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萨提亚实用心理学”关注我,加★星标★
顺应人性,尊重天性,使用恰当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呵护孩子的灵性;巧借心理效应,教育会游刃有余。
来源:帆书育儿号(ID:readingclub_yeh)一位高级家庭指导师分享了这样的故事:
一位爸爸无意间发现儿子的裤兜里装满了叠好的纸片,他随手打开几个,发现是女生们写给儿子的“小情书”。 看着这些小纸条,他感到又好笑又吃惊:儿子才读五年级,竟然有这些小秘密。 之后,他趁着很放松的时间,跟儿子闲聊,说他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上一个女孩,但直到考上很好的大学,才开始恋爱并走进婚姻。 这位爸爸巧用“自己人效应”:主动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经历,让孩子成为“自己人”,获得孩子的信任和认同,在轻描淡写中,给孩子很好的引导。 “当你教育孩子时如果感到痛苦,那一定是用错了方法。” 好的教育,从不是硬碰硬,而是以人性的方式去开发孩子的人性。 当我们在亲子教育中有困顿时,不妨尝试使用顺应人性的心理效应,四两拨千斤,轻巧地让良好教育效果与和睦的亲子关系并存。 霍桑效应
卸下孩子的负能量,轻装上阵
美国芝加哥有一家电力公司——霍桑工厂,生产状况不理想。 起先,研究人员不断改善工作环境、休息时间、工资、照明等因素,然而员工的工作效率始终没有提升。 之后,心理学专家开展“谈话实验”,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他们专门找员工谈话,耐心倾听员工们的各种意见和不满。 这种奇特的现象被称为“霍桑效应”:当人们感受到被关注,或情绪得到合理宣泄,他们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在学习、生活中,孩子难免遇到困扰或不如意,若这些烦恼堆积在心里,就会暗中消耗孩子的能量。 智慧的家长,会细心审视孩子的需要,创造机会与孩子谈心,引导孩子倾诉自己的烦闷或期望。 如此,孩子的心理空间与负担被“释放”,他们才能轻装上阵,大展手脚。 一小孩放学回家后就发脾气:“我恨老师!我再也不上学了!” 孩子跑过来抱着她哭起来:“我只犯了一个小错误,老师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我。” 随后,他唠叨了一会儿,把最近在校不开心的经历都倒了出来,妈妈耐心地听着,偶尔轻拍他的背。 当父母听到孩子的心声,接住孩子宣泄的情绪,孩子便能感受到爱、尊重,相信自身的价值。 瓜子效应
微小即时的正反馈,养成孩子的自律
一包瓜子,一旦我们嗑起第一粒,就会不自觉地一粒接着一粒,停不下来。 即便中间打个岔,回到原位时,我们还会继续嗑瓜子,直到吃光为止。 这便是“瓜子效应”——每付出一点“磕”的努力,就很快得到“瓜子仁”的反馈,任务简单、回馈即时让人感觉愉悦。 回想生活中,孩子的学习却与此背道而驰:因畏难心理,孩子便会抗拒开始;开始后,又因没体验到即时的成就感,孩子便容易放弃。 若将“瓜子效应”嵌入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孩子的学习动力将会大大提升。 首先,将学习任务分解,比如每天的复习,可分成一个个简单的步骤,记录成任务清单。 其次,孩子每完成一项,就让孩子打个勾,将进度视觉化,同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情感反馈,例如鼓励的夸奖、拥抱等。最后,当孩子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看着满满打勾,便能收获成就感。 同时,父母还可以给孩子当天的学习情况给予总体反馈:今天的练字更加专注了,效果也有进步等等。 如此,孩子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律也渐渐成型。 每天看得见的进步,不管多微小,都能给孩子积极向上的生长力。 超限效应
批评点到为止,孩子更合作
10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等牧师结束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出于气愤,不仅没捐钱,还拿走2元钱。 这种因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不耐烦、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 有位妈妈跟心理咨询师抱怨说:“我儿子太拧了,有些事不知道跟他说多少遍,他就是不改!我真怀疑他没长脑子!” “我终于明白孩子为什么跟我对着干了,这几天我管他基本就是那几句话,搁谁都烦。我长年累月就为那几件事训他,现在想来他涵养真好,他只是不听,从不跟我急。” 亲子教育中,我们顺着“唠叨”的本能训孩子时,会让孩子从内疚到不耐烦,最后,“逼”孩子产生“我偏要这样”的逆反心理。 1. 批评孩子要点到为止,即使是同样的错误,也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2. 教育孩子的话要温和地说,细雨润物,才能让孩子更认可你。3. 孩子稍有改善时,要看到孩子的进步点,赞美孩子的努力,孩子才会更配合。 说服孩子不在于次数多少,而在于说的巧妙:和风细雨地点到为止,给孩子“面子”,孩子才会回应合作的“里子”。 瓦拉赫效应
找到孩子的擅长,未来可期
曾有一个叫奥托• 瓦拉赫的人,中学时选了文学之路。一学期后,老师评价:“很用功,但过分拘泥,绝不会在文学上发挥出才能。” 无奈,瓦拉赫改学油画,艺术老师的评语却更难听了:“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 当大多数人认为他成才无望时,化学老师却看中他做事一丝不苟的品质,鼓励他学化学。 这便是心理学上的“瓦拉赫效应”——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扬长避短才更可能实现人生增值。 读初中的他,学习一会儿就能睡着,学习于他仿佛是催眠曲。 担心他考不上高中,爸爸便带他到闷热的工厂工作,以此激励他努力学习。 谁知,孩子却如鱼得水:复杂的器械,一教就会;调试各种仪器,游刃有余。 见此,妈妈逐渐释然:“学习并不是适合每个孩子的路。孩子有一技傍身,未来必会有所作为。” “孩子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强点和弱点,一旦找到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的拓展,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若逼着孩子经营自己的短板,孩子只会在痛苦中一事无成。 英明的父母,会给孩子创造宽容的环境,允许孩子“试错”,并在探索中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引导孩子利用自己的优势,将人生之路越走越顺。写在最后
教育家爱尔维曾说:“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你进我退,你退我进,根据对方的脚步、节奏调整自己的步伐,如此,双方在合拍的旋律中,才能舞出精彩流畅的魅力。 聪慧的父母,会尊重孩子的天性,使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呵护好孩子的灵性。 点个“在看”,愿所有的父母都能巧借心理效应的杠杆,轻松撬动孩子人生的障碍。来源:帆书育儿号(ID:readingclub_yeh),和孩子一起终身成长。作者:紫莲海燕,沉醉于阅读、码字,勇于坚持自己想做的事,深信“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欢迎大家收看和关注,也请点在看和转发支持
关注萨姐,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