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我们用尽全力培养的,可能是一个“狭窄”的孩子

我们用尽全力培养的,可能是一个“狭窄”的孩子

公众号新闻

本文授权转载自:夏林的人生系统课


孩子们现在的生活似乎非常美好。


食物,应有尽有,还要营养美味。


书籍,各种题材,还要担心他们不喜欢看。


活动,丰富多彩,只要你想,就能拥有。


父母除了认真工作尽力提升生活条件以外,还要经常去反省自身,争取做一个更好的爸爸妈妈。


孩子们的世界似乎是一片辽阔,广阔无垠的天与地在等待着他们奔跑。


但在这些背后,其实,你可以看出一种悲哀——他们生活在狭窄之中


图源《侧耳倾听》截图



空间的狭窄



想象一个孩子,他/她早上起来,去干嘛?


周一到周五,自然是去学校上学。


周末呢?可能是去上兴趣班,或者在家做作业。


幼儿园和低年级可能会出去玩,中高年级随着课业的增加,这样的机会相对就减少了。


无论是在家,还是在某个教室里,他们大多数时候只能在一个固定不变的空间里。


傍晚的时候,孩子能去干嘛?


放学后,孩子们可能呆在学校上托管班,或者回家做作业,又或者上兴趣班。


孩子们能去的空间,能有几个?


可能有的人会说,不对啊,我也经常带孩子们出门的啊,我每周都要带孩子浪一浪,这里走走,那里逛逛。


但可惜的是,这只是偶尔的走一走啊,这些地方,孩子就像一个游客一样,走马观花。


他们所熟悉的空间,只有那几个地方而已。


而且,每个空间,都是四四方方的,墙壁,窗户,无论装饰得如何美丽,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狭窄。


而与之对应是,则是辽阔,和熟知。


上周我跟先生讲起自己小时候,门口有四条路:


往左走,会一条巷子,可以穿过不同人家,顺便叫上同学一起去上学,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很多条小道分散开来,哦,哪怕到了小学,还是有无数条路延伸下去,只要你愿意,继续走吧,继续走吧,你会发现有山,有水,一条路上躺着一条蛇……


往右走,则是开启购物之旅,最近的路口有个小卖部,再远一点有位老爷爷开了一个店子,在那可以买包子糖果,再远一点,就是我们村子里的繁华地带了,什么都有的买,还可以去医院,去溜冰。如果再继续往前走,会穿过好多村落,走上两个小时,就能到外婆家了,外婆家再过去,还是一个无限的世界。


往前走,会经过很多菜地,各个季节冒出不同的蔬菜瓜果,然后路过一汪池塘,穿过一条小河,穿过一片片稻田,来到山上,山上树木众多,可以摘野菜野果,是个天然乐场。但可不止这座山啊,你还可以翻过这座山,嘿,猜怎么着,你来到了另一座山。


往后走,是一个小山坡,也有很多人家,继续往前走,就是将来要读的中学,你如果不在这里停留的话,可以继续往前走,又有无数村落,惊奇的是,这条路,也能走到外婆家。


每一条路都可以走下去,无限地走下去。


图源《侧耳倾听》截图


而且我熟悉它们,用我的整个童年时光,用我无数次的漫步来熟悉了它们。

什么叫熟悉一个地方?

文笔好的人,你能写出这里的细节。

文笔不够好也没关系,你的梦会告诉你,因为在你的梦中,你飞起,你嬉戏,都会按照这样的路线走。

现在的孩子们有这样多的路线,和这么熟悉的程度吗?

当我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某种程度上,我是为孩子感到遗憾的。

我遭遇过好多困难,遭遇了诸多挫折,但这些路给了我一种“空间无限”,包括但不限于:

路是会无限延伸的;

这条路不好走,走另外一条;

柳暗花明又一村;

每条路上都有好多有意思的东西;

……

图源《侧耳倾听》截图


时间的狭窄



孩子们不仅拥有的空间是狭窄的,他们拥有的时间也很狭窄。

想象一下,孩子们的一天,能用来做哪些安排?

可以用来学习;可以用来看短视频、电视剧或者玩游戏;可以用来上兴趣班......

表面上看,似乎各种可能性都有。

然而,他们真的拥有时间吗?

每一天,都有24小时,假设一个孩子,需要休息8个小时,那么这一天,他/她就会拥有16个小时。

这16个小时,真的是属于他们的吗?

大概不能吧,功课的完成,就要花掉至少10个小时了(早上8点到晚上6点在学校),接下来,还要上一上兴趣班,还想看一看电视或者玩一把游戏。

假设,哪天放了假,放了长假,这16个小时,还是不属于他们。

总有学习要去完成,总有事情等着安排,总有任务等待完成。

这一代孩子的时间感,应该是碎片的,紧凑的。

他们的心理状态又应该是怎样的呢?自得的?饱满的?

我觉得这样的要求,很难实现。

当整个社会都进入了快时间,冲刺时间的时候,孩子又怎能置身事外!

记得小时候,我很喜欢周末。

周末,我可以搬着一张桌子去阳光下写作业,也可以出门去散步爬山。

整整一天,都属于我。

我还会走很长很长的路去外婆家,外婆家有个后门,刚好对着一片青山,我搬了个板凳对着后山发呆。不管谁来了我都不搭理。

图源《侧耳倾听》截图

我很孤单,我很贫乏,但我是一个有着自己时间的人。

我会受伤,会难过,但在这个“自己时间”里,我可以慢慢治愈自己。

孩子们有这样的“自己时间”吗?那种可以自己随意安排,无所要求,无所期待的时间,他们是否拥有?


人与事的狭窄



某种程度上,孩子们要面对的人与事,其实已经够繁多了。

每天有那么多课要上,每节课的老师也都是不同的人。

平常还能参加各种活动。活动上又会见识到不同的大人,不同的孩子。

但他们又了解谁的生活呢?他们又倾听了谁的心路呢?

没有。

他们可能不认识对面的邻居。

他们可能从没有安静地坐下来,听一个认识的阿姨讲她的人生故事。

或者听一听亲戚朋友的烦恼,以及最后到底是怎么解决的。

他们遇到的人,都是一段一段的人,没有一种完整的呈现度。他们做的事,也都是一段一段的。



那种将一件事情,从头到尾做完成,就像经历一种昆虫的春夏秋冬,看一朵花的四季绽放与凋谢,或者坚持栽下一棵树,用好几年的时光陪着这棵树长大,类似这样的经历,反而难得拥有。

一个兴趣班上了一段时间,不感兴趣了,换一个。

一个老师教了一段时间,换一个。

参加一次策划完美的活动,然后是下一场。

这样的狭窄,让孩子们很难看到一个人的全貌,了解一件事情的全程。

可我们对面的人,完全不是一个单一体。

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个体。


一定有表现不错的地方,一定有固执的地方,一定有自己的这种那种烦恼。


最近放松的时候会看一本书《俗女养成记》,作者回忆自己的童年。阿嬷喜欢唱“唱歌来解忧愁,歌声是真温柔,查某人(女人的意思)有自己的愿望”。阿嬷让她去买东西,遇到头发烫成大卷的老板娘,阿嬷让她去买面,面摊老板会叮咛:“别烫着手!”平常街边遇到的阿姨,居然会在校庆上跳青春活力的舞蹈。


《俗女养成记》

好多生动的人,他们不完美,不厉害,就是平平凡凡地生活着。

《万物既伟大又渺小》,这是我今年看的一部英剧。

《万物既伟大又渺小》

追剧的过程中,我和先生感慨:这部剧看着让人很放松,这里面人与人的关系很舒服。

怎么个舒服法?就是你知道,对面这个人,有这种那种的bug,但他是会调整的,会成长的。

你不会期待这个人完美无瑕,你也不会害怕弱点和不足。

但在生活中,当我们都没有足够时间去了解更多人,更多完整的人时,你可能只看到了他们“光亮”时刻,而看不到他们的沮丧时刻、调整时刻、振作时刻。

如果孩子们都看不到完整的人,当他们面对自己的沮丧时刻时,又怎么能够知道自己也会有调整时刻,振作时刻,光亮时刻,或者再次沮丧时刻呢?

如果孩子们不曾经历过一件又一件完整的事,怎么能知道世间的事情就是有可能让你失望,再给你来一点惊喜,然后又埋伏了点新可能的诸多过程组合呢?

未曾经历过“他人全貌”和“全程事件”,这也是孩子们不得不面对的狭窄。


选择的狭窄


最后,便是选择的狭窄。

很多时候,我们非常清楚的知道,培养孩子,应该是培养一个自由的人。

但同时,我们似乎又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状况——我们好像没有选择

选择做作业,这是选择吗?没有选择啊。你就是得做作业啊。

选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选择吗?也没有选择啊。你必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对孩子们来说,你必须成为一个考上大学的人,而考上大学的前提,是你成绩得优秀啊。

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们拥有自己的美好人生。

而什么是美好人生呢?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立足社会。

所以,父母也没有了选择。

当父母别无选择,孩子哪里又能有自由的选择。

当孩子根本就没有选择的自由,他们清楚地知道,他们只能优秀,只能往前冲。生活在只能优秀的狭窄,而失去了“其他可能”。

图源《侧耳倾听》截图


最后


以前看书,知道最基本的视角有两种:

鸟的视角;虫的视角。

飞鸟飞过天空,看万物逻辑与自然。

虫子生于一隅,仔细打量眼前一物。

孩子的养育,我们可以从虫的视角去看父母的问题、孩子的问题。

但我们也可以从鸟的视角,去分析整个社会的问题。

不是为了去责怪谁,而是为了找出更好的可能。


作者丨夏林,武汉大学哲学硕士
题图丨图源《侧耳倾听》截图
来源丨本文授权转载自:夏林的人生系统课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李玫瑾:要想养出一个贵气、有教养的孩子,首先养好这一点~习惯性的沉默,可能是一种操控手段小说:A Video的传说 2历史不是叫我们哭的,也不是叫我们笑的,乃是要求我们明白它的成绩是一时的,但生活能力是一辈子的,父母一定要从小教孩子做家务的能力民国人,原来是个正常人格passport, 看来,到死也只能站在递申请的等候队伍里了。长大后第一个养的孩子是自己培养个“厚脸皮”的孩子,往后的路会更容易走一些你以为的孩子的性格缺点,很可能是他幸福和成功的外挂最怀念芒格的,可能是中文互联网空心病?抑郁轻生?教育内卷下,我们该如何培养有幸福力的孩子?“我们拼尽全力,成为二本学生”小心,别花了很多钱,却把娃养“窄”了知识工作者的终极梦想,可能是拥有一个“第二大脑”亚当·图兹:我可能是一个“异端”历史学家“美国正在尽全力阻止中国获得算力”被传统文化滋养的孩子,灵气逼人!特斯拉----短线或仅作壁上观旅美散记(26):花开花落都美丽​李玫瑾:要想养出一个贵气、有教养的孩子,首先养好这一点清华教授:父母最大的成功,是有能力培养一个拥有幸福感的孩子一不小心,闯入北美最大的野牛群lululemon的最新报告,可能是一份社群运营参考搞定通识教育,培养一个“有见识”的小孩,少不了这些好看的高质量杂志,适合0-15岁!花6000万养的孩子,怎么就跌破了发行价?国际法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每一个“阅读困难户”的孩子背后,都有抓耳挠腮的家长24年前,一位科威特公主买下了我们有42个卧室的祖宅,如今,我们拼尽全力买了回来!冠脉造影无狭窄,患者为何总是胸闷胸痛?“元凶”可能是他!好文回顾 | 你是想要一个“伪学霸?还是想要一个“真自控”的孩子?抑郁?自杀?自我否定?教育内卷下,我们该如何培养有幸福力的孩子?总在周五晚上暴饮暴食,可能是“情绪化进食”的征兆外交部:尽全力保障中国公民和机构的安全50%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如何培养有幸福力的孩子?你的手机摄像头可能是歪的,又一个抽奖项目诞生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