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以人心为本
△ 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笔记侠关注我哦~
内容来源:正和岛“十日谈”。
分享嘉宾:于雷(左侧),厚德战略定位研究院院长,方太、OPPO战略顾问;曹岫云(中部),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念博(右侧),苏州固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注:笔记侠为合作方,经主办方授权发布。
高级笔记达人 | 向日葵
轮值主编 | 智勇 责编 | 少将 值班编辑 | 金木研
第 6918 篇深度好文:5502字 | 11 分钟阅读
组织管理
笔记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您了解稻盛和夫的经历吗?
您如何看待稻盛和夫的经营理念?
向稻盛和夫学习,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企业文化应注重“以人心为本”
于雷:稻盛和夫作为日本的经营之圣,是如何理解企业文化的?为什么稻盛先生会如此重视员工之心,并且提出“以人心为本”的经营体系呢?
曹岫云:企业文化又叫经营哲学,在稻盛的京瓷公司叫京瓷哲学,在盛和塾叫做稻盛哲学。
但是稻盛先生在1984年创建第二电电(日本第二电话电报公司,简称第二电电)以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都故意回避“经营哲学”这个词,而是用“企业文化”这四个日语汉字。
所谓企业文化,我的理解就是经营企业的主导思想,这种主导思想为员工所接受。由经营者和员工内心的意识所营造的企业氛围,就是企业文化。
美国提倡个人主义,不怎么强调企业文化。但日本有很多百年老店、千年老店,它们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家训、社训,这就是企业文化。
2017年10月份,我们去日本拜访了有1299年历史的法师旅馆。这是公元718年开的温泉旅馆,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旅馆,规模还不小。
接待我们的是善社长,他已经是第46代传人,当时他79岁。我们在那里住了两晚,与这位社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我问他有没有成文的家训,他回答说没有,我就感觉到很意外。
他解释说他们家是相信佛教的,释迦牟尼是不留文字的,所以他们没留文字,但有一句话代代相传,这句话是企业的信条,翻译过来就是“向水学习”。
我问他这46代代代相传的主要经验是什么,他的回答是:认认真真过好今天,过好这一分一秒。
我们的聊天是在一个日式房间里。房间内有一个台阶,进房的时候我把拖鞋脱在外面,朝着这个房间的方向。
当我们聊完以后走出房间的时候,这个白发苍苍的79岁老人抢先一步弯下腰,把我的拖鞋转了180度。
他这个动作很自然,是一个本能的动作,但我觉得不好意思,同时产生一种感动,我对这个老人肃然起敬。
这个企业有1300年历史,现在已经1304年了,长盛不衰的秘诀就是过好当下这一分一秒,这就是一种活生生的企业文化。
善社长是1000年来企业发展最快的一代,但是他很谦虚。
我觉得善社长不仅是千年企业的经营者,还是一个修行的人。他很有思想,在这位经营者身上,我感觉到了这个日本千年企业厚重的文化力量。
再说到员工,经营者和员工一起营造了企业的氛围。
比如说客户给京瓷下了一个单,他不放心,所以要求到现场去看一看。到现场一看,员工不但认真工作,而且知道客户是上帝,客户来了,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客户问问题,无论问哪个员工,回答不但很专业,而且超出预期。有的客户问的时候,还想多问一点,但员工事先说出来,让客人很感动。
我翻译了稻盛先生的很多著作,有的地方因为两种文化的不同而不太理解,我就向京瓷有关部门的人请教。
我一个问题问出来,第二天他回复了一大排信息,包括对我提问的解释以及这个问题的背景说明,非常详细。
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
稻盛先生认为一个企业有看得见的部分和看不见的部分。
看得见的部分,比如说厂房、设备、商品、资金、技术、人才等等,包括领导人的管理能力在内,都是看得见的。
看不见的部分,就是经营者和员工所拥有的思想、价值观、员工的积极性、归属感、互相之间信任的程度和沟通协调等等,这些也就是所谓的企业文化。
在企业经营当中,看得见的东西叫硬件,占50%;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就是软件,也占50%。
当时他创办第二电电挑战NTT的时候,有些人认为这是唐吉诃德挑战风车。
在硬件方面,第二电电不但跟NTT无法比拟,而且没有基础设施,同以丰田为首的日本“高速通信”和以国铁为首的“日本通信”这两个公司相比,实力也很悬殊。
但是后来第二电电一路高歌猛进,进入世界500强,除了在硬件方面拼命追赶之外,主要就是靠软件,靠企业文化。
稻盛先生说,要建立正确的企业文化,经营者和员工就必须放弃自己的一部分自由,这才有公平,这种文化才能获得大家的共鸣,才能在企业里扎根。
人性虽然很复杂,看不见,也最容易动摇。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一旦人和人互相信赖,最坚牢、最强大、最可靠的还是人心。
为了与员工建立心心相连的亲人关系,稻盛先生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他相信每个人的人心都是向善的,每个人都有良知,都有利他之心,只要领导人以自己的良知、利他之心来唤醒和激发大家的良知,企业就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日航就是这样,他一个人唤醒了3.2万名员工的良知。所以他提出来以人心为本、以利他之心为本的方针。
所谓以心为本,还有另外一个层面,就是人心也有脆弱的一面。
任何人,哪怕是纯洁善良、层次很高的人,也难免一时糊涂。
所以在制度的设计上,稻盛先生基于“人性恶”的理论,制定了一一对应、双重确认,三重确认、互相监督、如玻璃般透明的体制。
这跟相不相信人没关系,人心都有弱点,包括他自己在内。如果不从制度上堵死这个漏洞,那么就是对员工不负责任,对干部不负责任,对这个企业也不负责任。
设立这种体制的目的在于保护干部,让他们不犯不应该犯的错误。
稻盛先生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的判断基准。而“作为人,何谓正确”是他的哲学原点。
稻盛先生的一切工作、一切理论全部都立足于“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个基准之上。
我个人认为,“作为人,何谓正确”,就是不要骗人,不能傲慢,不能懒惰,不能贪婪,不能损人利己,等等。
这个判断基准最接地气,它连接着我们每个人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二、企业“化”人,修者“习”心
于雷:在“让员工与企业一条心”这个问题上,企业家在中间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企业家的作用如此关键?
吴念博: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化”,“化”就是“正己化人”。“化”是自然而然,你自然而然地做了,自然而然会影响到员工。
于雷:稻盛和夫“以人心为本”的管理体系对中国企业的启发是什么?结合固锝,您有什么样的看法?
吴念博:固锝是从校办企业起家的,当时没有钱,没有技术,没有市场,没有厂房。其实我们连保险柜都买不起,就买了一个饭盒作为保险柜。我们的财务经理就拿着装着支票、印鉴章的饭盒来来回回,因为要确保安全。
其实我们现在还是校办企业,我们企业真正的目的就是育人,育人是最重要的。
做企业人心是最重要的,如果人心正了,企业自然而然就经营好了。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
我们看这个企业的“企”字,上面一个人,下面一个止。
这个“人”就是企业家本人,他首先要带着干部一步一步地走到至善上面去。
《大学》开篇就讲,要成为一个真正伟大的人,首先要从明德开始,再亲民,然后止于至善。
这个止不是停止,并不是说就停在这个至善上面,它是一步一步地走到至善上面。
企业家的任务,第一就是把干部带向至善,第二就是把员工也慢慢带到至善的道路上。
再来谈谈学习,刚才曹老师谈的时候也谈到了向水学习,“水利万物”,而且“上善若水”。
其实学就是发现自己与圣人之间的差异,学习跟大自然之间的差距。习就是要缩小跟大自然之间的差距。这是学跟习的关系。
你看日语当中学习是“勉强”两个字,我们要把自己身上的习气拿掉,然后要真正带着大家走向正道,它是一个“勉强”的过程,所以日本人用字是非常到位的。文化本身就是生产力。
我们的家训是内求、利他。
内求就是深明因果,人本自具足,我们具备一切所需的能量,我们可以从自己身上找到任何学习的东西;利他就是“财布施得财富,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法布施得智慧”。
一个人能够有财富,有健康的身体,再有智慧,人生就会非常幸福。所以他不会去生气。“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他会求到自己的东西。
真正内求利他的人生是很幸福的,利他其实就是利己。
内求利他的内求就是明明德,利他就是亲民,最终达到止于治善。
我们的企业价值观就是为了员工幸福和客户感动。当我们修身修好了,有正确的价值观,然后对幸福观也就很清晰了,那么员工幸福是因,客户感动就是果。
我们的使命就是用心将圣贤文化带给全世界,造福全人类。
如果说中国的企业都能够这样做,相信老祖宗的智慧能够改变这个企业,能够把企业经营好,那么全世界都会来向中国学习,这个时候我们的愿景和使命就实现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要做的就是这些。在整个经营当中,我们一直贯穿的就是舍,舍就是得,舍跟得是连在一起的。
三、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
于雷:让员工与企业一条心,包括更好地建设企业文化和经营哲学体系。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对我们克服危机的具体做法有什么启发?
吴念博: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我们要去静下心来思考的时候。静心思考可以找到一种机会。
我们在2020年6月,疫情非常严重的时候,我们立了一块碑:“永不裁员”。我觉得只要用真心去经营企业,在“德”上面去下功夫,坚定地相信祖先的智慧能够把这个企业真正去做好,就能够办好企业。
“德不孤,必有邻”,厚德才能够载物,我相信这样的做法。我现在投资的都是可持续发展的“正业”。
像日本这样可以做一千年以上的企业,基本上都是跟农业相关的。我们要有社会责任感,地球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消耗地球资源,要让资源源源不断地产生和产出。
曹岫云:在金融危机刚开始时,京瓷就毫不犹豫地发表公开声明“绝不裁员”。我觉得这里面有三个原因:
第一,一个以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为目的的企业,它不会一有风吹草动就想到裁员,不会轻易地把经济危机转嫁给员工。
保证员工的就业稳定始终是企业的第一要务。
第二,京瓷一贯践行“水库经营”,有丰厚的资金储备。哪怕企业两三年、甚至几年没订单,工资可以照发。
第三,在稻盛先生领导下的京瓷,每次危机以后都更加壮大了。
因为全体员工都是企业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公司,都努力发挥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而且齐心协力、出谋划策,不断改革改进,将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
这样的团队天下无敌,无论什么疫情、什么危机都能从容应对,应变无穷。
“员工不是企业的负担,而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这个是稻盛先生的基本观点。
企业的命运共同体,不光是物质利益的共同体,更是精神理念的共同体。
那么为了成功地构建这种共同体,企业最高的领导人必须明确提出“为员工谋幸福、为社会做贡献”的企业目的。
而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领导人必须率先垂范,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甚至不惜自我牺牲,成为受到全体员工信任、尊敬和爱戴的人。
一次次危机不过是一个个事实,我们如何应对危机、及其产生的结果才更重要的,这个完全掌握在全体员工的手里。
曹岫云:疫情到什么时候结束还不知道,也许更严重,您是怎么敢下“永不裁员”这个决心的呢?
吴念博:因为我们是一个用“家文化”的经营企业,家里面不可能说没有钱了就把孩子赶走。
我们备了三年的“口粮”,就是保证三年里就算一张订单都没有,我还是有继续下去的底气。我一直觉得危机是一个老师,新冠病毒教育我们不要有上升的贪念。
四、正确应对,克服困难
于雷:最近华为的任正非任总也提到当下整个全球的动荡。环境巨变的时代,经营的不稳定性在大幅提高,活下来是当务之急,希望把整个企业的经营压力和寒气传给每一个人。对此您怎么看?
曹岫云:现在活下来是硬道理,暂不要奢谈发展。任正非了解的情况比我们多,他有这种深刻的危机感,我们从他的讲话当中都能感觉到。
现在国内大家也看到了,疫情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尽头,对经济和生产的影响是很大的。
在这种情况下,更重要的就是我们怎么应对产生的结果。无论外界和内部有什么困难,只要我们正确地应对,我们就能逐步获得转机。
如果我们错误应对,这个危机就会加重。那么怎么应对完全是由我们自己主宰的。
对于外面环境的变化,我们没有办法知道。什么时候来什么危机,是没有办法预测的。
至于怎么叫正确应对,就是我刚才讲的,要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
每个员工都有无限的可能性,大家要把自己的聪明智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而且还要互相配合、献计献策,这样什么困难都不在话下。
强烈的愿望最重要,无论如何非要克服这种困难,无论如何都要突破的、渗透到潜意识的强烈而持久的愿望,自助、人助、天助,老天爷就会给你智慧,它是不可被战胜的智慧。
五、关于家族传承与企业文化
于雷:您平时是怎么培养您的儿子的?现在有没有什么问题和担忧?
吴念博:我的儿子对中国的文化还是很接受的。他现在学《黄帝内经》《道德经》,对整个传统文化很认真地在学习。
我们那天树“永不裁员”的碑时,他也在现场。我说今后这个事情要他来承担了,他一再强调,整个三年的口粮是一定要保住的,否则就会有一些问题。
他对传统文化很认可,而且积极在推行家文化。文化的传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于雷:家族传承跟企业文化的传承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吴念博:价值观决定人生观。家文化非常重要的两点,一是把每个员工都当成家人,二是把众生都当成家人。
我们甚至把桌子、椅子,把所有只要跟我们相关的一切存在都当成是家人,要在细微之处怀着恭敬的心去做。
把文化真正给孩子,最重要的是让他有正确的价值观。
今天我们本来是一个共休(共休戚,同休戚与共),其实共休也是一种同频共振,能够让每个人的价值观趋同,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让我们的愿力和孩子们的愿力产生一个共振,就可以真正地做好这件事情。
六、读书以明智
于雷:这么多稻盛和夫的书,如果选择最该让大家去读的一两本著作,您会推荐哪几本?
曹岫云:这个因人而异,要看对象的。有些刚刚入门的、不了解稻盛和夫的人可以看《活法》。
还有《干法》,它是一种劳动观,现在青年人就缺乏正确的劳动观。
稻盛第一本书叫《提高心性,拓展经营》,这个书我最喜欢看,完全是他本人写的。
最后一本收官之作也是他花了脑筋写的,叫《心》。“心灵决定一切”,这句话不好翻译,我们把它变成“一切成功取决于利他之心”,稻盛先生也同意了。
一般来讲,《干法》、《活法》还有《心》,我觉得挺好的,经营者就看《提高心性,拓展经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主办方简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