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怎么就做了240档节目?| 第三弹

怎么就做了240档节目?| 第三弹

公众号新闻


《野梨树》


看理想App五岁了。五年前,看理想还是出版品牌理想国旗下的一个栏目组,当我们决定自建App、并在十月上线的那一刻,作为独立体的「看理想」才真正诞生。


早在看理想App还没上线前,当时的策划人梁文道,在多个筹备的线索中,挑选出四个节目,作为第一批的重点,编辑部简称「四大支柱」,《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中国原典通读计划》《世界经典通读计划》《用得上的哲学》,这些早期节目,是我们为自己建立的「三观」,一套强调多元、包容、理性的准则。


此后,《西方艺术三万年》《20世纪中国小说》等,又共同形成了判断文艺作品的审美体系;《可能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正义与现实:像律师一样思考》等更具话题性的节目,则朝现实近了半步。


由此,我们在外部世界天翻地覆的五年之中,默默做了近240档、万余集节目内容。说是「默默」,并非虚谈,从影响,看理想仍是无名的;从性格,看理想是内向的,甚至有一点社恐。好在,还是聚集了一些信任我们的人。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将每天推荐一档「镇馆之宝」,一起回顾有这些节目陪伴的日子,顺便借此做个工作小结。


如果你还没听过这些节目,希望你可以借由它们,寻找到那虽然微小但仍有温度的火苗,以及更多志趣相投的人;如果你早就是这些节目的「老听众」,不妨重新在声音里与老朋友相遇,再次认识五年来身边发生的一切。



 ✍️ 🧩


《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以下简称《可能性的艺术》)是看理想最经典的节目之一,由学者刘瑜担任主讲人,播出三个月后完结。


当下的一切政治,都是可能性的一种。在一切可能性中,我们都是被偶然击中的现实。面对全球政治林林总总的现象,《可能性的艺术》从俯瞰到聚焦,用比较的视野,开展了一场政治学之旅。


我们节选了节目开启之时,《可能性的艺术》主讲人刘瑜的发刊词,与大家分享关于比较政治学的思考,当你把你所面对的政治现实当做‘一万种可能性之一’来对待时,就获得了一种‘比较的视野’”。




文 | 刘瑜
来源 | 《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
(文稿经编辑整理)


1.
“只懂一个国家的人不懂任何国家”

大家好,我是刘瑜。很高兴来到看理想平台,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政治学思考。

我从博士期间开始学习“比较政治学”。从那时开始,我就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每当有人问我:你学什么专业的?我回答“政治学”的时候,对方往往就会饶有兴趣地追问:那你对美国大选怎么看?你对台湾地区的蓝绿之争怎么看?你对伊拉克局势怎么看?……

可是,如果我回答“比较政治学”的时候,对方往往就在礼貌的微笑中陷入了沉默。为什么呢?

因为大多数人不知道“比较政治学”是干什么的,似乎有点高大上,但又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因此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好好一个“政治学”,因为加上了“比较”两字,就显得非常高冷。

可能有些朋友会出于直觉认为:“比较政治学”,就是比较一个国家和另外一个国家吧?这种说法只能说部分正确,但不完全正确。

事实上,如果你去调查全球比较政治学者的研究领域,就会发现,其中大多数学者只研究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是“国别专家”或者“地区专家”,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真正在从事比较研究,其中进行国别案例比较的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所谓“比较政治学”,其根本的特性不在于研究内容是否真的是在进行案例比较。

那么,什么是“比较政治学”?

“比较政治学”当中的“比较”,与其说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不如说是一种研究的视野。

当你把你所面对的政治现实当做“一万种可能性之一”来对待时,就获得了一种“比较的视野”。

带着这种广阔的视野,即使你的研究对象只是一个时代的一个国家,你的问题意识却是来源于潜在的比较。

比如,当一个人追问,“为什么在国家A经济发展没有带来民主转型?”在这个问题背后,实际上已经预设了一个通过比较才能获得的观点。这个观点就是:在许多其他的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民主转型”。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你追问,“为什么在国家B民主转型带来了战乱?”,同样,这个问题背后也预设了一个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获得的看法,那就是“另一些国家的民主转型是和平的,没有战乱”。

所以,即使是所谓国别研究专家,也往往需要通过“比较的视野”获得重要的、有趣的研究问题,然后再将这个问题带入到他对具体国家的研究当中去。

也就是说,需要经过“见山不是山”的阶段,才能使“见山又是山”成为一个境界。学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说过一句话:只懂一个国家的人不懂任何国家。我想他表达的正是类似的意思。

2.
“比较”产生冲击,冲击带来思考

其实,不仅仅是学者,即使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思考,也往往需要通过比较发现问题、打开思路,因为“比较”能够产生冲击,而冲击带来思考。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记得小时候看电影、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这样的标语:“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这句话如此大义凛然,看上去简直是天经地义——一个人做了坏事当然要“坦白”,这有什么讨价还价的吗?

可是,直到有一天,我在电影里听到了“你有保持沉默的权利,但是你所说的每句话都将成为呈堂证供……”这句话,我才意识到“坦白从宽”并非天经地义。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这是著名的“米兰达警告”。可是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并不知道世上还有这样的“警告”,只觉得脑袋里“咯噔”一声——这个人是犯罪嫌疑人,居然还有“保持沉默的权利”?沉默居然还可以是一种权利?一个人做了错事,难道不应该老实交代吗?就算你没做错事,你交代清楚不就得了吗?

但是,原来至少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并不这样认为。

他们认为让人自证其罪是不人道的,他们担心这种“坦白从宽”的观念会造成或者恶化刑讯逼供,他们认为在强大的国家权力机关和弱小的被逮捕的个体之间,应该有一个作为缓冲力量的第三方,也就是律师。

这些观点正确与否我们可以再讨论,但是了解到这些观点的存在,对于开阔我们的视野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电影情节,不知道“米兰达警告”的存在,我可能永远不会去思考“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这样的说法有没有问题,有什么问题。

再举一个例子,我有一个外国朋友在很多国家生活过,欧美、印度、土耳其、乌干达……在北京也住过三年。有一次聊天中他无意提起:“北京是我住过的最安全的城市”。

他的这句话说得平淡无奇,但是在我脑子里,又带来“咯噔”一声。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陈述,而且带来一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北京成为一个异常安全的城市?这背后有没有政治逻辑?它的政治逻辑又是什么?

如果是一个从小在北京长大、也从未去过其它国家的大都市长期生活,可能根本不会意识到这一点,更不会产生困惑。因为他会把都市的安全感当做“理所当然”的事物,认为生活“本应如此”。

但是,我们知道,都市的安全感并非“理所当然”的事物。战乱国家就不说了,即使是非战乱国家,比如墨西哥城、马尼拉、约翰内斯堡,甚至哪怕伦敦、纽约的某些街区,你都不会认为深夜或凌晨在大街上独自走路是个好主意。

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其实有时候,没有比较也没有惊喜。

3.
思考得越多,
越能将现实当做“一万种可能性之一”

所以我经常和我的学生讲,什么是社会科学的洞察力

它首先是把熟悉的事物陌生化的能力,把句号变成问号的能力,把“此时此刻”和无数“它时它刻”联系起来的能力。

这种能力和每个人的敏感性有关,但是,也和每个人的“见识”有关——你阅读过的、听过的、走过的、观察过、思考过的越多,你就越容易把现实当做“一万种可能性之一”来对待。

如果你只做一个“井底之蛙”,就永远无法获得那个反观自身的视角,甚至还可能因为这种狭隘而狂妄自大。

所以,我希望能带着大家,把形形色色的国家纳入我们的视野,建立一个尽可能丰富的完整的参照系,以此来定位现实。

我们知道,理解和判断的前提是“参照系”的存在——如果我们不知道人类年龄的大致范围,就很难判断多少岁算是长寿。如果人类年龄的极限是120岁,那么90岁就非常长寿;但如果极限是300岁,那么90岁就还是少年。

同样的道理,比较政治学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政治可能性的参照系,以此分析理解各国政治所处的位置。

所以,了解其它国家不仅仅是为了“猎奇”,甚至不仅仅是出于“心怀天下”的世界主义情怀,也是为了在浩瀚的可能性中理解我们自身。


4.
有时候恰恰需要通过寓言,来理解现实

说完“比较”,再来说说“政治”。

任何学科的人都愿意强调自己的学科有多么重要,我们政治学的人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强调政治对于塑造一个国家命运的重要性,似乎并不符合我们熟知的一些主流话语。为什么呢?

因为根据主流话语,“政治是上层建筑,经济才是基础”。也就是说,政治是被决定的那个,经济才是决定性因素。

在这套话语中,只要出现任何政治问题,都会自动产生一个“正确答案”:还不是因为穷?这似乎也合乎我们日常生活中朴素的认知。

但是,问题来了,那么经济发展又是从何而来?

举一个直观的例子——南北朝鲜。我们都知道,韩国的经济水平远远高于朝鲜,2017年韩国的人均GDP是37600美元,朝鲜是1700美元,也就是说,韩国的人均GDP是朝鲜的22倍。为什么会是这样?

这两个国家,同一个种族、同一个语言,有着高度相似的历史传统、高度相似的地理环境。北朝鲜人不比南朝鲜人笨,也不比他们懒,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两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出现了天壤之别?

至少,在政治学者眼中,最大的差别就是政治因素:一个是封闭的、威权的体系,一个是开放的、问责的体系。

我们可能都听说过韩国的经济如何在威权时代起飞的故事,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韩国经济真正的飞跃,不是在威权时代,而是在政治转型之后。

图片来源: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8/02/06/world/asia/korea-history.html

从上面的图片就可以看出,直到1970年左右,两国的经济水平其实相差无几,到1980年韩国的人均GDP也只是朝鲜的两倍左右。但是,随着朝鲜政治越来越封闭、韩国政治越来越开放,两国的经济水平差距越拉越大,到2017年,两国的人均GDP差距就是22倍了。

应该说,政治的力量,在南北朝鲜的对比当中一览无余。

再举另外一个例子——委内瑞拉。这几年很多人可能隐隐约约地听说过这个国家所发生的事情:超级通货膨胀、饥荒、大规模的人口逃亡。

这个国家的通货膨胀到了什么程度呢?就是民众与其去商店里买手纸,不如直接用钱当手纸用——纸比钱贵多了。

人口逃亡又到了什么程度呢?460万人到其它国家去谋生了,这是委内瑞拉16%的人口,这也被认为是西半球历史上最大的难民潮。

图片来源:
https://www.brookings.edu/blog/up-front/2019/12/09/venezuela-refugee-crisis-to-become-the-largest-and-most-underfunded-in-modern-history/

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直到1999年,委内瑞拉仍然是拉丁美洲人均GDP最高的国家。短短20年,一个拉美最富的国家,变成了最大的噩梦,这中间又发生了什么?

民众是同样的民众,传统是同样的传统,宗教是同样的宗教,地缘位置当然也是同样的地缘位置。

所以,作为一个政治学者,我认为最大的变化就是查韦斯上台了——一个自认为是罗宾侠式的政治家,以一己之力破坏了委内瑞拉的政治生态,摧毁了委内瑞拉的经济。

就从朝鲜和委内瑞拉这两个例子来看,你还认为政治只是所谓的“上层建筑”、等着被“经济基础”决定吗?还是,至少在某些情况下,政治本身也可能成为塑造经济乃至社会的根本性力量?

这是我希望带着大家一起思考的问题。

当然,这两个例子相对比较极端,在很多其它国家,政治对国家命运的影响未必如此清晰,但是,正是这种极端的情况,照亮了社会变迁当中的某些关键因果机制。

在这个意义上,这样的例子几乎像是寓言。有时候,我们恰恰需要通过寓言,才能够理解现实。


其实,政治对国家命运具有根本性的影响,不仅仅是政治学者的看法。一些其他学科的人也是这么看的。

比如著名经济学家诺斯,他对工业革命的看法就非常强调政治因素。我们都知道工业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全球性的意义,但是,关于工业革命,一个经久不息的问题是:为什么工业革命最开始发生在英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为什么是英国人发明了蒸汽机?

就诺斯来说,他一杆子把问题的答案捅到了英国的光荣革命。他的看法是,光荣革命成功地“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带来所谓“可信的承诺”(credible commitment),使得民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财产安全感,产生了投资、生产、创新的动力,最终触发了工业革命。

这种看法被称为“制度主义”,直到今天,很多经济学家都是制度主义者。

5.
相似的政治理念,
放到不同的社会文化土壤中,
将产生巨大的不同

强调政治因素的影响,并不意味着“政治万能论”,尤其不意味着政治制度万能论。

我非常喜欢俾斯麦的那句名言——“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Politics is the art of the possible),其中“可能性(the possible)”这个词非常重要,因为它强调,政治不是魔术,它不能抵达“the impossible”,它不能做成无米之炊,它不能让水变成油,它不能发明永动机。

所以,我始终强调一点:政治在社会中。

什么叫“政治在社会中”?就是社会条件构成政治选择的半径,也影响政治选择的结果。

我们都听说过一个成语,叫“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同一个物种放在不同的气候、土壤、环境中,它长出来的东西有可能是很不一样的。

菲律宾1946年刚独立的时候,它制定的宪法和美国宪法是非常像的,但是结果大家也知道,菲律宾后来的发展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像是美国——独立不久,它的民主制度自身很快崩溃了,它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乏善可陈。所以,同样的宪法,“淮南为橘,淮北为枳”。

再举一个例子,北欧国家,像瑞典、丹麦、芬兰这些国家,都被称为“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被视为是治理的典范,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前面我们提及的查韦斯,他也把他在委内瑞拉的社会实践叫做“民主社会主义”,但是他的“民主社会主义”带来的,却几乎是国家的崩溃。可见,此“民主社会主义”非彼“民主社会主义”。

相似的政治理念,放到不同的社会文化土壤当中,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化学反应”。这就是“政治在社会中”。

所以,虽然政治非常重要,但是我也希望大家认识到政治的有限性。理解政治,有时候恰恰要从政治之外着手。

正是通过研究政治与其他因素的“化学反应”,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世界政治的多样性。


6.
不是寻找政治的“灵丹妙药”,
而是学会在差异中寻找规律

也正是因为“政治在社会中”,因为“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所以比较政治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找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配方,也不可能找到这样一个政治配方。

但是,反过来,这是否意味着研究比较政治必然导致价值上的虚无主义?

是否意味着韩国和朝鲜的制度无所谓好坏,因为它们国情不同?是否意味着今天的委内瑞拉和二十年前的委内瑞拉,无所谓好坏,因为时代不同。由此最后的结论只能是:“因为所有的国家都不同,所有的时代都不同,所以不存在优劣,不存在好坏”。

大家想一想,这里面有没有逻辑问题?恰当的逻辑是:这里的好东西到那里不一定是好东西。不恰当的逻辑是:这里的好东西,在那里一定会成为坏东西。

我们不能跳出一个逻辑陷阱,又掉入另一个逻辑陷阱。

的确,“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但是美洲的土豆到了亚洲也还是土豆,它可能变成了大一点或者小一点的土豆,甜一点或者苦一点的土豆,但土豆还是土豆。那么,为什么有时候“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有时候又是“在美洲是土豆,在亚洲还是土豆”?

这种矛盾其实就帮助我们抵达了比较政治学思考的核心任务:在差异中寻找规律。

在差异中寻找规律,简单来说,就是试图搞清楚,想要从A到B,需要哪些条件C?或者说A没有到达B,是因为缺少了哪些条件C?比较政治学的功能的确不是寻找政治的“灵丹妙药”,但它同样不是放弃对是非对错的判断,而只是试图让这种判断变得更加小心而已。

要知道,社会科学的思考,包括政治学的思考,没有一劳永逸的答案。

社会科学的思考就像是开车,需要时刻的警觉,时刻观察路况,并根据路况随时调整速度和方向。一刹那间的走神,就可能导致车毁人亡。这听上去的确很累,但也是唯一安全的做法。

世界是复杂的,但又不是随机的,知识也正应当如此。

求知的道路,意味着永恒的疲倦以及偶尔的惊喜。

*因篇幅有限,本文有删减,完整内容请至看理想App,🔍搜索《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收听。

🎓


本文配图:《纸牌屋》《是,大臣》
《荒野生存》《至暗时刻》
内容编辑:猫爷
音频节目策划&编辑:丫丫、LinQ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节目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北京四中学霸的10年英语“自鸡”路,花20w补课不如从小学就做对这些事……你的收入达标吗?【逃离现实 X DREAM】演出阵容揭晓第三弹!狂聊“禁忌”话题,这档节目竟然还没下架?聊一聊:你看了哪些亚运会项目?高情商的NPC来了,刚伸出手,它就做好了要配合下一步动作的准备姜文: 愛琢磨, 軸與楞, 較真\\對得起我的功夫給觀眾的禮物?原来英国私校把EPQ列为“必修”项目?嗓子干、嘴里苦的时候就做它!润喉清肺的好食材,秋天不吃白过了上海七宝古镇,焕然一新台湾国民万能卤味包! 做卤料还能这么简单,超方便就做出好吃的味道看理想的大佬一起做了一档节目值得一试的开源模型!开源社区上季度都有哪些靠谱项目?4300颗蚕茧才织一床被,秋冬睡它特养人,一年就做这一回!长城的百万出海计划:想明白就做,只要有市场他免费坐了20年头等舱,让美国航空赔了2000万,直接被薅破产……宝宝一出生,爸爸就做好了带娃的准备一碗面粉,一把菠菜!怕翻车你们就做它,随手一蒸就很香王者也是亚运项目?游戏咋成体育比赛了怎么就做了240档节目?| 第二弹2023CSSA秋分美食节预告第三弹!!活动 | 11.16 想申请哥大可持续硕士项目?来与教授、招生官直接交流!全网营销的“氛围感”,她轻轻松松就做到了我,做了2年产品,薪资跟1年前相比,竟然没变化?希腊塞萨洛尼基(Thessaloniki),圣德米特里教堂丧心病狂!新移民刚偷渡来就做出这么变态的事...中秋【友好转发】【非诚勿扰 2023】嘉宾揭秘第三弹,线上售票已关闭!黄仁勋:新的H200芯片我就做了两件事,就让你们疯狂正规医院里都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快乐项目?保司代言人保卫战第三弹&中产家庭财富规划特训营精华总结怎么就做了240档节目?| 第一弹太可怕了!丧心病狂!新移民刚偷渡来纽约的收容酒店就做出这么变态的事...“弱菜鸡!眼镜男!”发现儿子总被嘲笑,我做了2件事陈东升:企业家就做好四件事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