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的女性劳动力困境,这届诺奖让孩子看到妈妈的需求
在关于为何劳动力市场对女性有歧视的问题上,戈尔丁基于她的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工作贪婪”观点。她研究发现,当人们能更贪婪地工作,愿意每天“996”、全天候随叫随到的员工会比只愿意“朝九晚五”规律工作的员工获得更高的报酬。并且,在现实中,“贪婪回报”带来的回报是非线性的。一个员工如果愿意比另一个员工投入多一倍的时间工作,其所得到的回报将会超过后者的两倍。那些愿意更多加班的人还能获得更多的升迁机会,从而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大多数女性因为还负有生育责任等家庭分工,很难“贪婪地工作”。因此,她们的收入和职业前景就受到了限制。
戈尔丁的研究涵盖了广泛的话题,包括女性劳动力、收入方面的性别差距、收入不平等、技术变革、教育和移民等。她的研究也让更多人看到,女性在看似拥有平等工作机会的职场实际面临着不平等的困境,这些不平等也来自劳动力市场外,比如养育、家庭分工因素等。而这些不平等也不只影响女性的生活,同时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幸福。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如果劳动力市场歧视女性,就意味着有部分女性没有被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上。如果劳动力分配低效,那么整个经济体就会低效,给社会也带来巨大的成本。
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女性的成长、更好地理解平等的意义,也被纳入C计划的课程中。在我们的思辨阅读课,我们会带着孩子理解母职与母亲的区别,了解有些女性面临的社会规训与内化,看到“性别友好”社会的意义。
/maryanne nguyen/
社会规训的内化
《印第安人的麂皮靴》
C计划秋季L6用书
也有孩子观察到原来爸爸妈妈分工很公平,他们配合得很好,他为自己观察到的爸爸妈妈的互动方式而开心,认为自己的父母很棒。
/Fran Labuschagne/
全职妈妈增多=社会教育投资浪费?
除却社会规训对于女性的阻碍外,与女性参加工作相对应的则是全职妈妈的困境。在我们L8的春季说理课时,我们也基于韩国小说《82年生的金智英》讨论全职母亲的境地。
82年的金智英,在经历成长、接受教育、进入社会工作后,顺应社会时钟结婚生育,因为家里孩子需要照顾,她也辞去了工作成为了全职妈妈。但在之后,无休止的家务和育儿工作等待着她。即便如此,她也因为有时没有及时能制止孩子的哭闹被唤作“妈虫”(“妈虫”是结合英文“mom”和“虫”的韩文新造单字,用于贬低无法管教在公共场合大声喧闹幼童的年轻母亲)。
她只感觉自己彷佛站在迷宫的中央,明明一直都在脚踏实地找寻出口,却发现怎么都走不到道路的尽头。当社会期待和规训女性成为优秀的母亲、权衡好家庭后,全身心投入家政的母亲却不再能被看到。
该不该选择成为全职妈妈?我们和孩子们一起使用权衡利弊的方式对这件事进行剖析,经过讨论,孩子们逐渐看清了当全职妈妈这个选择背后其实有很多因素影响:
有的孩子说:“小朋友出生了需要人照顾,当家庭没有足够的金钱支持请外援,当全职妈妈可以为家里省钱。”
有的孩子能看到:“小朋友在幼年需要关注和爱,爸爸妈妈都去上班,这部分会缺失。”
但从弊端看,也有不少。比如不少孩子能看到,妈妈的需求会被忽略,妈妈也会因为没有收入在家庭的话语权减少,选择变得被动。
与本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研究不谋而合的是,我们的课堂也没有止步于此。
这个话题后,我们继续带着孩子们以更大的视角认知这件事,引入公共议题——全职妈妈增多,是不是社会教育投资的浪费?这一观点,在各类数据中得到了佐证。比如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若消除就业的性别差距,会使得2019年GDP增加4900亿美元。
/C计划课程专属用图,版权归思辨力(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
值得欣慰的是,也有孩子在课堂上思考到了戈尔丁研究的问题,她提出,如果全职妈妈增加了,职场对于女性的歧视可能也会加重,这也让女性就业形成恶性循环。
在戈尔丁的研究中,她也发现了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回报与歧视的相互作用:如果女性在职场遭受的歧视非常强,那么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所能得到的回报就很低,因而从经济角度看,她们与其去工作,倒不如回归家庭;而如果这种歧视被消灭了,男女在市场上可以实现同工同酬,那么女性参与就业的激励就会被激发出来,从而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也会更高。
在讨论中,孩子们也能意识到,即便现状如此,但我们不能把社会结构问题归咎在个人选择上。
追寻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平等
也是追寻全人类幸福的一环
如果女性带着生育、育儿、护理的负担参与进劳动力市场,也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要失败。她们看似拿到了相等的就业机会,但每个人进入大门时,身上包袱的重量已不同。
值得强调的是,追寻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平等、让更多人理解女性成长的困境,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为女性谋求福祉。实际上,让每个个体不依赖社会认可,获得自己想要的的成功也是可以推广至全人类的理念。
在C计划L3的秋季课程中,我们也和孩子们一起批判性阅读《居里夫人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如居里夫人这样的女性,不只能承担母亲的角色,还可以成为伟大的职业女性、伟大的科学家,一样对社会做出卓越的贡献。
让每个人接纳自己,拒绝社会规训的完全性压迫、获得自己认可的成功,找寻属于自己的幸福,也是C计划课程的目的之一。上野千鹤子在一次采访中就有过这样的表述:“‘认可’和‘成功’都是社会资源。同等的,在这种被社会规定好的“认可”和“成功”之下,男性看起来真的幸福吗?决定人生满意度和幸福的人是自己,重新审视男性标准下的认可和成功才是需要做的事情。”
撰文|大麦
最新课程
回复[独立思考]可领取礼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