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父母课一年,是我变了还是孩子不一样了
Hello~「不焦虑来电」专栏来啦~往期学员会在这里分享自我成长故事。以后每周我们都会和大家定期见面,今天的成长故事来自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牧之小队长。
前几日,和俱乐部的一个妈妈聊天,我们俩都发出一个共同的感慨:我现在有点景芳老师的状态,觉得孩子哪儿哪儿都棒棒哒~
却又引来彼此怀疑:我们是不是陷入了自我迷恋中?
是学习了一年课程后,我们学会躺平了还是在育儿上更自如了?
我自己是一个二年级小学生妈妈,她是一个五年级小学生妈妈,无论是孩子学校里的学科学习,还是其他方面的学习,我们和一年前,有些一样又有些不一样。
一样的地方是我们依然关心关注孩子各方面的成长。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们更加动态的弹性地看待孩子的成长,更加不同的是,意外收获了自己的成长。这一点的不同,恰恰是来自于这一年25节课程内容以及社群讨论的滋养。
我家是个二年级男娃,心思细腻、敏感、好哭,爱好也不少,尤其喜欢运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我是常常被这样的场景打败:
“你今天的这个错误出现了好多次,是什么原因呢?”
“我不知道。”
“那你当时是在做什么呢?”
“不太记得了。”
“怎么就不记得了呢?”
……
好吧,我承认自己也比较啰嗦,或者语气也没那么友好,但也绝对没有要责骂的念头。
然而,这个时候,他开始眼里饱含泪水,一副想哭又不哭出声来的模样。这让我愈加气不打一处来!
一个男孩子为什么老是要哭?你哭是为了啥?哭是让我觉得我是个失败的母亲吗?我的内心在经历了这样的心路历程后,终于没忍住,爆发了:我又没有责备你,你怎么就又开始哭了呢?甚至于,他一哭,我就没办法给出友好的语气。
说实话,这让我非常挫败,以至于有阵子,孩子爸爸出门前都叮嘱我俩:你们俩在家不要吵架哦,不要互相生气哦~
开始学习父母课程,景芳老师教会我:自我觉察并向自己提问。
我发现我将自己代入到了一个传统的观点里:男孩子应该要勇敢,怎么能老是哭哭啼啼?
串联一下我们的课程:《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告诉我,当孩子处在唤醒状态下,交感神经一直在高速运转时,会开启“战”或“逃”的应激反应;《父母的觉醒》告诉我们对于所有让我们生气的时刻,“忍”不是办法,“懂”才是解决之道。只有懂得整个过程里所有细微的情绪、情感反应,才有可能找到合理的应对之道。景芳老师说:觉察情绪是第一步,觉察之后去寻找背后的认知理由和潜在假设,是改变很多事情态度的很重要的一步。
我问自己:为什么男孩子不可以哭呢?为什么传统的观念对我的影响这么大呢?我害怕的是什么呢?
“我害怕别人说我不是一个好妈妈,不会教育孩子,我想要得到认同。”
“我希望成为一个别人眼中的好妈妈。”
我觉察到自己内心的声音,觉察到自己给自己的人设压力,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个不安全的感受:不要把很多事情都看成是外界对自己的敌意。孩子哭泣,也不等同于他不爱我、觉得我是个不合格的妈妈。或许,只是和其它时候相比,这个时候的爱没那么满格而已。
后来,我和他聊了聊哭的各种形态。痛哭流涕,来,演一个吧,鼻涕眼泪一把抓,形象有点欠佳哟;喜极而泣,通常是什么情况呢?意外拿到了冠军?可是我这种时候才不要哭呢;抽抽噎噎,这这这,你经常会干哟,这么不痛快,总让我觉得像是没拧紧的水笼头,滴滴答答不停歇,要么索性在地上滚一滚?还有还有,刘备可最爱哭了,哭是他成就霸业的技能之一呀,这么看来,也没什么不好;哭天抢地,孟姜女就这样哭倒了长城,要不你来试一试?哭笑不得如何?
说着说着,就笑了。掰扯了一番,最后,他告诉我说:我很难过,但我当时没办法用其它方式表达了,哭完让我心情缓和了,更加清醒了。妈妈,哭的时候就是伤心小人出来工作了, 《头脑特工队》里的各种小人都要出来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用,并没有谁好谁坏,对不对?
我意识到自己被打败的不是因为他的哭泣,而是作为父母自己的自负感。《父母的觉醒》里沙法丽.萨巴瑞说:问题不在孩子,而在于我们自己的不觉醒。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最优秀的父母,而且大多数人的确对自己的孩子充满爱心。当我们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时,肯定不是由于缺少爱心,而是由于缺少觉醒。事实上,大多数父母都没有意识到,我们同孩子的情感关系是一个循环式的动态关系。孩子的灵魂当中充满了无限智慧。我们的任务是同孩子的本质友好相处。
没关系,没关系。做那个相信你能摘彩虹的妈妈。
情绪来了就来了,像水流一样,流走就好。后来,娃的老师说,他真的是泪点有点低呀~我一点没有脸红,坦坦然然地说:是呢,他想做得更好,但目前还达不到,他还没法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又做不到置之不理。哭一哭,也不是坏事呢。
有一次孩子在踢球时,怎么努力都没抢下对方的球,又气又急,结果这个时候被球不小心砸了一脸,他当下没忍住,眼泪就出来了。过了会,他抹抹眼泪,继续拼抢,冷静下来以后完成了一次不错的抢断和进攻。教练笑称:哭完小宇宙爆发了。他对我说:我知道哭一哭没有任何用处,但我当时忍住不哭会更加难受,眼泪让我清醒了。
嗨,小朋友,恭喜你能识别出自己的情绪,并试着去学会评估和调整自己的情绪了。我只想抱抱你。
而当我从这个“囚徒困境”中跳出来一步后,居然不知不觉地把“自我对话”用在了各个方面。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常常会被各种情绪带走,变得情绪异常低落,不声不响不愿意说话。我常常问自己:你这个时候想要什么?你现在的感受是真实的吗?你可以为自己做点什么?
看见自己,更深地理解和接纳自己,这让我从某个角度与自我达成了和解,从内心化解了许多打从青少年时期就接收到的一些负面评价(比如:脾气很坏),曾经有个阶段我会对别人介绍说:我是个坏脾气的人。
而如今,我去看我的这些情绪,我记忆里的这些存在,“回忆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是可以被构建的”,我对那个时期的我说:亲爱的,你只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你只是想要获得多一点的爱,没有关系,你并没有错。
看见自己,才能看见他人。和自我一步一步和解,让我和孩子和队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亲密越来越融洽。
我依然会关注孩子的学习,但我更高兴孩子对我说:我这次在这里这里都做得不错,那里那里有些不足,我知道可以做点什么。世上哪有什么完美的解决方案,永葆升级打怪的精神不停歇,孙大圣最后不是也摘掉紧箍咒化身战斗圣佛了么?他说:八戒,别瞎说,师傅没有取得真经,怎么可能会放弃呢?走,打妖怪去!
在俱乐部里共学,就像是进入高手圈,遇强则强,能够最大程度上激发潜能,拓宽认知的边界。
就像那句话说的,在这个群里,不说话我也收获了很多。当然,20%靠学80%靠想(思考、输出、行动),我相信不知不觉完成25个打卡的你我,这一年一定是精彩纷呈的。
每次在课程结束,听到景芳老师说: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这一期的内容就到这里啦,我们下一周再见。
不知道为什么,这带给我满满的安全感,我会在心里说:好呀,我们下周见。
我虽然容易感伤,但我是个积极的行动派,那么,试一试又有何妨?
带娃不易,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用科学的分析,理性的判断,让父母和孩子产生更好的情感联结,给各自找到更好的通往对方的桥梁。欢迎加入我们~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五天体验营来啦!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什么?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童行书院建立的父母共学社群。希望在喧嚣世界里营造一个安静的角落。在这里有共同学习的心理学内容,有温暖共建的思考氛围,也有日常育儿的有益沟通。希望让父母获得更多有关成长的知识,获得自我剖析的方法,也希望孩子获得更多理解和支持,获得更长远的学习方法。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如何学习?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采取“领读书籍+共学讨论”的方式,每两周围绕一本心理学、教育学书籍展开共学。课程内容包含书籍领读音频、原文精选阅读音频、讨论总结音频,理解问题、学以致用、学而思辨内容讨论,思考作业。更重要的学习来源于俱乐部队友之间的讨论和思考。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包容环境,可以让平时得不到疏解的困惑得到聆听、理解、肯定和解决方法。
作者 | 牧之
童行书院父母俱乐部小队长
通识教育终身学习者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