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高分被翻拍,这国产医疗剧到底怎么样?电影2023-12-05 02:12如果医生本人,恰好就是病人,会发生什么事?这个问题牵涉的层面比较多。比如,医院是否允许医疗队伍里,接纳一个身患重症的、甚至直白说根本不合群的医生?还有,当一名医生身患“重症”时,他能否更好地履行医生的职责?以及,在医患关系略显严重的当下,这样的假设到底有什么意义和价值?著名导演陆川执导,由张晚意等人主演的国产医疗剧《非凡医者》,就把这些问题当成前提,抛在了观众面前。它的主角叫陈辉(张晚意 饰),是个身患阿斯伯格症的医学天才。所谓阿斯伯格症,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天才病”,本质上是一种自闭症。身患这种病的人,通常在某个领域里有着过人的才华。但伴随而来的问题也很明显,那就是身患这种病的人,基本上没有社交能力,说白了就是不擅长交际,跟他人的共情能力很差,完全体会不到他人的难处和痛苦。意识到《非凡医者》的这个前提,陆川导演的用意就再明显不过:拷问现代医疗越发追求流程化和程序化的当下,医生和患者应该怎样消除横亘在冰冷器械背后的隔阂?医生也凡人POST WAVE FILM虽然名字叫《非凡医者》,但其实这部剧里的医生,清一色全都是平凡的人。所谓平凡人,就意味着有优点也有缺陷,也就会有因为七情六欲而产生的挣扎、懊恼等抉择,也正因为这个前置设定,让《非凡医者》里的医生们,有了跟病患共情的前提,能感受病人的病痛,也能理解家属的难处。比如前几集的故事里,王耀庆那个角色,也就是罗海涛的故事。他首先是一个17岁孩子的父亲,这个孩子遭遇车祸导致肝脏受损,需要在30个小时里找到合适的肝来移植,才能脱离生命危险。但是罗海涛作为唯一肝匹配的父亲,却拒绝移植,因为自从跟前妻离婚后,她一直拒绝让罗海涛见儿子。这就让观众以为,在他的意识里,这个孩子跟自己是没有更多情感关系在的。所以我们看到,他试图收买医生,用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面孔,让观众产生深切的厌恶感。但王志飞老师扮演的院长潘文斌,却告诉陈辉说:我们得从家属的角度,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所以剧情就转到陈辉的视角,让他跟踪罗海涛去一探究竟,结果发现他的第二任妻子正在同一家医院的妇产科待产。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明白:他不是不愿意捐肝,而是这个时机实在太不恰当。这种逆转的首要目的,当然是制造悬疑效果,来吸引观众的好奇心。但它更大作用,在于用更加真实的代入感,让观众有机会去理解角色的抉择和难处。这种操作,看似剥夺了观众的上帝视角,实际上是让作为局外人的观众,收起自己的傲慢与偏见,用一种更加人文的态度去看待自己见到的问题。说白了,它就是想告诉观众,不要只是靠着瞥见的某一两个片段,就站在道德高地去评判别人的是非对错,毕竟事情的真相,并不是眼睛能看清楚的。类似这样的剧情设定,更多时候被用在了医生这群主角身上。比如郑云龙扮演的贺同,一开始夸夸其谈自信从容,但在罗海涛捐肝后突发意外时,却被吓得措手不及,一度怀疑是自己操作不当害死了对方。他躲在角落里的恐惧,和面对罗海涛第二任妻子时惶恐得说不出完整话的样子,让观众看到了医生也慌然失措的无助时刻。罗海涛的死亡,跟贺同的惶恐,之所以被并置在前三集里集中展示,就是陆川想在《非凡医者》里强调给观众的题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和困境,无论病患还是医生,都要直面这个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明确这一点之后,《非凡医者》在接下来的剧情里,就把大部分镜头转到外科医生身上,以群像的方式,去展现医生的面貌。比如前边说的贺同,姜佩瑶扮演的袁野、杨皓宇扮演的老油条医生王凯,吕晓霖扮演的知心大姐白医生,以及刘振巍扮演的外冷内热、嘴硬心软的的刘主任等等。这群医生,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也就因此有了各自的缺憾和困境。就是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医生与常人无异的喜怒哀乐和忧思悲恐,我们才有了机会去理解他们的痛苦与难处,也就更容易在他们努力让自己接近“非凡”时,让观众深受感动的瞬间。说穿了,它要的就是展现医生在突破局限接近非凡时,身上所散发出的闪光点。人道主义常识POST WAVE FILM回到陈辉那个角色,《非凡医者》的设定更是如此。它的局限来自于童年时姐姐的惨死。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让他下定决心做一个优秀的医生,不再让姐姐的悲剧重演。但是很明显,任何观众都知道,他的这个决心肯定没办法实现。所以他刚到医院,就参与了罗海涛的捐肝案例,结果面对的是一死一生的结局。陆川导演之所以要把这个残酷的现实摆在整个剧集的最前边,除了前边说的用意,还在于让观众理解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医生绝对不是万能的!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无论医生还是病患,都要敬畏地面对活着和死亡。更关键的是,还得在这个过程里,医生和病患要建立一个更加有效的沟通机制——这就是为什么选陈辉作为主角的原因:导演是在用他的情感障碍,以及后期的逐渐转变,让观众在医生和患者之间,构筑起互相理解,彼此用情的人道主义关怀。在常规题材里加诸人文关怀,向来都是陆川导演的强项。就像他在接受采访时回忆的,司徒兆敦老师在上课时,说的那句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话:“剧作是什么,剧作就是说人的情怀。”所以在陆川的作品里,除了专业,社会关注、人文情怀也是从不曾缺席的元素。从1999年开始,《黑洞》经过管虎执导、陈道明等人主演后,人们不仅意识到陆川的编剧才华,更被他在罪案故事背后的人文诉求所折服,那就是权力和金钱在不受管控的时候,到底能对社会造成多么大的伤害。换句话说,迄今为止,还没有哪部国产影视作品,能在对某二代的问题上,达到《黑洞》的高度。陆川编剧的电视剧《黑洞》之后在《可可西里》中,他要说的是关于信仰和生命的问题。《寻枪》则从高度现实的角度,诠释了普通人的生存困境和心理世界。到了《南京!南京!》,他则把镜头对准了在这场宏大战争里,女性所经历的折磨与煎熬。在这之后,尽管开化寺往商业的方向转型,但陆川依旧没放弃对人文关怀的青睐。比如在《王的盛宴》里,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里那些思维禁忌,以及它们对人性造成的损害进行了大胆又深刻的剖白。但这种人文关怀不见得次次都有效,比如《九层妖塔》就是败笔。直到这次根据韩国版《好医生》和美剧《良医》改编的《非凡医者》,陆川再次展现了自己对人文关怀的把控能力。他缩小了原作中主角身上的传奇性,而是用更加平凡和普通的视角,去展现医生与病患都要面对的局限和困境。所以在这部剧集里,医生们的医术不是重点,他们能否跟病患共情,是否可以设身处地地为病患考虑,才是重点。只有当医生对病患的痛楚像陈辉那样感同身受,才能更好地展现医术和医德。这固然是一种理想,却也是当下我们最缺乏的东西。作者丨毛头所见即所想。编辑丨毛头 排版丨知识饼干媒体统筹丨佐爷灵魂贩卖馆「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好 课丨好 物好课 | 分镜意识及制作线上课 好物 | 2024创意日历电影贴贴重磅上新更 多 课 程 介 绍 | 专 业 干 货 分 享⬆️ 关 注 【 后 浪 电 影 学 堂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