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总在周五晚上暴饮暴食,可能是“情绪化进食”的征兆

总在周五晚上暴饮暴食,可能是“情绪化进食”的征兆

公众号新闻


来源:简单心理Uni(ID: jdxl-uni)


又到了周五晚上,辛苦上了一周班的你,是否有为自己安排一顿美味大餐犒劳自己呢?

但有时,你是否会发觉自己由于负面情绪过多而大吃大喝,之后再陷入无尽的自责当中?

在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聊聊这个概念:情绪化进食。


什么是情绪化进食? 

你是否经历过:

在抑郁、焦虑、生气、愉悦、无聊的时候吃下更多的食物

有的时候明明已经吃饱了,却还想再吃一点

在饥饿的时候对食物有特殊的偏好,比如甜食、炸鸡或啤酒

在某项工作或者学业顺利完成之后,用食物来奖励自己 


如果你有过以上这些心理历程,那么你可能确实存在情绪化进食的情况。

根据学界定义,情绪化进食是“个体发展出来应对负面情绪的不良策略, 是一种饮食失调行为”(Faith, Allison & Geliebter, 1997)。


研究者还发现,该行为不仅会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其与积极情绪也有关,但消极情绪与进食障碍具有更强的相关性。

最新研究表明,情绪化进食的成因较为复杂,情绪化进食者处于负面情绪状态时会增加食物的摄取量,但在受到食物信号的刺激时也会暴饮暴食,“情绪化进食”可能无法全面定义进食者的饮食行为(Peggy Bongers, Anastacia de Graaff , & Anita Jansen, 2015)。

所以说,我们不仅在不开心的时候吃,开心的时候也吃,但是不开心时如果进食过度,就会导致我们的负面情绪升级,导致恶性循环,并影响身心健康。

我看到常常有人问,我这样吃正常吗?我是不是得了暴食症?那我们看看情绪化进食和进食障碍的区别是什么。

DSM-5(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对神经性贪食症的诊断标准是: 

● 反复发作的暴食
● 反复出现不恰当的代偿行为以预防体重增加。例如自我引吐,滥用泻药、利尿剂或其他药物,禁食或过度锻炼等
● 在3个月中,每周至少有1次暴食和不恰当的代偿行为同时出现
● 自我评价受到身体体型和体重的过度影响
● 该障碍并非仅仅出现在神经性厌食的发作期
DSM-5中对暴食症的诊断标准是:

在一段固定的时间内进食,食物量大于大多数人在相似时间段内和相似场合下的进食量。暴食发作与下列3项(或更多)有关:

● 发作时感到无法控制进食
● 进食比正常情况下快得多
● 进食直到感到不舒服的饱腹感出现
● 在没有感到身体饥饿时进食大量食物
● 因进食过多感到尴尬而单独进食
● 进食之后感到厌恶自己、抑郁或非常内疚
● 在3个月内平均每周至少出现1次暴食
暴食与神经性贪食中反复出现的不恰当的代偿行为无关,也并非仅仅出现在神经性贪食或神经性厌食的病程中。

暴食行为可以分为客观暴食和主观暴食:一次性吃很多的食物属于客观暴食,而只是吃了一小块蛋糕却觉得自己暴食的行为属于主观暴食。

长期存在情绪化进食会导致一些身心疾病,如损伤肠胃系统、肥胖等,这样的后果将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所以很多时候情绪化进食和抑郁症也是捆绑在一起的。

部分不了解情绪化进食的人可能会感到疑惑,是什么导致他人患上这样的心理疾病呢?实际上,进食障碍是精神类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一种,需要接受专业干预、治疗,而情绪化进食是进食障碍的易感因素之一。



理论解释: 我为什么会这样?

对于情绪化进食的发病原因,心理学一共有四大理论解释,分别是:情感调节理论、抑制理论、逃避理论和身心理论。

 情感调节理论 

情绪化进食者由于缺乏足够的情绪调节能力,把过度进食行为作为一种情感宣泄、缓解负面情绪的方式而滥用。

 抑制理论 

情绪化进食是节食产生的负面影响在个体抑制自己的饮食时更有可能在消极情绪的条件下引发过度进食行为。

 逃避理论 

个体如果对自己有严苛的要求或者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更有可能在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挣扎进而产生自我厌恶的负面感受而情绪化进食是个体把威胁到自我意识的刺激转移到食物这种愉悦的刺激上的一种调节行为。

 身心理论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会影响人体中五羟色胺的合成,由此,情绪化进食可以短暂地缓解焦虑情绪。




情绪化进食和什么有关?

首先,情绪化进食往往受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外部刺激(触发因素)的影响。生物因素包括情绪易感、易胖体质、家族遗传史等等。

情绪化进食大多数时候是一个预警信号,但它也可能作为其他精神疾病的一种症状表现而存在:

● 进食障碍: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厌食症-暴食、清除型、暴食症
● 边缘型人格障碍:情绪极端波动,冲动行为中可能会出现暴食行为
●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期的冲动行为中可能伴随暴食行为
● 重性抑郁障碍
● 焦虑障碍
暴食障碍会与一些精神疾病共病,这一点与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相似。最常见的共病疾病有双相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除此之外还有相对少见物质使用障碍。
多元的应对方法

针对情绪化进食的干预,一般会采用以下几种训练方式和心理疗法:MB-EAT(基于正念的进食意识培训)、CBT(认知行为疗法)DBT(辩证行为疗法)、ACT(接纳承诺疗法)。

 MB-EAT 

MB-EAT(基于正念的进食意识培训)是一种团体干预措施,涉及正念培训、正念进食、情绪平衡和自我接纳四个部分。在随机对照试验中,MB-EAT被发现可以改善暴饮暴食、减轻体重、改善抑郁等问题。

 葡萄干正念训练 

葡萄干正念训练共十分钟左右,也就是说,让我们用十分钟去吃一个葡萄干。

然而正念并不是为了让你吃得那么慢,而是为了让你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此时此刻,放在你即将要吃的食物上,让你的触觉、视觉、嗅觉、味觉等多中感官参与进来,让你在吃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满足感,并且慢下来,这样身体的饥饿信号会慢慢被唤醒。

有的人原本以为自己对特殊食物有偏好,通过正念练习,可能会发现身体其实并不喜欢那些油腻的食物,从而改变我们对食物的看法和进食的方式。

 CBT 

CBT(认知行为疗法)认为认知、情绪、行为是会互相影响的。对CBT来说,情绪化进食和其他有问题的进食行为是通过适应不良的行为和认知来维持,行为和认知都应该作为改善目标,进而改变由情绪引发的进食行为。


 DBT 

DBT也适用于情绪化进食,因为它更强调情绪管理,情绪化进食者用食物来应对负面情绪,DBT可以通过鼓励使用不涉及进食的替代情绪调节技巧来减轻这种影响。

 ACT 

ACT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心理灵活性,即作为一个有意识的人更充分地接触此时此刻的能力,从而能够在行为上做出改变或持久努力以达到既定的价值观目标上。主要分为两大基本过程,一部分是正念与接纳的过程;一部分是承诺与行为改变过程。

Ilona Kajokiene在TEDx演讲中提出,进食障碍都跟情感有关,特别是跟羞耻有关。为什么进食障碍的治疗如此困难?是因为病人坚信进食障碍只是一种生活习惯,而不是一种心理疾病,并不需要去接受专业的干预治疗,这样的想法给他们带来的是心理安全感的错觉。

患进食障碍的人究竟在寻找什么?在行为表现上,我们希望通过节食改善我们的体验,改变我们的体形,使之更加完美;而在潜意识里,我们在寻找爱,渴望别人的尊敬,我们希望比别人更好。

END

不想错过我们的老铁
请动动你们的小手指点亮星标☆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深度融资与商业化”可能是“新质生产力们”当前最关注的话题|【亿万六期招募中期总结】华文教育席卷全球【酷玩多日】冰川极光两不误,六天五晚走起来!莫纳什研究:晚上睡觉睡得浅?要小心了,可能会得痴呆!第二轮降雨逼近南加州,周五晚间可能会有雷暴,周日大风!困在暴食流量里的“电子小猪”:连吃102个馒头涨粉百万,假吃掉粉20万“重返90年代系列·商品房” | 城市化进程下,一个“居者有其屋”的梦想暴饮暴食后出现左上腹持续疼痛,阵发加剧,最可能诊断是?身边有个“情绪巨婴”是种什么体验?遇到了赶紧跑!当心!!!银行偷偷减低了我的CD 利息 APYCell Metabolism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伟等团队合作发现暴饮暴食的潜在原因蓝色的蒙古高原一个家庭越来越好的征兆是什么?女人身上有这3个特征,是“败家”的征兆,早晚家庭被毁,要警惕你家孩子是“情绪脑”还是“理性脑”?父母常做这件事,他会越来越好我们用尽全力培养的,可能是一个“狭窄”的孩子“情绪稳定”的价值有多大?情绪稳定的成年人,也有可能是“控制狂”“情绪稳定”,用英语怎么说?头等舱御用零食,泰国爆火还魂梅登陆北美!一口酸爽难忘,明星推荐的宝藏零食,五星级酒店也有它!年过五十,命里突然冒出这三件喜事,是晚年大苦的征兆,需警惕百万网友在追的减肥博主,靠暴饮暴食红了!困在暴食流量里的“电子小猪”:连吃102个馒头涨粉百万生活啊,我该如何打开你家长大吼大叫却希望孩子冷静?到底怎么教“情绪管理”,专家告诉你视频火遍全网!华裔大叔美国高速上暴怒,比中指骂脏话!网友一片叫好...一个家庭向上走的征兆,做到3个以上,越过越幸福当抑郁症患者装上“情绪开关”“成年人的奶嘴儿”:人人索要的“情绪价值”究竟是个啥?小心! 这 4 种零食,可能只是假健康→周五晚8点:让我看看是谁还没下班?请查收这份“情绪关怀”,内心的声音值得专业倾听|11月新一批低价心理服务开放预约香椿鸡蛋发面饼--不用揉,不用擀,趁热吃外酥内软,凉着吃,同样松软,香椿味更浓。(视频+图文)拥有“情绪稳定”的伴侣,有时是一件坏事?一个女人开始走大运的征兆,发现一个就要恭喜了!(很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