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字,治好年轻人的精神内耗
翻看各大资讯平台的话题,最高频出现的关键词一定有“年轻人”。
围绕他们展开的分析,数不胜数。昨天聊工作、今天聊消费、明天聊婚恋……大家乐于摸索这代人的特点,试图从中总结出潮流的走向。
但年轻人们自己呢?更多是深陷在“摆又摆不烂、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的低谷中,不知如何脱身。相比之下,他们显然才是更想得到答案的一群人。
二三十岁的年纪,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难免焦虑。一眼看不到底的生活,虽然充满新鲜感,但也令人恐惧:如何才能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条路?
银华基金推出的纪录片《坚持如歌》第一季,给年轻人带来了一剂“精神解药”。在“沙漠愚公”苏和、故宫古钟表修复师王津、地质学家欧阳自远、棒球教练张锦新、演员王景春等人的故事中,你可以直观感受到,内心富足的人如何走过一生。
今年,创作团队为观众进一步拓宽视野,将焦点放在了在更多领域坚持自己梦想的人们身上,银华基金联合央视网出品了《坚持如歌》第二季。
一份工打到老,
你发现了吗?曾经高薪资高福利的大厂,正在被年轻人抛弃。考研、考公的人数逐年上升,大家争相投向安稳生活的怀抱。
但如此就能保证万无一失吗?作为过来人的王洛勇,并不安于这样的人生路径。
今夏最火的国产剧《梦华录》,让这位老戏骨的名字被重新提起。在他的演绎下,“疯魔弄权爹”萧钦言展示出了狠辣却柔软的复杂人设。
科班出身的他,原本计划毕业后留在上海戏剧学院任教。如果按部就班,今天要在影视剧中占一席之位,似乎也不难。但他却乐于“脱离轨道”,抛开优势从零开始。
因为担心没有教学经验,他孤身赴异国,赤手空拳闯百老汇。从一个英语都不会说、角色都抢不到的小伙,成长为独挑主角大梁的中国“百老汇第一人”,王洛勇用了9年的时间。
回国后,他本可以延续“贵族公子”的舞台形象,留在舒适圈里继续创作。不承想,他接演的鲁迅、杨子荣、焦裕禄等,几乎都是硬派且朴实的人设。
反正最后都会回到原来的道路上,为什么非要绕这么多弯路?但对于王洛勇而言,这正体现了他对长期主义的理解,那就是“责任”。
留校当老师,固然有省力的技巧。但当王洛勇看到,自己的老师都抱着经典著作学习的时候,就已经预见到了即将面临的困境:如果不主动积累经验、拓展技能,终究会有“技穷”的一天。到那时,莫说教书育人了,再“铁”的饭碗,也可能被收回。
而回国后选择转型,亦是王洛勇深思熟虑的决定。与其从高峰回到平原上,不如再次挑战高峰。正是后来的经历,让他深刻地体会到了责任的重量。
拍摄《焦裕禄》期间,当地群众一开始对他评头论足,熟悉之后逐渐接受了他,甚至将自己对焦裕禄的思念寄托到了王洛勇身上。剧组告别拍摄地之前,村民还给王洛勇送来了各种特产。
“你真的好好去演这个戏以后,给观众带来的冲击力或者感染力,真的不是(来自于)你,而是那个人物。”这种感染力,让王洛勇深深着迷。
对责任感的共同追求,让他与他选择的角色互相吸引。发现了吗?他职业生涯中拐的两个大“弯”,都是为了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观众负责、对行业负责。
而这份责任,则是来源于他对事业的热爱。正是热爱,能让他时刻保持对行业的洞察。“长期主义”,不只是坚持得足够久,还要懂得摸清事物的发展规律、预测潮流的走向,才有可能在机遇到来时,转化为自己的优势,让自己走得更远。
战胜自己,
或许很多人会以为,“长期”指的是时间的长短。但信奉“长期主义”的人一定知道,“长期”指的其实是事物发展的波动周期。
在生命这个大周期里,藏着无数个小周期。王洛勇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把握住了方向和规律,不管在哪个人生周期,都能成为照亮他人的“Star”(明星)。
但迈向明星的路,何其艰难?
就拿孙一文来说,2021年拿下东京奥运会冠军、夺得女子重剑个人赛金牌之后,她得以登上时尚杂志封面,成为无数人的精神icon。
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她坚持练习击剑项目16年的基础上。
在孙一文看来,长期主义的关键,是坚持改进一件件小事。
曾经,她因为自己接受的教学方法发生变化而陷入低谷。新的教练员着重训练她的短板,她原本的优势反而越来越不明显。而当她适应之后才发现,一直依赖自己的长处,未必是持久可行的策略。
“像我们这种练了很多年的运动员,追求的不是说成绩要更上一层楼,而是说技术要更上一层楼。”
除了技术上的修炼,竞技比赛更多的是心志上的考验。
东京奥运会前夕,父亲病重住院,孙一文只能在训练馆和医院之间两头跑。含泪离开父亲、踏上赛场,她又与对手打平,面临“决一剑”的关键时刻。
这其中每个环节的压力,都足以让一个普通人崩溃。对此,游泳运动员汪顺也深有同感。
在大家眼中,汪顺是拥有400万粉丝的泳坛明星,频频在时尚刊物上展现迷人身材与阳光笑容。但在世界泳坛听到汪顺的呐喊声之前,他曾被“压”在水里很多年。
28岁的他,已经游了21年。自2007年进入浙江省一队,汪顺一天的训练量最高能达上万米。
长期艰苦的训练,使得伤病对于运动员来讲就像呼吸一样,它是永远无法逃避的话题。肩伤发作让18岁的汪顺在2012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赛场上止步预赛。2019年世界军人运动会前,憋着一口气的汪顺,训练得更为投入,过度疲劳,甚至因为气胸住院,当时距离比赛只剩一个星期,医生建议他好好休息不要参加比赛了,但倔强的汪顺并不想放弃。医生嘱咐每天吸氧一小时,汪顺便坚持两小时,希望快点好起来。第七天,他毫不犹豫地走上赛场,在男子200米混合泳决赛中,汪顺获得冠军。
而汪顺用坚持不懈的努力、坚定的信念和科学的训练方法,找到了对抗伤病、逆袭突破的道路。
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他的坚持有了回报,汪顺获得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代表国家让国歌奏响、国旗飘扬,也证明了自己,打破了美国对该项目长达17年的金牌垄断。
才能成为时间的朋友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不管是王洛勇、孙一文还是汪顺,他们都深谙长期主义的精髓——抵制短期诱惑、现实压力,辨别真正的价值,追求长远的意义。
在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的当下,是否具备长期主义的精神,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
正是王洛勇对自己的不满足、孙一文对细节日复一日的打磨、汪顺为比赛所做的十二分准备,让他们做出了令自己骄傲的成绩,得以昂首挺胸站在世人面前。
要成为这样的人,需要付出什么?日复一日的学习与钻研?不知疲倦的磨砺与训练?这些远远不够。
对世界、对未来的深刻洞察,才是让我们从人群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我们都知道,成功不一定意味着富有,但一个人若能靠一己之力,获得比多数人优越的财富基础,那至少证明,TA对某种时代潮流有着敏锐的嗅觉,亦对特定事物的发展规律了如指掌。
而要拥有这样的能力,势必要对“长期主义”有着深刻的理解。它指引人们在处理事务时,优先考虑长远及未来的目标,即“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这,也是银华基金的价值观。这与《坚持如歌》追求长期主义的精髓不谋而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唯有脚踏实地地坚持,才能真正行稳致远。
“财富不是人生的目的,但它是实现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工具。”银华基金总经理王立新曾在北大哲学系毕业典礼上如此说道。
“不可否认,我们中的多数人,依然需要靠财富独立来实现精神自由。除了按部就班地工作,投资也可以是我们积累财富的进阶之路。”
“当然,暴富遥不可及,跑赢通胀已是胜利。但正如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所说的,牛市反而是普通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与其盲目入市,不如掌握一些正确的投资哲学。”
投资的原则并不高深。尽早开始,找对标的,投资时间越长,越有可能发挥出威力。其次,避免随波逐流,坚持独立思考和逆向投资。最后,在人是有限理性的情况下,利用定投和个人养老金等工具来规范我们的投资行为,不失为好的选择。
道理都懂,执行起来却难上加难。仔细想想,这与我们的人生,又何其相似?
不管是生活还是投资,只有避免短期投机和侥幸,才有可能获得更长久的成功。坚持如歌,相信能治好年轻人的精神内耗;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我们终有一天会在顶峰相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