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只掌管美国外交8年,他靠啥一直牛到百岁?
点击
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基辛格走了,活了整整100岁。他担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务卿只持续了8年(1969年-1977年),但他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这段任期。他的长寿,而且健康的身体和勤奋(他一生写了约20本著作),以及其成就的后续影响共同帮了他。
基辛格任上做了很多事,但影响最深远的无疑是他与尼克松共同打开了同中国改善关系的大门,这件事在相当程度上成了基辛格的一个标签。因为其他事情的影响都是局部的,比如围绕越南战争的决定;或者阶段性的,比如制定美国对苏联的缓和战略。但是中美改善关系深刻重塑了冷战时期的战略格局,同时也为后冷战时代的新格局埋下了伏笔。
▲1971年,基辛格两次出访北京,由此开启了美中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图为秘密访华期间,基辛格与周恩来总理会谈。
从基辛格1971年秘密访华到中美建交,对中国之后走上改革开放创造了外部条件。中美缓和关系打开了中国的战略思路,支持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形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国际形势判断,强化了我们的战略决心。
1979年初中美建交,是紧接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发生的,彼时苏联阵营尚与美西方处于冷战的高峰,直到1989年柏林墙倒塌和1991年苏联解体,还有10年以上的时间。这期间,中国走上经济快速发展之路,基本解决了全体人民的温饱,我们政治上的独立自主有了更加强大的经济物质基础。从1989年到1991年,苏东集团分崩离析,天真地搞休克式制度转换和自我分裂,反倒是已经改革开放了10年有余的中国冷静地与它们的选择分道扬镳,坚持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美缓和促进美国赢了苏联,但最终又让美国面临了一个综合力量更加强大的非西方国家,怎么对付中国成了美国的新战略纠结。中国每向前发展一步,经济总量与美国接近一步,美国保守力量与中国打一场新冷战的冲动就增加一分。而基辛格一直在用他的思想影响华盛顿的决策,助力与中国继续合作并且避免新冷战的另一种选择。美国有着他们自己强烈的“理想主义”,而基辛格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而且他的理念被其学生约瑟夫·奈称为“复杂的现实政治”。
基辛格很推崇均势理念,他很早就嘲笑那些把“和平演变中国”当成对华关系目标的“古老美国梦”,他反对以西方理想主义的方式解决世界问题,而主张通过谨慎对待不断变化的权力平衡来管理棘手的大国关系。他认为关键是确定所实现的目标,而不是寻求永久解决方案。他还认为,国际体系总是岌岌可危,“每个世界秩序都表达了对永久性的渴望......但构成它的元素在不断变化。事实上,随着每个世纪的推进,国际体系的持续时间都在缩小。”他认为,21世纪尤其如此。
基辛格反对华盛顿基于意识形态原因同中国和俄罗斯采取对抗性政策,他认为那样会孤立自己,让北京和莫斯科之间加强联系。他警告华盛顿,中国除了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大国外,还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大国,对中国发动新冷战将让美国比上一场冷战面临更大风险。
老人的话,晚辈通常不爱听,但是基辛格是被全世界引用最多的美国前政治领导人。他那本著名的《论中国》是2011年才出版的,虽然美国从特朗普时期将中国列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彻底颠覆了基辛格与尼克松共同发起的美国对华路线,但是基辛格的思想作为美国新对华路线上的一盏信号灯一直树立在那里,时明时灭。
▲2017年5月,基辛格在白宫与特朗普总统会面。特朗普曾在2016年竞选期间拜访过他。
不能不说,基辛格对冷战时期为美国引入新的对华战略观以及维持这种战略观做出了贡献,也客观上对中国改革开放有所贡献。另一方面,他作为西方“对华新思维”的启动者,中国的强大崛起并成为世界的领导者之一,也反过来帮助延续了基辛格的影响。
基辛格一生来过中国100多次,今年7月,也就是他去世前不到5个月,百岁的他最后一次来到中国,在北京受到最高规格的接待。他是最受中国尊敬和信任的美国精英之一,也是最了解中国的西方精英之一,这让他谈论中国,以及谈论中国在其中影响越来越大的世界格局与秩序有了更大的权威性。
▲批评者认为,基辛格的“现实外交”是“不道德”的,特别是他应该对越战时期柬埔寨的遇难平民负主要责任。
其实基辛格在美国和西方也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主要是他在任国务卿期间先是支持扩大越战,将战火烧到柬埔寨,后又推动美军撤离导致南越政权覆灭,以及他支持巴基斯坦镇压东巴基斯坦(今天的孟加拉国)反对派,被美国自由主义者长期诟病。
基辛格是犹太人,出生在德国,少年时父母带全家从反犹越来越严重的德国移民美国纽约,基辛格熟练的德语使他在二战中在美国军队里从事了非常出色的情报工作,他再后来成为哈佛大学的教授。他是美国学术和从政结合得最完美的例子之一,他还属于很高产的著述者。一个人一生做了这么多事,影响力一直保持到去世之前,而且最后很像是无疾而终,这是让无数精英也羡慕不已的。
热文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