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二连三听到年高德劭的人物去世的消息,比如96岁的罗莎琳·卡特,99岁的查理·芒格和100岁的亨利·基辛格。前两年也有几个例子,比如96岁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以及她的夫婿99岁的亲王菲利普。这些人都是寿星。加上他们或是王公贵族,或是大名鼎鼎的政治家投资家,生活优裕,成就斐然,一般人对他们的人生是很羡慕的。人固有一死。但他们活得精彩,又寿比南山,虽死无憾。如何长寿是百谈不厌的人生首要问题,而谈来谈去,答案不外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过硬的基因。饮食均衡,积极锻炼,保持良好心态,都可以让你多活几年。有一副好基因则更牛,即使任性些也可以比那些自律的人长寿。但不管是生活方式还是基因,都只能有限地延长寿命。上面列举的已经是人中翘楚,他们已经逼近寿命极限。但真是这样吗?现在有些科学家提出了一个颠覆认知的想法。他们指出,活到90岁、100岁离人类寿命上限还差很远。科学再进步一些,现代医学再发达一些,我们很多人都能轻而易举活到130、140、甚至150岁。前几年的热门电视剧《硅谷》(Silicon
Valley)中有个情节,Gavin
Belson雇来一个年轻健美的小伙子给自己输血,徒劳地试图永葆青春。这当然是恶搞我们硅谷的科技大佬。但硅谷确实有些旨在延长生命的创投公司,杰夫·贝佐斯、彼得·蒂尔,以及最近大家看得直呼过瘾的OpenAI宫斗剧主角萨姆·奥特曼,都蠢蠢欲动投入了行动。那些站在金字塔顶端什么都不缺的人当然会花钱买命,但这些做法并不是怪癖或贪婪。这些人不是傻瓜。他们意识到人的寿命确实有增长空间,投资这个领域有意义。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并没有哪条物理学或生物学原则规定我们只能活100岁或150岁。有人会指向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系统的熵总是增加的,有序系统最后总会变得乱七八糟,所以人也必从井井有条的生物体化为一堆尘土。但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系统是封闭的,而生物系统一直从外界摄取能量。蜥蜴尾巴掉了可以再长一只,类似过程也在细胞水平进行,虽然肉眼看不见。一个好问题是衰老是否可以带来进化上的优势。进化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理论。生物界观察到的所有现象都应与之兼容,否则观察就可能有错。进化论创始人之一华莱士的解释是,每个机体都要消耗营养。失去繁殖能力的高龄个体的衰老死亡是释放资源,为后代的生存创造条件。但这个理论的致命缺陷是它使用了群体选择理论,即个体行为会以优化群体利益为目标。但如果个体偷偷活长一点,哪怕只是偶尔多生一个后代,长此以往也会积累巨大进化优势。群体选择是敌不过自私基因的,进化生物学家一般认为自然选择主要在个体层面起作用。现在被广为接受的衰老进化理论依靠的是“外在死亡”(extrinsic
mortality)的概念。这个理论稍微有些烧脑,但其实也就三个要点:第一,即使没有衰老这回事,生物也会因被闪电击中、被其他动物吃掉等外在原因死亡。外在死亡导致年龄越大的个体数量越少。因此即使生育能力无差别,高龄生物的繁殖能力也低于低龄生物。第二,繁殖能力是自然选择施压进化压力的杠杆。有害基因的淘汰是通过让其携带者不繁殖的方式实现的。高龄动物繁殖能力本来就低,因此面临较小的选择压力。第三,较小的选择压力,导致高龄动物身上的一些有害基因突变逃脱自然选择积累下来。结果就是,高龄动物毛病多,死亡的风险也大,而这就是衰老的定义。根据这个理论,外在死亡率高越高,衰老就越快,寿命也就越短,反之亦然。这个预测大体是准确的。比如生活在凶险环境中的老鼠,即使在安全的实验室中寿命也很短,而生活在天高皇帝远的大洋中的鲸和海龟则长寿。如果这个理论正确,那么进化论就没有主动选择衰老,只是忘记了去淘汰衰老。我们有理由相信,死亡并不是一颗注定要爆炸的定时炸弹。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还是最多活到八九十岁呢?为什么死亡看起来就是像一颗定时炸弹呢?因为身体长年不知疲倦地劳作,造成了机体损坏,一些衰老标志像染色体端粒磨损、细胞衰老、线粒体功能障碍、干细胞耗竭、表观遗传改变等,开始显现。但有些科学家相信,这些衰老标志可以看成一种病。当针对它们的科学研究取得进展时,它们可以被治愈。比如干细胞衰竭。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专门的细胞类型,也可以自我更新产生更多干细胞,在生命周期的组织维护和修复中居功至伟,可以说是年轻的象征。但随着时间推移,各种因素导致干细胞衰竭,成为衰老的一个标志。以前的人认为干细胞衰竭过程不可逆。但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发现将一小组转录因子导入分化细胞,可以将细胞恢复至可分化的多能状态。这些因子被称为“山中因子”,他因此获得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这只是一个例子。针对其他衰老标志的研究也紧锣密鼓,时有突破。事实上,衰老不但是一种病,而且是万病之王。所有让人谈虎色变的病,比如癌症、心脏病、老年痴呆、糖尿病,都是老年病。随着年龄增长,衰老标志纷纷冒头,老年病也随之上身。如果能减缓衰老,这些病统统可以避免。因此比较乐观的科学家认为,人类战胜衰老不是痴人说梦。第一个可以活150岁的人,已经在我们中间出现。当然这个人不会是查理·芒格或开头提到的那些人。他们的身体已经很衰老。不要说逆转衰老标志的药还没研发出来,即使出来了,也不知对他们是否还有效。这个人也不大可能是我这样的中年人,不但因为我们的身体已经有相当严重的损坏,而且即使真有长生不老药,我们这一代人大概也等不到。为了不贻误战机,坐以待毙,有些人已经主动出击。比如得知治疗二型糖尿病的二甲双胍(Metformin)在实验室延长了啮齿动物的寿命,已经有不少并未得糖尿病的人去纠缠医生给自己开这个药。但那些更年轻的人,尤其是刚出生的婴儿,他们在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科技庇护下成长,肯定比上一辈人更健康。他们也有希望在有生之年,享受到长生不老药。在同代人当中,查理·芒格算非常出色了。据说他不爱运动,但他心态乐观,又一辈子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他的基因一定也很优秀。所有这些优越条件让他活到了99岁,他已经做成了“最好的自己”。但如果他能晚出世个几十年,以他的资质,一定可以活到150岁。我们的境况跟他差不多,除了没有他那么好的先天和后天条件外。当然我们也不必太气馁。科学进步的速度有时出人意料地快。去年这时候有些人还没听说过ChatGPT呢,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一半人在担心人工智能要毁灭人类。有些人对活得长好像没啥兴趣。如果说生命最后五十年都是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那当然没意思。但如果是健康地活150年甚至更长,想想我们的生活体验会多丰富。我们将有机会从事好几种职业,探索世界上所有美好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与曾曾曾孙子孙女一起玩乐。我实在想不出任何理由不满腔热情地拥抱这个可能性。如果有这样的机会,算上我一个。 参考书目:Ageless:
The New Science of Getting Older Without Getting Old(没有年龄:年龄增长却不变老的新科学),Andrew SteeleLifespan: Why We Age―and Why We Don't Have To(寿命:我们为何会衰老,以及为何不必衰老),David Sinclair _____ 点击阅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