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职场「隐形劳动」,比加班还能拖垮人
以下文章来源于FeelBetter感觉好多了
最近电影《年会不能停》火力挺猛,用喜剧的形式把办公室政治、马屁、甩锅、站队这些职场破事儿讽刺到了极点。
不知道大家啥感受,我看完就像吃了片包着糖衣的药,笑到不行又狠狠破防,身为打工人谁没遭遇过这种苦啊!
上班没干多少正经活,光是在同事、领导、客户间周旋,就已经筋疲力尽。
一回家就总想瘫倒,什么也不想做,话都懒得说,整个人被巨大的疲惫包裹,有种被吸干榨干的无力感。
其实,这种累并非毫无来由。很多人可能从没意识到,咱们上班除了体力和脑力的消耗,还要付出第三种劳动——
赚着搬砖的钱,干着演员的活
最初,关于情绪劳动的研究更多集中在服务行业。比如销售、客服、前台、空姐们,不管遇到了什么糟心事,面对顾客都要表现出友善和耐心。
受了委屈下一秒立刻切换笑脸的高速收费人员
图片来源:微博@人民日报
但时代它跑得猛,我们从事的工作越来越多样和复杂。如今不管啥职业,只要涉及人际互动,都避免不了情绪劳动。
而且这种情绪表达和真实感受的剥离,不能说经常上演,只能说无孔不入。
它可能发生在工作场合——
每天开着低效会议听领导废话两小时,人都麻了还要表现出积极、认真的样子。
台词来源:电影《年会不能停》
被同事误解攻击,明明委屈伤心到发抖,还要强装镇定去解释来龙去脉。
甲方对方案永远「感觉不太对」,心里再不满也要点头哈腰说「好嘞」熬夜改到第八版。
情绪劳动也可能蔓延到工作之外——
忙碌了一天,晚上又不得不参加公司饭局,饭桌上更要乐呵的给足情绪价值。
耍流氓的团建占用周末,但为了表现得合群只能硬着头皮参加。
图片来源:日剧《我要准时下班》
线上交流的便利,也让情绪劳动更加频繁和隐蔽——
每次下班看到群里有消息@,明明很累了还是会积极回复,担心文字太冰冷还要挑选表情包。
客户大半夜灵魂拷问,内心再骂骂咧咧也要来一句「亲爱的」……
陈律师:有时候,真的很想报警。
图片来源:抖音@绍兴律师陈泽玮
可以说,每一次假笑,每一个在崩溃边缘打出的「好嘞」「嗯嗯」,都是我们为工作付出的情绪劳动,都是实实在在的精力消耗。
然而更让人心累的是,很多情绪劳动都难以被看到和量化,成了一种隐形的无薪工作。
可对情绪劳动的要求,却早已成为社会默认的打工人必备素养。你看各种岗位的招聘简介,是不是都有这样一条↓
招聘平台上,一个内容运营岗位的任职要求。
话里话外,想做个合格的职场人不仅专业能力要强,还得会沟通、情商高、能抗压、情绪稳。
主打一个一专多能复合型,一看工资三千五。
过度的情绪劳动,正在拖垮打工人
很多打工人都会吐槽,工作中跟人打交道是最累的。
这不是错觉。研究发现,与其他压力源相比,情绪劳动中面临的人际压力更具威胁性,会增加皮质醇反应和感知痛苦[2]。
说白了跟体力一样,我们的情绪资源也是有限的,持续地消耗会导致「情绪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
不只表现为心理和精神层面的枯竭感,还会带来身体上的疲劳感。
有大量研究表明,情绪劳动与各种与工作相关的负面行为和不良健康结果有关,比如工作满意度降低、记忆丧失、人格解体、工作压力,甚至会导致高血压、心脏病[3]。
另外,此处我必须要拍拍女性朋友们。
尽管情绪劳动看起来男女通榨,但在现实职场中,我们对女性在实际工作之外提供情绪劳动的需求,远比男性要多。
想想看,职场女性是不是比男性更有可能被期望:
· 在会议中不要表现得过于自信或具有威胁性
· 拥有与难相处的客户打交道的天生技能
· 乐于倾听有关人际纠纷的声音
· 知道如何解决工作场所中与性别相关的问题
心理学家 Grandey 认为,女性可能更擅长管理情绪,因此她们也更容易压抑自己的情绪,从而导致压力增加[4]。
所以说,咱真别硬撑了。当你被气到心脏发紧脑瓜子嗡嗡的、每天早上都要哭一鼻子才能鼓起勇气上班的时候……这可能正是情绪资源告急的信号,甚至是抑郁或焦虑的前兆。
应对情绪劳动,试试这些方法
辞职。
网上流行一句话:工作而已,不必上头。字挺少,但要真想达到这状态不是靠口嗨,咱们需要具体的改变。
1.学会「课题分离」,规避无意义的情绪劳动
课题分离,是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提到的概念。大意是说,别混淆自己和他人的人生课题,不为其他人的课题担责,保持自己内心的秩序。
区分课题就一条:行为的后果由谁承担,这件事就是谁的课题。
比如领导对工作不满,劈头盖脸一顿骂,搁你会怎样?被卷入负面情绪中,难过焦虑自我怀疑,好几天都缓不过来?
赶紧分离!领导的「不满和暴怒」是 ta 要解决的课题,而我的课题是「工作是否真的没做好」。如果不是那问心无愧,如果属实就改进弥补。
再比如一个资历很老的同事工作没做完,对你一顿捧杀让你加班做,该怎么办?
咱用课题分离这么一捋,「这活能不能按时完成」那是 ta 的课题与我无关,我有啥不好意思的,拒绝才是理所当然。
总之一句话,咱要把精力放在该放的地方,尽量少带情绪。你就想,很多情绪劳动又没意义又不给钱,投入太多那等于倒贴。
真心建议大家平时有意识地练练课题分离。不夸张地说,它能帮你解决大部分人际互动中不必要的情绪消耗,拥抱清爽人生。
2.适当「入戏」,降低情绪劳动强度
虽然那些一言不合就撂挑子不干了的故事听着很爽,但咱们心里都清楚,钱要赚事要做,身在职场有些情绪劳动避免不了。
不过,同样一项情绪劳动,不同人的情绪消耗却是有差异的。心理学家发现,表面和内心差距越小,在情绪劳动中的消耗也越低。
比如都是店员遇到情绪不好要投诉的顾客——
表层扮演:内心已经骂上天,虽然努力保持微笑但也是皮笑肉不笑,最后双方都不爽,业绩亮红灯。
深层扮演:内心认为帮顾客解决问题是我的责任,从而展现出一种得体的情绪,既让顾客满意,也给自己上分,自洽地把钱赚了。
相关调查研究发现,表层扮演最终会带来情绪疲惫并导致幸福感下降,还会对职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假装很容易被识破[5]。
而深层扮演所表达的情绪来自真实感受,更不易出现情绪耗竭,也更有可能获得成就感和他人正反馈等补偿资源[6]。
另外我也相信,无论真实职场有多稀烂,我们总还是渴望一些光芒与获得感的。
所以,不妨每隔一段时间去梳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尝试理解它的价值,确保它更接近自己「努力的意义」,以此来降低情绪劳动的强度。
如果工作真的都是些狗屁倒灶不值得投入,这个方法也能让咱及时清醒,尽快远离无谓的消耗。
当然了必须要说,这不是打工人单方面「入戏」就能实现的。
公司是否创造了具有关怀的组织氛围,管理者是否能拿得出恰当的激励措施,赋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并且有足够担当,才是深层扮演能否可持续的关键。
3.已经情绪耗竭了,赶紧切换模式
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让人窒息的人和事,如果情绪劳动已经在大量消耗你了,我还有几个很管用的恢复能量小方法:
人在工位时
💆🏻♀️ 小型正念
养生壶煮点茶,观察水烧开的过程,看茶叶一点点展开自由翻腾,真的很能让人平静下来,摸鱼 5 分钟蓄力 2 小时。
👃 调整呼吸
觉得心脏发紧、情绪不稳的时候,吸气时心里数 3 秒,呼气时数 6 秒,重复 2~3 次。
下班回到家
🛀 立刻洗澡
洗澡换装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把白天穿的「社会服」脱掉,换回真实的「原装我」,从而帮咱从情绪劳动模式切换到休闲模式。
💃 找点乐子
吸猫、看书、做手工、打扫卫生,做点感兴趣的事取悦自己,可以给透支的情绪充值。不要累了就什么都不做,这样反而会让注意力更聚焦在付出了情绪劳动这件事上。
好啦,今天唠了挺多,希望能给大家带去一点小启发。
情绪劳动的概念已经提出了几十年,但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对它知之甚少,更遑论妥当应对。
某种程度上,社会和组织对情绪劳动缺乏重视与支持,也加剧了打工人的情绪倦怠。
但更深层的结构性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稳住内心秩序,解决好自己当下的课题,苟住就是胜利。
如果觉得今天的文章有帮助,记得转发给身边有同样困扰的朋友们。新的一年祝大家,上班微微一笑绝对不抽,下班生龙活虎嗷嗷精彩。
作者
齐德龙
人好比盆中鲜花
生活就是一团乱麻
References: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