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新华社在其微信官方账号发文《泽连斯基如何在地堡中治理国家?》,迅速被一些网友理解成这是官方对俄乌战争立场或政策转向的信号。其实,网友们关注央媒对俄乌战争报道的态度和措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自2月24日开战以来,央媒或官媒的口气,几乎就是俄罗斯官方或官方媒体的一致立场与口径。
基本上,俄罗斯总统新闻发言人、俄外交部与俄国防部怎么说,央媒或官媒就怎么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RT)、今日俄罗斯、塔斯社、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等俄方官媒怎么报道,央媒或官媒就怎么报道。尤其是战争爆发最初的那段时间,央媒或官媒上几乎是一水儿的“特别军事行动”。慢慢地,大约在一个月后,随着俄罗斯军队在战场上的惊人表现陆续被自媒体或外媒所披露,官媒上的“特别军事行动”,先是变成了“俄乌局势”,后来又变成了相对中性的“俄乌冲突”。到目前为止,把这场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残酷战争称为“俄乌冲突”,已经是“天花板。
俄乌战争?不可能这么说。俄罗斯“侵略或入侵”乌克兰的战争,更加不可能。
央视目前在直播中使用“俄乌冲突”的说法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当网友们在新华社的报道中发现了”入侵“一词,虽然是加了引号的,难免不立即产生一个疑问:如果不是浓眉的新华社变心了,就是官方对俄乌问题变调了。
不仅如此,有些网友注意到,这还是自开战以来,央媒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本人的一篇难得的正面报道。在一些挺俄爱普的媒体号上,泽连斯基的形象,经常是小丑、演员和将国家带入战争的罪人。所以,看见这篇报道,一些没太看懂稿件模样的俄粉普迷们感到诧异地问:为什么要去采访泽连斯基?实际上,仔细看看就知道,这是新华社转载的《参考消息》的一篇翻译文章。原文是西班牙媒体的人物报道。简单地说,这篇报道,是新华社转载参考消息的,参考消息是翻译西班牙媒体的。以濠哥的阅读经验,可以认为,西班牙媒体的原文中一定大量使用了俄罗斯与普京“侵略”或“入侵”乌克兰这样的措词。同样可以猜测,参考消息在翻译这篇报道的时候,已经对原文中的上述措词进行了多处修改,大大降低了原文对俄罗斯和普京本人发动战争的批评力度。但即便是这样,新华社在转载这篇报道的时候,还是对“入侵”一词加了引号,仅表示是原文使用了“入侵”一词。但即便是这样,由于过于罕见,新华社在报道中出现了“入侵”一词,还是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有意也好,无意也好,一些网友迅速将新华社报道中使用的“入侵”,导向了官方对俄乌问题的立场转变。就像官媒在报道中最早使用了“马某”涉嫌网络犯罪一事,造成某知名上市公司市值暴跌10%一样。即便央媒后来改成了“马某某”,也是于事无补的。莫名其妙的伤害已经形成。
坦白地说,几乎在第一时间,濠哥就认为,网友们误读了新华社的这篇报道。新华社在报道中使用带引号的“入侵”,什么也说明不了。尤其不说明官方立场有什么变化。怎么能变呢,必须不动摇才对啊。就像清零不动摇一样。濠哥5月3日的朋友圈及与参考消息美编的对话
尽管如此,在这篇报道引发争议之后,新华社的这篇报道被发现进行了修改,还是让濠哥感觉不适。经网友分享和濠哥查阅,这篇稿子的确改了——新华社对已经发表的稿件进行了修改,将【这是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修改为“这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本来你不改也就过去了,没人会一直纠缠着你大社不放。但是一有议论你就马上把原文修改了,反而证明以前你做错了。本来人家还不知道你究竟是啥立场,你这一改,反而把自己的鲜明立场给暴露了。就是亲俄亲到了是非不分的地步啊。第二个不对之处在于,这是一篇转载稿,你转载别人的文章还修改了人家的原文,征得人家同意了吗?就算参考消息是新华社旗下的子媒体,你当老大的转载和修改老二的文章不用事先征得同意,但,问题是,这是一篇参考消息翻译自西班牙媒体的文章,你翻译外国媒体的文章还擅自修改和扭曲了原文的意思,尊重原创了吗?符合新闻操守吗?泽连斯基在基辅地铁站内召开新闻发布会(乌克兰总统办公室网站)最近几天,中美正在发生一场口水战。
在5月5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日前,美国国务院官网发文称,中方官员和媒体传播放大俄方涉乌“宣传、阴谋论和虚假信息”。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发言人赵立坚回答说:
我注意到中国驻美国使馆已经就此作出了回应。美方指责“中国协助俄罗斯散布虚假信息”,这本身就是再典型不过的虚假信息。美方罗织演绎出这样一篇文章,再次印证了美国是当之无愧的最大谎言制造机。美方那么说,中方这么说。真应了我们平时经常反击美国人的那句话:一个巴掌拍不响。
新华社的这篇稿子引发的争议以及后来发生的修改原稿事件,算是一个样本吧。
只是可惜了乌克兰,明明自己在遭受炮火之下的苦难,还莫名其妙地在异国他乡被辱得声名扫地。这都哪跟哪儿啊!
乌克兰战争专辑:乌克兰战争真相真情
乌克兰战争专辑:美俄争夺乌克兰大战
乌克兰战争专辑:俄乌战争与中国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