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装腔”青年最真实的需求,和它有关
前不久热播的国产都市剧《装腔启示录》,将北京 CBD 都市青年的“装腔图鉴”摆上了台面:是精确到发丝的职场穿搭,是准确说出一款香的前中尾调,是下班之后去酒吧摇晃威士忌里的手凿冰,是休息日全副武装地去露营。
过去,“装腔”这个词总带着一股贬义。词典给的释义是:以获取虚荣心的自我满足甚至欺骗性质的行为,向别人表现出自己所不具备的气质——“虚荣心”“欺骗”“不具备的气质”,似乎都在大声宣告“命里无时莫强求”。
但和女主角唐影一样,“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假装拥有,直到真的拥有)”是千千万万北京青年的人生信条。“假装拥有”时那一股咬紧牙关的劲,又何尝不是迎战生活的向上姿态呢?
北京青年,特别注重这些“腔调”
随着消费不断升级,北京青年们的装腔,考验的已不仅是财力,更是品味;不是对“物”的执着,而是渗透在吃穿住行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北京,装腔青年们人均 citywalk、citycycle 的高手。他们用双脚或双轮,去丈量这座古今交错的城。
在小红书搜索“北京 下班后”,热度最高的户外活动依次是逛公园、逛胡同、骑行、露营。而无论什么活动,几乎都离不开摄影,好不好玩是次要,“出不出片”才重要。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几张美照、一条动态之外,十月北京的秋景,漫游城市的心情,同样是实打实的感受。
装腔不仅是享乐,为了提升段位,北京青年们还得勤奋地“自鸡”。装腔也成了一场修行。
在艺术上猛下功夫自不用提,音乐、电影、戏剧都得懂一点;而深夜的健身房,周末的瑜伽室,也往来着朝圣般的都市男女。
在保持良好体态的同时,运动早已成为一种过硬的社交货币,用“有训练痕迹”的身材,向众人展示坚定的意志、时间管理能力、蓬勃向上的生活姿态、高级健身服和健身房。
另一种更硬核的“腔调”,则是自我提升。北京青年下班后的关键词,学习、兼职、图书馆等同样名列前茅。工作之余,学习搞钱多手抓,是奋斗青年们的常态。
北京青年装的腔,跨度极大,包容性极强,无论什么场所,只要心中有腔,就能在平淡日常中发掘有品质的活法。
宜古宜今、宜动宜静、宜高端宜平民的各色去处,都能玩出新意。既能上国贸的餐厅俯瞰夜景,也爱去挤挤挨挨的夜市吃根烤串;既能勇闯潮人聚集地,也爱泡博物馆,或在地坛找个角落翻翻旧书。
在“住”上,北京青年也不愿松懈。即便房子是租来的,但有腔调的生活,也能在其中生根发芽。
我们的调研显示,北京这样超一线城市的青年,更愿意在出租屋的改造上花钱,20.7% 的受访者花费在 1000-3000 元,14.5% 在 3000 元以上,占比在所有城市层级中位列第一。
添置品牌小家具、贴上木板贴、换上喜欢的窗帘样式,大城市的这群青年把租房打造成了他们心目中的“梦中情房”。他们清楚地知道,租的是房,但过的是自己的生活。
人才汇聚、竞争激烈的首都,人人都暗地里提着一口气、憋着一股劲。但越紧绷,越是要看起来漫不经心、举重若轻。这是时下最流行的装腔境界:松弛感。
是什么,在消磨“装腔”热情
北京有腔调的地方固然不少,但当《装腔启示录》中的男女主,在下班和周末依旧神采奕奕地前往小酒馆、露营地时,飘过的弹幕却展现了一个更真实的北京:“累都累死了”“只想回家躺着”“律师和券商会这么闲吗”“他俩已经把睡眠进化掉了吗”…………
的确,在北京,连地铁也得“加班”。
我们根据公开资料的统计发现,全国 15 个主要城市中,有 7 座城市的地铁末班车在零点以后发车,北京就是其中之一。深夜,北京地铁仍载着疲惫的人们,将他们运往各个角落。
除了工作强度,漫长的通勤本身对身心也是一种消磨,阻碍着年轻人们“出去浪”的心。
有一种遥远,叫家与公司的距离。《2023 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北京单程平均时耗 47 分钟,是通勤时耗最长的城市。
同时,作为单中心形态的超级城市,也是“通勤距离之王”,平均通勤空间半径达到 41 千米。北京因此成为职住分离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在进行了五天的通勤后,纵使有千般计划,一想到在抵达之前还得挤进地铁或堵进滚滚车流,疲惫就席卷而来——突然感觉在家窝着也不错。
除了地理意义上的距离,人心之间同样相隔遥遥。友谊的衰退,正在成为一种都市症候。前不久“搭子”的火热,正能从侧面看出好友的难得。
据 Soul App 旗下社科研究院 Just So Soul 发布的《2023 年轻人社交态度报告》,当代年轻人人均只有 2.5 个知心朋友,有 12% 的年轻人甚至一个知心朋友都没有,超过一半的年轻人感到交友困难。
城市明明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相识、相聚的机会,但城市中的人却愈发地像一座孤岛,固定地移动在属于自己的两点一线中。不知从何时起,结识新朋,维系旧友,不再是能自然发生的事情了,而成为了一种需要耗费心力的“劳动”。
朋友的消失,让装腔的意义也正在消散:好店孤身前往,穿搭没人展示,爱好无处交流,精心打造的人设难以转化成社交货币……甚至想要几张他拍照,都只能在网上花钱雇一个“约拍”,从陌生人的镜头中看到自己的孤独的倒影。
重建附近,重新在线下找到人与人的联结,正在成为更多都市青年的需求,在大城市便捷的物质基础设施之外,他们也渴望着一种基于社区和社群的“情感基础设施”,怀念一种街坊邻里、鸡犬相闻的人间烟火气。
在这一点上,
北京青年们首先不想装了
“装”是面子,但渴望更高的生活品质、更深的情感联结,却是北京青年们伪装之下最真实的“里子”。
北京常常会在一个瞬间,大得让人不知所措。当仰头望见万家灯火的刹那,在这座城市穿行的年轻人,都难免心生“拥有一盏灯”的渴望。
实际上,这一群装腔青年,也确实正在成为购房的生力军:他们多受高等教育,事业处于上升期,有在一线城市安家立业的意愿和能力。
吃穿住行里,唯独“住”最是难装。而房子恰好既是面子,又是里子:它是身份的标记,但住得舒不舒服,身心状态都骗不了人。
诚然,找到一个理想居所,才是他们最真实的需求。那么,什么样的房子,才最有腔调、最契合“装腔青年”们心意?
当被问及“预算不够时,刚需房最不愿妥协”的方面,他们宁可住得小些(35.6%),也想住得更“精”些。作为人生的第一套房子,不仅要居有所安,快捷方便,让人卸下工作中的疲惫;更期待精神相契,更年轻、高级的审美,才能让回家成为一种享受。
推门走进自己的小世界,北京青年们同样兼顾着实用与审美、平衡着秩序与松弛。
储物收纳空间不可少,同时也需要给绿植、宠物主子预留位置;家务扔给智能家居解放双手,但清晨的一杯咖啡必须现磨手冲;必须有一方办公、学习、自我提升的安静书桌,但游戏、健身的休闲区域也必不可少。
回家,就是卸下盔甲、洗去伪装,缓缓舒展开紧绷的自我。无论白天在国贸多精致得体,到家就是万年不变的大 T 恤和珊瑚绒睡衣;职场上再杀伐果断,到家也可以对着小猫咪嗲声嗲气;工作要求必须侃侃而谈?抱歉,在家想 i 就 i,想 e 就 e。
一处好的居所,不仅是安身之所,更是偌大北京城、万家灯火里,属于你的精神坐标和情感所系。
用了四年时间走进年轻人的万科,揭开新青年生活“庐”山真面目,精心打造更适合北京奋斗年轻人的东庐项目。
比邻北京地铁六号线,坐拥朝阳北路成熟生活圈,可以在高效的事业与丰富的生活之间轻松切换。连接朝阳与通州双 CBD,资产价值具备十足潜力,是年轻人们更前瞻和聪明的选择。
高品质的社区,不仅配备超高标准的安全保障与基础设施,更兼具审美价值和人文关怀,让每次回家都成为一趟旅行、一种享受。为青年打造的独特社区与社群,让原子化的生活多了更多联结互助的可能。城市中的家,同样可以是认同所系、归属所在。
室内空间布局同样用心,多功能多户型,满足北京青年和小家庭的多种需求,成为家中每一个人的港湾。
从此,北京青年们下班后的每一次仰头都有了期待,因为他们知道,一定有一盏灯在某一处闪耀,那是他们在这座城市的栖身之所和精神基地。这里无需再“装”,因为流淌的生活本身,已自成腔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