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任何演绎,张桂梅的故事本身就足够伟大
张桂梅的故事,
其实是一个互相成全的故事。
01
最近这几天,
电影《我本是高山》,
引起了巨大争议。
所以,
我也想凑凑热闹,
聊一聊张桂梅。
02
有人说:
“张桂梅创办华坪女高的的动机,
是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
这纯属扯淡,
张桂梅的丈夫董玉汉,
从来就没有创办免费女高的想法。
03
有人说:
“张桂梅创办华坪女高的的动机,
来自于她天生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这也是扯淡,
没有谁天生就是圣人,
圣人都是由人而圣的。
04
今天我写这篇稿子,
就是想说明两个问题:
1、张桂梅创办华坪女高最原始的动机是什么?
2、张桂梅是如何成为今天的张桂梅的?
05
先从1990年说起。
这一年,
同为老师的张桂梅和董玉汉,
在云南大理喜洲一中结婚了。
两人结婚后有多相亲相爱,
我就不提了。
06
1993年底,
董玉汉查出胃癌,
虽然经过了治疗,
但是很不幸,
1995年2月,
胃癌还是夺走了他的生命。
07
董玉汉的去世,
让张桂梅陷入巨大的悲痛中,
“我的天塌了。”
在喜洲一中,
这个到处都有过丈夫身影的地方,
她经常触景生情,
悲痛得快要窒息。
为了寻求解脱,
她申请了调动,
“当时我就想找个远远的地方躲起来,了此余生。”
1996年8月,
她从大理喜洲一中调到了丽江华坪县中心中学。
上面这些信息,
新华社、央视都报道过。
08
所以,
张桂梅后来在华坪创办女高,
其实跟丈夫董玉汉没有关系。
如果非要说有关系,
就是董玉汉的去世,
给张桂梅去华坪“创造”了一个契机,
让她在疗伤之旅中成就了大道。
09
张桂梅的这次调动,
其实并非一帆风顺。
当时适值机构改革、人员精简,
调动是非常困难的。
她联系过好几个地方,
还去有的学校试讲过,
但都被拒绝了。
最后是华坪接纳了她,
华坪县副县长李维忠,
了解张桂梅的遭遇后,
觉得她非常不容易,
于是经过多方协调,
让华坪县中心中学接纳了她。
可以这么说,
没有善良的李维忠,
就不会有后来的张桂梅。
10
来到华坪县中心中学后,
张桂梅做了初三毕业班班主任。
可到这里才8个月,
不幸的事再次降临,
她被查出子宫肌瘤。
“还有3个月就要中考了。”
为了不影响孩子们中考,
她隐瞒了自己的病情,
每天忍着剧痛坚持在讲台上。
直到7月中考结束后,
她才向校领导说明了病情。
丈夫得胃癌的时候,
为了给他治病,
张桂梅早就花光了积蓄。
所以查出子宫肌瘤后,
她就做好了死的打算,
“哪里还有钱去医院啊!”
11
但是校长不想放弃她,
为了给她治病,
在学校发起了募捐。
当时很多老师、家长都捐了款:
1元,2元,5元……
把张桂梅感动得稀里哗啦。
12
虽然很多人捐款,
但捐款总额相比于医疗费用,
还是杯水车薪。
再后来,
华坪县委县政府知道了这件事,
决定帮张桂梅筹款。
没过几天,
华坪召开了全县妇女代表大会,
在妇代会上,
县长动员大家为张桂梅捐款。
张桂梅回忆说:
“那年县里开妇代会的时候,
大家就给我捐钱,
一个山里的妇女,
仅仅只有五块钱,
这本来是她留着回家的路费,
也全捐给了我,
她那天走了几个小时的路才回到家里。”
13
县长带着捐款,
亲自看望张桂梅。
他拉着张桂梅的手,
说了这么一句话:
“张老师,你别怕,
我们华坪虽然穷,
但再穷也要救活你!”
张桂梅这才到医院做了手术,
切除了一个2公斤重的瘤子。
14
张桂梅虽然得救了,
但心里充满了歉疚:
“我到华坪才一年,
没给这个贫困县做过什么贡献,
反而添了这么大的麻烦,
我以后一定要好好报答华坪,
为这里做一点事情。”
“华坪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我就是豁出命也要报答。”
张桂梅创办华坪女高最原始的动机,
其实来自于这里,
她想做一点事情,
来报答华坪父老乡亲的救命之恩。
张桂梅后来接受采访时多次提到:
“最初的想法就是报恩。”
15
但就是因为这次救助,
因为校长的救助,
因为同事的救助,
因为学生家长的救助,
因为妇女代表的救助,
因为县委县政府的救助,
让张桂梅萌生了共产主义信仰。
一年后,
也就是1998年7月,
41岁的张桂梅,
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她在入党申请书上写道:
“我要做焦裕禄一样的人。”
16
人有三性,
兽性、人性、神性。
兽性的核心是掠夺,
人性的核心是取舍,
神性的核心是给予。
没有一个人天生就拥有神性,
一个人身上出现了神性,
往往是经历了一些重大变故。
在重大变故中,
TA发生了顿悟,
产生了宏大的信仰和追求。
这种超越自我的信仰和追求,
这种超越名利的信仰和追求,
这种超越生死的信仰和追求,
便会让一个人焕发出神性来。
从张桂梅决定舍身报答华坪的那一刻起,
从张桂梅在入党申请书上立下誓言的那一刻起,
她就拥有了神性。
17
怎么报答华坪?
张桂梅一开始的想法很朴素:
“我作为老师,
就是倾尽全力把书教好。”
1997年8月,
华坪县民族中学成立了,
但这里又贫困又偏僻,
很多老师都不愿来此任教,
但张桂梅却提出了申请。
为了报答华坪父老乡亲,
她愿意到最贫困最偏僻的地方去。
于是就这样,
她来到了华坪民族中学,
教授“语文”和“政治”。
在民族中学,
张桂梅几乎每天都是最早来最晚走,
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学生。
所以仅仅用了两年,
她就把所教班级的语文、政治,
从“较落后”带到了全县第一。
18
怎么报答华坪?
张桂梅在民中当老师的同时,
还兼任了华坪儿童福利院院长,
“想照顾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
她收养了50多个孤儿。
从她做院长的这一天起,
她每年几乎就没添置过新衣裳,
还把每天生活费控制在三元内。
19
在民族中学教书期间,
张桂梅发现一个现象:
“很多女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
张桂梅觉得很奇怪,
就去做了很多家访。
一个女孩坐在田埂上哭,
张桂梅问:“你为什么不读书了?”
这个女孩回答说:
“我很想读书啊,
可家里太穷了,
妈妈不让我读了,
让我嫁人换彩礼。”
一个女孩被留在家里干农活,
而弟弟却被妈妈送到县城补习,
张桂梅问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个妈妈回答:
“女孩子迟早要嫁人,读书就是浪费钱。”
张桂梅在家访中发现,
女孩子辍学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
“一是家里重男轻女,
让女孩早早就嫁人了。
二是嫌学费贵,觉得浪费钱,
还不如让孩子早点打工挣钱。”
20
女孩子如果这样下去,
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早早辍学干活,
早早嫁人生子,
然后生了一个女孩后,
女孩又早早辍学干活,
又早早嫁人生子……
这里有太多太多女孩,
就这样活在生儿养儿的义务中,
活在田间地头的辛苦中,
不知外面的生活可以多丰富美好,
不懂一个女人活着的价值在哪里。
这样稀里糊涂过一辈子,
实在是太可惜太遗憾了。”
张桂梅就想改变这些女孩的命运。
可怎样才能改变女孩们的命运呢?
“我想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
让读不起书的女孩子都来读书,
最后考上大学。
一个女孩子只有有了更多文化,
只有走出去了见了更大的世面,
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才能改变孩子的命运。
培养一个女孩,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
于是,张桂梅做了一个决定:
“我想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来改变华坪很多女孩的命运。”
为了报答华坪的父老乡亲,
张桂梅终于找到了一件最值得做的事情。
21
要创办免费女子高中,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钱。
办学的钱从哪里来?
张桂梅首先想到的是募捐。
于是,一到寒假暑假,
她就跑到昆明、丽江去搞募捐。
她把自己获得的各种先进、劳模奖状复印了一大兜,
逢人便拿出来请求捐款。
让张桂梅始料不及的是,
自己这么一个爱面子的人,
放下尊严去街头募捐,
换来的却是很多人的不理解。
“有人说我是骗子,
说劳模怎么会到街上募捐。
我被人当面吐过口水,
还被人放狗咬过。”
从2002年到2007年,
整整五年时间,
她一共“讨”到了1万多元。
22
别无他法的张桂梅,
几乎都要绝望了。
可就在张桂梅绝望的时候,
老天爷给了她一个转机。
2007年,
她当选了党的十七大代表。
23
说到这个“当选”,
必须得提一下华坪县地方党委和政府,
以及丽江市地方党委和政府。
张桂梅在华坪无私奉献的同时,
当地党委和政府给了她最大的认可和赞誉。
在华坪和丽江地方党委和政府举荐下,
1999年,
张桂梅被云南省政府授予“全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0年,
张桂梅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1年,
张桂梅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十佳师德标兵”称号。
2002年,
张桂梅获得“全国十大女杰”称号。
2003年,
张桂梅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十佳人物”称号。
2004年,
张桂梅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5年,
张桂梅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6年,
张桂梅获得了“兴滇人才奖”。
2007年,
张桂梅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
可以这么说,
若没有华坪和丽江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认可,
张桂梅就不可能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
24
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后,
华坪县委给了她7000块钱,
让她买套像样的衣服去开会。
可张桂梅舍不得花这笔钱,
穿一身旧衣裳就去了北京。
恰恰就是因为这件事,
让张桂梅迎来了峰回路转。
她到北京开党代会时,
新华社记者林红梅,
发现她的裤子竟然有两个破洞,
于是就跟张桂梅攀谈起来,
张桂梅把梦想告诉了林红梅。
第二天,
林红梅撰写的《我有一个梦想》就见报了。
这篇报道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也正因为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张桂梅才获得了政府拨款和社会捐赠,
她用这些钱建起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所以可以这么说,
如果没有林红梅,
没有她的细心观察,
没有她的感动报道,
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张桂梅,
也不会有今天的张桂梅。
25
写了这么多,
我其实就是想说,
张桂梅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张桂梅,
其实是很多人成全了她,
就像一个网友所说的:
“张桂梅之所以成为了张桂梅,
背后站着这个国家许许多多埋头做事的人。
在她的人生中,
解决调职到华坪任教的,
是副县长李维忠。
为了给她治病,
多方联系医院,
是发起捐款的李建国校长。
拍板以全县之力救治她的,
是县长县委书记。
为她捐钱治病的人,
是捐出全部路费的妇女代表,
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华坪乡亲。
给了她巨大荣誉和精神认可的,
是华坪和丽江地方党委和政府。
而最后一个巨大的人生事业转机,
是那个瞧见张桂梅牛仔裤破洞的女记者。
世事就是这么奇妙。
张桂梅最喜欢的歌,
是歌剧《江姐》的主题歌《红梅赞》,
而这个女记者的名字,
偏偏就叫林红梅。
所以,毫不夸张地说,
其实是一个人民集体成全了张桂梅,
若缺失这个集体的任何一个环节,
张桂梅都不可能是现在的张桂梅。”
这故事里所有的人,
都温暖而伟大,
明月的背后是璀璨的繁星。
26
张桂梅创办华坪女高的故事,
其实是一个互相成全的故事,
其实是一个双向奔赴的故事。
成为英雄需要个人奉献,
但同时,
英雄也是人民集体成全的。
27
如果不了解张桂梅是怎么成为张桂梅的,
就永远拍不好张桂梅。
一个有趣、有品、有态度的文化生活微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