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逼迫动物夜行?科学2024-01-15 14:01图片来源:pixabay 撰文 | 伊桑·弗里德曼(Ethan Freedman)翻译 | 仇艳菲 白唇西貒,形似猪,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通常在白天觅食水果和其他植物,然后在夜间睡觉。但巴西潘塔纳尔湿地的科学家发现,当天气变得异常炎热时,这些动物就会倾向于在夜间活动。这种行为灵活性能够帮助西貒等物种适应气候变化。相关研究发表在《生物热带》(Biotropica)杂志上。 “也许这些物种具有一定的复原能力,”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迈克拉·彼得森(Michaela Peterson,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说。这项研究发现,当气温较适宜时,即日平均最高温度低于约26.7℃,白唇西貒在下午最为活跃。天气稍热,它们便会把活动时间改到早上。一旦日平均最高温度超过约34.4℃,它们大多就选择在日落后出来活动。 许多研究发现其他物种身上也有类似的行为转变,包括巨型食蚁兽和猎豹。荷兰莱顿大学的生态学家米希尔·维尔德休斯(Michiel Veldhuis,未参与这项研究)表示,为了对抗炎热天气,更多地在夜间活动似乎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方法。 但此前这些研究只分析了短期气温波动会如何改变动物行为,也不确定是否将有物种会因进一步加剧的气候变化而永远倾向于在夜间活动。将活动时间变成夜间可能会带来巨大的代价——美洲狮等夜间捕食者经常捕食西貒和食蚁兽。维尔德休斯说,他想要试验捕食者是否会在每年最热的几个月里杀死更多的西貒。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生态学博士后夸西·雷恩斯福德(Kwasi Wrensford,未参与这项研究)表示,习惯了白天活动的动物可能会在活动时间改变后很难找到食物。 也许正是由于这些风险的存在,通常在白天活动的动物可能会尽量避免夜间活动。彼得森说,西貒优先将活动时间改到早上,只有在天气变得真正酷热难耐时,才会转为夜间活动。本文节选自《环球科学》1月刊“前沿”栏目。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球科学”。如需转载,请在“环球科学”后台回复“转载”,还可通过公众号菜单、发送邮件到[email protected]与我们取得联系。相关内容禁止用于营销宣传。《环球科学》1月新刊正在热卖各电商平台均有销售点击【在看】,及时接收我们的内容更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