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医疗健康十大韧性公司
走出新冠的第一年谁抗住了?
文 | 《财经》记者 赵天宇
编辑 | 王小
2023年刚过去,医药健康企业这一年的成色如何?
《财经》从盈利能力、收入、现金储备、资本市场行情,以及研发、薪资等未来潜能方面,选取了6个维度,来观察A股近500家医药健康上市公司的表现。
舍得投入研发的老牌企业,各方面表现更胜一筹,能以传统业务支撑起业绩基本盘,家底厚,同时在新品上发力,给未来布局。
同时,企业竞争格局更加固化了,几乎没有后起新秀能凭今年的表现更换座次挤进前十。
以下是6个维度下的前十医药健康企业情况。
净利润十强
近500家A股医药健康上市公司中,占比最多的是制药公司,约为160家。然而,按前三季度表现来看,制药企业实则已经无力赚取高额利润。
盈利前十的公司,行业分布非常分散,不集中在任何一个细分领域。
制药企业仅有一家挤入前十,而且以2023年半年报来看创新药的收入占比超过四成,是药企“一哥”恒瑞医药。
前三季盈利最高的是迈瑞医疗,净利润98.3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1%。
迈瑞医疗的产品众多,2023年在不同时段抓住多个机会。年初,国内重症监护(ICU)病房建设显著提速,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等重症所需设备的紧急采购量大幅增加。自2023年3月以来,新冠疫情的影响消弱,医院恢复如常,体外诊断试剂消耗和超声采购等常规业务复苏。即便在2023年8月以来,全国整治医疗领域不正之风,公立医院正常的招投标活动显著推迟,但国际市场三季度继续增长,其中发展中国家市场增速升至30%以上。
盈利能力排第二的药明康德,2023年前三季度创造了超过80亿元的净利润,营业收入106.7亿元,较2022年同期均有增长。这家CRO公司为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提供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在亚洲、欧洲、北美等地设有运营基地。
前三季度,药明康德主要靠的是多年积攒下的庞大“朋友圈”,近99%收入来自原有合作伙伴,达到291.2亿元。来自新增合作方的收入是4.3亿元。
这家公司做全球头部药企的生意。2023年前三季度,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为其贡献收入118.2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43%。
业务向好的趋势下,药明康德已经调整了全年业绩预期,预计净利润将首次突破百亿元;调高了自由现金流的预期,预计达到45亿-50亿元,将是2023年同期的17倍以上。
总收入十强
医药健康行业总收入前十,呈现出比较明确的分布规律:医药商业,即流通企业,更容易出现收入“巨无霸”。收入前十中,有6家是商业企业,既有央企、地方国资企业,也有民企的身影。
2023年前三季度总收入过百亿的医药健康企业一共两家,均处于医药商业领域。
上海医药总收入最高,1975.08亿元,同比增长 13.11%。排第二的是九州通,总收入1143.64亿元,较2022年同期也有一定增长。
上海医药的收入结构中,以商业为主,占比89%。值得一提的是有关创新药的流通供应,上海医药的业务范畴包含新药的上市前合作、进出口、全国流通等。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医药创新药板块有所增长,签约了21个进口总代品种。
医药工业板块销售收入208亿元,占上海医药总收入的11%。这部分有养心氏片等中药,有仿制药,还有3款创新药已提交新药上市申请前会议(pre-NDA)或上市申请。
在A股医药健康民营企业中,九州通是收入规模最大的,且净利润也有所增加。
九州通在2023年前三季度在总代品牌推广业务、医药新零售业务、数字物流技术与供应链解决方案业务、医疗健康及技术服务业务有较快增长。同时,该公司2023年加大清收力度,销售回款现款增加,致使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长,经营质量有所提升。
总收入前十中,其余4家企业都与药有关,涉及中药、疫苗和制药业,没有医疗器械企业。
现金储备十强
“现金为王”,现金的关键之处在于,在IPO放缓的行业整合期,手握重金的企业在保证内部正常运营的同时,还可能有余钱,具备推动外部并购或设立投资基金的实力。
以研发见长的创新药械企业,由于产品少,现金更为重要,以研发烧钱程度之猛,手握现金充裕才从容。
截止2023年三季度末,A股医药健康上市公司“现金王”以龙头药械企业为主,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超过50亿元的有28家,超过10亿元的更多,共156家。
头部企业的现金更为充沛。
手握重金的前十家医药健康企业,多数是老牌药企,家大业大,有一定的原始积累,也是各自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对产品和市场都已建立起一些优势。
比如白云山,这是一家老牌中药企业,2001年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大健康板块的核心产品是凉茶“王老吉”。2023年前三季度,白云山营收、净利润均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前十中,唯一未盈利的企业是百济神州,一家全球生物科技公司,从事创新性肿瘤药物的发现与开发。不过,基于强悍的融资能力,百济神州已完成了美、港、A股三地上市,至今不用为账上资金发愁。
研发投入十强
研发费用高的公司,多数是具有创新属性的药械企业。
药械企业大举投入研发,争取未来的市场份额。研发费用最高的是百济神州,2023年三季研发投入超过90亿元,较2022年同期仍有上升。研发投入用于产品管线的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合作研发等。
在研发前十中,有1家主要收入来自医药商业的企业——上海医药,在其非主业的医药工业板块中,前三季度公司新药管线新增3项,有2项是关于微生态活菌、免疫调节剂的项目。
市值十强
市值表现,反映了外部资本市场对企业运营水平的认可度。
市值十强,都是活跃在各个细分领域的头部公司。
迈瑞医疗、恒瑞医药、药明康德居于前三,最近一年保持稳定,排名与2022年同期一致。
爱尔眼科2022年同期市值超过2000亿元,如今下滑了三成,排名也有所下降,位列市值第五。
最近,爱尔眼科深陷医疗风波。“急诊向日葵艾芬”微博发文爆料“贵港爱尔眼科医生手术台拳打患者头部”,2023年12月21日晚间,爱尔眼科对此做出回应称,事情发生于2019年,患者时年82岁,只会壮族语言,普通话难以交流,在手术过程局部麻醉,患者不耐受,频繁转动头部和眼球,医生多次提醒无效,为避免发生危险情急之中粗暴对待患者。
爱尔眼科表示,上述行为严重违反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2023年12月21日下午免去贵港爱尔CEO职务,暂停院长(即手术医生)职务,两人均接受进一步调查。
即便经历风波,爱尔眼科仍是民营医院中市值最高的。
截至2023年12月26日收盘,A股市值超过千亿的公司总计115家,其中医药健康公司共8家。
十大高薪公司
薪资水平,直观反映了公司在2023年是否有能力留住核心团队,是否具备长期发展的潜力。
计算2023年上半年各家公司的人均薪酬,具体方式为: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现金流量表)+应付职工薪酬的增量(资产负债表)】/员工数量。
上市公司最近一次披露员工总数是在2022年年报中,因此,“员工数量”选取的是2022年数据,人均薪酬的数据反映上半年整体趋势,作为参考。
以此方式计算,十大高薪公司为:
排名前4的都是集中火力在创新药研发的企业,这与医药行业通常印象中的薪资表现一致:创新研发公司,舍得付高薪。10家企业中,有7家来自科创板,属于生物科技企业未盈利上市,在证券简称后标U。
只不过,这份高薪并不是任谁都能拿到。
百济神州、迈瑞医疗两家高薪企业,花出去的研发费用也多,同样出现在研发费用前十的排名中。科创板公司更明显,比如2023年上半年,百济神州研发人员的人均薪酬是42.3万元,员工里最多的是硕士,占比43%。
迪哲医药上半年研发人员均薪36万元,公司一半以上的人是搞研发的。
在以上6个维度的十强中,2023年没有出现与新冠疫情强相关的企业,如核酸检测公司、疫苗公司。可见一过性的盆满钵满连带市场炒作,在时间长河里终究过眼云烟,医药健康行业回归常态,沉得住气的走得远,更具韧性。
责编 | 田洁
题图|视觉中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