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已至,申城仍在深秋!观鸟正当时,你期待今年的初雪吗?
二十四节气|大雪
今天我们迎来了与冬季相关的第三个节气——大雪。在天文学意义中,大雪斗指壬,指的是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6-8日,今年正好是12月7日。
古时大雪有三候:一候鹖鴠(hé dàn)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随着天气转冷,“鹖鴠”已经冷得不再鸣叫,而老虎则开始有求偶行为,“荔”这样的植物已经开始萌发新芽。有哪些动物在这个时节活跃,又有哪些消痰止咳的时令美味呢?一起来看看吧!
DA XUE
大雪大雪,何时下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传统上,大雪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的开始。正所谓冬愈深,雪转甚。
在气象学中,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而雨、雪、雹等从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都被称为“降水”。不过,大家对大雪直观的感受,当然是下雪。
雪中的可爱熊猫
来源:《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纪录片
对于我国北方地区而言,大雪节气后,冬季的版图会持续加紧推进,在一股股冷空气的推动下,下雪的可能性大增,许多地方可能已经出现白雪皑皑的壮丽景观了。“小雪封地,大雪封河”,一些冰雪运动在我国东北等地区早已开展的如火如荼了。
在南方地区,此时言冬还为时尚早,但也能日益感受到寒冷气息的逼近了。当然,对于上海而言,近几天的小幅升温,甚至使我们在气象学意义上还没有入冬。所以,在大雪节气这天,我们只能在脑海中想象一下漫天雪花、大雪纷飞的景象了。
DA XUE
雪:其实很独特
不过既然说到雪,我们还是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这个人人都不陌生的事物。其实,在整个地球的历史上,下雪与结冰并非常态。
在地球漫长的46亿年岁月中,只有少数时间地球表面才会出现冰雪,更别说南北极被冰盖所覆盖。换句话说,很多物种可能从来没有机会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看到过雪。
简单来讲,地球形成以来大冰期至少出现过5次。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出现于8.5亿年前到6.3亿年前的第二次大冰期——前寒武纪大冰期,又被称为冰纪大冰期(Cryogenian)。
雪球地球的假想图
来源:https://www.nytimes.com/
当时地球的极地冰盖甚至扩展到赤道,也就是地球表面完全被冰雪所覆盖,海洋可能也完全冻结,所以科学家们称呼这样的地球为雪球地球(Snowball Earth)。
当然,我们最熟悉的大冰期是“第四纪大冰期”(Quaternary glaciation),它也被称为更新世大冰期(Pleistocene glaciation)或当前大冰期(current ice age)。没错,这个大冰期就位于当下。它开始于258万年前的上新世晚期,延续至今,而且尚无迹象表明地球正在走出这次大冰期。
向上滑动阅览
不过,通过细密的数据研究,人类可以明确知道地球在这次大冰期中,处于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一种被称为“米兰科维奇循环(Milankovitch cycles)的理论指出,地球轨道倾角的大约每26000年完成绕行一周的完整进动周期,从而促使了这种周期变化。
过去4.5万年间地球平均气温的变化
图片来源:https://energyeducation.ca/
而距离我们最近的冰期大约在距今1万多年前结束,随后地球进入了新一轮的间冰期。这样的循环往复直接影响了人类的演化与历史。正是地球进入相对温暖的间冰期后,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所覆盖的冰封区域解冻,才使得人类有机会从狩猎采集进入农耕定居时代,这之后,才有了真正的人类文明。
而且即使是在这之后的时间里,人类文明还是时不时经历在地质历史上尺度更小的小冰期(Little Ice Age)和温暖期循环。例如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认为中国历史有四次小冰期,即商朝末年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川期,东汉末年、三国、西晋是第二次小冰川期,唐朝末年、五代、北宋初年是第三次小冰川期,至于第四次小冰川期,就是相对著名的“明朝小冰川时期”。在这些时期,气候的改变甚至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历史进程。
所以,尽管人类现在面对的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过度消耗化石能源所带来的温室气体增加所带来的全球变暖,但其实我们在更大的尺度上还是处于相对寒冷的第四纪大冰期之中。
DA XUE
大雪时节的美食:柑橘与腌肉
在这一时节,北方很多地区由于低温,已经基本上没办法种植作物,属于农闲时节。但在南方地区,小麦、油菜等作物还能够缓慢生长。
由于大雪时北半球各地日短夜长,因而农谚有“大雪小雪、煮饭不息”的说法,意思是白天过短,以致于午饭刚吃完就得准备午饭了。随着天气变冷,大雪当然是“进补”的好时节,民间也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
在传统上,在大雪节气期间,我国不少地区还有制作腌制食物的习惯,这就是“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在我国西南、江南等地,挂在门前窗外的咸肉、咸鱼、香肠等腌制品能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
家中的腊肠
在农耕时代,腌制,无疑是一种长期保鲜食物的有效方法。不过在如今这个物产丰富、物流通畅的年代,这些与时令有关的食物似乎也在岁月流逝中慢慢淡化了,但元旦前后的腊肠与腌肉,依旧表达着岁末年初的仪式感。
当然,在真正寒冷的大雪时节,吃顿热乎乎的火锅也一定是个不错的选择。此外,对于大雪节气,正值上市的水果是各种柑橘类,例如橙子和柚子,这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通常在大雪节气达到最佳风味,大家也不妨吃一些,消痰止咳。
DA XUE
大雪三侯
中国古人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hé dàn)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意思是随着天气转冷,“鹖鴠”已经冷得不再鸣叫,而老虎则开始有求偶行为,“荔”这样的植物已经开始萌发新芽。
鹖鴠(hé dàn)不鸣
《礼记·月令》当中记载“(仲冬之月)鹖鴠不鸣。”郑玄注解说:“鹖鴠,求旦之鸟也。”意思是鹖鴠是一种在夜晚鸣叫、祈求天亮的鸟。
的确,“鹖鴠”二字都带有“鸟”字部首,与鸟有关,而实际上,古语中的“鹖鴠”所代表的动物还有一个称呼——寒号鸟。
人教版语文书二年级上册有一篇名为《寒号鸟》的课文,里面讲到寒号鸟与众不同,长着四只脚,并有两个肉质翅膀,不会像一般的鸟那样飞行,最终因为好吃懒做,在冬天被冻死的故事。
这其实来源于一则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最早见于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所撰写的《南村辍耕录》卷十五:
“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四足,有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现实生活中当然没有真正的寒号鸟,很多学者认为寒号鸟所指代的就是鼯鼠这一类的动物。鼯鼠,又称飞鼠,是哺乳动物中啮齿目(Rodentia)松鼠科(Sciuridae)一类动物的通称。松鼠,大家都很了解,在上海我们也常在一些公园林地中见到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
冬天正在上海天马山上取食乌桕种子的赤腹松鼠
何鑫 摄
但其实松鼠家族的成员很多,其中的鼯鼠族(Pteromyini)成员具有特别的滑翔能力,它们可以利用前后肢之间的皮膜帮助自己在树林间快速滑行。不过在残酷的大自然中,鼯鼠可不会像所谓寒号鸟那样“好吃懒做”。
云南鼯鼠(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西藏、广西等地)
©上海自然博物馆
鼯鼠在世界上分布很广,其中有些种类不展开皮膜时,看起来和普通的树松鼠形象差别并不算太大,例如霜背大鼯鼠(Petaurista philippensis),但一旦它们展开飞行,那景象就壮观多了。还有一些种类则长相独特,例如长着一张可爱白脸的红白鼯鼠(Petaurista alborufus)。
霜背大鼯鼠 何鑫 摄
红白鼯鼠 何鑫 摄
至于寒号鸟原文中描述到了“五台山”,所以有说法认为它可以对应到在从我国的华北到华中华南山地里有分布的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
在传统医学中,复齿鼯鼠的粪便可入药,即“五灵脂”。不过这种小动物其实野外种群现在也在持续减少中,它被列为世界自然物种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Red list)近危(NT)物种。
复齿鼯鼠
图片来源:https://inaturalist-open-data.s3.amazonaws.com/
虎始交
古人认为大雪第二候时,天地已经进入阴气最盛之时,所谓盛极而衰,所以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在此时也就开始有求偶行为了。即“虎猛兽,故《本草》曰,能避恶魅,今感微阳气益甚也,故相与而交。”众所周知,虎(Panthera tigris),人们更喜欢叫它老虎。
作为物种,虎大约在距今100万年前的早更新世晚期出现。它们最早起源的地点可能是我国的西北地区,但很快就扩散到亚洲的南方。而到了距今7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虎的分布范围已基本遍及东亚和东南亚,虎的不同亚种可能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
不同亚种的虎图片来源:http://blogs.evergreen.edu/
在节气以及各种古代故事中,虎都是常见的主角,这其实也说明了老虎曾经相当常见。事实上,直到20世纪初,虎的数量可能还超过十万只,但如今地球上现存的虎数量可能只有不到4000只,虎的分布区只有其历史分布区的4%左右。同时,其他野生猫科动物也都面临着相似的困境。
虎 何鑫 摄
荔挺出
所谓“荔”,通常被认为是马兰草或马兰花,对应的植物其实就是菊科的马兰(Aster indicus),据说它们也能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事实上,植物的萌发当然不是感受所谓的阳气,而是与积温和光周期变化有关。
对于上海本地来说,身边的大自然正处于深秋状态中,更多的植物正处于叶片继续枯黄并脱落的状态,悬铃木、水杉等此时的黄叶状态常常会成为人们眼中秋天最亮丽的风景。但的确,冬天来了,春天也就不远了。一些植物的确可能像马兰一样,悄悄长出了新叶新芽,例如猪殃殃(Galium spurium)。
此外,如果我们多留意,樱树、白玉兰、泡桐等等一些植物甚至已经悄悄长出了花芽,蓄起了花苞。
DA XUE
大雪时节的上海候鸟
唐代诗人张孜曾作《雪诗》“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意思是隆冬时节,鸟兽难觅。但大雪节气,如果你有机会来到上海的野外,观鸟其实正当时,毕竟上海的冬天一般不会有真正的大雪纷飞。
除了林地里越冬的各种鸫类、鹀类层出不穷外,在海岸边的滩涂湿地,冬候鸟已经进入越冬高峰,崇明东滩的小天鹅、白头鹤已经大群到来。对于人类而言,海边凛冽的寒风常常让人畏惧,但对于野生动物而言,这会儿的上海野外其实正是热闹之时。
小天鹅 何鑫 摄
白头鹤 何鑫 摄
一年又快要到结尾啦,愿每一个努力工作生活的你,今年都能如愿以偿!
特约撰稿/摄影:何鑫(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史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栏目支持: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
科学审核:葛致远(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生物学博士)
制图:韩筠婷、朱骏悦、殷欣琪
编辑:王一帆、朱骏悦、殷欣琪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