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萨提亚实用心理学”关注我,加★星标★
寒假已经来临,若父母能及时做好规划,会对孩子大有裨益。那些优秀、自律的孩子背后,都站着认真管教和用心陪伴的父母。
寒假又双叒叕来了!面对长假,估计80%的家长都一脸愁容。
“寒假总共就三、四周,中间还要过个年,能规划个啥?”从前,我们野心勃勃,希望能趁假期,帮孩子查漏补缺、弯道超车。但后来发现,自律的孩子,是神话里的。自家孩子哪叫“补缺”啊,那简直比让他“补天”还难!一个假期都在和孩子“拉扯”——结果是,他不爽你,你不满他,期待的质变没发生,母子关系倒“恶化”了。但不计划,一个寒假,就刷屏幕刷过去了,临了再上演一场昏天黑地赶作业?有没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方法,能让这个寒假过得不那么“摆烂”呢?在查阅了很多学科学习方法,综合了一些脑科学和积极心理学建议后,我还真摸索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假期规划方案。方法特别简单:只要过好这三关,家长和孩子就有望拥有一个高质量的假期,何不一起来试一下呢?这时候,成绩还没出来,大人、孩子心情都好,就别说什么“你别一考完就得意忘形啊”、“趁放假好好把你那数学抓抓”这种扫兴的话,而是干啥呢?告诉孩子,忙了一学期,不管成绩怎么样,都不容易,都辛苦了,值得好好庆祝一下。然后一起去吃个大餐,看个电影,或者做些孩子感到特别的事情。这样的仪式感,能让孩子感受到:你最在意的是他,而不是成绩。“相比学习,妈妈其实更关心你的身体。这一周,你估计累坏了,先好好玩。休息好了,我们再一起聊聊接下来的行动,好吗?”其实我们不说,拿成绩前这几天,孩子通常也是玩过去的,但父母能说出来,就是理解,就是关心。效果完全不一样。孩子呢,得到家长的批准,不用又想玩,又担心挨骂。对接下来的安排,有了掌控感,就能更痛痛快快地玩,也才能真的有心理上的放松。那玩过之后呢?这时候,大多数学校都要返校拿成绩或者领作业。家长可以借这个节点,跟孩子一起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通常我们会通过分数和名次,去衡量孩子一学期的表现。但教育家李希贵校长说,这样很容易受到考试难度、标准、教师评估目的等的影响,看不到孩子的真实情况。即:用孩子的分数,除以全班或年级第一名孩子的分数,可以得到一个比值;家长每次看这个比值,如果比值增大,即便孩子排名或分数落后,也说明孩子在进步。很多孩子,表面对自己的成绩、排名不在乎,但内心很敏感。用“比值法”,既能帮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又能把孩子从“和别人比”中拉出来,自己和自己比。这时候,不用家长去“评论”,孩子就能客观地了解自己是进步,还是退步。他们内心是服气的、平和的,就更容易去反思总结和自我提升。很多家长都带孩子分析过学科试卷,但总结出来都是:审题错误、漏题、错用公式等。再分析每道错题对应的题型、考察的知识点、用到的解题技巧等;比如,孩子多次漏题,不是什么“粗心”,很可能是没养成“用演算纸一行一行遮盖检查”的解题习惯。如果你和孩子没把握,还可以向朋友圈的高手(有经验的老师、厉害的同学)请教,请他们帮助分析。经过这3步,孩子既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支持,情绪释放了,玩的需求也满足了;对于自己哪里厉害、哪些欠缺,心里也有数了,我们的“放假流程”才算走完了。这时候,他的注意力最聚焦,想要突破自己的“意愿”最强烈,我们就可以正式开启第二关——做吧,反反复复就那些,还一大堆,根本没动力;不做吧,开学又交不了差,最后赶着还痛苦。前面我们不是复盘了优势和薄弱点吗?这时,可以带孩子分门别类“研究”寒假作业:第一类,把对孩子有用的,真的能提升孩子能力,或者针对孩子薄弱点的寒假作业挑选出来,这些是必做,要好好完成。第二类,寒假作业因为要照顾所有基础的孩子,经常会有一些重复、冗余,对自家孩子来说,没有针对性的作业,这部分很浪费时间。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剔出来,列为可做可不做。(等假期最后,陪孩子一起“解决”掉就行,相信大家会有办法。)那这样一分,孩子的担子是不是轻多了,他学习的目标感是不是也更强了呢?大部分孩子内心很期待自己进步,之所以表现出来是“摆烂”,是因为学习对他们而言,就像一盘散沙,东抓一把西抓一把,最后什么都弄不起来——充满挫败感。家长要做的,不是看别的孩子已经在“预习”了,就也着急地借来下学期的书,逼着孩子提前学。而是针对孩子情况,做好减法:在同一时段,聚焦一个目标,规划出科学的进阶路径来。比如,可以和孩子推心置腹地聊一聊,“这个假期,在学习上,如果咱们集中马力去做成一件事,你希望是什么?”可以是提升薄弱学科,也可以是拉强优势(其它学习项目只用保持现状)。先选最容易出效果的那一个,达成一个目标,再切换下一个目标。比如,想提升英语能力,就不要听力、阅读、语法、作文一股脑加进假期安排,集中火力“精听+泛听”。用输入去带动输出,反而更科学高效。只有先把一件事办成,孩子才能在一个个阶段性胜利中,正循环下去。有了意愿和合理的任务/目标,要想孩子能“自我管理”,还差一个可行性高的时间规划和执行工具。这时,我们不要把孩子的时间切得过于细碎,而要把每天分成固定的几个整块。比如,可以按照吃饭时间,分为三个半天,分别对应学习、休息(玩)、习惯。每天早上3-4小时,用来集中完成全天的高强度学习任务(寒假作业+妈妈牌作业);下午,完全用来给孩子放松休息和参加各种兴趣类活动;注意,每周再留一天,完全不安排任务,给孩子自由支配(过年的几天要空出,玩的时间和学习时间同等重要,都要清楚地规划好)。①时间规划表贴墙上(可参考月历的形式),这是整个寒假的总体方针。②每日的任务表(参考甘特图、任务清单)放手边,方便孩子每完成一项就打勾/划掉一项。每天只需要集中几小时,就能完成当日主要学习任务,不会觉得很疲劳;退一步来讲,如果孩子早上学习任务没完成,那还得占用他下午或者休息日玩的时间。这种“自然惩罚”,是不是也比我们在旁一个劲儿数落,要好得多呢?“怎么又玩上手机了?”“作业做了吗?”“做成这样就算完啦?”然后特别生气,特别沮丧,心想“就你这样,我还计划个啥?”我们“自己内耗半天,再骂孩子半天”,不会让假期变得更好,反而让一次好的尝试,对应上了更糟的体验。我们要明白,目标本就不是用来达成的,是用来靠近的。计划在执行中,被打折扣,这很正常。但有计划,就已经比毫无头绪要好!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挑错,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发现孩子的那么一点点成长。视频中,妈妈激动地说,“这道题你做了13遍,第14遍你终于做对了!果然没放弃啊!”
“一开始还以为妈妈是要骂人,没想到竟然是肯定孩子的进步,生在这样的家庭,可太幸福了。”其实,很可能是他还在尝试的路上,就被我们的没有耐心给打断了。孩子不是等着我们去评判的人,而是需要我们去帮助的人。当我们用鼓励代替责备,用方法代替吼骂,用工具代替催促的时候,他成长的体验才是好的,他自我管理的动力和能力,才能更强。再退一步来讲,即便以上规划都没实现,和以往相比,你和孩子能拥有一个和睦的假期,这不也是一大进步吗?每个自律孩子背后,都站着会管的父母,当家庭的能量发挥好之后,孩子的状态自然会不一样。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欢迎大家收看和关注,也请点在看和转发支持
关注萨姐,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