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英国度过了可能是史上最热的夏天。9月6日,伦敦的温度降到了20摄氏度以下,英国女王照常开启了她一天的工作。
她戴着眼镜和珍珠耳环,穿着灰色的毛衣外套和苏格兰裙,挎着黑色小皮包,微笑着接待了新上任的英国首相特拉斯。这是她接待的第15位英国首相。尽管右手手背上的大片淤青清晰可见,但她依然保持微笑,和过去七十年每次出现在公共视野中的表情一样。和特拉斯握手,留下了她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张工作照。
两天后,英国时间9月8日下午,英国女王在最让她感到松弛的巴尔莫乐尔城堡去世,结束了她96年的人生,和长达70年的工作生涯。
首相特拉斯在悼念她的演讲中说道,「女王以如此尊严和优雅的方式在位了70年,她的服务生涯甚至超过了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记忆。」她经历过二战,见证过喷气机时代的诞生、网络时代的到来,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登上月球,陪着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又离开。用她自己的话说,「不可避免地,长寿可以经过许多里程碑,我自己也不例外」。
从她26岁继位的那一天开始,她就努力扮演着这个国家的象征。她以英国女王的身份,历经了美国45位总统中的14个。英国历史学家西蒙·沙玛在悼念女王的文章里写道,「过去的七十年,在风雨飘摇、痛苦分裂和不可预知的动荡中,尽管伊丽莎白被限制在她的社会阶层、枯燥的宫廷仪式和习俗中,但她在最重要的时候,成为这个国家理想化的化身。」
而这一切的代价,是她牺牲了个人的自由和生活。直到身体无法负荷,她才得以停止她的工作。
我们回顾了她的一生,看到了作为英国女王和作为伊丽莎白之间的缝隙,也看到了她在漫长的一生里,以一己之力维系国家象征和皇室体面的艰难。
当伦敦塔桥为皇家游船打开桥身,迎接女王的船队通过时,伦敦上空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雨。2012年,为庆祝伊丽莎白二世即位60周年,泰晤士河举行了据说是英国17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水上庆典。在潮湿、寒冷的大雨天里,当时86岁高龄的伊丽莎白二世在整个航程中都尽职地站在甲板上,向两岸热情的市民挥手致意。在某种意义上,伊丽莎白是英国王室最恪尽职守的一位服务者。正如她在21岁生日公开演讲中所宣誓的那样——「我向你们所有人发誓,我要用我的一生——无论它是长是短,为你们服务,为我们伟大的帝国大家庭服务」,她的忠诚比「帝国」更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但对她来说,今天也是很伤心的一天,因为她爸爸也是在这一天去世,所以她才登基成为女王。」在庆典活动见到女王后,一个上幼儿园的小女孩面对采访镜头,有些难过地说。1952年2月6日,乔治六世去世的消息从英国传到肯尼亚一座建立在巨大无花果树枝间的树顶旅馆上。26岁的伊丽莎白正在此地替父出访。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当她爬上树屋的时候,她还只是一个王室公主,等到她爬下来的时候,她已经成为英国女王。1952年,当时还是公主的伊丽莎白二世访问肯尼亚。随后,国王乔治六世去世和伊丽莎白即位的消息传来。
伊丽莎白很早就清楚,王位继承人的命运并不是完全不可逃避的。在她10岁时,伯父爱德华八世在上位一年后就选择退位,为迎娶一位离过两次婚的美国女人。他抛下责任拥抱爱情与自由的结果是,王室陷入一片混乱,而小伊丽莎白彻底告别了能在英格兰或苏格兰乡下过着无忧无虑生活的童年。父亲继任国王,使伊丽莎白成为王位的第一继承人。她的家庭作业从阅读《儿童报》变成学习《宪法的制定与习惯法》。在肯尼亚得知父亲去世后,伊丽莎白看上去「脸色煞白,坐立不安」,但并没有落泪。「一切都太突然了。」40年后,女王回忆道,「重任落在了肩上,那就竭尽所能把它干好,慢慢地就会习惯了。事已至此,我就得接受现实。这就是我的命运,王室的传承性才是最重要的。」一年后的加冕典礼上,伊丽莎白二世戴上了她曾曾祖母维多利亚女王的王冠,在她的绸缎加冕礼服装上,装饰着大英帝国和英联邦国家的象征饰物,例如代表着英格兰的玫瑰,甚至还有象征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莲花和小麦。26岁的她成为第一位被冠以「英联邦元首」称号的君主,自动拥有了武装部队首脑、英格兰教会最高领袖等许多头衔。伊丽莎白微笑着向人们挥手致意,从那一刻起,她本人也像这些花饰一样,成为大英帝国和英联邦的象征。1953年6月2日,伦敦,加冕礼当天,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丈夫爱丁堡公爵亮相白金汉宫阳台。
成为女王之后,26岁的伊丽莎白失去自由的同时也被要求藏起个性。当她刚刚从肯尼亚回到伦敦,以女王的身份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祖母时,就被提醒,「莉莉贝特,你的裙子太短了。」从父亲去世的那一刻开始,她就成了这个国家新的代言人。她必须是优雅的、高贵的。她的头像被印在新版的硬币上,她出国也不再需要护照。因为这个国家所有人的护照都将是以她的名义签发的,包括她丈夫和儿子的。而她本人不必要再持有。正如当时的首相丘吉尔在她继位后第五天,在下议院发表的演讲中对她的形容一样,「一位美丽而充满朝气的人」,「我们传统和荣誉的继承者」。这些用词显然被反复斟酌过,严谨地限制了她的形象和作为女王的意义。从此在公开场合,她穿什么衣服,戴什么帽子,都成为身份政治的一部分。出现在人群里时,她不再穿米色的衣服,女王曾经对她的帽子设计师摩根解释,「因为人们会不知道我是谁」。所以女王在位的70年里,颜色鲜艳的复古大衣成了她的标志之一。她的帽子也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帽檐能挡住阳光,却不能挡住公众看到她的脸。女王也不会穿时髦的衣服。她在上世纪90年代的礼服设计师哈迪·阿米斯曾讲过她的态度,「她希望自己看上去是亲切友好的。时髦的衣服总有一些冷酷、残忍的感觉。她不想穿。」她把自己定义为「标准的最后守护者」,即使在没有很多人或照相机的场合,女王也穿着正装。在英国,她大概是最不被允许失误的人之一,因为失误的后果是可怕的。1963年,女王在出访新西兰首都惠灵顿的那次旅行中,风吹起了她的裙摆。这一瞬间被摄影师拍了下来。当这张照片出现在报纸上时,配文写道,「风雨飘摇的惠灵顿」。所以出行时,她的设计师不得不在女王的裙摆里缝上一些铅制的小砝码。从继位开始,她的标志性微笑贯穿了她在位的70年。在外人的解读里,女王的微笑是面对动荡的温和力量,「国家的理想化的化身」。所以,她很少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只有在她刚继位的那一年,四万多英里的加冕环球之旅中,《新闻纪事报》记录下了她的一次恼怒。在招待会上,她对自己的随行人员说,「总督,你很累吗?」「那就把手从口袋里拿出来,站直了。」1963年,女王出访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上飞机时,风吹起了她的裙摆。图源网络更多时候,她都展现着超强的情绪管理能力。皇室传记作家罗伯特·哈德曼记录过这样一个片段。1976年,女王在结束国事访问后从芬兰返程,她让船组人员在经过一个著名马场时提醒她一下。马是女王一生中最大的爱好之一。但他们忘记了这件事,当女王意识到她错过了喜欢的马时,在坐满官员的餐桌上,她「显然憋着怒火」。但很快,女王拿起餐巾遮住了脸,放下之后,「变出了一个全新的笑嘻嘻的女王」。她也很少在公开场合表现出悲伤。2002年,女王在位的50周年,妹妹玛格丽特和母亲伊丽莎白王太后在这一年相继去世,但在她年中举办的金禧年庆典上,穿着橙色的礼服、戴着橙色的帽子出现在人群里时,笑容里没有显露出任何可以被解读为阴沉的情绪。在丈夫菲利普亲王的葬礼上,身为王储的查尔斯不停地流眼泪,但女王只在车里时被拍到了擦泪的瞬间。这些自律、严谨维系着皇室的体面,也让她在英国经历战争、现代化改革、经济危机、恐怖袭击的动荡中,成为一个国家的精神力量。在白金汉宫的网站里,女王被形容为「荣誉之泉」。在她的钻禧年纪念日上,白金汉宫曾公布过一组数据,她在60年的时间里一共授出了404500个头衔和奖励,在花园派对上接待过超过150万人。她曾说过,「人们有时候需要表扬和鼓励,否则这个世界就太灰暗了。」
回到上世纪50年代,加冕礼结束后不久,伊丽莎白就开始了为期五个半月的环球旅行,成为首位环游世界的英国君主。从东到西,女王走过4万3千多英里,其中大部分是走海路。据统计,这一路上,她共发表演讲157次,听取别人演讲276次,握手13213次,并接受6770次屈膝礼(鞠躬没有记录),听《天佑女王》演奏508次,相当于平均每天听上3遍。
罗伯特·哈德曼在书中记录,女王至少访问过126个国家和地区。没有人确切知道她的旅程长度。仅仅皇家游艇在海上航行的航程在40多年内就达到了100多万海里,而皇家航班的航程还要多得多。访问的国家数量也很难准确统计,因为许多国家的名字和状态在女王的不同访问期间都曾有过改变。
对于伊丽莎白个人来说,在她充满仪式和规矩的世界中,漫长的旅程虽然疲惫,但也能为她提供一点做寻常人的快乐和自由。罗伯特·哈德曼写道,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可能是最接近伊丽莎白「自己的」家的地方。其他宫殿和城堡都是她继承来的,其中的家具和装备都是由她之前的40多任国王决定的。只有在「不列颠尼亚号」,从灯具到地毯,伊丽莎白能够实践自己的设计和想法。
「了解我们的人都知道,白金汉宫是办公室,」1990年,伊丽莎白曾对当时新任命的皇家游艇司令官说,「温莎城堡是过周末的地方,偶尔会有些国家大事……在船上时,我想什么时候起床都可以,穿我喜欢的衣服,拥有彻底的自由。」
1997年,服役超过40年的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在女王的见证下退役。皇家海军陆战队的乐队在退出阅兵队式时,奏响了《友谊地久天长》。有人看见,女王在那天流下了眼泪。
女王的出访为英国注入的外交软实力不言而喻。前工党外交大臣杰克·斯特劳说,「她能够促进英国的提升,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政治家。外交依旧是权力的投射。」很多人认为,没有女王的支持,英联邦不会持续这么多年。
或许更重要的是,近70年间日复一日的出访,让伊丽莎白女王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政治与文化记忆。她会晤过13位美国在任总统,接近美国开国以来所有总统的三分之一。对于现在生活在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来说,从有记忆时起,女王就在那里。用马修·巴尊的话来说,她就像这个世界的「常数」。
「我的一生,她都在那里。我无法想象她不在那里。我就是做不到。」女演员、女爵玛吉·史密斯夫人说。至少在想起她经典的造型和笑容的时刻,全世界人民短暂而珍贵地成为一个共同体。
1975年2月至3月,伊丽莎白二世对墨西哥进行国事访问,与当地一群儿童在一起。
小心的改变
上世纪90年代,大众媒介时代的到来,让更多人看到了皇室生活的细节。皇室固守的规矩,和「现代英国」的发展之间也不断显露出缝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的,围绕女王是否要缴个人所得税引起的争议。女王原本是不需要缴税的,但1991年,70%的英国人都认为她需要。外界猜测着她的收入和财富。《财富》杂志当年估计,女王每天的收入可能达到300万美元。但白金汉宫后来澄清,这个数字「被夸大了」。直到1992年,女王三个孩子的婚姻丑闻和危机,以极不体面的方式被公之于众。其中最为大众熟悉的是查尔斯和戴安娜的故事,这年女王即位四十周年庆典的几天后,戴安娜的传记《戴安娜:她的真实生活》出版,她的暴食症以及查尔斯和卡米拉的关系被生动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小儿子安德鲁的妻子莎拉被拍到与一位富商一起在摩洛哥度假,女儿安妮公主也在这年离婚。《星期日泰晤士报》的编辑安德鲁·尼尔撰文抨击,「国家把钱花在某些王室成员身上实属浪费」,再次号召女王为她的私人收入缴税。皇室传记作家罗伯特·哈德曼曾解释过,其实从1986年开始,女王就对王室的财政事务开始了全面的改革,但是「王室的变革总是渐进的,要有非常充分的理由」。1992年,温莎城堡大火在内的一系列事件,最终加速了女王缴纳所得税计划的落地。女王的另一个挑战发生在3年后,王妃戴安娜接受的那次电视采访,这个采访创下了2300万观众观看的纪录。在采访中,戴安娜描述了婚姻的不幸和王室成员对她的态度。戴安娜的自由和反叛赢得了更多的认同,并成为王室古板、保守的对照。这次采访让女王重新考虑查尔斯和戴安娜的婚姻。在和首相约翰·梅杰、大主教乔治·凯里商议后,女王给查尔斯和戴安娜分别写了一封信,以女王的名义建议,可以说是「要求」他们「为国家的最佳利益考虑」,「尽早离婚」。当地时间1981年3月27日,女王与刚订婚的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合影。
不为外人所知的是,这件事之后,女王在王室内部成立了负责审查王室生活的委员会,在皇室传记作家罗伯特·哈德曼的描述里,这个委员会的工作范围主要是「那些无法控制的问题,例如长子是否能够继续享有继承权」。但王室改革的速度追不上时代的变化,1997年,戴安娜的死亡再次给王室带来了严重的危机。女王按照惯例发布了一则简短的声明,「女王与威尔士亲王对此噩耗深感震惊和悲痛」,就再也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但这些在公众眼里,被视为王室的冷漠。与之相对应的,是在戴安娜去世3天后,在吊唁簿上签字的民众就达到了75万人。《独立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要是王室的人能跟老百姓一起哭泣那该多好」。甚至一些人要求白金汉宫为戴安娜的离开降半旗。但在皇室的规定里,皇家的旗帜即使在君主死后也不降半旗,因为君主死后,王储继位,王位上总有一位君主。英国报纸的标题开始变成「让我们看看你是不是在乎?」「女王在哪里?王旗在哪里?」《每日镜报》写道,「你的子民身处苦难之中,说点什么吧,夫人?」民众的情绪和王室规矩之前的隔膜,再次迫使女王做出改变。一周后,她在前去参加戴安娜葬礼时,白金汉宫第一次降了半旗。这一规矩的打破也成为某种惯例,在之后的911事件、伦敦造成56人死亡的七七爆炸案、伊丽莎白母亲去世时,白金汉宫象征着君主的皇家旗帜,都以降半旗的形式表达着哀悼。女王在维系皇家规矩的同时,小心地做出改变。她在之后以电视直播的形式发表了一份致辞,背景是窗户外面的人群,她穿着黑色礼服,戴着眼镜,称赞戴安娜是一位「卓越而有天赋的人」,「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笑容从未从她脸上消失,她的温情和善意也始终鼓舞着他人」。在首相布莱尔的建议下,她在这次的致辞中表达了自己作为祖母的一面。她承认,「表达失落感并不容易,因为最初的震惊往往伴随着其他情绪的混合:怀疑、不理解、愤怒以及对尚在人世的生者的关心」。1982年11月,伊丽莎白二世与戴安娜王妃出席伦敦议会开幕式。
在这件事上,女王的态度一直是谨慎的。传统观念认为英国王室应该保有一定程度的神秘感,「不能掀开那层神秘的面纱」。萨利·比德尔·史密斯在女王的传记中写道,在筹备1953年的加冕典礼时,伊丽莎白和时任首相丘吉尔在一开始都认为,不应该让电视台转播的灯光和镜头打扰这一神圣的仪式。但当禁止电视转播的消息对外发布之后,广播电视公司和广大群众对被排除在盛典之外表示强烈的抗议。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女王做出了谨慎的让步,答应历史第一次对加冕礼进行电视直播,但需要除去典礼过程中宗教性的神圣时刻,以及不许拍摄特写镜头。据媒体报道,这一决定推动了电视机销量激增,很多观众专门为此购买了电视机。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70年,也是传媒和社交方式急速变革的70年。女王在1997年推出了自己的个人网站,2009年英国王室注册了推特。2019年,92岁的伊丽莎白女王亲手在Instagram上发布了第一张自己的照片。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伊丽莎白或许找到了一种最具幽默感和颠覆性的女王出场方式。借助于替身演员和剪辑,她看起来好像是和特工007一起跳伞进入了体育场。有评论认为,在伊丽莎白治下,君主制寻找到一种与公众连接的新方式,向公众展示了宫殿大门背后的生活。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借助于替身演员和剪辑,英国女王「跳伞空降」至体育场。图源网络
伊丽莎白女王甚至接受过一次十分贴近私人生活的纪录片拍摄,这部名为《英国王室》的纪录片于1968年开始拍摄,持续了近一年,在世界172个场合留下了43个小时的素材。并不是所有的王室成员都支持女王的这个决定。他们的女儿安妮公主后来说,拍摄《英国王室》是一个「糟透的想法」,「从小时候起就有那么多的关注,再多就受不了了。我最不愿接受的就是什么事都被人知根知底。」甚至本片的制作人之一、BBC的大卫·阿滕伯格也承认这部影片会扼杀王室的形象,因为「王室就像部落首领居住的神秘帐篷一样,若是有部落成员看到了帐篷内的真实情形,那么整个部落的运行体系就会遭到破坏,并最终导致部落的分崩离析」。但事实却是,《英国王室》在英国的观众人数达到4000万,观众们被女王一家的「平凡生活」深深吸引。1970年代以来,这部纪录片再也没有被公开放映。也正是这一改变,让大家窥见了女王作为人的一面。这中间甚至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当女王和丈夫菲利普公爵在澳大利亚出访时,摄影师在他们的度假屋外,蹲到了一个意外的时刻。小屋里的夫妇似乎发生了一些争执。当公爵冲出门外,后面紧跟着的是飞出的一双网球鞋和一副网球拍,再然后是愤怒的女王,大叫着让他回来。当她发现自己正暴露在摄像机前时,她赶紧把公爵「拽」进了屋。这件事之后,女王追回了摄影师的录像带,并特意跟他解释,「我为这个小插曲感到抱歉,不过你也知道,所有的婚姻都是这样。」这样的故事显然拉近了女王与民众的距离。哈佛政治学家约瑟夫·奈伊在2013年写道,「在信息时代,权力不仅有令军队获胜的功用,也有令故事获胜的功用,君主制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故事,比名人们享受的15分钟辉煌要持久得多。」但王室似乎还是对纪录片的拍摄感到后悔。1970年代以来,应白金汉宫要求,这部纪录片再也没有被公开放映。
在70年的执政生涯中,伊丽莎白女王是故事的提供者,也是故事的把控者、保护者。竭尽一生的努力,她将英国王室的故事叙述成优雅与尊贵的典范,映照出秩序与理性的古典光辉。只是,如今,她提供的这个故事可能要告一段落了。1982年10月,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访问所罗门群岛。
2021年4月,99岁的菲利普亲王在温莎城堡安静离世,伊丽莎白女王陪他度过了最后的时光。他们的儿子安德鲁王子说,在丈夫去世后,伊丽莎白女王时常陷入沉思,她形容菲利普亲王的离去「就像在生命里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空洞」。在此之前,伊丽莎白女王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因二度中风带来的心脏问题,于2002年2月去世。她一生热烈潇洒,是英国王室第一个离婚的女人。伊丽莎白女王出席了她的葬礼。据说与女王关系冷淡的前首相撒切尔夫人,2013年去世;而与女王感情深厚的前首相丘吉尔,1965年就去世了。2018年之后,年事已高的伊丽莎白女王不再安排海外行程,但她一直坚持在国内履行各项王室职责。2020年4月,她就当时英国日益严峻的新冠疫情发表特别电视讲话,这是她即位以来第五次特别演讲,前四次分别发生在2012年登基60周年、2001年母亲伊丽莎白王太后葬礼前夕、1997年戴安娜王妃葬礼前夕,和1991年为伊拉克地面军事行动发表声明。在2020年新冠疫情特别电视讲话的结尾,伊丽莎白女王说:「我们应该感到安慰,尽管还要忍受很多苦难,但美好的日子终会回来,我们将与好友相聚,我们将再次与家人相伴,我们定能重逢。」现在,伊丽莎白终于结束了她漫长而艰巨的工作。当地时间2022年9月9日,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后的第一天,伦敦街头多处大屏幕播放女王照片,以示哀悼。
参考文献: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旅程》,罗伯特·哈德曼,文化发展出版社
《伊丽莎白女王传》 萨利·比德尔·史密斯,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纪录片《我们的女王》
泰晤士报《伊丽莎白二世讣告》
纽约时报 伊丽莎白二世去世系列报道
星标关注《人物》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