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乘飞机过安检时,等待无聊,前面一个女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个子高挑,打扮时尚,厚厚的妆容掩不住一脸的黯淡。面部不是不美,但感觉不那么流畅。
在核对证件和人脸识别环节,女孩悲剧了。接过证件,工作人员迅速朝她扫了一眼,随着目光落回证件再次看向她的脸时,工作人员瞬间皱起了眉。隔着一米线站在背后,我听不清她的解释,只听到那位男性工作人员以“饱含深意”的笑容,无奈回复道:“没办法,等我们领导来吧。”女孩尴尬地退到一边,给后面其他旅客让路,大家集体望向她。她的身份证被搁置在工作台右侧,每一个办完手续的旅客从旁边路过,都不自觉看一眼桌面,再看看她。当时,我的心情说不好是同情还是心疼,应该还带一丝怒其不争。每一张“整过”的脸,身体里都藏着一颗碎裂的心;或想象换一副面容,变成父母期待和欢迎的小孩。像很多热衷减肥的人一样,明明不胖,可就是嫌弃自己身上有肉。无论长相好看还是普通,都无法缓解病态审美下的容貌焦虑。想到有一种“友尽”的原因竟是:放在朋友圈的照片,你只P了自己没P我。
当然,人们行走社会,适度的面具还是需要的,心理学叫做“防御”,就是一个人为了“活”下来而做的努力。
它不是件坏事情,而是为我们的内在安全提供保护;但同时,如果防御长久僵化,也会阻碍心灵的成长,破坏内在发展的韵律和美感,缺乏人格层面的弹性。
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否能够灵活使用防御,充分展现了这个人心理的成熟度。
我认识一对夫妻,两口子眼睛都不大,妻子的牙也不太整齐。但他们相处融洽,笑起来很有喜感,让人莫名就想接近。
俩人有个同款的儿子,有一次我打趣说,你们应该再加把劲要个女儿,凑一盘四喜丸子。
妻子说,生倒是可以,颜值可还行?丈夫假装接受现实:“那只能从气质培养入手了。”我差点被他们俩笑死。
幽默是最高级的自我防御。
那些让我们感受到很有人格魅力的人,都会娴熟使用这种更加成熟的防御。
辣目洋子说:美是一种氛围,一种感受。那么我觉得,具有自嘲的幽默就是美的化身,在正视和接纳自己的同时,发挥了气氛组的功能,愉己悦人。
这种能力是心理上的整合与恒定,也就是所谓的内聚性自体。在早年的生命中,如果我们被养育者充分地回应过,自体将变得充盈丰富。它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内核,感觉很抽象,却是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内心空间里结合得很紧密,时间上也是持久的。拥有内聚性自体的人,体验到双脚稳稳踏在大地的扎实,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自信、安全、存在以及价值感。基本感觉“我是好的”,他们的内在不会轻易被摧毁;对于他们来说,容貌只是人生中的一件小事,活得舒心自在是根本。一个人内在的紧致性,体现出来的外在状态是松弛和缓的,或者是灵动活力的,带给人踏实和希望,总之都是美的。
相反,脆弱散乱的内在会不断强化人的紧张感。
有一位女性来访者吐槽,她男友自称精英人士,对“丛林法则”坚信不疑,除了在工作上拼,非常强调暗处的努力;皮肤管理、穿搭、健身等,很多时候让她这个女孩都自叹不如。
但她觉得对方做这些并不是开心的,而是生怕露出什么破绽,总是惊慌的模样。
一个休息日的傍晚,女孩和闺蜜逛街。
因为平日也都是精致妆容示人,那天她就散着披肩发,牛仔短裙配宽大体恤,自己觉得舒服,就随手自拍了一张发给男友。
结果引来正在加班男友的一顿“教育”,批评她不顾形象、自我松懈等等,气得女孩当街摔了手机。
也许在男友的心中,内在那个虚弱的自我,就如丛林中的猎人一般,一旦露头,就会被其他猎人本能地当作对手或猎物击毙。
当自体的心理能量抗衡不过具体现实,为了避免痛苦的体验,不得不塑造对外的完美一切,与内在的无力感保持距离,以获得相对的安全。
越注重外在,越容易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同时外界是变化和不可控的,没有坚韧的自我,总是无法超越客观现实,整个人的感觉是悬在半空中奔跑。即使得到短暂的认可,也是有条件的爱,一旦被拿走,又将跌落在原地。就如前段时间有个说法叫“小镇解题家”,一些成绩优秀的孩子上了好的大学以后,解题这个“有条件被爱”的唯一优势,被大城市孩子的开放、自信、视角多元等全方位覆灭;原本就不聚合的自体,再次崩解。在心理咨询中,称自己是“颜控”的男生女生,不在少数。他们基本都是在父母的否定、期待和鞭策中成长起来的,心里并没有被种下过“无条件被爱”的种子,羞耻感总是与他们如影随形。为什么在很多孩子的心中,无论父母如何相貌平平,还是觉得自己的爸爸最帅,妈妈最美?因为孩子真正感受到了自己是被父母爱着的,有价值的;这对内聚性自体的形成,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其中,也包括父母的力量带给孩子的安全感。一个男孩因调皮挨了老师打并且请家长,父亲赶到学校,先是问孩子打疼了没有,然后说这不是什么大事儿,谁都有贪玩的时候。如果老师武力太重,我们可以找老师谈谈。这把孩子给感动的不行,原以为家长来了是再重复一遍武力的,但其实父亲的出现,给予了孩子莫大的理解与保护——虽然在老师眼里你犯错了,但并不影响我们爱你。我想,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过那么一两次体验到自己的存在超越一切、认同自己曾经被无条件爱过,对这个人大方向的发展,就足够了。没有人没受过伤。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找到一个无条件爱你的人几乎不可能。如果有,也存在限度的问题。先接受“我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的事实,再从有限、有条件的各种关系中,主动去寻找和创造爱与被爱的满足。比如得到同事的一个小帮忙,伴侣的一句贴心关怀,父母为你做的一桌饭菜。还可以自我满足,比如定期拿出一笔钱和一段时间,告诉自己在这个范围内可以不留余地尽情挥霍。这些小事情会聚沙成塔,慢慢积累,让我们去感受爱,也成为爱。有爱注入,人就美了。美和爱不仅是一个表面的东西,更是生命由内而外的一种存在状态。如果你觉得自己很难体验到这些细小的爱,就要觉察心中是否有巨大的恨没有拿开。心理学上有个美丽的悖论:只有我们真正做自己,不再憎恨自己,才能真正改变。而不是把自己变好了,才有理由爱自己。我们看到那些极具人格魅力的脱口秀演员,多数长相都不符合大众的审美,但他们还是圈粉无数。我想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活出了人们心中的阴影部分,自卑、脆弱、无价值、缺乏勇气等,这些都是人们内在共有的暗物质。那时的“美而不自知”,将照亮自己,也成为别人的光。安利时刻
【2024社没共读会】正在筹备中,即将和大家见面。
如果你对【2024社没共读会】感兴趣,可以加入社没共读会交流群,推荐共读主题和书目,第一时间了解共读会的最新进展,参加共读会的部分活动。加下方老梁社长的微信,即可进入共读交流群,成长快人一步。
作者:曾奇峰心理主笔团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编辑:Serein
美丽的你,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