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 30+ 女性:说说我的心里话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394 篇文章
题图:来自《超时空接触》
作者:石萌,女,陕西西安人,工学硕士,曾从事编辑工作,业余喜欢阅读、写作和电影,人生,不应设限、在于体验,望穿星海、淡视自然,探究一个碳基生命的奇妙旅程。
周身的风暖洋洋的温柔轻拂,天空如油画般湛蓝,行走在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沾染着闪耀的金色气质。
秋天曾经这样来了又走了。
短暂的彷佛心间的一个停顿。
走在法国梧桐庇佑的道路下,午后,世界总是发出白涟涟的光,这条平凡之路,是我自己选的。毫无疑问,我正在流动的时间中走向一个又一个线段的终点,走向我的盛年和老年。
如今,又一年冬,寒意渐浓,遥望着远山在雾霭中初现,踩踏着松软的落叶,发现夕阳在天边复现出五光十色的浓郁诗篇,我仍然走在相似的风景中,感受着“冬天的故事”。
去年阅读了西蒙娜德波伏娃的人物传记《成为波伏娃》,她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用“端方淑女”、“盛年”、“老年”为自己经历过的生活作注解,时间的流逝本身就是一种缓慢而自然的律动,这生命的律动囊括了所有吉光片羽的瞬间和庸俗乏味的无常,它包容一切、接纳一切,真实地沿着单一方向抵达一具平凡躯体的黄昏和暮年。
于是,我们就这样走啊走,走啊走,看着时移世易,在不断变幻又似乎四季恒常的风景中,走向衰老和颓败。
而生活好像就是一件接一件的事情,我们每一天在规划时间、安排琐事中,将一切处理停当,时间被占满了,这一天又要结束了,就这样淹没在生活的深渊之中。
想想这何尝不是个体的“悖论”和“矛盾”。那些规划大都出于生存和衣食住行的需要,它们占据了资源、金钱和时间,我们却不大乐意将时间花费在这些事情上面,我“想象的生活”和我“经历的生活”,总是在彼此的对立面争夺时间,我在中间调停,当时间的审判人。我还常常抱着一些偏袒理想生活的私心,左右为难。
突然有一个时刻,看见了如平克佛洛伊德歌中所唱到的“月之暗面”,经历着世界动荡、疫情蔓延、亲人离世,我们恍然大悟,意识到了生命的有限,惊讶于自己很久没有仔细想一想“存在的意义”,像我这样平凡的人,如何过好这一生,诸如此类的命题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 Photo by nousnou iwasaki on Unsplash
于是,我们开始放慢脚步、渴望闲暇,期待和自己头脑中的观念来一场深度冒险的对话。我们发现了这个片段在生活中不可或缺,也顺便理解了那些“话痨电影”的好处,喜欢一个人,要么始终沉默,要么就应该有说不完的话,倾吐那些储存在心中许久却因无人倾诉而快要潮湿发霉的句子,这些句子,也许你已经积攒了一大堆,从无想说的欲望,现在,你找到了一个好的倾听者,从清晨到黄昏,只需要散步、交谈、放松,看着日出日落,就能感受到一个美丽非凡的新世界。
世间的事,真的很奇怪。有些人因为生存步履维艰,有些人因为不能实现理想而苦闷忧愁,有些人因为不能荣耀留名而遗恨万千。然而,说到底,谁也不会比谁高贵,只是命运将我们放在了自己的位置,安排给每个人一个使命,让他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过完一生。我们拿着命中注定的剧本,在精心雕琢之中,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编织“美丽人生”。
当我身处这个年龄时,终于在广泛的阅历中获得了一种启示,我发现了每个人的困境、我感受到每个灵魂的挣扎、我看见了无数心酸和疲惫,在人的存在方面,我的认知提升了,我开始对全部的人都怀着尝试理解的心情了。我学着去接纳人性、也和所有人一样品尝生活的全部味道,流言、不堪、卑劣,欢愉、高尚、理性,它们交替出现、填补日常,嗯,既痛苦又甜蜜,多么真实的滋味,活着的滋味!
其实,就在不久以前,我还以为只要努力就能够获得幸福、获取生命的馈赠、畅享奋斗的果实,可我忘记了,哲学家早提醒过我们,人的满足只有一瞬间。这个瞬间过后,有另外的愿望和苦恼袭来,这些事物的出现就像阿巴斯的电影片名“生生不息”,占据了人生的所有时间,在时间的轴线上依次铺开,贯穿了生命的每一个历程。于是,我知道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宿命。我们在必然的结局和偶然的选择之间寻求一个圆满的人生,循着幸福的方向。
当微小的在渐渐中流逝的时间,终于在某一个质变的时刻,迈入了 30 多岁的门槛,我突然感到,自己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矛盾过,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丰富过,不过,也许矛盾的不是我,而是我感受到的真实的世界,世界的矛盾催生了我们体验的丰富。
在精神层面,我们的感受日益丰富,然而,在接触自然时,我们丰富的感受似乎正在被日常的琐碎逐渐侵吞蚕食。一种焦灼的气息在空气中蔓延,笼罩了所有人,“我们不知生命何时会结束,所以才总是匆匆忙忙”,人们忙着赶赴、奔袭、完成。
有一天,在天空发黑、大雨即将倾盆之前的几秒钟,我身上逐渐被开始袭来的雨滴打湿,“索性淋个痛快”,我想,与此同时,我想起了《飞向太空》中的主人公克里斯,大雨落在熟悉的家园中,他丝毫不闪躲,他在飞向索拉里斯星之前,仔细感受着地球上这些微小而真实的记忆片段。
▲ 图片来自《飞向太空》
“那时我们那样生活,那样感受世界”,在飞速发展的科技浪潮挟裹着人们的躯体时,我们就像一个暴食症患者,在短暂的时间里内脏迅速被撑大,在饱腹之后感到无尽的空虚,那些囫囵吞枣咽下的东西,在体内还来不及消化,又该奔赴下一顿饭、下一场约、下一个目不暇接的新奇玩意儿。
如果每一天的生活都异常充实,这固然是好事,意味着我们勤恳经营自己的人生,靠努力奋斗获取物质生活,那种“梦寐以求的不劳而获的生活”实在并不适合我。
可是有时候,已经忙到想不起来“自己”了。当忙完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等待一个职业女性的是她的另一项任务 — “育儿”,于是,当孩子安然入睡,动一动被压麻了的手臂,站起身来,透过卧室的窗户,看到明月在远处的山峦间照耀,波光流动的暗夜的云有一种生动的美丽。
于是,我不甘心就这样睡去,过完毫无波澜的一天,躺在沙发上,想着我们的生命究竟花费在了什么事物上,太多毫不相干的“他者”进入我们的视线,挤压着“自我”的空间。
我尝试着从微小的事物上找到真正的生活。
那天,我决定出来一个人走走,雨后的大地一片潮湿,一个人吃了晚饭出来散步,在熟悉的小区里,昏暗的灯光下听到一声动静,周围没有别的人,原来是一只小狗在翻垃圾桶,在这夜幕的世界下,它一定很饿很孤单。
在那辽阔悠远的星空之下,这些卑微而可敬的“自然的子民”,在大地上的一个平常居所中,过着自主觅食、无人在意的生活,如此多微不足道的生命存在又消失,最终无迹可寻,而我们,似乎也不能“例外”。
没有“例外”,意味着我们从始至终都在同样的时空范畴里活动。但是人们多么希望“例外”存在。贾樟柯曾以“无用”为主题拍摄了纪录片,是服装设计师马可第一次参加巴黎时装周的经过,她将设计好的衣服深埋于地下,探寻时间和大地赋予它的意义和改变。在大地之下,那些潮湿、阴暗、微生物的蠕动带来的,是一种生命的别样感受,它们启发着人类,敬畏时间和自然的作用力。
▲ Photo by imso gabriel on Unsplash
时间是一个我常常想到的、与生命关联深切的词语。我对时间的认识和探究从未像如今这样迫切,当我们迈入 30+ 的门槛,看着胶原蛋白流失的脸、逐渐生长的皱纹、失去弹性的皮肤,便有一种本能的冲动,用最凶猛的声音去质问造物主,究竟发生了什么?是谁或者什么样的力量在改变着我们?
在焦虑和慌乱之中,我们望向“镜子”,那里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经常变幻着一个人的模样,我们像一个弱小无助的生灵,对于这一切痛彻心扉却无能为力。于是,我想起了一些特别的女性,在我的印象之中,仿佛特立独行的女作家都是不怕老的,面对衰老,杜拉斯简直拥有一剂良药,“比起年轻时的面庞,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而尤瑟纳尔却是彪悍决绝的,“衰老是一场屠杀”,她直言不讳。
于是,在某一个周末的清晨,我决定,至少早起一次,哪怕这一年只有一个这样夏日的清晨,也是很可回忆的了。
六点半,我出了门,走在那片林荫大道上,每隔几米远就能看到一个老人,穿着白色中式套装拿着舞剑器具的,颤颤巍巍吃力前行的,拉着小拖车准备去买菜的,晃晃悠悠漫无目张望的,坐在花坛边上歇息的,当我走到食堂门口,还未到开门时间,于是,一堆叔叔阿姨大爷大妈之中,一个穿着粉色长裙的我站在队伍里,是那样的“特别”,他们一定很不理解,这个年轻人今天这样奇怪,竟然起得跟我们一样早?
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注意到了身边那些老人。他们在朝朝暮暮的时间中,抵御着身体的苦痛,乐观地继续地生活在熟悉的地方,这仿佛本身就是一种勇气了。
于是,看着他们认真努力锻炼的样子,一日三餐用心对待的样子,我感到,自己仍然年轻啊。在他们眼里,一定觉得,现在的我们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
思想充沛、体力充足,眼神里偶尔还透露着“清澈的愚蠢”,虽然遭受了社会的毒打和各式各样的血泪教训,转头仍然可以忘掉烦恼、活蹦乱跳,这不就很好吗?
也正是在这样一种自我安慰的“换位思考”中,我考虑着接下来的生活,接下来的生活,是从“三十而立”向着“四十而不惑”转变的时刻。
▲ 图片来自《德雷尔一家》
人们常常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那么,从“而立”如何到了“不惑”,这一段十年的时光,是应该有个渐变的过程。
三十而立之初,也许我们还仍有些懵懂,对事物的认知停留在浅显层面,然而,这一时期人生阅历最是眼花缭乱,我们做人的感受从理想化到看清现实,思想处在一个极为丰富剧烈的动荡期,一切的外在现象都投射到内心,形成了我们内在的巨大的疑问和困惑。
所以从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我们必先有“大疑惑”而后才能“不惑”,我们在“大疑惑”中看到世界的自然规律对于人生信仰的冲击,造成了一种“人是如此渺小”的失落感,我们慢慢体味到了“活着”究竟是怎样一种滋味,看着自然的无限包裹着人的有限,我们感到人之为人的困境,我们遥望着曾经热血的理想被现实逐渐改变,心中不免生起一种悲怆。
然而,这思想与现实激烈交锋的时间,却最为宝贵,它飞溅起像瀑布一般的生命激流,使我们的人生拥有戏剧般的高潮和悬念,等到我们五十岁、六十岁,进入暮年,生命的溪流终将变为平缓的“细流”,不再有那么样巨大的起伏、冲突和矛盾,不再有那如春日曙光般粲然的华年。
在我们这个年纪,正是一个巨大的转折,命运的巨轮似乎正要扭转方向,从青春走向成熟,在这个时刻,我比以往感到更加丰富和矛盾,我从前不懂的东西,现在好像懂得了一些,人生如果像一座高山,我现在正看到了一些此前从未见过的风景。
我发现了一个更加广阔和无限的世界,我感受到了心灵宁静的温柔优雅和由此产生的一种特殊能量。也许,我正说服自己从内心接受“老去”这个自然法则。
我也越来越喜欢和那些年长者、富有智慧和经验的人们对话。从前,有一位长辈,她就像我们的精神偶像,从一个小镇姑娘成长为帝都军医,在北京的那些秋天,我们坐在临窗的房间里对话,她讲述着自己充满故事的一生,当年在秦岭深山里如何生活,又怎样辗转到北京的际遇,她还细心告诉我碗筷应该如何清洗、怎样给大物件打包、婚姻里怎样彼此尊重和平等相处。
另一位长辈则告诫我,“人活在世上要嘻嘻哈哈的才好”,他一定是担心太正直单纯的人容易吃亏,可惜我那时并未真正懂得他话里的意思,他告诫儿孙,遇到困难的事不要轻易掉眼泪,他视“晴耕雨读”为理想生活,所以很少提起名利的事,总是希望我们读很多很多的书。我知道他所说的一字一句皆为此生亲身实践,一个平凡的人怎能做到,在极其不平的人生遭遇中竟能将自己历练为犹如“乡村哲学家”一般睿智的境地,他一定是永远在思考、永远在前进。
▲ 图片来自《海鸥食堂》
所以啊,时间的流逝并不全是坏处,如果没有单一向前、永不折返的时间,世上又怎会产生那么多牵动人心的故事,我们只当许多人和事是寻常,其实仔细思量,每一个生命在时间长河里都产生了痕迹,人的一生固然短暂,却创造了那么多思想的晶体、折射出生命的光辉。
在这几年里,我还学会了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告别。“这就是人生,聚散终有时”,科幻电影中总是会描述,人在孤独星球,常常相遇相逢的是挚爱的亲人,当我们发现自然界是如何让人来定义“人”的,就能感受到其中深刻的寓意,洞察其中的玄妙了。
我想,随着时间推移向前,在所有残酷的“失去”中,总还有我们尚未“得到”的东西,那便是美好寄托的所在。
- END -
我们,真的曾经拥有一个大大的家
这个兴风作浪的姐姐,一路是怎么过来的……
一诺:人到中年,还能改变吗?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