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贬值”时代来了?“没技能的大学生真不如民工!”北美博士爸爸:教育没跟上技术发展是最大问题
美本早申放榜的时候快到了,很多家庭都很紧张期盼,期盼那一张梦校的入场券。
而作为一个高三家长,儿子也在11月1日提交了梦校早申请,我却并无特别的兴奋和期待。反而内心有些沉重,看看比藤校更远的出口处,学生们毕业都去干什么了?毕竟世界范围内在年轻人正处就业寒冬之中。
先看一组数据,世界劳工组织预测:2023年全球就业增长仅为1%,更体面工作面临着压力。
从不同人群来看,妇女和青年在劳动力市场的处境更糟糕。在寻找和保持体面就业方面,15至24岁的青年面临严重困难,其失业率是成年人的三倍。
同时,23.5%的青年处于非在职、非在校和非在培(训)的“三非”状态。世界范围内,年轻人的失业率普遍处于高位,都高于疫情前的水平。 这也就是目前广泛流行的“毕业即失业”的说法。
国内的朋友说:
朋友说她在多伦多管理着一家“小”公司,时常收到伯克利等牛校好专业的简历。
但与此同时,AI汹汹来袭下我们又毫无疑问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之中,这不令人纳闷吗?
工业革命不是需要更多懂得新科技的年轻人吗?
年轻人不是要求工资低可以更长小时地工作吗?
年轻人不是学历更高吗?
很多人会说名校情结,学历崇拜,是今天问题的制造者。也有人会说,学历贬值才是今天的问题。而我觉得这两个主题才是伪命题。
一边的风景是美本,甚至我们的加本好专业,都变得异常的卷。另外一边的风景是年轻人的就业寒冬。这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风景的强烈对比,是一对矛盾,一个强烈的对比。
当然也有其相辅相成的地方,就业寒冬越严重,大家就越卷。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家Katz在书里说,因为教育的发展没有跟上技术的发展,才会有今天顶级技术人员的稀缺和高收入。教育和现实种的技能不匹配(Skill Mismatch),学非所用也许才是最大问题。
通过观察各个学校对今次技术浪潮的反应,我认为则教育机构更多是自我的保存和保护,缺少没有自我革新的动力。我觉得大多数改变不是出于浪前的前见(foresight)的主动改变,而是浪后的压力下的被迫狼狈适应,正是这种顽固以及跟随的狼狈才是痛苦的来源。
我们可以去指责高校,但是我们也自知无法去改变不愿意改变的机构。而是要花时间认清趋势,做出一些有利的适应潮流的选择。这也是此文的出发点。
首先我们说说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脑力的相对“萎缩”,手和心的崛起。基于脑(Head)手(Hand)心(Heart)三个H的联合,建立复杂的应用背景才是年轻人就业的依靠和发展的磐石。
面对知行合一,我们是要寻求思维和行动的细小改变还是学历升级?最后结论部分,我会总结一下,如何通过自己新的“品行技能”,尽力减少自己选择时候的内耗,以及在的家庭和社会内耗。
加拿大有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物Mark Carney(卡尼)。他担任过加拿大和英国两个国家的央行行长。有人说他可能会成为美联储的主席(如果那样的话,他将成为掌印过三国央行的人)或者加拿大的总理。
反正他的文笔和见识都是很好的。他写了一本书《选择:如何为所有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这本书里他讲到:
没有很好技能的大学生就业不如民工就是实例。其实这种情况也不只在中国有。其实这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固有的特点。
在北美,第三次四次工业革命惠及的人群有限的趋势是很明显的。而在中国,这个趋势很不明显,其实在1980-2020年中国同时发生的是几次工业革命。这让我们很容易批评西方的产业空心化,而无法看清楚这几次工业革命的分别影响。
卡尼进一步说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脑的贬值的例子就是简单数据处理和文秘的工作。
而手的工作的例子就是手工的工艺师,高级技工等等。
而心的工作的例子就是比如说护理者。
其实我觉得真正领导者和教练,也是做的是心的工作。我们要知道人际能力加强心的能力,实际应用加强手的功用。
我们人脑和我们的语言高度融合。人工智能的语言模型的高度发展,信息的人工智能处理让简单的脑力劳动大幅度贬值。
我觉得手和心得这两个增值都是由于其复杂的应用背景。这种复杂性会增加不可替代性。增加这两方面的应用是本文开出的解药。
教育的悲剧就是培养了工具人,脱离了应用背景和人的因素,缺少了洞见和深入的链接。
现在的直接结果就是各种技能工作的需求在发生变化。很多传统工业暂时没有被颠覆,有的人在沾沾自喜,更多的人在自我保护和观望,所以招年轻人的时候中非常谨慎。
这也是加剧年轻人就业寒冬的一个因素。大家颇有点风雨欲来的感觉。
其实人工智能也在向复杂应用背景进发。比如说Q* 技术的革新就在走向了解决问题。而人工智能的前途就在于向物理系统灌输智慧。
而马斯克的Grok直接把追求和寻找真理当成了目标。我对此也有担心,但觉得复杂性,非结构性才是我们所应该追求的。
由于极力追求结构性和练习性,没有很好的思维训练,我们的教育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我记得多伦多大学有一次筹款活动的主题是Great Minds for A Great Future(为宏伟未来的伟大的思想)。这句话反应了著名大学对自己的定位。过去的大学是思想的起源地,现在很多人认为大学应该是科技劳工的产地。
然而值得提醒的是我们的学府在追求“真理“方面不能走太偏。思想是有力的,然而思想通过有心的动手才能创造价值的。在脱离应用和校核机制的思想是危险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把学校当作劳动训练所在。脑和手的联合,如果加上一颗爱心或者服务的心,我觉得才是应该的方向。这种综合是艰难的。
现在的排名体系下,论文占比很大。排名靠前的名校往往在Mind(思想)方面、学术领域。
而应用领域的好学校往往被排名忽视,家长们也容易轻视这些应用领域的学校。这点在美国和最近的中国比较普遍。好不容易出个蓝翔,还被大家嘲讽。我们是需要更好的职业教育的,并需要把职业教育和博雅教育结合。
我在中国的时候,觉得中国高校做了太多本该企业完成的事情。后来受排名和政策的引导,也随着欧美学者归国,对理论和论文的追求日盛,大学有非常“美化”的倾向。
但其实美国和加拿大都有非常好的职业学院。而且美国的工业界创新能力非常强。大学的很多不足都被职业学院和工业界补上了。
其实这方面也是德国大学的优势。德国很多工程大学都要求教授都有比较丰富的工程经验。而由于语言的不同和对论文的不重视,德国的大学被严重低估了。
麻省理工学院的座右铭“mens et manus”从拉丁语翻译过来就是“心灵和手”。这句座右铭反映了麻省理工学院创始人的教育理想,他们首先提倡的是实际应用教育。
因为手既是创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途径。因为现实世界的复杂,手和感觉,使用和应用就变得格外重要。
我们能得以进一步生存的就是与现实和与人际复杂的联系。现实的物理系统是复杂的,人的心理和人际关系是复杂的。过去的很多数据是复杂的,很多工作都是在于处理这些“复杂”的数据。
而在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发展的情况下,一些复杂性在下降甚至消失,这也就是简单脑力劳动变得可替代的原因。可能一所机构要做到自己的特色,而且要做到完全人就要朝复杂进发,寻找自己的洞见和价值。
学历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霸权”。学历是由权威的行政或认定机构,以及其派出或认证的机构颁发的一个文书。
学历的价值在于:权威性,排他性,通道功能,和社群功用。
比如说在我所在的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由于其在实习项目(co-op)上的耕耘,和很多IT大厂建立了通道联系。而由于这些通道联系他们吸引了很多对数字科技感兴趣的孩子们,这些通道和这些孩子的社群功能就成为这所学校的最大价值。
很多家庭努力“爬藤”也是为了这种排他的渠道和社群功能。但是这些渠道和社群假如脱离了 价值功用,就会变得作用有限。我们在寻找目标的过程中,只是记住了寻找道路而忘记了目标。
这几年就业不好的形势下,考研之风愈演愈烈。据说,考研可以打开考公务员和获得某些大城市户口的特殊通道。然而,这种延后就业压力的做法也有其弊病。这个我就不多说了。
我觉得这种研究生教育,特别是扩张的研究生教育很难让老师去花时间去培养其思维习惯(mindset),做事严格程度,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培养自己的品格品行。而这些在我看来才是更重要的。而这些事情可能才是家长需要从小帮助孩子培养的。
如果家庭没有培养,就需要成年的孩子去读书,去反思,去培养自己。朋友最近有分享马斯克最近的一个访谈,他后悔在招聘时候过分在乎技能,而忽略了品格的重要性。知行合一也是品行的一部分。
「 写在后面的话 」
建立新的“品行技能”
减少家庭和社会内耗
目前所说的卷,其实是内卷,内卷的弊病在于无效,无效竞争。有效与否就在于成长和价值,个体是否获得了生命的成长,是否为人为己创造了价值。
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之中,我们设立了很多副产品,学校和学历就是一种例子,这些副产品很多时候都可以减少损耗,提高效率,但也有的时候不是这样。
我们的讨论并不是要彻底否定这些副产品,而是发掘这些副产品的局限,或者说有的时候是使用者的个体和群体心理学在作怪,这些局限和“怪现象”就是导致了内耗和无用的努力。
我不能判定中短期的获利者,但我想最终的趋势是那些专注在价值上而且创造价值的人。这也是一个判断,也是期待。因为这也是我们社会的伦理和希望所在。
我们不是天生比他人更智慧或更聪明,而是适应我们所认识的趋势,创造我们心底所认同的价值,成为这些趋势和价值的化身。这不只是一些空话,因为我们的品格也需要跟随这些价值做调整。
这也是最近读Adam Grant 新书《Hidden Potential(隐藏潜力)》里讲的一个新词 Skills of Character (品行技能),他也讲到了品行革命的说法。
他认为品行也是一种技能,是可以培养,需要练习的。我们的品行,决定我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减少我们的精神内耗,在是多大程度上可以减少自己家庭的内耗,包括夫妻之间和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消耗。
因为照顾彼此的健康和幸福的情况下,家庭要定睛和统一在价值与成长上。
最近芒格去世,引发了很多朋友的思考和分享。其中分享最多的一句就是:如果你想要得到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如果你想要一位好太太,你就要让自己变得配得上一位好太太。如果你想要在新世代里获得成功,那就要忘记自己的欲望和困境,发挥手脑结合的优势,知行合一,富有爱心,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思考,做一个发掘和创造价值的人。谦卑和适应,才能帮我们度过这个寒冬。
本期福利
留言区分享你对本文的看法,我们会精选点赞最多的3个留言赠送一本《失业名校毕业生日记》,下周五开奖~
多伦多学长聊加拿大留学及工作
👇扫码入福利群,领取讲座回放👇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