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10万选哪个做女友?”:新型黄色新闻,正在恶心中国人
最近,热搜上挂着这样一件事,看得人愤怒不已。
有位女生,和自己同宿舍的其他5名舍友,相约一起去柳州旅游。
之后,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一系列旅行中的照片,包括一张宿舍6人合照。
没想到,转眼间,她们的合照就被一位拥有33万粉丝的大V盗走,还配上了这样的文字:
《彩礼都是10万,你会选哪一个做女朋友?》
视频马上爆火,获得了1.1万赞和2.6万的评论,无数人对着这6个女孩的身材、相貌评头论足。
而那位盗图的大V,仿佛尝到了流量密码的甜头,发一次还不够,连着再发了3次。
文案更加恶臭,还给6个女生编造了年龄顺序:
《我们六姐妹都想结婚了,你愿意给我个稳定的家吗?》
点开这人的主页,你会发现都是这类造谣、意淫的视频:《彩礼XX万,你愿意娶她吗?》
被造谣的这位女生,第一时间去和那位大V沟通,结果却被对方拉黑,态度极其恶劣,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错。
好在后续,经过女生的坚持维权,造谣的账号被平台封禁,全部视频都被清空了。
但你会发现,这样令人心塞的类似事件,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屡禁不止。
比如亚运会期间,有女生跟朋友逛街的时候,路上跟亚运会工作人员拍了张合照。
朋友把照片作为生活日常,分享在自己的朋友圈里。
结果一转眼,就被人恶意盗走,发到小某书上,捏造了一段香艳的故事:
《杭州地铁要到老外crush微信!!》
火了之后,又被其他营销号疯狂转发,两个被造谣的女生被各种无下限诋毁。
有人拍了一段,自己男朋友给自己煮面的视频,直接用嘴咬断火腿肠。
结果,马上被各大媒体掐头去尾地转发,配上耸人听闻的标题:
《震惊!厨师竟然用嘴咬断火腿肠,再放锅里炒给客人吃!》
时间、地点、事件全部都是捏造的,给当事人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有人拍下了一名建筑工模样的中年男子,从她的车前路过的场景,却给配上了这样的文案:
“聊了六个月的网友今天终于要见面了,他说他工作是搞土建的,平时穿着有点随意,这一刻一直在找我,我要下去见他吗?”
200多万的播放量、5万多的点赞,让视频中的男子火了,但人家根本就不认识视频拍摄者。
而且,人家老婆儿子也刷到了这条视频,跟他大吵一架,简直就是无妄之灾。
你会发现,当下时代,各个社交平台上,都充斥着这样一种“新型黄色新闻”。
这个词是由博主“差评君”提出的,指的是:
简短空洞、没意义没营养,有些甚至是时空错乱、颠倒黑白的新闻。
除了刚才所说的那些看图说话、全是捏造的新闻属于新黄色新闻之外,还有像下面这种:
《女子坐在船上拍照,突然一条鱼蹦到了船上》
《男子蹲在门口系鞋带,突然一阵大风刮来,狗子:怎么个事?》
《女子穿长筒靴坐飞机过安检,被要求脱掉靴子,太社死了》
《男子忘记摘衣服吊牌,一弯腰把自己吓得够呛》......
简短、肤浅、无聊得让人忍不住发出感慨:“没有新闻其实可以不发的”。
但却偏偏要使用黄底黑字的加粗标题,好像是什么重大新闻事件。
发布人还是各大正经严肃的媒体《某某发布》《某某日报》,播放量也都是几百万起。
配上一段烂大街的“哎哟我的妈”、“你别笑”等浮夸的背景音乐。
再加上当事人后续采访时的经典话术:“当时觉得挺有意思的就拍了,没想到会火。”
看完之后,往往得不到任何感触和印象,有的甚至还是自导自演的假新闻。
一百多年前,大洋彼岸的纽约曾流行过一场轰轰烈烈的“黄色新闻”运动。
当时的“黄色新闻”,指的是充斥着大量煽动性、刺激性、暴力性的新闻报道,用来提高报纸销量。
而今天的互联网,沉寂已久的“黄色新闻”,正在以另一种看似无害的形式卷土重来。
少了些血腥暴力、夸张刺激,多了些无聊的鸡毛蒜皮琐事。
但这些内容空洞、毫无营养、低俗粗鄙、摆拍作秀的新闻短视频,被源源不断地批量生产、复制粘贴。
长久以往,究竟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我能想到的,就有这2种。
①文化精神枯萎。
《娱乐至死》中,尼尔·波兹曼提到过,有两种方式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
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牢笼;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铺天盖地的“新型黄色新闻”,正在让文化日益变成一场滑稽的闹剧。
媒体对肤浅流量的追逐,不但消解了新闻的严肃性、权威性,大众的知情权更是被变相地剥夺。
当公众的社会知情权被算法操控,我们苦恼的将不再是如何获取信息,而是如何避开垃圾信息。
就像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所说:“到处都是水,却没有一滴可以解渴。”
②我们沦为注意力经济的牺牲品。
也许有人会对“新黄色新闻”的批判嗤之以鼻:
“反正看个乐子,笑笑得了,又没让我花钱。”
但事实上,当今时代,你的注意力其实就是最值钱的资源。
心理学家丹尼尔·西蒙斯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叫“看不见的大猩猩”。
他要求六个受试者,三人穿黑衣服,三人穿白衣服,然后互相传球,一边传,一边计算白队的传球次数。
活动开始后,队员们开始传球和报数。
就在这时,一个打扮成大猩猩的人,走过他们中间,并停留了几秒,甚至拍了拍胸脯。
但是,一直到活动结束,都没有一个人注意到大猩猩。
在心理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无意视盲”。
也就是说,当人们把自己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个区域或物体时,他们会忽略那些他们不需要看到的东西,尽管有时那些他们不需要看到的东西是很明显的。
“看不见的大猩猩”,在有些情况下就代表着一些高价值的信息。
由于我们的注意力全都被那些低价值的“新型黄色新闻”给吸引了,就没办法去关注了。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在注意力经济之下,我们正在成为互联网信息资本的奴隶,却毫不自知。
你的注意力时间,正在成为信息资本争抢的生产资料,很不幸的是,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
自己的注意力变得和货币资本、知识资本一样宝贵,而是被困在垃圾信息的牢笼中,原地踏步。
《浅薄》一书中曾这样描述当下被垃圾信息轰炸的人:
“你时常觉得耳鸣、目涩、注意力无法集中;你懒于记忆,习惯于张口就问;
你不喜欢冗长的陈述和表达,喜欢直奔主题和搜寻答案。”
也许,是时候主动摆脱这种困境,不给那些“新型黄色新闻”热度,学会筛选、过滤信息噪音。
别变成脑袋空空、沉溺于感官刺激的人。
你的注意力很贵,一定要审慎分配。
共勉。
今日荐读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小椰子,用独特视角解读热点事件,陪你每天一起认知升级。畅销书《你的自律,给你自由》正在热卖中。公众号:小椰子专栏 (ID:xiaoyezizhuanlan),关注并回复“爆文”,获取《小椰子独家成长锦囊》电子文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