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什么样的人需要和适合「一生只爱一人」的承诺?

什么样的人需要和适合「一生只爱一人」的承诺?

其他


结婚第三年,感觉是……渐入佳境。吵架变少不是因为变得平淡,而是我老公在婚姻的磨砺中终于“成熟”了,比如说终于在吵架的时候他不会再视死如归一般,捍卫他心中的“真理”。


也有一以贯之的部分,比如结婚后每次都是他给我洗头吹头,我只需要躺在床沿玩手机。当然我对他也很好。


虽然我依然相信假使没有遇到对的人,我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很幸福,却还是慢慢感受到了这种一生只爱一人的关系,是适合自己、让自己在其中获益的。


为什么说人们还需要承诺?或者说,至少有一部分人,一定需要长期承诺的关系和爱。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对于承诺关系(commitment)的看法,仅代表我自己,希望给那些不确定自己是否渴望一段长期承诺关系的人一些参考。



1.


我慢慢意识到,人们对新鲜感的需要是被高估的。至少,有一部分人并没有那么需求和渴望新鲜感。


心理学研究很早就发现,人们的习惯化水平(habituation)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O'Gorman, 1977)。同样是吃一样的食物,有些人吃三天便已经感到习惯,有些人连吃三个月都仍然喜欢——这就是习惯化水平的差异导致的。


因此,对这一部分习惯性水平较低的人而言,一旦找到一件真的让自己感到舒服、喜欢、能够享受其中的事,ta们会非常享受这件事的重复——如果刚巧ta们还是风险厌恶型人,那能够一直重复这件确定的好事、而不用再去冒险寻找简直就是太棒了!


当然,这要求被重复的关系本身是让你满意的/对你来说高质量的。如果你发现在一段关系中非常渴望新鲜感,我希望你能够先去想一想是否是当下的关系不够让你满意,而不用下结论认为是自己“不喜欢/不适合长期承诺的关系”。


2.


人们有被爱的需要,同时也有付出爱的需要。可很多时候,想要付出爱的同时,人们总是疑虑重重——担心对方并不需要、因此反感自己,也担心对方只是想利用我们的付出、无法获得情感上的回馈。


在一段彼此承诺的关系中,双方都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为对方投入和付出情感,并且稳定地感受到对方给予的回馈。对于一些“需要被需要”、或者“享受为他人付出”的人来说,拥有彼此承诺的关系,会比单身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快乐。


其实除却有一定反社会性特质的人,很多人身上都有这样的利他性存在。当双方都能感受到对方愿意为自己付出时,关系中有神性(noble)的一面就会表露出来,人们会开始在关系中变得无私,享受在一般的关系中感受不到的道德体验。


这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随着彼此的试探慢慢让信任加强,因而逐步加深承诺,也逐步放开、投入自己。



3. 


承诺让我们不得不与对方磨合——这个过程是必然痛苦的,因为你不得不面对对方身上你不喜欢的部分。可是,只要长期共同生活,这样的时刻无法避免。你自己对别人来说,也一定在一些时候是非常难以忍受的存在。而磨合会让你们都发生一些改变。


你们必须找到一种默契。尽管在争吵最激烈的时刻,你们也知道措辞的尺度所在,有些话再生气也不会说。吵得再凶,也知道如何配合以度过这些时刻。但这种默契的建立无疑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研究发现,有承诺感的伴侣在面对爱人不严重的坏的对待时,会产生顺应(accommodation)现象,会主动控制冲动、避免用同样负面的方式对爱人做出反应,做出建设性的策略回应。(这就是文首我提到的我的婚姻中出现的改变。)顺应不代表盲目的自我伤害,它能帮助人们在面对伴侣偶尔的坏脾气时,更有效地控制局面、解决问题和实现沟通。


我个人不喜欢速食关系的一个原因,就是太容易放弃。老一辈人很难做出离婚的决定,从一方面来说固然是对自我幸福的不负责任,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有很多人在“必然要跟这个人相处一辈子”的想法中真的走完了彼此磨合的路。


在这个普遍人人都自我的时代里,太多人追求舒适,因而错过了在不舒服中隐藏着的自我成长和突破的契机。有时在和一个伴侣长期磨合之前,我们都不知道自己还可以有这样的耐心和善意。


4. 


我们依然需要承诺,也因为爱情的力量远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强大。道德感、对自我的要求、责任心,这些力量远比一时的情绪感受更持久。承诺,就是加强我们在关系中的道德感、责任心和对自我的要求的方法所在。


当心中作出承诺后,坚持磨合就不再只是一个爱情问题。心理学研究显示:


  • 关系中承诺感的高低会影响到人们是否维持一段关系。

  • 此外,如果关系中的双方有更强的承诺感,ta们的关系质量会更高,也能更好地适应关系中的变化,更倾向于在遭遇困难时选择不分手。

  • 甚至一段关系中承诺感的高低与否,可以预示5年后、7年后或者15年后,伴侣关系的稳定性(Weigel & Ballard-Reisch, 2014)。


对关系做出了承诺的人会渴望拥有一段从当下到未来的关系。同时,做出承诺也代表了一种选择,人们主动地选择留在这段关系里,也就选择了“放弃其他可能的选择”(Weigel et al., 2006)。承诺感让人不徘徊观望。

 

如果伴侣发现有吸引力的人存在,那么伴侣可能会被对方吸引,弃我们而去。但是心理学研究发现:愿意做出承诺的伴侣会表现出对替代选择的无视,ta们会意识不到自己从替代关系中可能得到的好处,也不关心是否存在更好的关系外的选择。


相反,承诺感不高的伴侣,会带着更强的好奇、热情地关注ta们可能得到的其他选择,例如,在一项研究中,给参与者展示一些有吸引力的异性照片,承诺感更低的参与者,ta们在这些照片面前徘徊的时间会更长。



5. 


长期的、彼此承诺的关系,还会给我们带来人生中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那就是和另一个人真正成为一个整体的体验。没有彼此,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就是你的,听起来很简单,事实上却绝非是普遍的体验。

 

研究发现,当人们做出承诺、希望长久地维持关系后,会产生“认知上的依赖”(cognitive interdependence):Ta们的自我定义发生了变化,不再将自己视为单独个体,而将自己和伴侣看作一个整体。Ta们会认识到自己的生活与伴侣的生活之间存在很大重叠(比如有共同的房子和规划);也会更多地使用“我们”等包含伴侣的复数称谓,来取代“我”“他/她”等单数称谓。


你们的生活和生命都是一同构建的。你们作为一个整体也有整体的目标,两个人齐心协力、分工合作,为这一整体的目标付出努力。


与另一个人类产生了这种整体感之后,曾经长久徘徊心头的孤独感会消散。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中你都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你也可以用这一点,检验自己是否已经处于一段长期深度承诺的关系中。


6. 


我还想说,承诺继而让两个人逐步融合为一个个体,不会让你失去自我。尤其是对于那些焦虑水平高、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低、以及存在痴迷型依恋的人来说。


人类天性寻求归属,为了归属我们会调节自我。因而在缺乏一段稳定的能够提供归属感的关系时(不一定是伴侣关系,好朋友、父母、集体都有可能提供),我们容易为了寻求归属而产生自我的不稳定。


而承诺关系带来的归属感,能够成为我们心中的安全基地,反而让我们能够更加松弛地去做自己,表现自己。焦虑是对风险的恐惧,当一个人有确定的安全感时,也就有了探索的勇气。


痴迷型依恋群体是尤其需要和适合长期深度承诺关系的人群:不再在七上八下的过程里折损自我和心力。



7.


最后想给大家一点风险小提示:


社会学家Michael Johnson(1973)认为,影响人们保持承诺、留在关系中的因素主要有两类:a.个人对关系的满意程度 b.对关系的依赖程度


但即使一个人关系满意度不高,也有可能因为高依赖度,而不得不留在这段关系中。一个负面的例子是虐待型关系,虐待者通过限制受害者的经济/情感表达/社交等,迫使对方不得不留在这段关系中(Bradbury & Karney, 2013; Millder & Perlman, 2010)。

 

影响关系依赖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替代选择(alternatives)的质量。替代选择的对象可以是关系外的情人,也可以是朋友或者家人。替代选择的质量越好,就越有可能使得人们倾向于离开自己的伴侣,去通过替代选择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对关系的投入程度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关系依赖程度。一个人对关系投入得越多,就越倾向于保持承诺。因为一旦离开,就意味着白白浪费了自己之前的大量付出。

 

还有一种影响因素是生存因素。一个人越依赖于通过自己的亲密关系来获得维持生计的资源与支持,也就越难以离开。生存的需要迫使ta留在这段关系中,不敢轻易打破承诺。

 

单方面对关系的依赖可能就是关系中权力不对等的表现了。可能说明对方的替代性选择更好更多,或者对方的投入不如你多,也有可能说明你在现实生活层面更加需要ta的照拂。


此时的高承诺,却并不是能给你带来幸福快乐的那一种。


8.


说到这儿,相信一定会有读者说“我不上清华,是因为我不喜欢吗?”


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这个话题,是因为生活中真的有许多人,明明需要也适合承诺关系,却因为一时的孤单、迷恋,误以为自己可以不要,甚至开始贬低一生只爱一人的爱情。网络上的“小娇妻”这个词我真的很不喜欢,看重关系与承诺、享受在爱情中付出,并不可耻,更不可悲。


对于那些真的不是非常享受单身和速食关系的人来说,承认自己需要并渴望这样的深度承诺是很重要的。哪怕暂时无法得到,这种被自己承认的、有迹可循的空虚感,会驱动我们去不断寻找自己的连接。


有时候,获得承诺关系的第一步就是先主动做出你的承诺。哪怕失败了,也一点都不可耻,你只不过是遭遇了一个不满足你的需求的人而已。继续寻找,总比否认自己的需求,有更大的概率实现自己真正的心中所愿。


正文到此结束。


在这个速食关系盛行的时代,在这个越来越少人相信“一生只爱一人”的时代,DR钻戒坚持做“真爱守护者”,难能可贵。

「男士凭身份证,一生仅能定制一枚」,这条规则吸引了很多人,也挡住了很多人。这次DR为这条规则加上了10段注解。「十不卖」品牌片其实是通过十句不卖的宣言,向大家诠释什么样的人才能获得“一生只爱一人”的爱情:承诺需慎重,宣告要坚定,相守需珍惜。


为什么,犹豫不决的人DR不卖?很喜欢视频中的一句话“要爱得足够肯定,才能越走越坚定。”非常认可DR在其品牌理念中一直很重视“承诺”,正如前文中所言,“承诺感让人不徘徊观望。



为什么,权衡利弊的人DR不卖?权衡利弊的爱类似弗洛姆说的“市场型”的爱:Ta们确定自己的价值,也评估他人的价值,然后寻求交易。既然是“交易”,就会有“更高的价值”,很显然,这不是真爱。这亦如前文提及,“愿意做出承诺的伴侣会表现出对替代选择的无视,他们会意识不到自己从替代关系中可能得到的好处,也不关心是否存在更好的关系外的选择。”


为什么,心里还有另一个名字的人DR不卖?为什么,一时冲动、为结婚而结婚的人DR不卖?……婚姻的选择应该是“慎重的、坚定的、没有一丝犹豫的


为什么,买来送自己的人DR不卖?因为DR求婚钻戒是爱的信物,不是漂亮的装饰物。


当看到这一段时,我起初是有些不解的,细一想,才明白了DR的用意。再次引用前文,“在这个普遍人人都自我的时代里,太多人追求舒适,因而错过了在不舒服中隐藏着的自我成长和突破的契机。有时在和一个伴侣长期磨合之前,我们都不知道自己还可以有这样的耐心和善意。”“我”固然重要,但真爱还需彼此更多地考虑“我们”。



真爱不止于一纸协议,也不止于某个时刻,DR钻戒守护的真爱,也不止是一个十年,二十年,而是满满当当的一辈子。


References:


Allen, D.(2012). Commitment phobic. Psychology Today.

Bradbury,T. N., & Karney, B. R. (2013). Intimate Relationships. New York, NY: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BeşikçiE (2008). The Predictors of Relationship Commitment: Perceived ParentingStyles, Parental Approval, and Psychological Reactance. Unpublished Master'sThesis, Middle-East Technical University.

Campbell,W. K., & Foster, C. A. (2002). Narcissism and commitment in romanticrelationships: an investment model analysi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Bulletin, 28(4), 484-495.

Canary,D. J., & Stafford, L. (1992). Relational maintenance strategies and equityin marriage.Communication Monographs, 59, 243-267.

Coy, J.S., & Miller, M. I. (2014). Intimate partners who struggle with formalcommitments: attachment styles, major challenge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42(3), 232-242.

Johnson,M. P., Caughlin, J. P., & Huston, T. L. (1999). The tripartite nature ofmarital commitment: personal, moral, and structural reasons to stay married. Journal of Marriage & Family, 61(1), 160.

Millder,R., & Perlman, D. (2010). Intimate Relationship. New York, NY: McGraw-HillCompany.

Rusbult,C. E., Martz, J. M., & Agnew, C. R. (1998). The investment model scale:Measuring commitment level, satisfaction level, quality of alternatives, andinvestment size. Personal Relationships, 5, 357–391.

Weigel,D. J., & Ballard-Reisch, D. S. (2014). Constructing commitment in intimaterelationship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41(3), 311-332.

Weigel,D. J., Bennett, K. K., & Ballard-Reisch, D. S. (2006). Roles and influencein marriages: both spouses' perceptions contribute to marital commitment.Family & Consumer Sciences Research Journal, 35(1), 74–92.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广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深度 | 越南的承诺,亚太的新格局以前想成为一个「完美恋人」,现在想成为「成长型恋人」重返日喀则,为了11年前的承诺网贷是如何「杀人」的?风,吹进身体必看!哈佛,牛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世界名校招生官带你走出孩子培养的“误区”!李健一生中都在度蜜月,马有铁一生只爱了四季就隐入尘烟嫁给「老实人」的女人,活得最憋屈!一生只用富一次(2022版)“什么叫承诺?不变的东西才叫承诺。”被喷「最差主持人」的她,怎么突然全网好评?吴啊萍和周劼——绝代双跤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人适合谈留学生恋爱?颜值和内在,二选一臨文徵明十八——林榭煎茶圖之三 !“可以只爱一个人,但不能太爱一个人。”俄波世敌(ZT)用中文给拜登总统写信?中国的民运人士在美国的困局征服歌剧院,小学生只需要一首《孤勇者》 | 谷雨悲剧! 知名亿万富翁全家惨死! 飞机离奇坠毁 行李尸骸漂浮海上! 旅行为兑现给6岁儿子的承诺…绿色低碳打造交付力标杆,碧桂园兑现家的承诺边考15门AP边练体育?专业只爱工程?普林斯顿新生报告暗示了怎样的申请趋势女人一生只有400颗卵子,谁先用完谁先老?上海需要年轻人,年轻人需要地摊被骂“泰国第一渣男”,他却10年只爱一个人,求婚成功后全网祝福:颜狗的盛宴!我们还需要第2剂新冠疫苗加强针吗?两项关键研究确认:这组人需要!Dr钻戒800元可删购买记录!说好的一生只能买一枚呢?读了庄子的《秋水》,就知道什么样的认知,就是什么样的命运最新!香港《施政报告》发布,哪些德国大学毕业生符合「高端人才」要求?这个妈妈曾创下「一年带娃看病40次」的记录!太可怕I-131A登机纸办理如何申请?什么样的人需要申请?华为“不造车”的承诺,快到期了人格心理学:你的人格适合什么样的工作?|留言赠书拜登的承诺还热乎着,美国的新一轮攻击就开始了!「斯人」还是「是人」,我可以说不重要但你不能说最真实的「普通人」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