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走进小洋山北作业区项目,看“大圆桶”新工艺带来“新速度”!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以下简称“小洋山北作业区项目”),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按“整体立项、连续建设、逐段运营”的原则实施,计划新建7个7万吨级和15个2万吨级集装箱泊位。近期,小洋山北作业区项目的工作船码头工程迎来“大家伙”——千吨桶式基础结构进入有序安装阶段,目前已完成总数量的近三分之一。
工作船码头工程采用“砂桩地基加固+新型桶式基础”新工艺,是国内首次将桶式基础结构应用于外海重力式码头,同时推动工作船码头施工进入“高速推进”阶段。工作船码头建成后,可供海事、引航、拖轮、船舶污水收集船等辅助船舶靠泊作业,为小洋山北作业区项目开发提供重要配套服务。
小洋山北作业区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工程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项目工作船码头工程、接岸结构工程A标、西1区陆域形成及深层地基处理工程正顺利推进。其中,工作船码头工程水下砂桩全部完成,桶式基础结构预制混凝土浇筑累计完成30万方,30个桶式基础结构已累计完成安装8个;接岸结构工程水下砂桩累计完成18万方;钢管桩沉桩累计完成197根;西1区陆域形成及深层地基处理工程吹填累计完成约610万方。
为了把高达20多米、重达数千吨的“大圆桶”从预制场地运至码头,参建单位引进了自行式模块运输车。为顺利完成“大圆桶”沉放,工程指挥部多次组织预制场专项考察,从“大圆桶”模板支设、混凝土分层浇筑和桶式基础结构出运等多个角度进行技术考察,听取桶式基础结构实施交底,组织召开基础结构验评标准专题会,充分听取并讨论18项安装流程,并组织参建团队将安装流程细化至29项。
此次“大圆桶”结构的实施,是桶式基础结构在外海码头和驳岸结构的首次应用,对桶式基础结构典型性施工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形成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科技成果,填补了恶劣作业条件下海域安装新型桶式基础结构的空白,将安装作业施工从理论验证转变为实际可行,为项目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区重要组成部分,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的重点项目,小洋山北作业区项目建成后,将推进小洋山区域合作发展和综合开发,进一步发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江海联运整体优势,合力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功能地位和我国国际航运竞争力。
资料:市住建委、市重大办
编辑:张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