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原来,这些年,她一心扑在女儿身上,一切以女儿为中心:她自以为,这都是为了女儿好,但女儿不仅不感激,还越来越叛逆。女儿觉得她管得太紧了,没有一点自由。所以在看到她能把一些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时,女儿反而特别高兴。看完不禁想到董宇辉在直播间提出的一个观点:不要太在意孩子。因为你大事小事都要干预,避免他犯错的同时,你也避免了他的成长。你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把孩子攥得太紧,孩子的压迫感也会特别重。在教育学上,有一种“割草机式父母”,说的就是这种过于在意、过度干预孩子的父母。他们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却不知,他们替孩子扫平一切障碍的同时,也挤掉了孩子的生长空间。综艺节目《敞开心扉的少年》中,就有这样一位能干的妈妈,孩子的衣食住行,都由她一手“掌管”。从准备早饭,到给孩子喂饭、擦嘴、刷牙、穿鞋,她像个陀螺一样忙个不停,而孩子全程连手都不用伸。在妈妈的过度养育下,儿子即便已经8岁,生活技能却基本为0,不会穿衣、系鞋带、用筷子,连喝个酸奶都能洒自己一身。也因为自理能力太差,儿子在学校经常被同学嘲笑,但他又无可奈何,因为他打心眼里觉得:“爸爸妈妈不在,我就是什么都不行。”育儿专家李芷怡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中曾指出:不少父母以爱之名为孩子做事,事实上只是让孩子更依恋自己,仅此而已。一个尽心尽力为孩子操持一切的父母,看似为孩子付出了100分的精力。可也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的成长,生生剪掉了孩子一飞冲天的翅膀。热播剧《消失的孩子》中,袁午从小就是在妈妈的过度保护下长大的。生活上,妈妈事无巨细地为他操心,大包大揽,生怕他累着;社交上,妈妈也一一帮他分析好该跟谁聊什么话题,跟谁疏远跟谁亲近;袁午做任何事情,妈妈都会在背后横加干涉,充当私人管家、辅导员。所以在妈妈的包办下,袁午虽然顶着“学霸”、“名校”的光环,但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生存能力都一塌糊涂。他胆小、懦弱,独来独往,不敢跟人打交道,和人说一句话需要自己演练一整天。他不知道如何融入到同事中去,不知道该如何与上司相处,更不会解决生活以及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状况。母亲的突然去世,更让袁午的人生一下子进入了至暗时刻。他被单位辞退,就开始用赌博来逃避现实,欺骗自己,欺骗父亲。父亲也去世后,他就将父亲的尸体藏了起来,只为继续冒领父亲的退休金。对孩子过分在意和用力,虽护了孩子一时,却也让孩子越来越软弱,永远无法长大成人。父母把所有的心思都花费在孩子身上,不仅父母没有自己的生活,孩子也会变得不堪重负。就像《大考》里的妈妈董碧华,为了让儿子吴家俊能冲刺985,她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儿子身上:她还为儿子制定备考计划,一有空就坐在儿子身后陪着学习;甚至,为了不让儿子偷懒,也为了方便监督儿子,她还把儿子的房间门锁拆掉……她一心一意为儿子谋划,为儿子付出,但儿子却只觉得压抑,只想逃离。所以亲子间频频爆发冲突,在一次争吵后,吴家俊更是离家出走了。董碧华不懂也不理解,为什么自己为儿子操碎了心,儿子却如此叛逆不听话。父母越使劲,试图把孩子牢牢拽在手里,终究会引爆孩子内心的压抑。在《妈妈的悔过书》中,作者李柳南就深刻反思了自己的错误教育。从小,为了让一双儿女能有一番成就,她几乎投入了百分百的心血。她排满了两个孩子的日程表,包括什么时候起床、吃饭、学习,乃至报的补习班、看的书本,做的习题、上的学校,都要她说了算。她就像一个监工一样,每天盯着两个孩子读书、写作业、刷题。孩子没睡,她陪着不敢躺下;孩子还没起,她就已经备好了早午餐。她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更没有娱乐时间,管好两个孩子的学习,就是她的主要工作。所以但凡孩子们有一丝松懈,她就会不断批评,抱怨。孩子们若是考差了,她更是如临大敌,不断给孩子们加压加码。处处被安排的两个孩子,每天就像被黑暗笼罩,焦虑、压抑、喘不过气,最终分别在高二、高三那年先后退学。之后,两个孩子更是视她为仇人,拒绝和她沟通,每天摆烂在家。过度的在意,伴随而来的,往往是高期待、高要求、高压力。重负之下,孩子要么叛逆逃离,要么在沉默中爆发,而无论哪一种,都是对彼此的伤害。上海犹太母亲沙拉曾在她的教子书《特别狠心特别爱》中,一再指出:中国的父母,不是不爱孩子,不懂得怎么爱孩子,而是给孩子的爱太多。不懂爱的父母,不断在做加法,结果大人疲惫不堪,孩子痛苦不堪。《少年发声》里有这样一位妈妈,她从不把女儿捧在手心里,也很少照顾女儿的生活,只要女儿能做的事,她都放手不管。如今女儿初一了,独立又能干,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不用人操心。作家安娜·昆德兰曾说:“父母最成功的爱,不是把孩子留在身边,而是培养孩子独立,对孩子放手”。真为孩子着想,就不要替孩子做太多,向后退一步,孩子才能在磨炼中练就一双坚硬的翅膀,奔赴未来。美国明尼苏打大学儿童发展学院长达30多年的跟踪研究表明: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重要的并非是灌输了多少知识,给了多少指导。而在于帮他们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品质,如专注力、自控力、好奇心、责任感、勇气和自信心等。而这些品质的形成,恰恰需要父母放权,少说、少管、少要求、少担忧。就像华为天才少年张霁的父母,从不紧盯学习,而是尽可能给他机会去思考,选择;给他空间去试错、探索。所以,与其要求孩子按着你的规划成长,不如放权让他按着自己的想法成长。自己说了算的人生,才是孩子主动进步的源泉,也是孩子跌倒了能爬起来的动力。“与其每天都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孩子身上,试图掌控孩子成长的每一秒钟,做父母的不如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她爱读书,爱工作,并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的教育事业。看着妈妈努力上进的背影,女儿不需要管,也不用催,自己自觉学习。初三毕业后,女儿就独自前往英国求学,最后考上了牛津大学。对此,女儿感谢道:“我成长过程中,妈妈给我的时间不多,却做足了榜样。”父母与其过分关注孩子、做无用功,不如把心思和精力,多花在自己身上,不断学习和提升。不是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才叫用心,也不是把时间都投入到教育上,才叫负责。家有小男孩
我们为您推荐一个优质的育儿平台
男孩派(微信号:boy666dj)
养得好聪明又绅士,养不好费心又劳神。
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
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我们都懂。
家有男孩,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