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诗意一半生活,这个被低估的川南小城,真的太惊艳了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有书”,加⭐星标⭐不迷路
文 | 有书那蓝 · 主播 | 依米
早在一千多前,凌云山下散布着零星的村落,周围峰峦叠嶂,山水相映,好似流动的画卷。
由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交汇于此,三江水患频发,老百姓受苦受难;
正巧海通和尚化缘途经此处,他顿生善念,便依山修筑一尊石佛,安澜镇涛。
千百年来,老百姓在大佛的庇护下繁衍生息,撰写出小城的前世今生。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水的灵秀滋养了山的挺拔,山的风情镌刻了人的风骨,这便是古时的嘉州,而今的乐山。
一扇穿越古今的城门
清晨,当乌尤寺的钟声在大佛耳畔轻叩,乐山城便缓缓苏醒。
与乌尤寺遥遥相望的,是巍峨耸峙的乐山主山老宵顶。
传说,山顶上有一座老子庙,叫神宵玉清宫,老宵顶便由此得名。
从山下拾阶而上,脚踏青石板,穿越古朴的牌坊,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古建筑。
乐山文庙泮池、棂星门、万寿观、万景楼、灵官楼等,让人满眼红墙金瓦、斗拱飞檐。
在绿荫掩映间,万景楼巍然耸立,独成一景。
难怪南宋诗人范成大乐游此处时,不由赞叹:
龙弯归路绕乌尤,栋云帘雨邀人留。
若为唤得涪翁起,题作西南第一楼。
当我们登上这“西南第一楼”远眺山川,远山逶迤,三江潆洄,古城嘉州的俊秀便尽收眼底。
嘉州的神韵不仅镶嵌于古楼,更流转于古街古巷之中。
在老人们的记忆中,一棵黄葛,一方红砂,一眼古井,一泓清泉,斑驳的树影下,妇人小孩们忙活着在井边汲水洗衣、洗菜,泡发豆芽……
泉水叮咚作响,人们笑逐颜开。
这一幅幅场景,像一帧帧泛黄的老照片,留在记忆中永远熠熠生辉。
而这一条街,便以这叮咚作响的泉水而得名,故被唤作叮咚街。
在乐山,类似的古街不在少数,相传,明代时“嘉定四谏”程启充有两位贤妻,都是守节而终的美人。
后来,人们为了传扬她俩的贞节,便把其居住的街道取名为婺嫣街,“婺”乃古星名,即旧时对妇女的颂词;“嫣”乃女子容貌美好之意。
“婺嫣街”字面上些许妖艳,但颇具凄美,因而一直沿用至今。
当你目睹这道街牌,仿佛可以望见雨后晨昏中,一位婀娜的美人一边撑着油纸伞,一边碎步雨花巷,形单影只,对影成双……
在古城嘉州,古楼古庙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古街古巷讲述着美丽的传说;而古城门则像忠诚的战士,永远守护着这座城池。
乐山邻水,乃三江必经之地,江水如万马奔腾,吼声震天,老百姓便深受水患困扰。
为了镇住水患,早在宋朝,勤劳而智慧的人们便就地取材,利用红砂石沿江修筑了护城墙,城墙蜿蜒,城门雄壮,城堤合一,蔚为壮观。
城门古朴厚重,门开四洞,沿四方交汇于穹心,呈“十字交叉拱门”,是中国古建筑上的一大奇迹,极具考古价值。
而今现存的城门达11座之多,最让人耳熟能详的当属丽正门。
丽正门位于城南,名字取源于《周易》中:
“丽者,明也,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响明而治。”
明洪武二十七年,乐山城墙被洪水冲毁,人们又在城门楼上浇筑两座铁铸水牛,因为牛饮消水,以求化解洪灾,因而丽正门又称铁牛门。
正丽门往南,毗邻有来薰门,则取自《诗经》“熏风南来”之意。
正丽门往东,涵春门静静矗立。
五行中,东方属木,木为春,故得名“涵春”。
在悠长的岁月里,一扇扇城门缄默不语,一片片砖瓦斑驳陆离,仿佛古稀老人穿越时空的隧道,历数着古城的繁华与沧桑。
一条抚慰人心的小巷
当天边露出鱼肚白,西坝豆腐的作坊里便就忙开了。
年轻力壮的农夫,将一大缸早已沥好的豆浆倒入锅中,乳白而黏稠的汁液挂在缸壁,久久不肯剥离。
这时,灶台下轻拾柴火,将锅里的豆浆慢火熬煮,直到表面结起一层薄薄的豆油皮,再冷却到80度左右。
接着将盐卤用清水兑开,一边贴着豆浆面缓缓滑动,一边娴熟地让卤水淌入锅中,使卤水与豆浆均匀混合。
此刻的作坊烟雾氤氲,分不清是热气还是雾气。
大约两刻钟,豆腐就差不多凝固了,趁热将凝结的豆腐舀入木槽里,压实、脱模,一块块细腻而绵柔的豆腐便大功告成。
聪慧的西坝人独具匠心,让营养丰富的豆腐菜不断演变,制作出熊掌豆腐、怀胎豆腐、灯笼豆腐、绣球豆腐等300多个品种。
观之饱眼福,食之饱口福。
其味鲜美、其香醇浓的西坝豆腐,素有“四川豆腐甲天下,西坝豆腐冠四川”之美名。
“须知澹泊生涯在,水乳交融味最长”,可见西坝人已将豆腐文化挥洒得淋漓尽致。
然而,豆腐不过是乐山美食之冰山一角。
那些让食客大快朵颐的跷脚牛肉,让全家吃得挥汗如雨的麻辣烫,亲友聚会时纵享大块吃肉;
大碗喝酒的钵钵鸡,以及一淋上热油就催人摩拳擦掌的临江鳝丝……无一不让你的味蕾激情舞动。
如果说乐山美食是一轴斑斓的画卷,那么“嘉州甜皮鸭”正可谓点睛之笔。
甜皮鸭俗称卤鸭子,食材源自大山深处放养的土仔鸭,它不仅食材考究,而且工艺精湛。
甜皮鸭的做法可追溯到清朝,民间将御膳工艺如法炮制,然后不断改良和创新。
在常规香料之外配以多种名贵中药材,熬制出香味浓郁、色泽油亮的卤水。
将腌渍半日的鸭子放入卤锅,大火煮沸,随即文火卤熟即可捞起。
待卤鸭控干水分,再放入热油锅中,炸至皮酥而泛红时再次捞出,刷上饴糖即成。
乐山甜皮鸭色泽棕红、外酥里嫩,咬上一口,或脆甜或肥厚,芳香四溢。
在乐山的大街小巷,甜皮鸭像一张张温暖的名片,向世人传递着这一方土地的热情。
勤劳淳厚的乐山人,在每一个日出日落的晨昏,为美食奔走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人间烟火,抚慰人心。
小城古朴静谧,生活热气腾腾,吃好每一餐团圆饭,过好每一个小日子,就是对自己、对亲朋最好的犒赏。
晨昏相对的静美,方是人间至味。
一座充满喜乐的小城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岷江河畔秋高气爽。
李白告别了家眷,泛舟远游。
当他行至嘉州,天色已晚。
一弯明月镶嵌在夜空,两岸峰峦如黛,江水如练,水中荡漾着星星点点,轻舟仿佛穿梭于银河,如梦似幻。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这朗朗星夜、这淙淙江河,怎能不让他恋恋不舍!
从古自今,嘉州都是文人雅士流连之胜地。
嘉祐四年,双双中举的苏轼兄弟拜别了母亲的灵位,随父亲苏洵再赴京城。
开船的鼓声响彻清晨,船舷上彩旗飞舞回旋。
锦水细不见,蛮江清更鲜。
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
渐远的是故土,渐近的是前程。
彼时,再美的江景也停不下诗人意气风发的步伐。
然而元祐四年,苏轼故地重游,却换了另一番心境:
少年不愿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
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
那一刻,在诗人心中,一切皆为过眼云烟,山依然青绿,水依然澄澈,这才是他不变的追求。
——弹指几十载,物是人非。
如果说四十年前的出发,怀揣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那四十年后的驻足,却流露了对仕途的无限惆怅。
然而,希望也罢、失望也罢,在乐山乐水间,诗人最终觅得了内心的安宁。
正如歌里唱的: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
而今,平凡的乐山人,在这座城市过着安逸闲适的生活。
乐山的阳光从不吝啬,把城市烘托得活力十足。
一到周末,小茶馆从来都座无虚席,老人们三三两两下下象棋或唠唠家常。
露天的麻将馆,更是人山人海,随处都能听见噼里啪啦的麻将声。
乐山晚霞总是炙热,当霞光褪去,这里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启。
走在街上,看熙熙攘攘的食客吃得很香,走在江边,看恋人相拥在月光下的难忘,走在广场,看大爷大妈跳健身操的硬朗……
有人说,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
我想,你定然会因为乐山城,爱上乐山的每一个人。
因为他们世世代代传承了祖先的勤劳、热情和朴实,更书写着崭新的明天。
▽
南宋邵博在《清音亭记》中写道:
“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
的确,嘉州之美藏于山水之间。
千百年来,在凌云山下,三江汹涌而来,又奔腾而去,江水止于大佛又发于大佛。
正如小城乐山的悠悠文明,既内敛又开放,既低调又张扬,既个性又包容。
时光不语,岁月清浅。
一半烟火一半笙歌的山水之城,永远有解不开的神秘……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