价值,发现生活里触手可及的快乐,何尝不是一种选择,又何尝不是一种日常的胜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