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国际法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国际法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其他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既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长远所需,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加强学科建设,办好法学教育,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机制,早日培养出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全面深刻认识涉外法治建设、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


国际法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华东政法大学于1985年建立国际法系,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成立的国际法学术研究和教学机构之一。

1996年,我校国际法专业成为司法部重点学科。

1998年,我校国际法专业成为华东地区第一个法学博士点。

2003年3月,国际法学院成立。

2004年,与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签署联合培养本科生合作协议,沪港交流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开始招生。

2007年,被列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第五期)建设计划。

2008年成为教育部“开放型国际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国际法学院有着光荣的办学传统,学院前身国际法系曾被授予“上海市模范集体”“司法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1994年,被上海市教卫党委确定为基层组织建设“凝聚力工程”试点工作单位之一。

目前,学院设有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航运法四个教研室,并设有国际法研究中心、WTO研究中心、外国法查明研究中心、军事法研究中心、欧盟法研究中心、国际投资法研究中心、国际税法研究中心、国际航运法律研究中心、国际航运与海商法研究中心、上海国际航运法律研究中心、交通海权战略法治研究所、 “一带一路”战略与法律外交研究中心、人权与人道主义法研究中心、上海市红十字青少年国际人道法传播与研究中心、政府规制改革国际协调研究所、全球公域治理国际法律与政策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以及国际模拟法庭竞赛俱乐部、青年国际法沙龙二个学术机构。2023年,国内高校首家国际调解研究中心成立。

1999年,国际法学院资料室被联合国指定为“联合国文件收藏图书馆”,每年从联合国获得最新的国际法论著和资料,部分为托存。目前,共有藏书4496册,期刊4892册,其中中文类图书683册,西文类图书3322册。中文类主要机构当年决议和年度报告2834册,西文类主要机构当年决议和年度报告会议资料4000册。学院设科级负责人岗位一名,管理运营“联合国文件收藏图书馆”,所有资料均按《中国图书分类法》分类,开架阅览。

国际法学院拥有“国际法模拟竞赛综合实验室”、“国际贸易争端解决实验室”2个实验室,可开展模拟竞赛、远程视频会议、远程教学,具有录播、互联网直播、同声传译等功能。目前,日常维护和管理统一由教务处实验中心负责,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国际法学院师生有优先使用权。

长期以来,学院以国际法学、军事法学为主干,依托上海的地缘优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学科融合,拓展专业面向,培养在国际组织、政府机关、司法部门、法学教育与研究机构、对外贸易、投资、金融、证券、保险、海事、海商以及涉外律师、涉外仲裁等领域从事专业服务的开放型、外向型、复合型高端涉外卓越法律人才。

截止到2023年12月,学院共有在编教职工58人,其中教授9人、研究员1人、校聘教授1人、副教授18人、讲师4人、助理研究员10人、思政教师9人(含1名副教授)、管理教辅人员7人。专业教师全部具有海外进修或攻读学位经历,其中有9人入选上海市涉外法律人才库专家,1人入选上海市教育法学人才计划。 

学院设有1个法学本科专业,2个硕士点、1个博士点。2023年,全日制在校生1941人(本科生占比72.08%)。在全日制本科生中,平行班学生1261人,沪港交流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学生194人。硕士生484人、博士生58人。

2021年6月,根据学校研究生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安排,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职能划转各相关学院。目前,国际法学院法律硕士包括:法律(法学)国际法与涉外法治方向、法律(非法学)国际经贸法律实务方向,法律(法学)涉外律师方向,法律(法学)国际仲裁方向。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决策部署,加强高层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教育部和司法部于2021年2月4日发布教研司[2021]1号文件,批准华东政法大学等15所高校举办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研究生培养项目。作为执行单位,学院在顺利完成2届涉外律师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基础上,2023年继续招收19名涉外律师专项硕士研究生学生。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决策部署,加强高层次紧缺人才培养,教育部办公厅和司法部于2022年7月28日发布教研司[2022]5号文件,批准华东政法大学等20所高校举办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国际仲裁)研究生培养项目。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司法局的统一部署下,我校联合复旦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与上海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就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国际仲裁)研究生培养项目签订《上海市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国际仲裁)项目联合培养合作协议》。高校与仲裁机构共建共享,以多对多模式共建课程、共享师资、共编教材,实现学分互认,共同推进上海国际仲裁法治专门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2023年,学院迎来第一批共20位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国际仲裁)研究生培养项目新生,并试点“2+1导师制”培养模式。

2021年,学校组织申报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并获得批准,实现了华政国家级研究基地零的突破。《“精专跨通”卓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018年,学院国际公法教研室党支部被遴选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19年,国际公法教研室党支部获“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20年,国际公法教研室党支部申报的《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国际法律人才培养创新》成为上海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市级示范项目(全市35个示范项目上榜)。张磊教授主讲的党课《历史就在身边,使命来自传承》入选中共上海市委“四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四史”学习教育线路党课推荐名单,这是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唯一入选的党课。2021年,国际公法党支部获评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党史学习教育“党支部建设示范点”,《国际公法》课程入选上海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的示范课程。

2019年,国际经济法党支部获评华东政法大学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单位;2021年,国际经济法党支部获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立项。

2020年,国际私法党支部荣获上海市教委工作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并获评校示范教职工党支部创建项目。2018-2022年,国际私法教研室专业教师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2项,国家级项目10项,其中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1项;发表科研论文280篇,其中发表B级以上权威期刊论文10篇、A级顶刊2篇;获校级以上科研奖励4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8项;教师的专业能力不仅体现在科研上,而且还注重将科研转化为教学并向政府机关、实务部门延伸,成果建议得到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或被政府机关采纳录用32次(项),产学研用能力得到有效发挥。

学院始终将“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毕业要求之一。2018年至2020年,在“通识主干课”中要求本科学生必修《法治精神与专业养成》课程。从2021年起,“通识教育必修课”增加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

三门专业核心课程《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学》以及《国际反垄断法》《国际商事仲裁法学》等5门课程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国际经济法》《国际税法》《国际商法》是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国际私法》课程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学院国际公法课程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牢固掌握各项国际法基础知识,构建系统的国际法专业知识体系,进而具备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分析和应对国际现实中的重大法律问题的能力。着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充分理解并认同我国践行国际法的具体实践的基础上,提升以国际法为依据捍卫国家主权和合法权益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团队始终紧紧围绕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合法权益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参与国际法治进程、推动实现国际法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典型)为核心的负责任大国使命感加强学生对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感性及理性认同,塑造学生以己所学为推动实现国际法治提供智识(作为“世界公民”)的责任感。

学院国际私法课程的教学在坚持国际私法原有的管辖权、法律适用和判决承认执行三大板块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完善了对国际管辖权问题的讲授,并特别加强了对美国长臂管辖权制度的批判。课程紧密结合国家对外法律斗争战略,向学生传授应对美国和西方长臂管辖权的知识技能。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国际私法知识维护国家司法主权,平等保护各国当事人合法权益,坚决抵制美国法律单边域外适用,反对美国次级经济制裁和长臂管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018年,《国际公法》课程获评上海高校优质在线课程,并于2021年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上海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

2020年,《国际私法》课程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22年,《国际私法》课程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林燕萍教授入选 “上海高校示范性本科课题课堂”建设暨首届教学展示交流活动课堂示范人。

2020年,《国际经济法》课程获评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优质在线课程),并于2023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一流课程)。

2019年,《世界贸易组织法》《海商法》课程获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

2020年,《国际税法》课程被评为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示范性全英语课程)。

2021年,《国际商法》课程被评为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线下课程)。

2022年,《国际商事仲裁案例研习》课程获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线下课程)。

2022年,《外层空间法》课程在第四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中获“设计之星”奖。

作为国际法专业核心基础的《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课程从原先的双语课程全部转变为全英语课程。同时,《国际商法》《世界贸易组织法》《国际航空法》等国际法细分方向的课程也采取全英语教学的方式。沪港交流卓越班本科生更增加了《香港知识产权法》《普通法制度法律方法》《保险法》等全英语课程。

截至2023年,学院相继建成15门本科在线课程,包括《国际公法(双语)》《国际经济法(双语)》《国际私法(双语)》《国际商事仲裁(双语)》《国际海商法(双语)》《国际模拟法庭(双语)》《国际经济学(全英语)》《国际商法(全英)》《国际税法案例研究(全英文)》《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国际投资法》《国际商事仲裁案例研习》《国际税法》等。其中,双语和全英语课程占比达到60%。

在实践课部分,学院本科学生增加了“实践选修课”新模块,包括《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基本技能》《涉外民商事争议解决案例研习》《国际航空法案例研习》等新颖和优质的课程,学生须从该模块的课程中修满11学分。

自2019年起,学院启动案例研习课,包括《国际经济法案例研习》《航运法案例研习》《海事审判精品案例研习》《国际商事仲裁案例研习》《国际贸易法案例研习(英汉双语)》等。目前,《涉外民商事争议解决案例研习》《国际公法案例研习》《国际海商法案例研习》《国际航空法案例研习》等案例研习课在建设过程中,为进一步完善学院案例研习课的课程体系,为培养学生国际法学科专业兴趣提供了有益途径。

基于法学属于社会实践科学的属性,学院开设的各门课程融入了实验教学内容。代表性课程如《JESSUP国际模拟法庭竞赛课程》《VISMOOT国际商事仲裁模拟比赛课程》《国际贸易争端案例分析与模拟法庭竞赛(全英语)》《国际模拟法庭(双语)》等,授课方式以模拟竞赛、模拟法庭为主。

2020年起,学院新增9门新兴交叉课程,分别是《国际法治与中国法律外交》《世界海难中的法律》《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与法制建设》《战争法律与人类文明》《卫生法下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全英语)》《金融与国际法:原理、案例(英汉双语)》《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化、专利池与诉讼(全英语)》《地缘竞争中的国际贸易与国家安全法律规制》《投资印度与安全合规法律实务(英汉双语)》。

为了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国际经济法》教学团队还积极开展“虚拟教研室”建设,并在2022年入选首批校级虚拟教研室建设培育项目。目前,《国际经济法》教学团队已与联合国训练研究所、新疆喀什大学、新疆理工学院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国际经济法》虚拟教研室建设。

近年来,学院还开设了一系列前瞻性较强的选修课,如《地缘竞争中的国际贸易与国家安全法律规制》《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与法制建设》以及《国际争端解决机制比较》(全英语)等;此外,学院还邀请美国德克萨斯大学Irene Calboli教授开设《时尚法》(全英语),邀请荷兰莱顿大学Steven James Truxal教授开设《国际航空法》,邀请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Dmitry K. Labin教授开设《国际能源法》(全英语)等。

在2022年夏季学期,学院与国际商会合作开设 “国际商会涉外法律人才实务软技能青训营”,邀请来自国际商会、美国国际法学会、律师事务所和公司等组织的法律实务工作者讲授本专业的实务前沿问题。

2020年学院与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培训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在讲习班课程、实习项目、师资交流等方面建立合作。2021年、2022年、2023年持续举办 “全球青年论坛”,每年分夏季班和冬季班,每次讲习班授课60个学时。

《国际公法》课程的本科授课教师共有7名教师。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市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李伟芳教授获得“普通本科教育市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国际私法》课程的本科授课教师共9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2人担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1人担任常务理事。

《国际经济法》课程的本科授课教师共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9人,讲师1人。

《海商法》课程的本科授课教师来自国际航运法律教研室及国际经济法教研室,共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

《国际商事仲裁》(全英文)课程的本科授课教师为李晶副教授,在(沪港交流)涉外卓越班中为必修课。其它本科学生采取中文方式授课,为限制性选修课,其中授课教师教授1人,副教授2人。

2019年,杜涛教授的《国际私法原理》和林燕萍教授的《信息素养与法律文献检索》分获校2019年校级优秀教材奖二等奖。林燕萍教授主编的《国际私法学》(修订)获得2019年校级本科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立项。

2020年,林燕萍教授主编的《国际私法学》(修订)通过2019年校级本科规划教材建设项目中期检查,并被认定为2020年校级本科规划教材(《新编国际私法学》)。此外,国际公法教研室获学校推荐,参与申报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奖。

2021年,杜涛教授的《国际私法原理》、王虎华教授的《国际公法学》以及张泽平教授的《国际税法》被确定为2021年校级本科规划教材建设项目;林燕萍教授主编的《新编国际私法学》通过本年度校级本科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结项验收。

学院《国际公法》教学团队获上海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市级示范项目、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国际私法》教学团队获“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学院教师多次受邀于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属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班、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青椒问道”课程思政专题研讨论坛等就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实践作汇报、交流、展示。此外,学院教师还曾获“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课程思政教学展演活动(经管法组)特等奖、“智慧树杯”课程思政示范案例教学大赛(本科教育赛道)二等奖、华东政法大学教师教学竞赛(课程思政组)一等奖;主持“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项项目(重点推荐)。

长期以来,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海外实训项目。自2003年起,每年组队参加国(境)内外近10项高层次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并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赛。曾获“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冠军、“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中国赛区冠军等。学院二年级以上本科生每年都有被选送到国外或境外大学交流学习、实训的机会。

2016年,学院与捷克布拉格大学合作建立起海外实训基地,开展8周海外实训,实训单位主要是捷克和其它欧盟申根国所在的国际律所、跨国公司等。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和法律相关的律所或者公司法务部,这其中不乏一些国际知名的律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如PWC、Clifford Chance、Dentons、Siemens、UniCredit等。截至2023年,已有4批学生赴布拉格开展海外实训。

2021年,学院与马来西亚梁潘黄律师事务所(JLPW)签订合作备忘录,选拔学生线上实习。

学院现与十余家单位签订校外教学基地合作协议,包括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上海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普陀区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庭、上海市律师协会等,为学生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岗位。

2023年,学院启动涉外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双百工程”,首批校外导师受聘,首批校外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签约。



长期以来,学院着力构建立体开放式办学格局。2018年,香港太平绅士,华孚石油有限公司、合孚行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慈善组织“仁爱堂”前主席,香港铜紫荆星章及荣誉奖章获得者杨咏曼女士设立“杨咏曼卓越奖学金”以支持我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学院是 “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合作局司法协助研究基地(华东政法大学)”,与国际主要律师组织环太平洋律师协会签订合作协议,是海南国际仲裁院上海仲裁员联络处,并与上海金融法院、上海海事法院、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临港法律服务中心、苏州高新区法律服务中心等多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

学院积极构建学院与校友发展共同体,2018年成立国际法学院校友会并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保障机制。学院与校友在教学科研、人才引进、社会服务、资金募集、校企合作、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覆盖本硕博的院设奖学金已达7类,协力打造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格局。2023年,学院正式上线“国际法校友会”微信公众号并进行了第二届校友理事会改选工作,产生了新一届校友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秘书长、副秘书长及理事人选。

未来,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为统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机制,做好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储备,创新培养模式,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队伍,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夯实人才支撑。



供稿||国际法学院

排版||刘慧

责任编辑||程勇

这是国际法人第2864条推送。

请为我们点赞!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关于半导体人才培训,杨光磊的看法科普第51期 | 美国法学名师介绍(19)立法学《歌德堡变奏曲1467》新闻第88期 | 完善涉外法律体系,中国首部《外国国家豁免法》要点浅析抢匪和银行【周末综艺会10期】唱《秋夜》晒秋图》关于智慧校园全光网建设的探讨与实践——以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全光网覆盖为例工业界的AI变革:卡奥斯工业大模型如何成为最优工艺的探索者罕见靶点新药井喷,肺癌难治人群迎新突破中国商业航天开拓者:零重力实验室的探索与成长之路我们用尽全力培养的,可能是一个“狭窄”的孩子中国城市发展的前沿探索与实践【我为师生办实事】系列一:关注教育助困奖优,积极支持学校人才培养(奖助学金、奖教金篇)大Batch训练大语言模型的探索与实践无题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腾讯音乐娱乐集团:2023音质AIGC的应用与实践报告【就业】上海政法学院招聘高层次人才20名,专业技术人员23名谷歌发布Gemini,负责人:原生多模态大模型是AI「新品种」,正探索与机器人结合Flink 十周年专访莫问:存算分离 2.0 架构的探索与展望全文 | 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与实践白皮书1999级校友马玮玮荣获2023年度法治人物!​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涉外法制建设 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学理论与实修的区别 | 学佛的两种境界:学理论与实修 之五《第八个嫌疑人》:事件电影的探索与困境新法EB5避坑系列|选择优质项目的方法论与实践(赠投资安全手册)平安银行:云原生转型背景下的质效探索与思考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涉外法制建设 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美好新居住:贝壳碳中和的思考与实践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团委举办“走入军营”主题活动国际法学院举办段和段律所2024年校招宣讲会暨数字时代下法学生职业规划讲座一个月带你手撕LLM理论与实践,并获得面试or学术指导!百度搜索exgraph图执行引擎设计与实践从米莱到张维迎:如何评价美西方培养的经济学家们?《一声佛号一声心》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