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节日”变全球顶流,老外纷纷上头:中国人也太会玩了!
吟中国古诗,正成为外国网友了解中国的最难一关。
最近,在社交媒体上,“人菜瘾大”的外国友人们,向着汉语的最高境界发起冲击。
外国友人早已体会过汉字与中文音调之苦,中国古诗词的难度,无疑又是中文学习路上的另一头拦路虎。
读古诗词这事儿,真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拿捏的。
巴勒斯坦小哥位列“中文诗青铜段位”,在感受朱熹名句时,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舌头和大脑各有各的想法。
“为有源头”的发音七拐八拐变成了“where are you”,小哥一脸无辜的表情,像极了小时候刚学英语时一个个单词往外蹦、怎么都连不成一句话的你。
荷兰老妹儿也不相上下,实在读不出“一毫不取”中“取”这个字儿的音,情急之下发音在句尾变成了润滑的“Q”。
“一毫不Q”的发音萌感,来得比中文互联网上的“拴Q”更猛一些。
白银段位的友人中文功力更深,但避免不了把中文读成含糊不清的咒语,来自罗马尼亚的盆友当场表演了一个——“问渠那得清如秀儿”。
印度老哥不甘落后,“如病家赤贫”到他那儿成了“鹿脖加西饼”,刻在DNA里的美食向往蠢蠢欲动。
到了黄金段位,中文诗在卢旺达小哥嘴中有了些许魔力,至少在他这里,我们能完整听出诗歌的原句。
至于更上一层楼的王者段位水平如何,大家可以在视频中感受一下:
为啥外国网友们纷纷整活,一起挑战读中国诗?报姐深扒了一下发现,“吟诗挑战”最开始,是由一名德国汉学家Holger发起的。
Holger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做博士后的时候,就对中国古代文化深深着迷,这两年他又发现了一个好玩的中国新节日——99公益日,哥们灵光一闪,觉得这节日的理念和让自己疯狂心动的古人智慧一脉相承。
“双厨狂喜”的Holger按捺不住想要给国外年轻网友们安利的冲动,于是发起了这个吟诗挑战。
这哥们也确实会玩,选取的片段既能展现中国古代哲学的魅力,又能让人get到和现实生活有所连接的各种公益项目的理念。
就像当年外国人痴迷用《孙子兵法》分析生活问题,网友们一看中国古人的智慧穿越时空影响至今,当场就被俘获了。
(左右滑动查看)
一传十十传百,来自70多个国家的友人们纷纷上头,撸起袖子开始“跟风”吟诗整活。惊讶的是,报姐都不咋熟悉的一些生僻句子,在他们那儿倒是“手到擒来”。
就好比说“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这句,如果不是特意查了下,还真的不知道这么美的诗句。
Holger表示,自己挑选这句时是被作者秋瑾的气节所打动:女性,也能成为独当一面的英雄。
互联网上的各种“挑战”大多都是让你一笑而过,但Holger借99公益日发起的“吟诗挑战”,却实实在在拉动了大家对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公益的关注。
而外国友人借99公益日“搞事”还不只集中在线上,过新式中国“节日”,在国外变得越来越流行。
9月2号,在伦敦的莱斯特广场和中国城,几百人围观了艺术家LUKE SILVA“街头嗨歌”。
不同年龄、不同肤色的路人们聚在一起,社牛群众主动担当氛围组成员,地球村大家庭的感觉原地拉满。
LUKE小哥还让大家点歌,一位粉红姐们想听《Marry You》,小哥有求必应,立刻捞起话筒带飞全场。耳熟能详的浪漫旋律一出现,围观群众就来了个大合唱。
而随着99公益日推广曲《Together for Good》中“things work together for good ”一句的响起,大家鼓掌、贴贴、“勾肩搭背”,音乐到位气氛到位,甚至还能见证一些爱意满满。
这还没完,原本就是想听听歌散散心的吃瓜群众,这一趟还收获了意外惊喜——不知不觉中,竟然参与进一场不花钱就能做的公益。
没错,这场街头嗨歌活动,其实也是艺术家小哥的99公益日整活。
当天在现场的盆友随手点一点,转发99公益日的网页链接到自己的社交媒体,就可以累积0.99英镑善款。
这些善款最终将由腾讯基金会“买单”,投入腾讯公益平台上以及当地的公益项目。
听着是不是很“国内”、很寻常?但对国外小伙伴来说,不花钱就能帮到千里之外陌生人的“行为公益”,有生之年可没经历过几次。
现场视频也迅速引发互联网热议,国外网友纷纷表示可没见过这玩法:在街头嗨着嗨着就做了公益,愉悦感和成就感统统打包带回家。
在吟诗挑战、街头歌会的背后,我们能发现这一点:中国的99公益日带来的崭新理念和玩法,正在悄无声息地影响世界。
而且不只是让国外年轻人上头,油管上一位资深的公益文化观察者Jerry同样注意到这个现象:这几年海外不少人,会主动参与到99公益日的热潮中。
专注严肃研究的老哥发现,这个来自中国的公益节日,确实有些东西。
比如,国外打着NGO组织旗号募捐的满大街都是,但你捐了会发现这儿要拿掉一些手续费,那儿要拿掉一些运营费,弄半天捐的款还不知道去了哪儿。
而中国人用最常用的APP操作两下,一分钱不花就能做公益,还能追踪自己捐赠的公益项目实现情况。
他还提到,中国新的公益模式是通过小红花来进行“行为公益”,相当于玩着玩着就把公益给做了,突出一个润物细无声。
同时,中国网友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项目,想捐谁捐谁,想啥时候捐就啥时候捐,这种自由度超高、门槛超低的捐赠模式,是他在国外不曾体会过的。
由此他得出结论:国外对中国公益“落后、冷漠”的刻板印象完全站不住脚,玩法上的努力创新和中国人民的善意,怎么都不该被西方妖魔化。
很多网友看完他10分钟干货满满的视频后,被老哥的高能输出和中国互联网公益折服,送出实力夸夸。
除了一针见血的犀利点评,Jerry老哥在最后还幽默地提了一嘴,自己可没收任何推广费,聊这个单纯是注意到99公益日的影响力,“好东西”当然要跟大家一起分享。
其实也能理解他“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毕竟,对国外普通人来说,公益日的概念和参与感都沉寂得太久。
报姐之前在英国生活的时候就深有感触。就拿历史最悠久的公益节日“英国红鼻子日”来说,节日当天确实很热闹,但热闹劲儿过得很快,很多人的注意力都会放在宣传节日的名人、明星身上。
久而久之,国外的慈善日就有些“脱离群众”。
比如国外有部分意见认为,像红鼻子日这种公益节日,初衷当然是好的,但现在更多地沦为明星作秀“立人设”、企业花钱买形象的工具,有点“消费穷人”的意思。
同样,美国的公益节日giving Tuesday也有类似的问题,很多人发现,在最初的热潮过后围观群众纷纷退场,giving Tuesday可能更多是富豪们的专属,是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才能去做的事,普通人逐渐失去了乐趣和参与感。
因此,国内99公益日兴起的时候,报姐也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99公益日完全打破了国外制定的那套“规则”,通过我们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每个普通人都能简单快速地参与到公益项目中。
看到这几年各种突发事件,大家携手捐出几十亿的场面,对比国外的捐款方式,确实有些“降维打击”的意思。
尤其最近两年腾讯公益还开发了小红花的新玩法,咱们这已经进化到“边玩边做公益”,走走路,答个题,开个线上会议都能累积小红花,不用花钱也能做慈善。
慈善已经融入每个中国人的日常,不需要集中在哪一天,不需要集中在哪个项目,每一天,我们都在做好事。
每一天,我们都可以随手把善款和小红花,捐给全国各地需要帮助的人。
所以,和国外公益节的颓势不同,如今的99公益日用户量不减反增。不以慈善项目的名号,而是以它本身的魅力,在全世界范围获得了更多的认可,让无数老外愿意主动参与进来,甚至是用各种玩法来“蹭蹭热度”。
街头歌唱、表演、网上读诗、走心评论...自发去参与99公益日的外国友人,可以说真的是在抱着热情双向奔赴。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无论身份如何来自何处,公益项目的参与,不再只是富人的专属。
99公益日和“小红花”登上了《经济学人》(亚洲版)杂志,越来越多有影响力的华人也参与到其中,把小红花传递得更远。
这其中就有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曾孙女,华美绿色环保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百人会青年委员会会员、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青年委员会理事梁周洋女士。
她分享了自己参与99公益日的经历,还把99公益日的理念带到了脸书等外网平台。
我们永远期待,在“随手做好事”的梦想已经成真的当下,会有更多人愿意为公益,迈出自己的一步。
相信在99公益日的愿景下,这一步,会迈得更远。
听说
把【报姐】设置为 ☆星标☆
更容易抢到C位哦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