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始于极限》等女性主义书籍推荐1.0
近年来,女性主义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话题。今天iWanna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八本与女性主义以及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分享,感兴趣的朋友就继续看下去吧!
01
《女性主义疗法》
劳拉·布朗
在《女性主义疗法》中,劳拉·S.布朗教授清晰地阐述了女性主义疗法作为一个模型,如何关注来访者的文化认同及其社会政治现实,并提供有效的心理。此外,她以编年的方式叙述了女性主义疗法如何从一个批判主流心理学理论及实践的外部力量,演变为一个独树一帜而又被广泛接受、两性通用的心理理论。作为女性主义理论的先驱和心理从业者,布朗教授用她的知识与经验为我们简洁明了地描述了女性主义疗法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书中的许多案例研究能帮助读者以学的方式熟悉该理论。
“想要治愈抑郁症等心病,那你需要的不是逼自己适应这个世界(父权制下的主流心理治疗方式),因为如果这个世界是能让你开心适应的你就不会过得那么苦了,而是要从现有的世俗规则里脱离出来,另建一套思想体系(正如与男权体系不同的女权体系),把之前从男权世界吸入脑里的毒素排出来才能痊愈。”
02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
蕾切尔·西蒙斯
为什么昨天还很亲密的朋友,今天就突然不理自己了?为什么有人会躲在背后说坏话,抱团排挤人,甚至霸凌别人?比起男生间的“用拳头解决问题”,女生间的攻击似乎更为隐秘和复杂。然而从家长到老师,大多数人都将其视为女孩的天性,而非亟待解决的严肃问题。
在本书中,蕾切尔采访了曾是霸凌对象和霸凌者的女孩们,直面给无数女性带来困扰乃至创伤的畸形社交文化。相比男孩,女孩往往承载了更多社会要求:受人喜欢比表达真实想法更重要,成为“完美女孩”比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更重要。对冲突和愤怒的回避令女孩们惯于采取“另类攻击”的方式处理争端,也令她们频频陷入人际战争的泥淖之中。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希望能够重构社会对于女性霸凌问题的认知,并为家长和学校提供实际的解决策略。让每一个女孩都能学会尊重和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是本书作者和受访者共同的期待。
“终于解答了我多年的疑惑:女孩们的友谊和敌意为什么那么复杂难懂;也帮助我看清了曾经深陷泥泞的青春期。作者将女孩隐匿的攻击行为(小圈子结盟、传播谣言、排挤、背后说闲话、操纵)归结为社会文化和教育的矛盾性塑造——既要她们有所成就,又不能超出范畴;既要她们勇敢,又不能毫无节制;既要她们性感,又希望她们矜持;首要要求就是“友善”,不可以愤怒或正面冲突(我们的文化倾向于污蔑坚定自信、富有专业精神的女性,认为其个人生活注定失败)。结果就是女孩们缺乏处理愤怒、受伤等日常感情的手段,对直截了当的表达充满恐惧,因而只能诉诸隐性攻击。后三章应对闹剧、霸凌的实用性建议,适合所有女孩家长、学校老师、管理层研读学习。”
03
《不能承受之重》
苏珊·鲍尔多
这是一部关于女性及其体型的独特研究之作,首版于1993年,被评为《纽约时报》本年度最杰出图书,亚马逊网站五星级图书,获普利策奖。本书立足于大量的知识背景,从文化批评视角,围绕女性体重、减肥、练习、新闻形象、电影、广告、厌食和易饿症等,揭示了显示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现象。此书集知识性、实用性和通俗性于一体。阅读此书,人们终于明白为什么许多女性杂志总是把美食说成是“有罪的”,为什么有一种饼被叫做“被巧克力杀死”。此书提出的问题不仅是女性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我们的文化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书,值得我们深思。《纽约时报书评》这样评论此书:“此书将妇女对肥胖的恐惧与妇女力量的恐惧联系起来,这表明:对于女性来说,变得瘦弱意味着机会的增加”。
“苏珊•鲍尔多在书中说道,当她在课堂上分享大众媒体中的女性图片,剖析背后的意识形态隐喻时,总有学生觉得她“太敏感”,学生们不觉得图片中体现出来的女性形象有什么不对,对鲍尔多所做的区分更是知之甚少。其实“太敏感”正好说明了文化建构出的女性形象是多么深入人心。在如今这样一个形象的帝国,大众文化无时不刻不在教导我们如何拥有更好的身体,我们正是需要这种保持这种“敏感”,才能在形象帝国中识别出形象之下的隐喻。”
04
《给妈妈当妈妈》
陆晓娅
这本随笔中,作者陆晓娅通过35篇陪伴手记,记录了母亲从初现认知症端倪到离世的这段生命历程中,她身为至亲的整个陪伴过程。在这条用温情守护的时间线上,面对罹患认知症、逐渐失去感知力的母亲,作者凭借自身专业的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并更多通过理解、接纳、亲近、呵护与爱,去延缓病魔对母亲的伤害,重建母女间身与心的沟通,修复母女间曾存在的隔阂,抚平母亲童年的创伤。这是一部在女儿与母亲的角色呼唤中,重新诠释“爱”的生命纪实。
““父母在,不敢老”,作者写出来大部分亲属照护者的心声。难得她用诙谐幽默的语气写出了照顾认知障碍症母亲的点点滴滴,没什么大事情,却充满了爱与关怀。有爱,人类才有未来吧~”
“看的过程中哭了也就四五次。。尤其是后半段,作者的母亲失去大脑定向功能脖子抬不起来之后。书的最后放了这一阶段的一张照片,像是死亡慢慢爬上母亲的脸,占据她,吞噬她。她不得不低头,面向一个日渐狭窄的世界。这个世界中没有相识的人,没有记忆,也没有语言,有的只是无尽的恐惧和黑暗。”
05
《拯救王子的公主》
艾伦•B.知念
《拯救王子的公主——唤醒世界的女性童话故事》是广西师大出版社魔法象阅读学园推出的作品之一。
本书中的女性童话故事为当代的读者揭示了潜藏在每个女性心灵深处的能量,为读者展示了女性在心理发展中面临的阻碍和挑战。这些童话故事颠覆了经典童话中英雄救美的传统模式,描绘了女性从忍耐到抗争的自我觉醒之历程,鼓励女性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启发读者带着新的眼光去思考当今女性自我发展的方向。
“童话故事里的现实映射。告诉我们女性崛起的结果是世界的改变。”
“女性童话故事是围绕着四个艰巨任务而展开的:反抗魔怪,找回真实的自我,与狂野的姐妹共舞,以及唤醒世界。这些故事既是一种诺言,又是一种警告,警告女人们如果不倾听内心的声音,或者重振自己的聪明才智,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她们将成为虚假的自我。而如果她们在旅程中锲而不舍坚持到底,不怕恐惧、伤心、文化的强烈反制,那么故事将向她们承诺难以估量的回报——女人们唤醒内心深处的真实自我和内在的女性特质,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唤醒世界。最后一个故事对当下的我启发巨大,感谢知念。”
06
《超越让你备受折磨的母女关系》
克里斯蒂·安·罗森
每个人生命中的第一份爱都来自母亲,但是,并非每个母亲都能胜任抚育职责。有少数母亲在外看似正常,却在家里表现出精神不稳定、冲动、强迫、自毁等复杂的症状,令她们的孩子从小受困于恐惧、愤怒、怨恨和抑郁,即便成年后仍然背负着与母亲关系的深重阴影。
本书作者借助经典童话和知名病例,将这类介于精神健全与不健全之间的母亲分为4种加以解说,并为她们的孩子分别指明了应对方法,从而帮助已经成年的你超越紧张痛苦和反复无常的人际怪圈,走向健康、光明的新生活。
“如果有长期和一位边缘型母亲生活的经历,那你一定很能理解这本书里说的四种类型的母亲:流浪者型、隐居者型、女王型、女巫型,边缘型母亲往往会在不同情境下会四种病态兼而有之。心痛自己和那些和自己有一样感受的你。”
07
《始于极限》
上野千鹤子 / 铃木凉美
《始于极限》是女性主义先驱上野千鹤子与人气作家铃木凉美历时一年的通信。
青春期,上野千鹤子只身前往京都求学,只为逃离父亲与教会;同时期,铃木凉美为了反抗父母,一脚踏入出卖身体的世界。
大学时,上野参加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却在战壕的另一侧目睹男生只把女生当作解决生理问题的工具;铃木就读于日本最好的私立大学,却要在夜世界寻求自身的价值。
学生时代结束,上野以独立女性自居,结果成了男人挥之即来招之即去的床伴;另一头的铃木开始书写夜世界的魅惑与肮脏,时常遭受来自女性的抨击与批判。
今天,上野已是日本女性学研究第一人,铃木则走到了夜世界的极限,在质疑过往、怀疑自己的同时,犹豫着下一步如何迈出。
她们相差35岁,走过了迥异的人生。在长达一年的通信中,她们围绕恋爱与性、婚姻、工作、独立、男人等话题,把话语的利剑刺向对方,也刺向了自己。
“上野千鹤子真诚而犀利的观点,不是对年轻女性温柔寄语,而是一把利刃,严厉地刺入我的背脊。公共结构与私人领域不对等的境况下,铃木凉美对于男性群体的灰心,以及割裂感和拉扯感过于真实。
与书中说到的社会大多数职场女性同样,我时常也有顾及情面、无法抗议微小的不适、沦为某种“拎得清”的女人的情况,在目睹同境遇下的女性勇敢发声时,又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愧疚感。长久以来女人一直被至于“只能通过男人追求自身利益”的结构之下,破局的方式是女性以自身利益放在首位,而不是一味迎合错误结构之下的生存策略!只有建立起彼此自我对等的纠葛,才能有真正平等的两性关系。”
08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弗吉尼亚·伍尔夫
1928年10月,伍尔夫在剑桥大学做了两场面向女性的演讲——“女性与小说”。之后她在此基础上撰写《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并于1929年出版。
伍尔夫讲述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生存的困境、历史对女性的偏见、女性面对的共同命运以及女性贫困对其创作的影响等问题;提出女性要认清自身的境遇,积极争取独立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地位,独立思考,自由生活,发挥出女性的最大优势,成就自我。
“女性身上有一种高度发达的创造力,生来复杂且强大……她们的创造力和男性的极为不同。这种力量是几个世纪的严厉约束换来的,它不可替代,如果遭到遏制或者白白浪费,那绝对是一万个可惜。”
“她像浮着光的河流,清澈,透明,轻盈地涌动。她的敏锐很让人惊喜。”
“然后我想到我那小小的才能,觉得它是自己的宝贝,要是就这么埋没了,我的身体和灵魂也会随之消逝,所有的一切都像生了一层锈,春天的繁花被吞没,树木从芯子开始腐烂。”
以上就是本次iWanna为大家带来的书籍分享。接下来iWanna也会持续为大家带来其他的书籍以及心理学相关分享,星标🌟iWanna公众号,不错过其他的干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