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和副总理下棋的“中国第一神童”,为何最终遁入空门?

和副总理下棋的“中国第一神童”,为何最终遁入空门?

公众号新闻
来源:宅总有理
作者:宅少


人一般都不是,
他们想要做的那种人,
而是不得不做,
的那种人。”
——作家·毛姆
逝于1965年12月16日
代表作品:《刀锋


……


01.

1976年,中科院收到李政道的一封来信。信上说,科学发展是国之大计,一定要重视。这个说法,获得了副总理方毅的赞同。第二年,方毅也收到了一封信,是江西冶金学院的教授倪霖写的,长达10页。

信上举荐了一个叫宁铂的孩子。倪教授说,宁铂智商超群,两岁背30首毛诗,3岁数到100,4岁认识400多汉字,读完中医书能开药方,自学围棋能与大人对弈,吟诗作对张口就来。方毅将信交给中科大,批示:

“若属实,应破格收入大学学习。”

10天后,中科大两位老师抵达江西,去宁铂就读的中学面试。一共面了三个孩子。考数学,宁铂考了第二。第一名并未录取。不到14岁的宁铂却走进了中科大的校门。跟他一起进校的,还有19人。最小的谢彦波,年仅11岁。这20个孩子组成的班级,就是中科大的第一届少年班。

班上的孩子,天资过人。初中生申喻参加高中数学竞赛,提前一小时交卷,勇夺第一。小学五年级的谢彦波,拿了高二数学竞赛第二名。12岁的干政,面对“西瓜横竖切刀”的问题,无论数字多大,竟都对答如流…

毫无疑问,宁铂是其中最受瞩目的“神童”。他受到方毅亲自接见,与之对弈,两局全胜。照片疯传,成为轰动全国的新闻。火热的报道,将其塑造成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中国科学发展的未来。那一年,许多孩子就是因为读到了宁铂的报道,激动得难以入睡,然后跳级,考入了中科大。

其中一个,就是日后干过微软全球副总的张亚勤。

「宁铂,少年班」

当年,报纸上登过一张宁铂在科大葡萄架下看书的照片,无数科大新生和来宾踏入校园后,都曾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前去瞻仰此地。

然而谁也没想到,宁铂最终成了“少年班失败的典型”。

进校后,宁铂过得并不自由。学校安排他读科学界最热门的理论物理,可他自己想去南京大学读天文。他告诉班主任汪惠迪,汪打了个报告上去。领导看了,说既来之,则安之。科大不愿意放走这个“神童明星”。

另一方面,“文革”后,国家对人才极度渴求。知识狂热,媒体躁动。宁铂被过分关注,新闻报导将他推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他自己亦有迷失。

宁铂聪明不假,但到底是个孩子,难以背负如此巨大的光环。在追捧声中,他难免自大。据一位老师回忆,数学大师张广厚去科大做报告,别的孩子要签名,宁铂不但没去,还因张不识自己而气愤。在那个激进时代,国家渴望这样的“超智天才”,学校担心外界言论影响宁铂成长,但媒体找来,一说是为国宣传,科大也没法拒绝。那时,甚至有媒体找宁铂开中药药方。

作为心智尚不健全的孩子,宁铂也主动迎合了外界期待。

喧嚣中,他也确实觉得自己是神童,做什么都该比别人好。

哪想到,捧得越高,摔得越重。

02.

1982年,宁铂本科毕业,留校任教。年仅19岁,他成了全国最年轻的讲师。但此后,他三次报考研究生,每一次都没走进考场。宁铂后来解释,自己想证明不考研也能成功。可很多老师觉得,他是恐惧失败。

没人知道当时宁铂到底承受了多大压力。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被视为中国第一神童。他做的每件事,都必须对得起这个称号。他要压抑青春躁动,要永远是第一名。如果做不出优秀的学术成果,必将被人耻笑。

媒体的渲染,众人的追捧,扭曲了宁铂的本来面目。

远离天文学后,宁铂钻研星象。据同学回忆,那时他就爱独自念叨,合影也不站前面,连最爱的桥牌也不打了。他曾对同学说,大家找他下棋、打牌,不过是图他的名声。他没办法做普通孩子,不断有人来校采访。

最终,宁铂没能做出什么惊人的成就。1998年,他结婚、生子,过上了一地鸡毛的俗世生活。因婚姻不和谐,他醉心于研究佛学,选择了出家,很快就被学校找了回去。一年后,宁铂又跑了,如愿遁入空门。他跑去西双版纳,住在一个茅草屋里参禅。他学过道,辟过谷。学佛前,甚至练过气功洗肠。

后来,他住进了佛学院,做起了心理咨询,每天耐心地去开解众生。

没人知道,他走这条路,是否是因为他自己的内心曾充满煎熬。当年上《实话实说》,他激动地说:不要拿神童做实验,那会害死人的!

1998年,一次采访中,他对外界说:

“当年很多报道都是胡编。我真想找个人说说我的苦闷,可谁愿意听呢?”

旁观者不太在意宁铂说什么。最后,他们只得出一个结论:这个是失败的人。

「宁铂与小崔」

除了他,当初名动一时的谢彦波和干政,同样被视为“失败典型”。谢彦波进校后,生活自理能力差,连热牛奶、洗衣服这些事,也得同学帮忙。

他和干政都很适合干理论物理,但心智、情商的发展,却不平衡。1982年,谢彦波毕业,本来20岁就能拿到博士学位,却与导师不睦,只能去美国读博。去了美国,依然处理不好师生关系,最后仓促回国。干政去普林斯顿读书,同样面临困境,回国后,放弃博士学位,患上了精神疾病。

在他们之前,全班第二小的梁中杰,直接被科大开除了。梁中杰12岁进校,还享受一等助学金。由于远离父母,没人管教,染上了集邮瘾,到处赊账、借钱。连续两年,他5门课加起来只有100分。

梁中杰被开除后,无法再考大学。

一个同学的父亲对此并不惊讶:

“他是他爸打出来的,突然没人管了,肯定会出事。”

不过,一两个失败典型,并不代表全盘皆输。

宁铂本科毕业两年后,丁肇中来华见邓公。邓公谈及前3届科大少年班,说七成读研,有16岁拿博士的。丁肇中赞叹,这在国外也很少见。邓公一句话,1984年下半年,少年班扩展到13所高校,全国重点中学开始为少年班做输出。像什么北京八中、人大附中,都是冲锋班。后来甚至逐级向下拓展,连很多小学都要搞。想当年,很多家庭都希望自家孩子是神童。

一旦哪个地方出现了好苗子,当地政府恨不得敲锣打鼓。

「少年班的“神童”们」

然而,等到90年代,当宁铂、干政等人出家、得病,神童们并没有像广大群众期待的那样拿下诺奖,成为爱因斯坦第二,很多人不干了。他们觉得“少年班”是“拔苗教育”,不但没能让这些天资优秀的儿童平衡发展,还剥夺了他们应有的童真和快乐,甚至害其一生,纷纷提出异议。

其中,政协委员蔡自兴两会上多次提案,要求废除超前教育。在争议声中,13所大学的“少年班”,相继取消,只留下中科大和西安交大。

少年班取消了,但“神童”你是取消不了。

知识狂热年代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但社会大众和媒体,对“神童”的渴求和追捧,丝毫没有减轻。一代又一代,总有新的神话诞生。

很可惜,其中不少神话,又成为了人们眼中,和宁铂一样的“失败典型”。

03.

邓公与丁肇中会面的头一年,湖南华容县,一个叫魏永康的孩子呱呱落地。2岁时,魏永康就会两位数的加减乘除,不到4岁,通晓六年级的数学知识。当地人都管他叫“小计算器”,6位数的乘法,他一口气给你算出来。

魏永康理所当然走了神童路线。他13岁进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获得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资格。超常的学习能力,让他成为别人家的孩子。高考结束那个夏天,一群记者立马跟踪报道了他的故事。

然而谁也没想到,他后来会是那样的结局。

魏永康的成绩,首先“得益于”母亲。其母曾雪梅出身贫苦,放弃高考,花大量心思照顾他饮食起居,督促其学习,就希望这孩子出人头地。

魏永康入读湘潭大学时,曾雪梅觉得他还小,就跟了过去。学校给配一室一厅。她觉得,只要读书好,别的事都不重要。魏永康性格腼腆,比身边人小六七岁,大学期间不爱说话,疏于交流,整日埋头读书。

其他同学参加社会活动,他都没去。

「魏永康」

大学期间,除了寝室、教室、图书馆,他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母亲的住处。偶尔还要同学带路,怕他走丢。那四年里,他没叠过被子、衣服,会穿错鞋,连头都是母亲给洗的。曾雪梅告诉他,好好读书,以后当科学家,有钱了,吃喝拉撒可以请保姆照顾,你只需要搞好事业。

埋头读书的魏永康,是以全国专业第二的成绩考上中科院的。

这次去北京,母亲没法去了。魏永康到中科院研究所,遇到了阻力。首先跟老师难以沟通,派下来的选题完成不了。其次是生活自理困难,这里没人给他特殊照顾。再说他也成年了,没人把他当孩子。在研究所,他一年四季都穿拖鞋,非典来了也不知道去领口罩。硕士论文提交时间改动,他没在意,错过提交时间,被取消了硕博连读资格,硕士学位也没拿到。

不久,学校让曾雪梅把他接回去,理由是生活自理能力差,不适应中科院的知识结构。曾雪梅为此感到生气,每当魏永康出门,她会问:

“你还有什么脸到街上去?”

一夜之间,魏永康坠入黑暗。被劝退还不是最残酷的,彼时,铺天盖地的报道涌来,“神童陨落”四个字压在了他头上。他被认为是高分低能的典型,除了会读书,一无是处。社会上的议论,让他害怕、心慌。

最痛苦时,魏永康一个人跑出去,靠偷偷攒下的500块钱,走了十几个城市。那45天里,依然有媒体跟踪他。没人知道魏永康是怎么撑下来的。路上,他还丢了钱。后来好不容易联系到一个同学,才踏上回家的路。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与此同时,他母亲成了媒体讨伐的对象。

人们对她极具控制欲的的教育方式提出质疑,认为是她错误引导了儿子,给了他一个不健康的成长环境。后来,曾雪梅又埋怨媒体,说自己从没给儿子喂过饭,也没有因劝退让他跳楼去死,都是媒体添油加醋的。

此后,魏永康的人生急转而下,再也没能振作。他选择重新考研,总分超分数线100多,偏偏英语差5分。他在朋友引荐下去上海工作,一年后,没能通过单位的评估。后来,他自学编程,南下打工,辗转福建、珠海等地,月入6000元。在编程行业里,他非专业出身,工作永远不适合。

他开始酗酒,丧失一切梦想。

2021年11月,魏永康因病离世。

04.

如果说魏永康的悲剧,还能归咎于其母,那么付云皓的故事,则很难以归咎于某个具体的人。2018年,《人物》杂志一篇《奥数天才坠落之后》刷屏,引起了不少人的唏嘘。付云皓,就是这篇故事的主角。

魏永康出生两年后,付云皓出生在清华大院,祖父辈都是清华职工。他的天资,显然比魏永康更强。6岁前,他就学完了小学数学课程。读清华附小时,一年级就考上华罗庚数学学校,字还写不全,却是超常班最优秀的学生。

二年级,他又参加了六年级的迎春杯赛,没有拿到一等奖的原因在于:

以他当时低年级的心智,读不明白高年级的应用题,白白损失了一些分。

小升初时,北京几所名校为抢夺付云皓费尽心思。清华附中为了他,直接把初、高中数学课表都调了,甚至为他推行了“数学只要过硬,就能直通高中”的特殊政策。极具数学天赋的付云皓,没让附中失望。他辗转在各大训练营间,连续两年摘得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金牌。

当时给他颁奖的,一个是英国的安妮公主,一个是日本的明仁皇太子。

这奖啥意思呢,就是给那个年龄段里,人类最聪明的数学大脑盖章。如果没有意外,付云皓会沿着这条路成为一名数学家,做出杰出贡献。

偏偏意外发生了。

「付云皓」

首先,第一次拿奖后,付云皓没通过麻省的面试。他才第二次参赛。他没有参加高考,会考都没考,直接进了北大数学科学学院。起初还挺认真,结果中途痴迷于《星际争霸》,忽略了数学以外的文科,把政治、英语都挂了。再后来,他连物理也挂了。不得不重修。不幸重修又挂了。

这次挂科,直接导致他无法拿到北大毕业证。

科目老师给了他57分,他觉得不合理,自己被针对了。去找老师,老师不见。又怒气冲冲地找了班主任,双方不欢而散。付云皓可能一路牛惯了,令班主任很失望。后来班主任想帮他,也都无能为力。

此后,付云皓“自甘堕落”,学校里说他打游戏打得人都不知道哪儿去了。很久之后,他才告诉家人这件事。迷茫中,他每天打《魔兽》排遣抑郁。

肄业生考研,限制很多。奥数名师朱华伟得知此事,非常气愤,说这么一个极具天赋的人,某方面不行,怎么就不能通融呢?完全是政策上的问题。为拯救这个天才,他想尽办法,在广州大学给付云皓设了一个奥数教学相关的硕士学位。问题是,一旦读了这个,付云皓或许再也成不了数学家。

再三权衡下,付云皓接受了录取通知书。

2008年,魏永康与妻子结婚,成为一个平凡人时,付云皓的人生,也迎来了走向平凡的转折。他读的硕士课并不难。开始投入奥数培训,曾经拿奖的少年,成了后辈的老师。硕士毕业后,他报考清华一个博士学位,如果成功,还能回到做学术的路上。付云皓非常认真,结果,没考上。

他留在广州,沿着教育学走了下去。

后来,他成了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一个普普通通的数学老师,每天给熊孩子上数学课。学校里,现实的琐碎、芜杂,时刻分散他的精力。

后来朱华伟还替他感到惋惜,对外声称:

“如果不是北大肄业,他现在说不定已经是很卓越的数学家了。”

而现实是,付云皓接受《人物》采访时,还只是一个刚入职两年的低级助教。曾经的那些光环、荣耀,纷纷褪色,变成岁月的尘埃。

05.

80后里有神童,90后里,自然也有。

不知多少人还记得那个建国以来年纪最小的大学生,张炘炀。

张炘炀的基因应该不错。其父是1978年大学生,90年代还考上过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第一届MBA班。发现儿子的聪慧后,父亲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教育儿子上。张炘炀学习能力突出,频繁跳级,两年读完小学,初一、初二都只读了半年时间。9岁那年,他跳过高一、高二,直接读了高三。

高考复习阶段,他做的卷子3毛5分钱一斤拿去卖,卖了100多块。

为了张炘炀学习,只要他在家,父母电视都不开。张母曾埋怨丈夫,把全部人生都给了孩子,失去自我。张父却乐在其中。父亲业余时间,都在给儿子开小灶。童年时代,父亲成为了张炘炀唯一的“伙伴”。

10岁上大学那年,他问父亲,以后会不会和其他“神童”一样,要么无法融入社会要么与人沟通困难,或是沉迷游戏。他爸的回答是,有我在。

「张炘炀,童年」

在父亲的培养下,张炘炀2008年成了全国最小的硕士生,3年后,又成了全国最小的博士生。但就在这身份转变中,他和父亲有了矛盾。读硕士后,张炘炀一度沉迷电脑,气得他爸从北京工业大学走了50公里回到河北廊坊的家。

这期间,张炘炀还挂科了。

硕士论文交不出时,张炘炀压力巨大,甚至想过自杀。后来他废寝忘食补习,才完成论文。这时,他突然提出要在北京买房,否则不参加答辩。

对一个普通收入家庭而言,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

张炘炀是个内心骄傲的孩子,打小就想当比尔·盖茨。当然,这里面多半存在些稚气。人家问他偶像是谁,他说最佩服自己。他心气很高,大学座谈会上,表示自己要当王者,要做一个有社会地位的人。

同学说他对待自己非常严苛:

“我们想的是能过好点,他想的是过得最好。”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张炘炀读硕士期间,抱怨北京房价高,舍友说:

“嫌贵你可以滚回老家去。”

张炘炀一直比身边同学小太多。他的成长轨迹,很难与正常人同步。他春心萌动时,暗恋了一个大他8岁的同学,从不敢表白,只能偷偷把人家照片珍藏起来。心里想的是,有个好工作和北京房产,再跟对方表白:

“否则没有权利谈爱情。”

为让他完成答辩,父亲在北京租了房子,谎称是买的,他这才考了博士。读博期间,他还是让买房,说如果毕业没房子,肯定不留在北京,要回东北老家工作。这事闹到网上,群众又说他太过偏执,性格有缺陷。

对于他这一路的成长,很多人提出质疑,说聪明归聪明,真的需要这么急迫地去升学、考学,走这样一条非正常道路吗?一个孩子,永远生活在跟大多数同龄人步调不一致的环境里,其心理健康、心智发展,难道不会出问题?

「张炘炀,长大后」

数十年来,看客们呼唤神童,渴望奇迹,也乐于看“神童陨落”,看被吹捧得很高的孩子,变成一个个凡人。这是什么心理,在此就不展开了。自70年代末科大少年班诞生,到后来某些名校开设超常实验班,关于要不要超常培养的争论,从未平息。而自宁铂出家,到后面一个个天才儿童并未出类拔萃,反对者们经常以此做案例,说这是摧残,是“拔苗教育”。

就因为这,科大少年班的老班主任,还哭了一鼻子。

06.

那是少年班30周年庆典上,82级的班主任贺淑曼,感叹那些年里少年班和超常教育遭遇的困境,连续说了三个“太难了”。

那时节,人们不但对宁铂揪着不放,还说神童找了一大波,也没见拿诺奖。教育部门对神童热情的冷却,也让超常教育举步维艰。

贺淑曼说,超常儿童不是神,他们智力、记忆力更强,如若接受和寻常人一样的教育,反而影响其健康成长。然而,超常教育从选拔、甄别到后期的教育体系搭建,还有很多路要走,如何确定一个孩子是所谓“神童”,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科学的培养体系,以及培养这方面的教育人才,很是不易。

自第一届少年班成立以来,中科大在这方面,做过很多的探索。

第一届选宁铂那帮人时,根本没考试,国家急着找人家,学校派几个老师去,问了些问题,考点知识,就招上去了。结果后来考试,有人考90多分,有人考了10分。第一届少年班之前,科大还招过两名少年大学生,一个自称肉眼发现了新星,一个擅长心算。两人被录取没多久就退学了。

第二届少年班,上面觉得这么搞不行,入学前,孩子们都要参加高考。

为了甄别“神童”,80年代科大选人,还增添了“现学现考”环节,孩子们弄到一起上45分钟课,不讲基础知识,直接讲难点。下课发试卷,考点对大二学生都不简单。分数不够的,直接就落选。

然而,入学后,科大仍旧没建立适应孩子们的教学计划。

很快,这些天才就出现了两极分化。

有的孩子自觉,有的孩子是被大人逼着学的,没有了老师、家长督促,缺乏自律者很快就掉队了。还有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想早恋的,内心敏感的,没办法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大堆的问题,都会影响学习。但在80年代少年班,相关培养经验并不多。他们连前来采访的记者都拦不住。

后来宁铂“陨落”了,少年班才出了明文规定,禁止接受一切媒体采访。

这期间,少年班经历了一波又一波“口诛笔伐”。到底是“科教兴国”,还是“拔苗助长”,是“培养人才”,还是“毒害儿童”,争论不休。

「少年班入学登记」

实际上,回过头看,少年班的成才率并不低。上世纪80年代,全国多数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录取比例在10%,科大少年班考取国外研究生比例高达80%,前十届少年班毕业生432人中,87%考上研究生,出国留学比例占80%,60%左右获得博士学位。成立38周年时,培养3167人,百分之二十留在学术界,中美科学院院士都出过,在国外做教授的250人,哈佛、清华都有,6个校友拿了麦克阿瑟天才奖,出了张亚勤、郭去疾这样的商业精英。

后来少年班学院的院长就说,你们不能老念叨宁铂:

“我们也不是拔苗助长,苗子那么好,你不能随便找块地就种下去吧?”

这话确实不假。在我读到的资料里,少年班很多人的智商,实乃“变态”。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李巨,就是少年班的。读麻省期间,他自愿修了36门研究课,是学校核工系博士学分要求的四倍,覆盖7个理工系,36课全A。他回忆上学时,班上有个学霸叫狄雨,考完后回寝室大哭:

“问之,说考砸了,不饮不食,相劝良久。发卷后,仍全班第一。我等无语。”

狄雨智商超群,拿学位就跟玩儿一样。2014年芝加哥-肯特法学院毕业典礼上,院长念完他的学位,花了足足一分钟。

科大有个教改班,招的都是各地成绩一枝独秀的佼佼者,省状元之类的。这个班后来跟少年班混编。状元们进校后才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最后,遇到多么牛逼的孩子都不觉得奇怪。一开始可能不服气,考完后就知道,有些孩子的记忆力、逻辑能力远超常人,再也考不了第一。

教改班的刘志峰,曾是江西省状元,回忆说:

“我们当年学到深夜11点。少年班的人,不学习、踢球。等你考前去请教解题方法,人家一边看着武侠小说一边写给你。这些聪明的孩子,你要让他们像正常的小孩一样按部就班地读书,完全是一种摧残。”

可见有些孩子,智力确实非一般人所能及乃至想象的。真的按照正常步调去学,自然是对天赋的极大浪费。只是说,如果超常教育,其心理发展、生活能力、性格引导和与人沟通等方面的教育体系,要怎么去完善。

07.

除了教育的争论,在“神童陨落”背后,还有另一个隐形争论。

少年班30年庆典上,曾经的同学少年,变成了中年男人。那是他们毕业后的首次聚首。回来的人,大多混得不错,可谓建功立业。大家商量着要给第一届少年班树个十万元的雕塑,刻上所有同学的名字。

在这尊纪念雕塑上,大家的姓名,想必会“平等”排列。但在他们身后的校史馆里,张亚勤的名字,则在非常醒目的位置,头衔也很耀眼。曾经的神童宁铂、干政,则被放下下面,归类为“少年班同学”。

张亚勤是看了宁铂的报道,跑去考的少年班。看到新闻时,12岁的他读高一。离高考只有半年,他一口气把三年课程全学了。考中后,母亲告诉他,你不是什么神童,就是个普通孩子,你不能让别人的说法把你害了。

读书期间,张亚勤并不突出。但科大给了他当时中国最好的教育资源,有霍金、杨振宁、李政道前来演讲。听完霍金演讲后,他写信告诉母亲:

“合肥很小,科大很大。”

1984年,他被华盛顿大学录取,师从无线通信领域最具盛名的科学家。23岁,拿到博士学位。后来进美国桑纳福研究院,三年后当上了主任。1998年,张接到李开复的电话,加入微软,一路做到了全球副总裁。

后来许多年里,他一直是少年班培育人才的成功标签。

「张亚勤后来去了百度」

他的同学张方,就没那么幸运了。

张方是由他爸写信举荐给少年班的。读六年级的张方,已经可以用微积分解数学题。苏联学者的一本分析题集,大学数学系的水准,4800道题目,他能做对3000多道。张方的性格,略显张扬。跟其他孩子不一样。他留长发,穿喇叭裤。大学四年,看了所有能看的译制片,还上街跟混混打架。

毕业前,他还在安徽一个二线城市,倒卖过电子手表。

“我的生存能力,当初在少年班里最强。”

然而命运给他开了个玩笑。

张方学空气动力学,毕业后,却没被分到对口研究单位,去了南京金陵石化总公司。干了8个月,厂里见他对石化一窍不通,把他弄去了文化队。他负气跑回上海,失去了户口和档案。后来,靠着最强的生存能力,他做导游、家教、建筑工人。80年代末,他到深圳大学新能源研究所做太阳能开发,表现出色,得到了留校机会,可南京那边,拒绝了深圳大学的调令。

再后来,张方变成了一个家教。

少年班30周年庆典时,他没去。一是觉得自己没混出什么,二是他当时的收入来源,全靠每周七天补课。来回一星期,损失不小。

多年后,媒体把他称为少年班高分低能的典型。张方却觉得,自己能力并不弱。一步步变成中年谢顶家教,是多方面的原因促成的。

像他也好,前文所说的付云皓也罢,包括宁铂,外界提起他们后来的生活,都要添加一些悲情色彩,称其为“神童陨落”。对于这些身具极强天赋、名噪一时的孩子,如果长大后变得平凡,似乎就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然而这话有些人听了,觉得对生命价值的定义,过于狭隘,完全是世俗成王败寇的标准,出人头地了,建功立业的,赚大钱了,才叫成功?

人家当个老师,培养一下下一代,或者就想学佛,禅修自净,就叫陨落?

08.

稿子刷屏时,付云皓本人,特意写了个回应,觉得没必要把自己的故事搞得那么悲情,表示如今的生活快乐、充实。他也不觉得,一个被誉为奥数天才的少年,长大后辅导二本学生,人生就很失败:

“现在的我,并没有心理落差。年少时期经历学业上的打击,到很颓废的那段时间是有一些落差的,但这些都已经化解。这么多年的工作生活,让我明白了在大学的象牙塔之外,有广阔的世界,有许许多多的事情等着人去身体力行。若你头顶光环,身处高塔,或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只有脚落实处,做好每件事,才能积少成多,为社会真正贡献你的力量……”

这个回应,在网上激起过一阵热议。很多人觉得,就个体而言,付云皓的话没毛病。就算我是神童,我的人生不能有多样选择吗?就算在命运的跌撞中,我变成一个没什么大建树的普通人,我就失败了?

「付云皓,老师」

其实任何一个班级,同班同学毕业了,谁跟谁不是千差万别?哪个班级里面,不是有人混成了张亚勤,有人混成了张方。但这种对比,放在少年班里,放在一群天资都极其优秀的人身上,就显得残酷。

所谓神童,他们最大的挑战,可能还不是心理健康、生存能力,而是要在命运多变的冲撞下,有面对可能成为一个普通人的勇气。

如何自处,如何定义成败,安顿心灵,他们这门课,跟所有人一样。

那可不是光靠心算牛逼、学位证多,就能解决的。

多年以后,宁铂遁入空门,每周末坐公车去南昌,帮人做心理咨询。一个报告文学作者去见他,看到他一脸超然、平静,问他对外界各种说法,为何从不辩解。宁铂说,辩解什么呢,随他们去吧,他们连我在哪儿出家都搞不清楚,我一直在西双版纳,可外界始终传我在五台山,别的就不用说了。

来者问,你打算一直这样吗?

宁铂突然微笑,直视对方:

“这不挺好的,有什么问题吗?”


部分参考资料:
[1]《宁铂 远去的少年天才》,南方人物周刊
[2]《一所低调大学的高调少年班》,中国新闻周刊
[3]《神童制造实验》,同上
[4]《奥数天才坠落之后》,人物
[5]《专访中国最年轻博士》,CCTV
[6]《再见,宁铂》,菩提心
[7]《如果青春可以重来》,李琭璐
[8]《中科大少年班创办始末》,科学文化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家,女人修行的道场(加建中式厨房 – 4)不堪小贝扮演"受害者",出轨女助理下场手撕:他还跟别的嫩模睡了!《魅羽活佛》第353章 说唱之王乐坛第一神颜美男,6年后变成了这样!美国的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得者卡里科的美国梦主申和副申可以在不同的城市登陆吗?|移投路群问答多处"打砸抢"! 奥克维尔等荷顿地区闯空门入室盗窃连连,圣诞节前请做好防护Excel一键隔行插入空白行!提升硕博士质量,为何最后总是变成“苦苦相逼弱势群体”?2023納稅年度準備:如何最大程度節稅?美国建筑系学生致力于如何最好地重建乌克兰城市非洲十国考察报告( 三, 纳米比亚 )汪建熙病逝,被誉为“中国第一会计师”巩俐的“情敌”人设崩塌、整容失败:她曾是法国第一神颜啊开分8.7!一上映就遭封杀,开年第一神作,可惜了…美:与超级大国中俄过招娱乐圈第一神颜,刚火两年就翻车了拿到Supercell投资,要做游戏业颠覆者,为何最终团队解散“一败涂地”?2023年“神童”榜单发布,28名生物医药新星上榜重磅发声:保守党一直在攻破自由党空门!特鲁多没时间了,空无一物“完全是垃圾!”NZ副总理多番“炮轰”媒体,前总理也坐不住了...一审判了!知名银行状告股东方和副董事长“复旦神童”美国睡大街16年!背后的真相,不敢看……套路满满:手游买量新趋势,如何最大化“真人UGC广告”效果?周润发为她自杀,刘德华暗恋16年,40岁遁入空门,如今63岁怎样了?直播预告丨每年收入增长40%以上,“跨境神童”靠的运气还是努力?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市值管理下的投资机会开年第一神作,豆瓣8.7低了边打拳击边下棋、掰脚趾比赛......这些奇怪运动的发明人,精神状态还好吗?迈阿密奇葩小偷闯空门"偷这2物",苦主上网公审:看到笑出来美国总统拜登和副总统贺锦丽飞抵旧金山阿拉斯加航空门板飞脱,事故当下惊见"另一个漏洞",连专家都不知道中式家教摧毁的“神童”: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士,如今无业没钱只想躺平?!专访苹果高级副总裁Craig和副总裁Alan:iPhone诞生16年,交互设计走向何方?「线上分享」基于FPGA的DSP并行处理下一代汽车音频解决方案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