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松:2024,雪崩爆发时,没有一片雪花是冤枉的
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的倒闭,拉开了次贷危机的大幕。
新世纪金融公司是美国一间知名的贷款公司,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成立于1995年,经营的主业就是次级抵押贷款,当时是全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公司。
该公司于2007年3月透露其经营的次级贷款坏账问题严重,这个消息流传到市场中之后,让该公司迅速蒸发了十几亿美元的市值,4月初,公司破产倒闭。
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倒闭事件并未给当时的股市楼市带来巨大的冲击,其影响很快就过去了,被市场淡忘。
虽然被市场淡忘,但新世纪金融倒闭案件却开始在金融体系中不断发酵。
美国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中国不同,中国的金融机构一般不会将自己的资产(比如贷款)出售,中国也没有这样的交易市场,但美国不同,金融机构随时可以将自己的资产打包出售,这是美国金融机构正常的经营活动。
新世纪金融公司倒闭之后,就是一只黑天鹅飞了起来,其它金融机构开始检查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将自己的风险资产、主要是次级贷款打包出售出去换回流动性,目的就是强化自己的风险管理,避免自己成为下一个新世纪金融。当大量的风险资产流入市场领域之后就会产生供过于求,这些风险资产的价格就会下跌,而价格下跌的过程就是紧缩市场流动性的过程。最终,风险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比较高的金融机构就会遭遇流动性危机,就开始倒下了,2008年3月贝尔斯登倒闭,2008年9月雷曼倒闭,这标志着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所以,新世纪金融公司倒闭就是那只黑天鹅。
到这里,有朋友一定会发现一个问题,美联储干啥去了?为啥不给市场补充流动性?
美联储已经尽力了。2007年9月美联储就开始降息,为金融机构补充流动性。可是,在风险集中发酵的时期,金融机构会将这些宝贵的流动性投放出去吗?当然不会,他们只会将这些流动性用于加固自己的防火墙,以便在寒冬中活下去。同时,既然风险事件已经发酵,保持流动性,等到春天来临之时投入到市场中“捉死鸡”,才符合资本主义的经营信条。所以,美联储未能拯救危机,也没能力拯救,这是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决定的。
2023年3月10号,硅谷银行倒闭了。
硅谷银行为啥倒闭?或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科技企业尤其是初创科技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比较薄弱,有些企业甚至还没找到盈利方式,在零利率时期这些企业依旧可以大发展,源于他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获得大量的低成本融资。
在美联储暴力加息之后,低成本的融资就没有了,这些企业就难以生存下去,大量的初创企业就只能破产倒闭,所以2022年美国的科技企业爆发了一轮凶猛的裁员潮,就是这个原因。
裁员的背后,反应的是企业在加速倒闭和破产,就会给银行业带去大量的坏账,而硅谷银行拥有大量的科技企业客户尤其是初创科技企业客户,就站在了大风口上。
第二,任何利率暴涨时期,必定有大量高负债、低收益率企业破产倒闭,破产案例的剧增就会给银行带去大量的坏账。
比如,疫情爆发之后很多企业已经接受了员工居家办公的模式,沃尔玛还专门为家庭制造了家庭办公室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这当然会导致商业地产过剩,让其价格走低,基础利率暴涨之后商业地产行业就会出现大量的倒闭案例,给银行业带去坏账;零利率时期,政府的债务成本非常低,也就让政府非常“大方”,为新能源等企业提供大量的补贴,但随着利率暴涨导致债务成本急速上升、以及地缘政治矛盾恶化,政府支出就激增,上述很多补贴就难以为继,一些企业失去补贴之后就扛不住利率上升的冲击而破产;在零利率时代,大量低效率、低收益率的企业都可以生存,但利率飙升之后,很多这样的企业都会破产,这是普遍性的规律,等等,这些企业的破产会给金融业持续积累坏账。
第三,次贷危机之后美国进入零利率阶段,市场流动性充沛,金融体系中的资金严重过剩,银行只能大量投资低收益率的美国国债等债券。
当基准利率暴涨之后,一方面包括美国国债在内的债券价格暴跌,让银行出现巨大的浮亏;另一方面银行储蓄等资金开始追逐高收益产品,如果银行不提供高收益产品,这些资金就会外流,导致银行业的资金紧张,此时银行只能抛售债券回收流动性,这就会将浮亏变成实亏,导致银行亏损甚至破产;如果银行为储户提供高利率产品,融资成本就会大幅上升,与低收益率的国债等债券资产形成资源错位,这一样会导致银行亏损甚至破产。所以,美联储从2022年开始暴力加息,导致债券价格暴跌,将金融业逼入了险境。
等等。
当硅谷银行破产之后,其它银行怎么办?
当然是不断打包出售上述风险资产。
要注意的是,美联储暴力加息的过程本身就会收缩市场中的流动性,当风险资产不断被银行抛售、导致供过于求之后其价格就会下跌,价格下跌就会进一步紧缩市场的流动性,最终,那些风险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较高的金融机构就开始承受流动性紧缺的压力,就到了危机爆发的前夜。
如果任由金融机构的多米诺骨牌开始倒下,这个危机会与1929年大萧条类似。大萧条爆发之后,从1929年10月至1932年,美国就有5000多家银行倒闭,这让美国经济在二战之前都无法有效恢复,直到二战爆发才将美国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
这样的危机与次贷危机有所不同。次贷危机时期,泡沫资产是房地产,房地产遭到的打击最为惨重,美国股市经过2000年的挤泡沫之后泡沫程度比较低,受到的冲击就相对较小;本次不同,2008年楼市已经经历了挤泡沫的过程,美股已经成为大众的“信仰”,股市很可能成为泡沫破裂的重灾区。
到这,有人会想,我们就等待危机爆发之后抄底。
估计这种想法会落空,因为我们想到的,美联储早就想到了。
美联储对上述演变的路径清楚吗?至少我个人认为是清楚的。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为了拯救危机美国政府的负债率从70%以下飙升至100%以上,这代价是史无前例的。今天,一旦再爆发类似次贷危机或1929年那样的危机,美国政府还有能力救助吗?没有了。到那时,只能由美联储自己直接开动印钞机无限印钞从市场中收购债券甚至股权等资产,拯救危机。既然央行无限印钞,最终就会导致通胀失控,将美元体系逼入解体的境地,这显然是美联储需要极力避免的前途。
所以,为了避免陷入上述困境,美联储在硅谷银行倒闭之后就成立了一项新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为符合条件的储蓄机构提供贷款,以确保后者在硅谷银行破产背景下有能力满足储户需求。
美联储在自己的声明中说,银行、储蓄协会、信用合作社和其他符合条件的储蓄机构可以通过抵押美国国债、机构债务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及其他合格资产来获取最长为期一年的贷款,以避免储蓄机构在面临压力时快速出售上述资产。美联储是按照这些国债、机构债务和抵押贷款支持债券的原值向金融机构提供抵押融资,即美联储承担债券亏损。
一句话,美联储要通过银行定期融资计划避免美国经济陷入2008年和1929年那种银行业火烧连营的境地。
这种本质就是QE,美联储按照原值从金融机构手中收购美国国债、机构债务和抵押贷款支持债券等合规资产,然后将美元基础货币投放到市场中。
美联储的QE开动了吗?正在开动。
硅谷银行倒闭之后,银行业开始进入风险资产清理、整理、抛售的阶段,在伊始时期,市场中流通的风险资产资产包规模还不大,还不足以明显推动流动性紧缩,银行也不会产生明显的流动性需求,所以,在过去半年多的时间内美联储银行定期融资计划的使用量很小。
但2023年12月23日华尔街日报报道,自秋季以来,这项工具的使用量逐周增加。这说明风险资产包市场规模开始明显供过于求,风险资产价格下跌开始明显地紧缩市场的流动性,有些银行已经开始感受到流动性紧缺的压力。当他们开始从美联储银行定期融资计划中融资之时,就说明美联储的印钞机开始隆隆开动。
难道天下就从此太平无事了吗?
或不那么简单。
第一,既然银行业已经遭遇流动性紧缩,需要到美联储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中进行融资,这说明金融业风险意识已经上升,此时金融机构就不会将这些流动性投放到市场中,而是要么用于加固自己的防火墙,要么等危机爆发之后抄底,无法立即缓解市场的流动性。
今年上半年,美联储有可能会降息,这意味着市场的流动性承压的情形更加严重,首次降息之后的一段时间显然是一个危机爆发的时点。
第二,今天的世界已经进入了动荡年代,疫情爆发和俄乌战争已经导致2021-2022年的通胀飙升,目前红海航运危机又开始威胁全球产业链的正常运行,中东危机依旧,潜在通胀的压力并未解除;目前美国的通胀还未回到目标区间,在这个时点上美联储开始QE、降息,通胀就有可能再次大爆发,其猛烈程度还有可能会超过2021-2022年。当通胀超过两位数之后,美国上市公司抵扣通胀之后的真实收益将大幅下降、甚至大部分都会跌成负数,股市就能避免跳水吗?估计不能,到那时机构和投资人只能正视高通胀是长期的现实,就只能恐慌出逃,这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滞胀时期美股一样表演高台跳水的内在机制。
越是机构和投资人共同憧憬未来之时,越是危机逼近之日。2022年美联储猛烈加息,市场吓尿了裤子,我在公众媒体上就一直说资本市场不会有问题。时间到了2023年底,面临美联储即将降息,机构和投资人开始集体憧憬未来,这让人心生恐惧。上述两个时间点最可能复制类似1929年的走势。
2024-2025年,小心脚下的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