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娃后,中年夫妻只能变成“队友”吗?
文|尼可
1
我和先生在既独立又亲密地相处了10年以后,才决定生娃。有娃的第一年,先生非常乐意照顾女儿,婆婆特意来帮忙,我则把重心放在身体恢复和回归工作,这种搭配让我觉得,自己的婚姻生活还蛮有力量的。
到了第二年,秉承对独立家庭的理解和对婆婆的尊重,娃19个月时候,我们把她送到了托儿所。当时,我正在全职创业,先生在创业公司上班。因为婆婆已回家,在公司运转不是很顺畅的时候,我先生决定,申请居家工作,同时做一份兼职。
这也不意外,我先生一直很关注亲密关系和家庭,在一起的10年里,每逢儿童节(对),妇女节,生日和纪念日,他都会精心安排。女儿出生后,他晚上陪睡,白天陪玩,算是事事亲力亲为。
因此,对我来说,他收入减少,但可以在其他方面弥补。我们的家庭生活仍然是“完美”的。
但事实是,它确实变得不“完美了”。
2
在他居家工作之后,我们本应有更多时间“在一起”。但每天早上醒来,两个人配合照顾女儿穿衣,早餐后,我就去了办公室。 女儿放学后,一般有三四天,我们都能陪她在外面玩,但再回家,我先是忙着做晚饭,然后晚上的工作又开始了,基本是先生独自则陪着女儿吃饭、玩、洗澡、睡觉。
我偶尔能空出一晚陪女儿玩到睡觉,而其他时候,我都是看着先生录的视频,或在睡前听先生惟妙惟肖描述一番女儿可爱的样子。
我们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变得很少。我原以为,这样“完美的爸爸”的状态,可以转化为我对他的“爱情”。但实际情况确实,一段时间后,我们开始频繁吵架,都是为了一些小事,比如有没有擦干净桌子,如何对待女儿,说话的方式等等。
这些小事折射出我们对不同事情的看法。比如,我认为他不应该用他自己对干净整洁的要求标准要求我,因为我更希望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读书和事业上。而他却认为,我连他爱干净的需求,都不会关注,怎么谈及爱与包容呢?
对,先生对爱的定义,一个重要标准是 “包容”。他认为,前10年他都特别“包容”我,包括包容我的自我,我对独立的追求。而我认为,“包容”的本质是一种上下级关系,另外,为什么女性有自己的追求,会是需要包容的“任性”呢?这就是我的自我啊!我们常常为这些事情辩论。
当然,这不是我们因为生活和事业,第一次产生分歧。其实当我们还年轻的时候,我们之间的差异就存在了,我一直在野心勃勃追求新的生活,他则享受当下,不问前程。只不过,那时候,他还欣赏我的独立和追求,我也觉得他的松弛感很棒。
但有娃后,投入孩子身上的时间变多后,属于每晚两个人的时间,就变得少之又少。共同的“追求”,想法,甚至,同时关注的书籍或者电影,都消失殆尽了。我们开始各自寻找方式发泄情绪,我想把情绪转化成工作动力,他则通过独处或者打游戏来放松。
然后,发泄归发泄,和丈夫在一起,却不沟通的状态,让我很抑郁。我感觉我们这夫妻状态,是有问题的,我们需要沟通,解决。而我先生认为,“如果两个人相爱,都可以包容这些问题。”
我其实很想发起沟通,甚至,吵架也可以,但先生原本就逃避“吵架”,现在又要照顾女儿,又要工作,精疲力尽,变得特别不耐烦。又一次吵架后,我决定,再也不发起沟通了。
3
就这样,我们进入婚姻新阶段。我们依然一起接送女儿,陪她玩,吃饭生活,但交流状态从不讲话,发展到只“事务性”讲话。用我跟闺蜜的话说:“相敬如宾” ,让还深陷爱情的她“毛骨悚然”。
我相信,没有一个女性,希望在婚姻生活里,只能和“队友”相敬如宾”,但这可能也是一种广泛的现实。我的创业团队里,小伙伴全是女性,在最近的一次团建分享里,我吃惊地但不意外地发现,4位结婚在7-10年的女性,都感受到,和丈夫在生活的磨合上尚好,却在追求精神碰撞时,发现丈夫们并不热情。
还没有育儿压力的妻子们觉得,有个更“顾家”的丈夫,对有事业追求的女性来说,还不错。但有了育儿压力的女性,面对同样类型的丈夫,感受更多却是被动和无望。
从这个角度,我和我丈夫的工作还算顺利,家庭收入也支持我们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养育女儿。即便如此,我和先生的亲密关系依然陷入“队友”状态。难以想象,那些有两三个孩子,爸爸的工作需要加班加点的家庭,夫妻状态如何。
原来很多人告诉过我,丈夫如果特别细致,居家爱女儿,婚姻就会变得美满、幸福。但如今,这仿佛成了是一个巨大的谎言。我发现我并不会因为丈夫爱女儿,而更爱他。
逐渐地,我意识到两个人之间的亲密感,不来自于对彼此支持“高效率完成工作”的感激,也不来自于他是一个“完美爸爸”的状态。我希望的爱是,我爱他,爱他这个人,爱他与我在一起的共同经历,体验,记忆。爱那些时间和时刻带来的因彼此而不同的感受。
4
这时候,我试着反问自己
“中年有娃的女性,在婚姻里,不该追求爱情了么?”
“我们两从一见钟情,到10年在一起的独立自由亲密的关系,就因为有娃协作,结束了吗?”
在“冷处理”和丈夫的关系时,我和咨询师第一次分享了我对婚姻关系的迷惑。在这之前,我们讨论的都是自我成长和我的工作。
我的咨询师是一个有2岁娃的男性。他对双方都有共情的处理:“我能理解你的先生在工作变动之后,有压力会躲进‘洞穴’。这是很多男性处理的方式。”
他还提醒我,“你应该注意到,你所希望的深度沟通和两个人的亲密,现在淡薄,很重要的原因是,你们没有两个人的时间呀。时间减少是客观事实。”
是啊。
任何关系,亲密关系也好,朋友关系也好,最基本的是需要花时间在一起,有共同的时间和经历。如今,我们两个人带娃,都各自工作,本身挤占了我们有限的时间,而我还期待在这种情况下,拥有原来什么事都腻在一起的甜蜜。
我们必须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亲密关系的持续生长,不会也不应该从“一个人全力养好娃”,另一个人“供养家庭”这样的“协作关系“里产生。亲密关系来自于两个人共同体验,讨论,分享自己对自己,对他人,对生活的理解。
通俗来说,就是亲密关系应该高于亲子关系。当然,这句话成立的基本前提是,亲密关系是亲密关系,亲子关系是亲子关系,不应混为一谈。否则,最好的状态也就是“高效率协作”的队友,最差的状态,则是孩子长大离巢后的“搭伙过日子”,婚姻早死了。
当男女双方的生命体验不再交互时,爱情是不可能存在的。
当然,有人说:“女人怎么什么都想要,一个能赚钱的丈夫,一个完美的爸爸,还要一个甜蜜的爱人?”比如我身处不幸婚姻的妈妈,就常年灌输给我的一个说法,“婚姻没有完美的,能疼你,好好过日子就行。”
但每一个人温热的内心,不是都会渴求着另一个人的理解和拥抱吗?。这时候,我想问:
“我们会甘于这样的的婚姻么?”
“不甘于这样的婚姻,就只有离婚,重新追求爱情的过程么?”
“我们就不能奢求有爱情的婚姻么?”
如今,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有更多的独立工作空间和精神追求了,我觉得,至少我们可以选择去认识婚姻里的亲密关系。去尝试,而不是束手就擒。
在冷战后的某一天,我的先生要去爬山。随口问我,要不要一起。
我说,“好的”。
原本我以为我们只是爬个小山,一两个小时,然后我就可以回去工作了。后来发现,他计划的是个绵长的翻山越岭。
在爬山愈来愈艰难的时候,我想起,谈恋爱时,我们也曾在长途徒步中相互扶持和嘚瑟甜蜜。内心的某些地方,仿佛被融开了一些。崎岖的山路和山间的景色,松散了每天排兵布阵的紧张协作感。那一天,我发现,我又爱他多了那么一点点。
这一点点,不来自于“队友”的高效率协作,而来自于,无计划,自然的,只属于我和他的时间。
从那天起,我们决定每周一天把工作放在脑后,一起去爬山。
当然,爬到第二次,他就拉伤了肌肉,还上演了趴在床上不能动弹,需要我照顾他的桥段。
这样的桥段,看似“浪费工作”时间,却滋养了我们之间的爱情。
中年有娃的婚姻,只能走向坟墓吗?
如果我们了解亲密关系生长需要的养料,也许答案是,no。
当然,我也知道,很多人还认为我天真。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无论年轻还是中年,还是老年,是否还渴望某些东西,并在认定这些东西重要之后,花时间和心力去呵护它。
排版:布雷克 / 审核:杨逸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