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孵化硬科技独角兽,右手设立新基金、冲刺IPO。
作者 | 笑 笑
8月17日,李泽湘亲自创立的固高科技通过了创业板上市审议,成为他的第一个IPO。同月24日,李泽湘再度联手腾讯、红杉,成立“清水湾”二期创业基金。左手孵化硬科技独角兽,右手设立新基金、冲刺IPO。作为身兼大学教授、创业者、天使投资人的李泽湘,不仅将高校与商业紧密连接起来,还将理论研究和实践充分地结合,成为了“最懂投资的大学教授”。李泽湘开启的“产学研结合”的新工科创业模式,成就了大疆、李群自动化、云鲸智能等一众明星企业。如今,61岁的李泽湘在退出大疆之后,终于决定亲自出手。从幕后转到台前,等待23年的IPO
固高科技作为李泽湘的第一个IPO,此次拟发行不低于4001万股股份,计划募资4.5亿元。其中1.2亿元将用于研究运动控制系统产业化以及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项目,1.8亿元用于运动控制核心技术科研创新项目。正所谓厚积薄发,从一个大疆到一批‘大疆’——在寻找“产学研结合”的路径上,李泽湘正在接近自己的梦想。固高科技的创办其实始于1999年,是李泽湘携手同校教授高秉强、吴宏创办的一家专注于运动控制及智能制造的机器人研发企业。作为李泽湘“梦起”的地方——推动“产学研”高效转化,让更多来自学生的创意变成创业,从“一”到“GOOGOL”(10的100次方),带动和改变整个产业链。在当时,国内机器人还没有走上技术革新的道路,大多机器人产业仍处于“代工厂”模式,毫无技术优势可言,更没有配备自动化设备的意识。在当时,与其说固高科技是一个企业,不如说更像一个培训班。李泽湘经常带着专家和员工共同接受技术培训,终于在2000年开发了中国首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闭环运动控制器。这使得固高科技成为亚太地区第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业从事运动控制及智能制造核心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公司。迄今为止,固高科技的运动控制系统已经服务于60多个行业、二千多家客户、二百多家系统集成商。如今23年过去,固高科技终于不负众望成为李泽湘叩开IPO大门的第一块敲门砖。李泽湘也从幕后走到了台前。8月24日,李泽湘再度出手,联手红杉、腾讯设立创投基金;李泽湘作为实际控制人和最终受益人,持股比例达1.87%。值得注意的是,东莞清水湾二期创业基金的前身,正是2015年李泽湘联合一众创业导师为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成立的相关配套孵化基金——香港清水湾创业基金(后更名为XBOTPARK基金)。此次新成立基金的执行事务合伙人,珠海粤湾华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正是XBOT PARK基金的执行事务合伙人。而当年香港清水湾创业基金背后的LP,红杉资本中国同样位列其中。李泽湘可以批量复制的独角兽
以固高科技为起点,李泽湘目前已经孵化了近百家硬科技企业和数家独角兽公司。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案例便是如今已经1660亿估值的大疆。2003年,他从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系退学,进入香港科技大学电子计算机工程学系。汪滔与李泽湘的缘分,开始于汪滔在毕业成果演示时的一次失误。虽然汪滔的无人机在表演时出现意外,毕业成绩只获得C级评定,但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还是给李泽湘留下深刻的印象。毕业演示过后,李泽湘将汪滔破格纳入麾下,指导他参加机器人大赛获奖。2006年,汪滔在李泽湘的鼓励下,在深圳福田区车公庙一间不足20平米的仓库里创办了大疆创新。大疆发展历程的几个节点中,从创业经验、公司注册地选择,到飞控系统的研发,李泽湘的帮助和指导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制胜法宝。在当时,无人机行业门槛极高,创业艰难,汪滔面临人才、资金的两缺窘境,大疆当时已经濒临崩溃。正是李泽湘的及时救场,携大量资金和一批优秀研究生加入大疆创新,才让大疆逐步走上正轨。2015年,又是李泽湘的两个决策,帮助大疆开辟了除了如今的广阔市场。即使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李泽湘“先占领消费级市场,再进一步开拓国内农业植保领域”的两大判断,依然是明智之举,也是中国诸多科技创业团队争相效仿的市场路径。有了李泽湘的保驾护航,大疆已经在全球无人机市场之中占据85%的份额,2021年,大疆创新以1000亿人民币市值位列胡润全球独角兽排行榜20位。此外,汪滔的同门师妹,石金博创立的李群自动化同样也是在李泽湘的支持下诞生的。2011年,石金博、俞春华等六人凑出90万元,创立工业机器人公司——李群自动化。在李群自动化创业初期,李泽湘将每个月的工资作为资助,还介绍赛富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为李群自动化进行投资。今年1月20日,李群自动化已经入选“东莞市第15批上市后备企业”,有望冲击下一个IPO。而刚刚接受腾讯投资的云鲸智能,则是李泽湘的又一成功案例。如今,李泽湘所培育的创业军团已经成为中国机器人最响亮的招牌。根据烯牛数据显示,除了大疆、李群自动化等公司,希迪智驾、睿魔智能、海柔创新等科技企业团队名单中,李泽湘均位列其中。其中,海柔创新更是在大环境低估的情况下获得由今日资本领投,五源资本、源码资本、红杉资本、零一创投等老股东跟投的D+轮融资。除此之外,逸动科技、云深互联等不胜枚举的优质企业,也都出自李泽湘麾下。不只是商业帝国
李泽湘成就了一众独角兽企业,他们同样也成就了李泽湘“产学研”结合的梦想。出生于湖南一个教师家庭的李泽湘,从小就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在恢复高考不久的1978年,李泽湘考入中南矿冶学院。彼时中国“走出去”的主旋律刚刚奏响,李泽湘成为美国铝业公司访华时为答谢中国的热情接待而培养的2名本科生之一,前往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就读。在美国,他先后在卡耐基梅隆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完成了本、硕、博、博士后的学习,并于1992年怀着办学热情回国,加入香港科技大学,担任电子工程系教授,创立了科大数控研究实验室及自动化技术中心。
课堂上学生并不高涨的学习热情,激起他寻找“产学研结合”路径的想法。
这个想法得以实施的契机,是1997年一家香港公司因无法解决佛山顺德马口铁剪切厂昂贵进口机器的故障,而找到李泽湘求助。
李泽湘便让实验室学生带着自主研制的控制器前往,很快就解决了相关问题,这为李泽湘看到广阔市场揭开了幕布一角。
当时正是深圳大力谋求制造业升级的时候,政府设立了专项基金和深港产学研基地,用来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李泽湘曾经这样表示:“加入深港产学研基地是我创业的真正开始。它为我创业提供了契机与重要平台。”恰逢大势,是李泽湘成功的基础,而是否能够抓住机遇,则取决于眼光。2014年,李泽湘在完成机器人核心技术突破,取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全闭环运动控制技术之后,并没有像大多数研发者那样选择敝帚自珍,也没有像大多数创业者那样选择一家独大。而是将目光敏锐地投向了机器人相关行业创业孵化,并主导了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的建设。这可能与李泽湘的教师身份和教书育人的理想密不可分。李泽湘的梦想不是要成就“创奇首富”,也不是打造一家“创奇公司”,而是希望打造整个中国机器人的“产业创奇”,建立中国“产学研”结合的全新模式,开辟中国“新工科”教育的全新理念。在李泽湘看来,应试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与产业需求是脱节的,就很难造出工业巨头。因此他一直寻找更契合产业需求的工科教育方式,后来这种教育方式被他称为“新工科”。在他看来,新工科教育应该培养“能用科技创造新东西的人”。这些创业者或者传统产业的改革者,是未来40年中国科技行业领先全球不可或缺的领导者。为此,李泽湘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广东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内众多知名高校,成立了机器人学院,从产业源头培养合适的人才。这不仅增强了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的实力,同时也为中国机器人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形成教育改革的闭环。2016年,他同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香港大学陈冠华教授,联合22位香港超级教授及科技精英共同创办HONGKONG X科技创业平台,扶持在港青年创业。李泽湘的3126实验室中,30年来的一百多个学生里,有三分之一都走上创业道路,成立了28家企业。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大疆还是固高科技,其实都是李泽湘“新工科”的实践延伸。如今,随着固高科技IPO的过会,以及联手红杉、腾讯,东莞清水湾二期创投基金的成立,61岁的李泽湘在退出大疆之后,终于决定亲自出手,从幕后走向台前。下一步,李泽湘在完成IPO、获得更多资金加持之后,是否将把更多精力和资金投入到“新工科”教育的践行之中,继续打造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传奇,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
寻求报道、商务合作、投融资对接、媒体互推、开白、投稿、爆料等……
扫码添加投资人说运营者微信,备注「商务合作」详细沟通。
【投资人说】正在组建超级投资者社群、超级创业者社群、超级读者群、超级媒体群等,目前总人数已超1000人。
关注【投资人说】微信公众号,发送信息「进群」,与各行业精英直接交流,共同进步。
发现赞和在看了吗,戳下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