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瞭望|严惩网络暴力,这份指导意见作出全面规定

瞭望|严惩网络暴力,这份指导意见作出全面规定

时事

 一方面,由于网络的群体性、即时性,网络暴力的危害通常远远大于传统的侮辱诽谤;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被害人自行取证维权的难度较大,以致一些网络暴力事件不了了之

 有效治理网络暴力,要求进一步压实网络平台的法律责任,依法严惩借网络暴力事件实施的恶意营销炒作行为

 为切实防止对合法权利的不当干预,《意见》在明确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同时,要求准确把握违法犯罪行为的认定标准。特别是,要正确对待网民的评论、批评,不能简单将网络检举揭发认定为网络暴力

原题:“法治利剑”严惩网络暴力

文 |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 周加海

  202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优越性,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政策把握、工作要求作出全面规定,为依法严惩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提供了有力司法支撑。

规制网暴急需专门司法文件

  在互联网科技和应用快速发展背景下,一些地方网络暴力问题日益突出,污染社会风气,扰乱网络秩序,侵犯公民合法权益,迫切需要制定专门司法文件,进一步加大对网络暴力的惩治力度,推动完善依法管网治网,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网络暴力危害严重。目前的网络环境中,存在针对个人肆意发布谩骂侮辱、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网络暴力行为。这些行为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有的造成了他人“社会性死亡”甚至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扰乱网络秩序,破坏网络生态,致使网络空间戾气横行,严重影响社会公众安全感。网络虽是虚拟空间,但绝非法外之地。让网暴者受到应有法律制裁,依法维护公民权益,净化网络生态,是回应社会关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

  被害人取证维权困难。传统的侮辱、诽谤犯罪多发生在熟人之间,而网络侮辱、诽谤则有很大变化。一方面,由于网络的群体性、即时性,网络暴力的危害通常远远大于传统的侮辱诽谤;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被害人自行取证维权的难度较大,以致一些网络暴力事件不了了之。让“按键伤人”的网暴者付出代价,为被网暴者伸张正义,是司法的应尽职责。

  执法办案存在瓶颈。近年来,侮辱、诽谤刑事案件增长明显,其中不少是网络暴力案件。同时,作出有罪判决的比例却较低。以2022年诽谤刑事案件为例,当年共审结此类案件587件,但作出判决的只有79件,仅占13.46%;其中,被判决有罪的仅有43人。这一方面与网络暴力事件参与者多,责任认定和区分较为困难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侮辱、诽谤刑事案件的公诉标准缺乏细化指引、“门槛过高”有关。畅通刑事追诉程序,进一步明确网络侮辱、诽谤的公诉标准,成为执法办案的迫切需求。

深入推动网络暴力综合治理

  《意见》根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切实加大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惩治力度,立足执法、司法职能,深入推动网络暴力综合治理。

  一是突出保护重点,切实维护网络时代人格权益。当前,网络暴力滋生蔓延,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意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聚焦破解受害人维权困境,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坚持严惩立场,切实矫正“法不责众”错误倾向。网络暴力事件往往参与者多、因果关系复杂,在责任认定上存在一定困难。《意见》要求坚持严格执法司法,依法严肃追究网暴者责任,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同时明确,要重点打击恶意发起者、组织者、恶意推波助澜者以及屡教不改者;对于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但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三是整治互联网乱象,切实助力营造安全清朗网络空间。有效治理网络暴力,要求进一步压实网络平台的法律责任,依法严惩借网络暴力事件实施的恶意营销炒作行为。《意见》明确,基于蹭炒热度、推广引流等目的,利用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等推送、传播有关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信息的,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定罪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四是准确把握行为界限,切实防止不当干预合法权利。广大网民在互联网空间享有言论自由,受宪法和法律保护。为切实防止对合法权利的不当干预,《意见》在明确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同时,《意见》要求准确把握违法犯罪行为的认定标准。特别是,要正确对待网民的评论、批评,不能简单将网络检举揭发认定为网络暴力。

厘定网络暴力罪责

  《意见》聚焦当前网络暴力的危害和特点,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和政策把握作出全面规定。《意见》重点解决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明确各种网络暴力行为的法律责任。《意见》根据法律规定,结合网络暴力的不同表现,明确了网络侮辱、诽谤等各种网络暴力行为的性质认定和法律责任,既为执法办案实践提供具体指引,又为在网络空间发布信息明确行为边界;既震慑违法犯罪,又引导广大网民自觉守法。

  比如,针对在网络上非法曝光他人隐私、发布公民个人信息的“人肉搜索”等行为,《意见》明确:“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依照刑法和司法解释规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为进一步压实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意见》规定对借网络暴力事件实施的恶意营销炒作行为,可以适用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对所发现的网络暴力信息不依法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行为,可以适用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第二,明确惩治网络暴力的政策原则。为体现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从严惩治精神,《意见》规定:“坚持严格执法司法,对于网络暴力违法犯罪,依法严肃追究,切实矫正‘法不责众’的错误倾向。”根据实践情况,《意见》强调“要重点打击恶意发起者、组织者、恶意推波助澜者以及屡教不改者”。

  结合当前网络暴力的特点,明确了五种从重处罚的具体情形。

  一是针对未成年人、残疾人实施的。未成年人、残疾人系依法实行特殊保护的群体,遭受网暴信息及其精神压力的侵扰,更易酿成身心受损的严重后果,应当依法受到更为严格的法律保护。

  二是组织“水军”“打手”或者其他人员实施的。利用“水军”“打手”等有组织地实施网络暴力,是当前网络空间治理的顽疾,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亦应从重惩治、重点打击。

  三是编造“涉性”话题侵害他人人格尊严的。炮制、炒作涉性话题在当前网络暴力案件中具有一定普遍性,此类行为对公民人格尊严的侵犯也更加严重,纳入从重处罚的范围,有利于切实维护人格尊严,有效净化网络空间。

  四是利用“深度合成”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布违法信息的。切实防范技术滥用风险,进一步强化涉人工智能网络暴力的预防和治理。

  五是网络服务提供者发起、组织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本身负有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发起、组织网络暴力的,依法应予严惩。

  为了厘清网络暴力违法犯罪与合法行为的界限,《意见》规定,通过信息网络检举、揭发他人犯罪或者违法违纪行为,只要不是故意捏造事实或者明知是捏造的事实而故意散布的,不应当认定为诽谤违法犯罪;针对他人言行发表评论、提出批评,即使观点有所偏颇、言论有些偏激,只要不是肆意谩骂、恶意诋毁的,不应当认定为侮辱违法犯罪。

  第三,明确网络侮辱、诽谤的公诉标准。畅通刑事追诉程序,为被害人及时提供有效法律救济,是有效治理网络暴力、回应群众关切的关键举措。

  《意见》一方面对网络侮辱、诽谤犯罪适用公诉程序的一般原则作出明确,规定“对于网络侮辱、诽谤是否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应当综合侵害对象、动机目的、行为方式、信息传播范围、危害后果等因素作出判定”。

  另一方面,为便于实践操作把握,进一步细化适用标准,除兜底项外,列举了网络侮辱、诽谤犯罪适用公诉程序的四种具体情形。

  一是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社会影响恶劣的。这是网络暴力案件中危害最严重、最极端,对公众安全感和社会秩序冲击最为强烈的情形。

  二是随意以普通公众为侵害对象,相关信息在网络上大范围传播,引发大量低俗、恶意评论,严重破坏网络秩序,社会影响恶劣的。针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随意实施网络暴力,性质尤为恶劣。同时被害人取证维权也更加困难,受害程度往往也更加严重。

  三是侮辱、诽谤多人或者多次散布侮辱、诽谤信息,社会影响恶劣的。规定这一项,是为了有效震慑和惩治那些屡教不改,甚至专门充当“网络打手”的不法分子。

  四是组织、指使人员在多个网络平台大量散布侮辱、诽谤信息,社会影响恶劣的。“网络黑灰产”为了吸睛引流、牟取不法利益,置道德、法律底线于不顾,肆意搅动舆论漩涡,是网络暴力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确有必要纳入公诉程序加以严查重罚。

  第四,促进网络暴力的诉源治理。网络暴力成因复杂,需要“惩”“治”结合,强化源头治理,促进多元共治。《意见》要求公检法等执法司法机关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充分发挥执法办案的规则引领、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作用,教育引导广大网民自觉守法,引领社会文明风尚;深入分析滋生助推网络暴力发生的根源,促进对网络暴力的多元共治,从根本上减少网络暴力的发生,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刊于《瞭望》2023年第48期

延伸阅读

☞ 遏制网暴,要刹住动辄让人“社死”的歪风

☞ 依法惩治网暴,公开征求意见→

☞ 揪出网暴幕后黑手到底有多难?

视频推荐



监 制 | 潘 燕
编 辑 | 喻千桓

关注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瞭望|“不救她,我会后悔一辈子”黑鹰博物馆Blackhawk museum (下)应急管理部出台指导意见加强安全生产举报工作68 奔赴南疆​最高法《关于优化法治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瞭望|​古生物化石盗掘频发,原因何在?瞭望|县级主官谈遏制招商乱象工信部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微软撤回ChatGPT参数200亿论文;GPT-4图灵测试成功率41%丨AIGC大事日报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2023年苯磺酸瑞马唑仑临床应用指导意见(最新版)游纽芬兰散记:奇特的绿角地质景观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品现代物流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首个电力物联OS发布|AIoT情报交通部《关于加强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的指导意见》财政部《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瞭望|古籍藏用,如何平衡?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验研究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住建部 人社部《关于加强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和管理的指导意见》瑞马唑仑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全文丨国家出台指导意见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梦境记录原来我们一直都活在梦中瞭望|涉农补贴拖欠多年?警惕基层财政压力伤及民生发改委 财政部《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七问+一图,读懂《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网络暴力违法犯罪10起典型案例→南阳迷笛音乐节偷窃事件引热议:这次网络暴力,河南人又被骂了?本周末,平和、光剑火热开考!这份指南请收好→中国音乐节偷窃事件引热议:这次网络暴力,河南人又被骂了?冬季孩子吃什么可以增强抵抗力?看看这份指南→吉林省高院 吉林省高检《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瞭望|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名碑名刻,有着怎样的选择考量?最高法发布指导意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数据资产评估指导意见》的解读和政策启示金融行业 | 公共数据资产开发路径图初现——评《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