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周期表将更迭,保险产品会涨价吗?
有寿险业“灵魂”之称的生命表将迎来十年一次的更迭,新的变化将对保险产品价格影响几何
文|《财经》研究员 丁艳
编辑|杨芮 袁满
随着国内人均寿命的增长,十年更迭一次的保险生命周期表将进行新的切换。
1月2日,据多方信源、独家获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部署,推动人身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精算师协会向各人身险、再保险公司下发《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3)(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展开测试并征求意见的通知。
生命表有寿险业“灵魂”之称,广泛用于寿险产品的定价、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值得关注的是,本次“2023版生命表”从上一版——第三版生命表(2010-2013表)基础上的非养老类业务一表、非养老类业务二表和养老类业务这三张表的基础上增至7张,分别为:全国经验生命表3张、大湾区专属经验生命表3张、单一生命体表1张,分别为非养老类业务一表男女表、非养老类业务二表男女表、养老类业务表男女表、非养老类业务一表男女表(大湾区专属参考)、非养老类业务二表男女表 (大湾区专属参考)、养老类业务表男女表(大湾区专属参考)、单一生命体表男女表。
其中,新增的大湾区专属经验生命表引发业内关注,“随着此次大湾区专属经验生命周期表的新增,未来寿险市场应该会出现更多大湾区专属产品。”一位业内精算人士如是说。
此次寿险产品的测算范围涉及健康险、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两全保险、年金险,据一位业内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这些产品公司正在进行测算过程中,主要对相关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法定责任准备金影响等进行测试,公司将于2024年1月22日前将测试结果和反馈意见发送至中国精算师协会。
据一位曾参与国内保险第一版生命表(1990-1993表)制定的专家组成员透露,新保险生命表从数据分析阶段到最后确认落地,速度快的话大概需要一个月。
生命表的变化落地后,未来寿险公司产品价格会否迎来调整?
“‘2023版生命表’主要拟用于规范人身保险产品的定价和评估等工作,和此前保险生命周期表对比,此次生命表中的养老类业务表发生率大概降低了20%。”据一位业内资深精算师表示,寿险产品定价不光考虑发生率,如果定价假设(预定利率,附加费用率,产品形态)一致,随着整体死亡率下降,未来定期寿险费率则降低,价格将随之下降;而终身养老年金等生存类产品则会涨价,对理财类业务影响则不大。
不过,产品价格的变化不只与生命表相关,据一位大型寿险公司精算部人士表示,长期寿险的保费费率是由死亡率、预定利率、附加费用率决定的。生命表反映的是人的死亡率,所以生命表的数据是长期寿险费率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新版生命表的变动,将给寿险公司产品价格和经营带来影响,但每家保险公司的具体变动方向和调整幅度尚不同。
影响:涉及健康险、终身寿险等产品
国内第一版生命表(1990-1993表)诞生于90年代初,目前保险业正在使用的是第三版生命表(2010-2013表),距今已长达十年之久。
生命表,是根据一个国家一段时期内被保险人实际的死亡统计资料编制而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该国人均寿命、疾病等情况,是寿险业的“灵魂”。人身保险生命表,是根据生命表中各档年龄的死亡率来推算保险费,其被广泛应用于寿险产品定价、现金价值计算、准备金评估、内含价值计算、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进步,国内人均寿命正在延长。据2022年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文件提出,到2025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左右,高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甚至高于部分欧洲国家。展望2035年,国内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0岁以上。
从上一版保险生命周期表,即第三版生命表(2010-2013表)来看,其是根据产品的保障和属性,分别给出了三张能匹配不同险种的产品背后死亡风险的生命表。分别是:非养老类业务一表:包括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健康保险如重疾险、防癌险、医疗险等;非养老类业务二表:保险期间内(不含满期)没有生存金给付责任的两全保险或含有生存金给付责任但生存责任较低的两全保险、长寿风险较低的年金保险采用;以及养老类业务表:保险期间内(不含满期)含有生存金给付责任且生存责任较高的两全保险、长寿风险较高的年金保险采用。
“监管方面自去年开始就已有更新保险生命周期表的打算。”据一位业内知情人士透露。
据《征求意见稿》指出,此次保险生命周期表编制的观察期为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基于观察期的经验数据计算得到反映观察期平均时点(2019年12月31日)死亡率水平的粗发生率后,通过附加4年趋势因子,将死亡率水平从平均观察时点调整到编表完成时点(2023年12月31日)。
此次《征求意见稿》亦规定了保险产品的测试范围,其指出非养老类业务一表测算产品范围为健康险、死亡风险高的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非养老类业务二表测算产品范围为死亡风险低的定期寿险及终身寿险、无定期返还的两全保险、有定期返还且生存责任低的两全保险和长寿风险低的年金险,养老类业务表测算产品范围为有定期返还且生存责任高的两全保险、长寿风险高的年金险。
据一位业内资深精算师表示,生命表对寿险公司来说是基础的数据标准,后续保险公司将根据新的生命表进行调整,这对寿险公司产品定价、准备金评估等都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具体影响尚待终版生命表出炉才能最终确定,不同的责任设计、产品类型对价格的影响皆有不同。“定价更多的是市场行为,寿险公司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自主调节以吸收掉这部分影响。”
参照第三版生命表(2010-2013表)对于产品价格的影响来看,据上述业内精算师表示,有可能很多产品不会被新生命表的数据影响,它们是按照保险公司历史赔付数据进行产品定价的,对第三套生命表这一因子的赋权比较低;而对于那些自己本公司历史赔付数据有限,依照行业平均数据定价的产品,会随着新生命表的发布调整产品定价。
新变:大湾区专属新产品将落地
值得关注的是,第三版生命表(2010-2013表) 版本并没有大湾区专属经验生命周期表,此次《征求意见稿》新增大湾区生命表3张,包括非养老类业务2张,养老类业务1张,分别是:非养老类业务一表男女表(大湾区专属参考)、非养老类业务二表男女表 (大湾区专属参考)、养老类业务表男女表(大湾区专属参考)。
《征求意见稿》强调,大湾区专属经验生命表基于出单且被保险人或投保人常驻于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的保单和理赔数据编制。
据一位业内资深精算师指出,此次大湾区新增的三张生命表和内地其他地方的表结构相同,不过这三张表仅适用于大湾区。据该精算师表示,此次增加大湾区专属经验生命周期表总体是为了促进珠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工作,此前国家曾重点推进珠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方面工作,包括其医疗保险的衔接等,这都属于响应工作的一部分。
“当然随着香港保险的火热,这可能亦隐含着和香港保险竞争的效应,不过两者在产品竞争形态等方面没有可比性。”据上述资深精算师表示,目前寿险方面大湾区主要经营重疾险,香港主要经营理财险,类似于内地地区的分红型增额终身寿险。内地地区保障利益很高,但分红那块由于监管要求,会有演示上线,但香港区域则是保障利益很低,但分红演示很高。
“随着此次大湾区专属经验生命周期表的新增,未来寿险市场应该会出现更多大湾区专属产品。”一位业内精算人士如是说。
政策为大湾区提供专属产品设计已非个例。2020年,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的《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20)编制报告》中,亦曾新增粤港澳大湾区多病种重疾表和两种老年人代表性重疾经验发生率参考表,为大湾区保险业设计专属重疾险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实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中,保险占据重要位置。从近年国家推出的具体举措来看,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其明确提出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跨境机动车保险和跨境医疗保险产品。
据广东银保监局统计,截至2022年7月末,广东银保监局辖内保险机构已累计承保港澳跨境机动车辆4.99万辆次。其中,合作区挂牌以来已为1.2万台澳门车提供跨境车险保障,并于2022年两次下调车险费率。
2023年12月28日,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曾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深圳将落实《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各项部署任务,推动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落地。
全国人大代表、毕马威中国顾问李慧琼认为,除了设立售后服务中心,建议内地当局加快与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跨境销售保险产品的可行性,以封闭式资金管道做法,进一步推进“跨境保险通”计划范畴,推出大湾区医疗保险及汽车保险等非储蓄类保险产品,并透过站式沙盒联网,共同合作进行协调监管,以提供更多元化及优质的保险产品服务予内地大湾区居民。
另据上述曾参与国内保险第一版生命表(1990-1993表)制定的专家组成员表示,保险周期生命表除了为大湾区新增专属经验生命周期表,其建议亦可以为长三角区域制定专门的经验生命周期表,因其是中国经济发展重地,经济体量和保险业务量皆很大。
(《财经》记者杨芮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 | 田洁
题图|视觉中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