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时代,GP如何在内卷下脱颖而出
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营造自己的生态圈对于GP来讲十分重要,尤其是可以更好地赋能被投企业,以及更好地服务LP。当前,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和半导体的自主可控是重点和热门领域,吸引一众投资机构的关注。在如今内卷的环境下,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硬科技赛道脱颖而出,是投资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2022年9月7-8日,由FOFWEEKLY、厦门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主办,建发集团、金圆集团、厦门国际银行联合主办,福建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厦门市国资委、厦门市会议展览局支持的「第四届中国母基金峰会暨第三届鹭江创投论坛」在厦门香格里拉大酒店圆满举办。峰会携手知名母基金与机构LP、产业集团再次齐聚厦门,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与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共同开启大国周期下的资本变革。
9月8日上午,峰会平行论坛-硬科技投资论坛同期举行。在《硬科技时代的产业协同发展之路》圆桌环节中,联和资本董事长黄国谦主持,沃衍资本合伙人金鼎、君实资产总经理郎朗、橡果资本管理合伙人任鹏、远瞻资本合伙人秦岗、张家港产业资本投资公司副总经理高彦探讨了如何在异常复杂的全球环境下布局硬科技产业链并推动和促进产业链协同等核心问题。
嘉宾认为,在当今大变局之下,科技创新是价值链整合、产业变革的必备要素,包含着巨大的投资机会,股权投资也会帮助科技企业实现快速地转型。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已经或正在涌入硬科技赛道,竞争更加激烈,对GP的专业度和服务水准要求更高。投资要以终局思维来看现状,以场景为考量,服务LP与被投企业,组建产业发展联盟,推动实现产业链的融合互动,实现产业资源的赋能,让专业技术尽快成熟落地,完成商业化应用。
以下为超级圆桌实录,由FOFWEEKLY精编整理,有删减:
黄国谦:在当今大变局之下,科技创新是价值链整合、产业变革的必备要素,包含着巨大的投资机会,股权投资也会帮助科技企业实现快速发展转型。但是除了充足的资金之外,实现产业赋能,打通产业链条的协同发展,才能全方位地帮助科技企业长期制胜。首先有请各位嘉宾按顺序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
金鼎:大家好,我是沃衍合伙人金鼎,在沃衍主要负责数字科技与泛半导体或者说数字基础建设的投资。沃衍成立于2011年,我们是一家专注于投资工业科技的投资机构,也是最早一批聚焦于硬科技的投资机构。
过往我们的主要投资方向是在新材料领域,兼顾高端装备和数字技术,关注的产业方向主要有半导体、新材料、智能制造、以及航空航天相关领域。一直秉持着以行研作为驱动来定义投资策略,不停地发掘产业,特别是细分赛道的一些头部企业和隐形冠军。在过往的历程当中,也投资了一些上市公司,我们的愿景是成为助推中国创新科技和商业成功的桥梁。
郎朗:大家好,我是君实资产的负责人郎朗。君实资产是嘉实财富的战略合作伙伴,主要为嘉实财富的客户提供私募股权投资产品。君实在北京和香港两地设有办公室,从事人民币及美元私募股权投资业务,主要有三类产品方向,分别是私募股权母基金、S份额基金以及私募股权跟投/直投基金。很高兴今天能够与大家一起交流。
任鹏:各位上午好,橡果资本是七匹狼控股集团下属投资机构。从投资兴业银行开始,七匹狼从事股权投资已二十余年,先后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与新兴金融领域,以及消费、能源、科技等赛道。七匹狼是深创投集团的第六大股东,已直接与间接投资了多家知名企业。橡果资本于2012年注册成立,主要专注于绿色产业的早中期投资,包括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低碳,先进制造等领域。从负责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参股基金开始,先后于A轮或B轮投资了宁德时代、大普微电子、聚仁新材、驭势科技、捷通华声、恩仕卫浴等企业,希望跟大家有更多学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秦岗:大家好,我是远瞻资本的秦岗。远瞻资本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主要关注硬科技领域的早期投资机构。从2011年开始就进行了天使轮到A轮的投资。目前管理了三支人民币基金,和一支美元基金,与多家政府引导基金展开合作。我们是大疆科技最早的投资人,同时也是禾赛科技(中国领先的激光雷达厂商)和海拍客(中国最大的母婴2B平台)的第一位机构投资人。过往在和政府引导基金合作方面也比较愉快,希望和更多的机构一起合作。
高彦: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张家港产投的高彦,很荣幸受到母基金周刊的邀请参加这次峰会。张家港市是全国百强县前三的县级市,位于苏州的北部,通江达海,是三条高铁交汇的核心交通枢纽城市,目前拥有上市公司30家,2021年GDP超过3,000亿元。新兴产业布局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等为主。
张家港产投是市属一级国资,主要业务有三个方面,一是基金投资运作;二是金融产业集聚;三是资本招商引才,欢迎各位业内同仁大咖随时与我们交流业务谋成长。
硬科技产业链投资的机遇与挑战
黄国谦: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如何布局硬科技产业链的投资,请我们的嘉宾用简短的一两分钟来给大家做分享。
金鼎:谈到产业链的布局,首先我们要关注一些产业链本身的特征。以半导体产业链为例,其实这是一个分工链条非常长、专业分工非常细致,而且在过往已经形成了某种区域垄断性的特征。这样的特征也决定了,半导体产业链在全球化的过去是相当稳固的。但随着近期地缘政治,进而贸易冲突的影响,这个产业链条被迅速的改变重构了,实际上给予中国半导体企业带来了百年不遇的机会,有机会在那些原来并不可能存在的链条部位上出现我们的身影。
在这个复杂环境下,我们的企业要站得更高一点,从终端应用未来发展的趋势,倒推在应用中可能变革的一些领域来做出真正的技术上的突破,才能使我们的产业链有效的发挥作用。
另外,在产业链布局的时候,请不要只关注自己的“产业链”,而要更多地向相关的产业链、以及技术,特别是在上游的技术多看看。如果我们在平行的产业链中已经聚集了相应的力量,可以快速地转移、拷贝到相应的目标产业链条当中,这样才会比较容易形成真正的成功。
最后一点:以我们市场化基金的角度来看产业链布局。产业链布局不仅仅是情怀,最终还是要实现商业的成功,所以我们认为在细分赛道上要真正做专业性的研究,并把这些结果联系到相应的企业项目成长路径中,如果他真正能够把商业成功和科技创新补强产业链这几个相应的元素合而为一,我们才可能投出优秀的业绩。
郎朗: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政治经济环境下,如何去开展偏向硬科技行业的私募股权投资,确实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话题。在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地缘政治格局下,企业如何建立自主可控?在面对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更加复杂化的投资环境时,我们该如何发掘硬科技赛道的投资机会?
我们认为,在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君实需要做好自身的取舍与坚持。具体到投资策略,最大的一个变化是需要认真对待中期或者短中期的客观形势,做出正确的行业判断。君实现在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在投资的两端,一端是中早期投资,另一端是偏中后期投资或上市后的并购投资及产业整合投资。
一方面,硬科技赛道目前整体估值高企,而中早期投资能够带来更大的安全边际,使未来的退出和投资回报更具可行性。另一方面,半导体、双碳、新能源等领域未来会有很多中小型企业的并购机会,大型的平台型公司会逐渐强大,因此中后期的并购投资和产业整合投资将成为接下来的主流趋势之一。
我们依旧会持续聚焦在能够真正利用科技、利用数字化,给我们的社会及企业带来降本增效的创业公司上。
黄国谦:接下来请张家港产业资本的高总在线上跟大家分享。
高彦:我认为投资是从不确定中寻找相对确定的过程,需要综合分析客观环境、真实现状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变化。硬科技一直是张家港产投的重点投资领域,结合当下环境,我个人认为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和半导体的自主可控是可以重点研究的领域。
在大背景下,新能源领域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都是增量,市场空间足够大,机会也足够多,热点也会不断涌现,增量市场是投资机构比较容易下手布局的一个方向。
制造业一直是我国的强项,部分硬科技赛道风口也在逐渐往上游转移,因此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也值得重点关注。半导体的自主可控来自于国际竞争带来的机会,确定性也比较大,也有许多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值得下手,只是需要关注估值是否合理。赛道选好了打法也很重要,我觉得构建生态圈是很重要的一点。对于我们机构而言,布局以上赛道,我们会选择早中期的切入加中后期重铸的模式。
黄国谦:谢谢高总的分享。我们大家都知道,当今全球的环境异常复杂,经济环境也波动很大,想问各位嘉宾的是目前的投资面临什么困难?可以如何解决?我想这个问题先有请我们线上的君实资产的郎总来给大家做一下分享。
郎朗:在当下的科技投资环境中,我们的确感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面临着较以往更多的困境。比如各类投资机构纷纷向科技投资转型,蜂拥而至地在科技赛道抢项目、抢份额、看重复的投资机会。这会使得很多机构在高进低出的状态下做出投资决策,最终导致实际结果与当初的预期有很大出入。
对于这类问题,我们也做了很多思考。
第一,不能只通过简单的材料、PPT、新闻或数据来看待一家企业。更多的是需要深入到产业当中,与产业协同,寻找尚未被挖掘的、具有成长空间的企业,才能形成有效的估值壁垒,不会在估值高点进入。也可以提前布局一些还没有成长为大的、热门行业的细分领域,从中挖掘可投资的机会。
第二,是从企业的基本面去看投资,回归投资的本真,回归投资本身的方法论,以终局思维来看现状。
虽然我们很难去预判中长期经济形势的发展和行业轮动的情况,但可以采用两到三年后相对短的中局来倒推目前值得深耕的投资机会。这些机会更多的体现在企业自身的竞争壁垒、增长空间以及所属行业上,看其是否有长足的发展空间。这是企业本身真正的价值、壁垒和护城河的显现,也是我们在投资时的一个重要的决策点。
发挥资源优势,在内卷中脱颖而出
黄国谦:谢谢郎总给大家分享他的观点。我们投资项目的阶段、整个投资企业的质地,性价比也是需要考虑的。这个问题请橡果资本的任总来分享观点。
任鹏:硬科技投资现在很热,逐渐拥挤。投资机构如何脱颖而出,还是要从自身的资源优势出发,走差异化路线,并满足股东的多元化诉求。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项目价格虚高的影响,形成有自身特点的投资方法或策略。
七匹狼从事投资的时间比较长,成功上市的企业也比较多,从而形成了我们日益丰富的朋友圈。上市公司寻找新技术,硬科技企业需要应用场景,橡果资本就是项目,资本与服务的桥梁。以驭势科技为例,我们在投资前后帮助企业对接厦门机场、宁德时代、德邦物流等应用场景,在需求中验证我们对未来的思考。以聚仁新材为例,国产己内酯替代进口,初始用在超纤皮革领域,我们自身的鞋服产业有需求,也有丰富的产业朋友圈。随着己内酯单体,多元醇,聚合物的应用推广,在可降解材料,动力电池电解液领域有很大需求,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另外,目前基金都有政府引导参与,这与当地的产业基础,招商需求挂钩,如何评判项目的经营效益,当前估值与成长预期,投资人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每个地方都有自身的资源属性,各家机构要形成自己的优势打法,才能在内卷严重、重复性很高的市场环境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这是我的想法。
黄国谦:谢谢任总的精彩分享,他从投资的本质出发,作为他非常看重的一环,尤其是思考了在现在投资领域大家相同打法的情况下,怎么样才能脱颖而出。接下来我们请远瞻资本的秦总来给大家做分享。
秦岗:我从事硬科技投资差不多10年多,可能也是行业里的新兵,但是我深深地感受到这10年的变化还是很巨大的,尤其是现在投资真的是越来越难做。过去10年所有的移动互联网,包括芯片都是围绕着智能手机这样一个“杀手级别”的需求。但是下一个结构性的需求在哪里,目前还是处于一个探索期。会不会是5G?会不会是工业机器人?到底什么行业会代表一个新的产业革命的开端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好的答案。所以我们认为短期内的困难还是严重的,因为市场不明朗,而且没有新的市场,所以才会内卷。
我们的期望是能够投资到下一个新兴的行业中去,那么我们的应对方法有以下两点:首先:我们要把眼光放远,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拉长投资时间的要求,对我们的被投企业也会设立一个更为长期的目标,有时候也会希望LP把眼光放更远一些。第二个方面:我觉得需要寻找一些可能是看上去“不务正业”的创始人,其实就是希望创始人能够不要把自己的思路太局限化,打开格局,那么有可能就会有一个新的发展。
提升专业能力,营造生态圈
黄国谦:谢谢秦总从另外的几个角度来分享投资的相关见解。接下来这个问题想问嘉宾的是硬科技领域的GP如何服务LP与被投企业组建产业发展联盟,推动实现产业链的融合互动,实现产业资源的赋能。
郎朗:建立产业联盟是一种越来越有效且必要的方式。如果有产业联盟的协同,首先,我们能够获得一个不一样的视角,站在更高的视野去看整个硬科技产业技术的演变趋势、技术壁垒以及技术潜在变化所带来的投资机会,避免自己错失某个方向。
另外,可以从更宽的维度去看整个产业链中还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从供需的角度去发掘目前市场存在的困难,通过对能有效解决这类困难的创业企业投资来填补这类空白,获得一个良好的投资结果。
除了信息获取之外,我们认为产业联盟的建立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对被投企业的赋能。
任鹏:产业联盟能在一定领域形成合力,使成员企业优势互补,共同拓展增量市场。不同规模,产业链不同定位的企业,基金合作方式也不一样。
我们参与了福建新能源产业联盟,联盟中包括新能源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创业团队与金融机构,基本形成了产业生态,大家定期探讨,共同分享,联盟每年在厦门会展中心举办新能源成果展,形成了多项合作。另外,我们也在打造资本联盟,形成连续投资,共同投资能力,以便为创业企业带来更多资源。
高彦:我想作为GP,我相信大家的初心都是想服务LP和被投企业,能够构建良好的长期的合作关系,降低磨合成本,关键还是看我们自己有什么资源能够做什么,因此我认为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营造自己的生态圈尤其重要。
市场化LP最核心的诉求无疑是财务回报,而地方政府或者公司LP则通常还有反投资源导入的其他要求,因此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加深对于行业的认识,更早一步在更低估值下发现投资机会以及深耕自己专注的行业,构建全产业链的生态关系圈必不可少。
另一方面对于被投企业同样如此,基于专业能力和生态圈之上的资源整合,是企业特别看重的,在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如何在合适的时间给予合适的资源嫁接,是体现集聚投后服务能力的关键所在。
因此可以看出,一是持续足够专业的企业在关键节点需要什么?二是得密切关注企业的动态。三是自己生态圈中可以拿出企业需要的资源。
助推科技成果落地,GP怎么做?
黄国谦:谢谢高总,一个好的GP,不仅仅是投完一个项目就完事了,更重要是要能给这个项目带来各方面的支持,协助被投企业成长,才能够给LP带来好的回报。最后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嘉宾们是如何实现硬科技成果研发的有效落地,提高成果转化的有效性?
金鼎:黄总的问题真的问得非常好!如果说“成果落地”,350年前的一个物理学家叫牛顿,他当初就“为什么苹果落地?”给出了非常好答案,那就是“万有引力”。对于科研成果来讲,如何让企业或者说技术能够找到真正的应用场景,才能找到真正的“万有引力”,我觉得这个是值得企业和者技术拥有者深刻思考的。当然,如果有人能来帮助技术和寻找挖掘“万有引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落地”也就是瓜熟蒂落,因此技术的成熟性就成了落地的关键。但技术怎么样是成熟呢?很多的技术其实在科研领域上的成熟和在工程领域上的成熟是完全不一样的。在过往所谓瓜熟的这些技术成果里面,真正可以导出优秀性价比的产品是非常困难的,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所以需要大量优秀的工程人员,甚至是供应链的一些辅助,才能够支撑这些技术叠代成熟,才能最终达到落地的效果。所以希望这些技术的拥有者不要忘记多寻找一些优秀产品经理,一些优秀工程人员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优秀的团队,才能诞生伟大的企业。
秦岗:我非常赞同刚才金总的发言,我就再补充一些,尤其是从硬科技早期的投资角度来说,科技成果落地表现在专利的发表,还有一些工艺流程和know-how的积累上。我会非常鼓励我们的被投公司去发表专利。但发专利的动力并不是在于说拿了专利,这个公司就万无一失了。专利只是表明一个姿态,一个刚成立的公司的能力,同时获得国家的认可,这是第一点;另外在研发方面,这些专利其实是一个防御性的武器。在遇到竞争对手时,专利给了你底气去正确地应对而不需要慌乱,有时候甚至可以作为一个和巨头协商的工具,这些对初创企业来说都是一个降低成本和风险的方法。
任鹏:我通俗的补充一下,我觉得帮早期企业就是找场景找钱找人。
黄国谦:谢谢各位嘉宾,我们今天硬科技时代的产业协同发展之路的圆桌论坛到此结束。
周刊|荐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