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骂二舅三天,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骂二舅三天,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情感


“二舅效应”还在继续。


截止到今天,《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播放量超过3000万,转发200万。


我看的时候有3.9万人正在同时观看。


      图源:B站       

  

“二舅”几乎是这几天互联网上浓度最高的话题,有人赞美有人则不。


一方面这11分钟的影像打动了无数人,它在朋友圈刷屏,被盛赞“今年看过最好的微纪录片”,如标题所言治愈了精神内耗。


      图源:网络      


热心网友劝二舅做直播,赚点钱补贴后半生家用,UP主@衣戈猜想 拒绝了这个提议,他不想老人的生活被不可控的流量打扰。


接着@衣戈猜想 的过往经历被人熟知,他叫唐浩,曾是猿辅导的历史老师,学生送尊称“尊唐”“糖宝”,后来才做了B站科普UP主。


后来人们开始质疑视频的真实性,因为它太像传奇了,作者回应说每个字都是真实的,甚至砍掉了一些更像奇闻的细节。


      图源:澎湃新闻      


还有医学博主科普了改变二舅一生的四针屁股针,它是链霉素,曾救过无数生命,在缺医少药年代也酿成过许多悲剧。


当然二舅的残疾证早就办下来了,在他从北京回来不久就办下来了。


关于视频“美化苦难之嫌”成为争论的核心。

 

人们站在创作者角度、站在观众角度、站在二舅角度、站在媒体传播的角度,甚至站在议题本身,讨论、批判、批判赞美、批判之批判……


      图源:新浪微博       


一切成为无限套娃的旋涡。


据悉,现在二舅暂时搬离了老家的祖屋。


但关于二舅的讨论,还远远没有结束……




半部「活着」


还是先说回爆火的《二舅》到底聊了什么。


其实除开最后一分钟升华主旨,奠定了「很苦很善良」的中国老好人基调。

 

《二舅》视频旁白娓娓道来又不失幽默的笔调,更像汪曾祺的文风,或者像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跟酒婆、刷子李、泥人张放在一起。


那二舅就是,歪子木匠。



二舅的传奇,完全不同于那套成功模式——


“高考,大学,工作包分配,单位分房子,国家发退休金”,最后颐养精神,安享晚年。


因为二舅没得选。

 

他从小便是村里的神童,却因为赤脚医生打在他屁股上的四针,彻底断送了“天才少年一鸣惊人”的故事线。


二舅落下了永久的残疾,此是他的第一个劫难——伤病。

 

他因此沉沦了三年,却同样可以花三天时间,看木工干活,愣是看会了这门手艺。



从此可以靠手艺吃饭,去生产队做工,算半个铁饭碗。


偏偏时代发展与个人命运又开了一个玩笑,改革外放了,生产队没了。


这是第二道坎儿——时运。


变革的潮水裹挟着无数个个体的沉浮,弄潮儿辈出,风口上的猪起飞,牺牲的往往是弱者。



二舅只好跟着改革开放,像个跛脚游侠一样来回各村做木工,说白了铁饭碗变打零工。


盼着二舅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换来幸福生活,他却把半辈子积蓄全给了他养女买了房子。


中国家长掏空几个钱包为后辈买房,旁人看来是二舅的又一劫数,他自己似乎毫无觉察。



后来二舅还拐进了爱情劫。


他跟隔壁村有老公有孩子的女人走得很近,开始得不明不白,结束得稀里糊涂。


最终成为烂账,烂在了二舅心里,他终身未娶。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生死劫终将在某个拐角迎头相撞,88岁的姥姥不想活了。


66岁的二舅只好带着88岁的姥姥一起上工,反而像游花车一样,有种逍遥似神仙的感觉。



如果流水账像我这么记录,那只是一个陨落的天才关关难过关关过的故事,命运唏嘘。


但二舅是神人。


他可以笑对当年四针摧毁他的赤脚医生,骂他一句继续赶工。



他的木匠手艺实在了得。


凭借此,能在北京的部队里混得有声有色;也可以给二个妹妹亲手打造全套“上海牌”家具嫁妆,惹全村人艳羡。



甚至二舅凭着自己的天才,支撑着、托举着老去的村庄。


不光当木匠,他什么都能修:


前村家的门锁、隔壁老头的电磁炉、老人的收音机、小孩的玩具车、洗衣机、燃气灶、水龙头……



青壮年都进城了,村里只剩老人和小孩。


二舅能针灸、修庙、雕花,甚至闲来无事可以算卦当半仙……


某种意义上,二舅用他的聪明才智,撑起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和这些脉脉相依的邻里。


这算不算得某种胜利?



赞叹二舅丰富而又传奇的一生,势必不能绕过横跨几十年的时代变革,换言之——苦难。


赤脚医生政策造成的误诊、掏空钱包买房难的境遇、乡村老无所依的命运……


比起赞叹苦难,这些问题更应该问。

 

      图源:B站       


但这并不能否定二舅旺盛的生命力和他对生活的热爱。


他过了一个世俗标准里并不能算成功的一辈子,也许若不是造化弄人,他本该“成功”。

 

可是只允许一种单一的成功路径,太狭隘了。


二舅,这个歪子木匠踏出了另一条路,他精彩。

 

我在想这个视频能够出圈,除了“美化苦难”的部分。


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真实的人与生活、诚实的记录本身,自有其力量。




何谓「精神内耗」呢?


视频评论区的留言里,无数人被治愈。


有朋友处在人生最低谷,甚至买了炭有了轻生的打算,《二舅》这个治疗人“精神内耗”的视频,把他从自杀边缘拉了回来。


      图源:B站      


所以折磨这代人的“精神内耗”究竟是什么呢?


有趣的是,视频用到这个词纯属偶然。


作者唐浩说,他做自媒体一直有些拧巴,在数据和自我之间来回摇摆。


本来标题就是《我的二舅》,后来流量焦虑又上来了,所以改成现在这样。


但也不算偶然,唐浩北漂九年的辛酸配得上内耗。


他本在北京某私立高中担任历史老师,2016年加入新东方,2018年去了猿辅导,他确实讲得好。


知乎还能搜到这样的词条“唐浩历史怎么样?”“如何看待唐浩离开猿辅导?”,他的内耗也许跟“双减”政策有关,毕竟一纸令下,行业没了。


      图源:澎湃新闻       


但作者一个人的“精神内耗”,扫射了几千万人,这成了一代人的“共鸣”。


之所以如此,或许正因为“精神内耗”这个词足够模糊。


人们可以将之投射在各种地方。考研考编、职场内卷、买车买房、婚恋生育、大城市的无根漂泊……我们似乎都陷在某种难以撼动的系统里。


二舅最让我唏嘘的是他跨越的大时代,时代一粒沙落在一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而我们也正在经历历史。


往远了说,时局混乱;好多国家都禁止堕胎;全球变暖也不是说说而已,极端天气越来越密集。


往近了讲,很多行业不景气,每日优鲜刚刚宣布原地解散;我的朋友不小心买到烂尾楼,房没影儿了贷款还得交……


      图源:抖音     


巨大的外部性,让我们慌不择路,想要握紧哪怕一丝安全感,所以那么多人渴望考公上岸。


正面连接有篇文章叫《卷王之王:我的大学四年》,每个字都透露着窒息:


女孩在大学期间卷绩点、卷考证,投过100多份简历,实习10家公司,履历超过60页,一堆offer到手……


      图源:正面连接       


可为什么大学成为了加速社会化的培养皿?它不该是探寻知识的殿堂吗?而“社会化”到底又是什么呢?


考研考编考公之路同样卷生卷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我之前采访过一个考研6次的女孩,她削尖脑袋这样做的理由似乎就是“周围所有人都考了”“没这个文凭像裸奔一样”。


最后她想通了,再考一年就收手,无论结果如何,“大不了有钱了买个文凭”(不要效仿)。


      图源:豆瓣      


大厂一度是香馍馍,但身处其中的人却感觉离“幸福”很远。


每天淹没在PPT的海洋里,开会是互相表演的舞台;产品优化、认知迭代,这套自欺欺人的黑话仿佛只是为了制造门槛。

 

不敢停下来想:


工作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感觉没有这个职位世界照常运转,感觉自己并不创造价值,感觉工作离了我换谁来都行。


      张一鸣,互联网黑话    


最近大家都在聊“狗屁工作”,调查显示有接近40%的人觉得自己的工作是狗屁,我们都是巨大的高度分化的系统里的螺丝钉,这种“异化”让我们很难找到意义感。


      Bullshit Jobs 《狗屁工作》   


有个女孩27岁从大厂裸辞,但不工作的时候还在给自己制定OKR,把自己活成了公司。


      图源:B站      


还有这个男孩,父母用举家之力给他买180万的房子,为此要开启分居打工之路,从此一家四口聚少离多。


      图源:B站       


一边心疼,一边忍不住追问:


究竟人为什么要这么活?我们有没有别的路可走?


仿佛社会是“只有几种选项可见”的奥林匹克竞赛,效率变成了道德,更高更快更强的齿轮拉满,却不知道奔向的终点到底是什么?


是幸福生活吗?是变有钱吗?


有一张图让我一下子破防,它说“好想变有钱”的意思其实是,想要拥有不必担心前路的富足感,可以做真正爱的事情。


      图源:微博     


有时候又转念想,可不可以曲线救国?可不可以不必变有钱,直接去做爱的事?跟爱的人在一起,去帮助他人,去通往胜利。


这不就是我们这一代的精神内耗吗?


上一秒说出“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下一秒又很难不羡慕有车有房、体制内好乘凉的足够社会化的生活。


看二舅的故事,或者《隐入尘烟》的有铁,竟会生出很荒谬的念头“至少他还有土地和村庄”。


时间是农作物的春耕秋收,空间可以用脚丈量,物的生命和肌理都真实可触摸,人与人在互相支持的关系网里。


      《隐入尘烟》     


而寄居在大城市的我,活在消费和商品里,把自己也活成了商品。


我在想,二舅回家那条长长的路,修了婶子家的门锁、老头的电磁炉、奶奶的收音机,他一路上一定是充实而满足的吧,他被人需要着。


那么我们的路在哪里?一定要在那几条路上卷吗?


有没有别的路可走?


或许,这才是我们看完《二舅》要回答的问题。




生活不是过以前,是过以后


“二舅”视频引发无数的争议。


但如果只把它理解成“他这么惨还在努力,你又凭什么不努力”的精神鸦片,则一杆子打死了被视频感动的所有人。


她姐当然不认同“合理化苦难”。


我们应该去叩问制度,叩问不公平。


我们不能放过那些人为的苦难,不能放过系统性的不义。


但我们最终要选择放过自己。


如果全身心都投身于对抗,而不去真正为自己建构点什么的话,那还是失落呀。

 

就像《谭谈交通》的富贵大爷,家人都去世了,苍茫大地赤条条只剩一人一车一狗。


谭乔问他“为什么还是如此开心从容”,他说“往前看”。



这句话换成刘震云说,那就是《一句顶一万句》里老同学张楚红的话:“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


这也像《步履不停》讲述的“总是慢上一拍的人生”,人世间带着不可抗的离散和遗憾,还是要走下去,幸福就是要踏过生活中的泥潭。


      《步履不停》   


《狗十三》这么与遗憾释怀:


“一定还有无数个同样的宇宙,包含我们所有可能性的集合。这样,我们没有完成的事,就会在某个宇宙被完成。”


      《狗十三》   


还有《妈的多元宇宙》,杨紫琼打通任督二脉,魂穿无数个宇宙中的自己,她要拯救世界,但世界陷落在无尽的混乱里,她变得无比的虚无。


这时稳住她的却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前夫把她安置在座位上,轻轻扫去散落一地的玻璃碎。


      《妈的多元宇宙》    


生活是如此的操蛋,但扫掉眼前的玻璃碎,心情会不会好点。


我其实还是想要在二舅的故事里,找到能够指导我的生活的意义——


感觉就是他那条帮助了无数村里人的回家的路。


说白了显得有些烂俗,那就是“帮助他人造福世界”,二舅照顾着的村庄是他的小世界,也成为了他的价值所在。


当然不是叫人们都回归小镇,熟人社会的优与劣都同等明显,逃离北上广不见得是出路。


我想,也许出口是努力去建立与更多人的广泛联系,形成一个互相守望的关系网,从中寻找爱与价值。


二舅的“利他”是不计得失的。


而我们在不断被异化的过程中变得计较,安慰变成了“提供情绪价值”,甚至可量化。


当一切都可以量化,情感也开始锱铢必较,我无法不计成本地去爱,那也失去了被他人需要的满足。

 


我还会想起董宇辉,他不也是“很苦很善良”的典型?


但我觉得他不止于此,直播时董宇辉喜欢追溯小时候,感觉幼时的情感记忆成为塑造他、支撑他做选择的支点。

 

正因如此,他能说出“谷贱伤农”。


董宇辉火了之后,不是没有更好、更有“钱途”的选择,但他留在新东方,因为他在这里找到了价值,而且他被需要。


      图源:抖音   


对呀,走一条可以找到价值、而且被需要的道路该有多好。


我们老是说“卷”,卷的底层是需求和才能的不匹配,985研究生在做人事岗,QS100的耗在PPT里。


而卷的原因在于道路稀少。


但大千世界应该要有无数种活法才对,无数种标准才对。


说二舅治愈了人们的精神内耗可能言重了,但二舅让人们看到广阔世界的另一种可能。

 

所以评论区很多网友“边笑边哭,笑世界广博,哭自我狭隘”。

 

      图源:B站       


影视作品可以成为照见自己的镜子,还能成为看见世界的窗子。


二舅这个算是做到了。


当然我还是对视频本身感到不满足,它不是纪录片,因为信息全由旁白交代,而我更想听见二舅自己的声音。


这几天,二舅议题被疯狂讨论,我包括我的同事们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PTSD。


大家仿佛一定要争个输赢,批判它说明清醒,赞美它说明糊涂,甚至发展到对创作者的苛责。


但也许就是角度不同而已,大家选择以解构的方式、还是建构的方式看待问题。


戴锦华曾说:


“我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参与论战,因为一旦以驳倒对方为目的,所有的观点都要参照对方的观点而设置。


你就成了它的某一种镜子,反而不能按照自己的议程讨论想要讨论的问题。”


      图源:网络     


这也是这几天我感到的疲惫。


我不确定创作者是否有意识地美化苦难,但就现在观念市场的讨论程度,我们可以达成“不合理化苦难”的共识。

 

因为作品是由作者和观众共同完成。


真正重要的问题其实是,为什么我们只有二舅这一个作品可以讨论。

 

赞颂则开始复制,批判则应毙掉?太撕裂了。


      图源:网络    


本应有更多的作品可供讨论才对,一个百家争鸣的市场,可以避免主旋律对苦难的遮蔽,因为它足够丰富。


乌鸦解决乌鸦的问题,我解决我的问题。


现在,“二舅”身上承担了太多一个视频本不必承担的争执、撕扯和情绪。


不管怎样,经历观念撕扯之后,合上手机,我们还是要面对真正的生活的。


《简爱》不是说了嘛:


“真正的世界还大着呢,一个变幻无穷,充满希望与忧虑,激动与兴奋的领域正等待着那些有胆识者。


跨进它广阔的天地,去冒风险,去寻求生命的真谛。


这个世界属于有胆识、勇气去追求和探索的人。”


点个「在看」,往前看。 她刊 



监制 - 她姐

作者 - 黄瓜酸啤

微博 - @她刊iiiher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她姐玩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你有精神内耗吗?你猜精神内耗能治好吗?在美国本土的日本sushi店如何点菜?当螺蛳粉撞上lululemon,夏天治好了品牌精神内耗?|中国案例北京上海这些教育新政,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二舅被翻车,加重了我的精神内耗二舅没治好的精神内耗,被月入8万的中金员工加重了别人的基准,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全网刷屏的二舅,为什么没有治好我的精神内耗?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一个佩洛西,治好了14亿人的精神内耗二舅治不好的精神内耗,挪威或许可以大话三国86:孙策的奋斗之路,二舅治好了他的精神内耗深夜上千人围观的冥想直播间,能治好年轻人的精神内耗吗?上万人奋战5天战胜山火!重庆人民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独行月球》能治好你的精神内耗吗?周家与“二舅”互为因果,是最高级别的精神内耗买币三天,“二舅币”治好了我的“物质外耗”雷军的低谷,治愈不了年轻人的精神内耗。。。小米:国殇节长周末之流水账Costco本周门店实拍:二舅治不好的精神内耗,逛超市可以~拉锯“回村三天,闰土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网红副业,加重了我的精神内耗加拿大的野,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被二舅治好了精神内耗的外甥,曾是教培历史名师6个糊咖和一群素人,二舅没治好的精神内耗被他们治好了李易峰超话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长沙房价,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快乐小羊六八折, 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大留学时代 ( 11. 认亲 与 催逼 )他一句话,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二舅治愈不了的精神内耗,飞鹤做到了四个字,治好年轻人的精神内耗治好我“精神内耗”的不是二舅,而是这张图!人到中年-乡音难改今年500名移民新加坡的中国人,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