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格老友记」中,你将看到投资人与创业者的对话实录,我们邀请真格从创业早期开始陪伴成长的“老朋友”分享他们的创业故事,听他们复盘从 0 到 1 的创业之路,探讨独到的行业见解,分享经历过的试炼与挑战。
作为一家早期投资机构,真格基金一直在寻找优秀的创业团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参与并见证了许多初创项目的成长和发展。故事千千万,虽然形式不断变化,底层逻辑和方法论却多有互通。希望你能从对话中,找到自己的灵感缪斯。
白云是「真驿站」早期成员,是我们持续关注的一位创业者。他为何选择回国投身传统行业数字化创业?在从 0 到 1 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让我们听一下他创立蓝墙互联的故事,希望他的选择和思考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蓝墙互联投资人
真格基金合伙人 尹乐
尹乐:放弃互联网独角兽高管职位,回国进入一个非常传统的领域创业,当时是基于怎么样的思考做出这个选择的?白云:我在上大学期间就曾休学回国创立了一个匿名社交网站。后来回沃顿读 MBA 那会儿,我也选择了创业管理(Entrepreneurial Management)方向。
创立蓝墙之前,我在 viagogo(现在叫 StubHub),当时是公司在亚洲的第一个员工,花了 5 年时间做到管理层,负责 13 个市场 100 多人的团队。公司今年年初公司在美国递表上市,我也算是完整走过了从“1-100”的经历。
很感谢真格为我打开了创业的大门,邀请我参加了真驿站活动,深入了解国内的创投生态。在听完徐小平老师“四大皆空”的分享后,我才真正开始认真思考从“0-1”的创业道路,后来决定辍学回国创业。
传统行业的数字化是一个慢但确定的生意。地产作为中国的支柱行业,贡献了中国接近 30% 的GDP,哪怕 1% 的效率提升也是巨大的机会,值得我们毕生投入。我对地产行业一直很关注,在美国时就曾在摩根斯坦利旗下的地产基金工作。回国后我加入了麦肯锡,重点负责跨国企业的增长和数字化战略。当时也有许多地产公司在积极探索这方面的机会,比如万科的“沃土计划”就是跟麦肯锡一起制定的。
尹乐:在传统根基如此深厚的领域进行信息化、数智化创新肯定会遇到很多阻力和挑战,能否分享一个团队克服阻力的具体案例?你认为在科技赋能地产的过程中,蓝墙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白云:我们做的事其实是在探索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从前期的市场触达、销售到产品研发、迭代和后期的服务,SaaS 产品跟传统软件都很不一样。我们是地产垂直赛道第一家往这个方向尝试的,在产品和商业化上都克服了很多困难,走出了一条我们自己的路,这其实就建立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分享一个最近的例子吧。今年 4 月开始的上海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都非常大。地产软件的模式十分传统,历来都是重线下销售和交付环节,一般企业在疫情期间业务都停摆了。我们迅速调整市场策略,通过多种线上途径传递产品价值、触达目标客群,也很感谢很多老客户分享使用蓝墙 Julius 后带来的切实改变.....疫情那两个月通过线上来咨询产品的客户达到了历史之最,线上触达-沟通需求-产品演示-线上签约-线上实施,在不见面的情况下,我们在疫情那一个月就成交并且试点交付了两个重量级客户,很感谢客户们对我们的认可和信任。
此外,蓝墙的核心竞争力还体现在两个“力”上:一个是“产品力”,一个是“服务力”。SaaS 公司本质上是软件服务型公司,产品决定公司能走多快,服务决定公司能走多远。当然,这两个力的本质还是人才。我们的核心团队结合了头部互联网基因和多年深耕地产行业的经验,能够始终秉持着第一性原理来思考和探索,避免对传统行业经验的路径依赖。
白云:影响肯定是有的。市场信心受损,企业的投资、建设、销售周期都拉长了,对于信息化投入的决策时间也变长了。
长期来看,这次调整对我们是有利的。首先,即使是在美国、日本等城镇化最发达的国家,地产行业的 GDP 占比也在 13% 左右,未来在中国依然是一个十万亿等级的赛道,目前也已经见底了。这次地产周期也带来了变革,整个行业会更加趋近于发达国家的模式,像代建这种专业化分工更明确的业务崛起,产业、养老、租赁与住宅开发多业态并存,随之也会产生一系列新的信息化需求。其次,行业有周期,但创新没有周期。过去的传统定制软件服务的模式由于巨大的前期投入,动辄一两年的上线周期,难以管控的实施风险,和当下企业的信息化诉求已经不匹配了。产品化、轻量化、高性价比是任何创新技术的发展方向,我们团队也一直怀着对行业的敬畏,持续在这些方向上努力,力求对行业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行业趋于理性之后,对精细化管理的需求才真正显现,大家才愿意花时间去寻找一款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产品,而不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
尹乐:你如何平衡 SaaS 产品中的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到产品上,我们会与行业 Top100 的标杆企业共同研发打磨产品,在产品中沉淀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最佳实践,向整个行业输出,这是第一道“为”。中腰部的企业管理上颗粒度相对没那么细,每个企业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所以单一模块的 SaaS 应用难以满足所有企业的数字化需求,也难以体现 SaaS 服务的价值。因此我们特别重视产品的完整性,选择了一条 One-stop Shop 的路线,从最开始就定位在覆盖地产全生命周期的 SaaS 产品。这意味着功能全面,但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复杂。业务复杂、用户体系复杂、版本更新复杂。同一个部门同一个岗位,对不同企业来说需要呈现的内容都可能是有差异的。
对于客户提出的需求,我们都会有专业的行业+产品团队来评估,有很多时候也会听取外部 CIO 的意见,慎重地评估每一个产品调整。是否代表着行业共性的需求,会不会让别的用户在更新版本后使用体验不佳,这些都是我们衡量“为与不为”的要素。例如我们湛江的一个客户提出需要增加“仓储管理”模块。经过多方调研与实地考察,我们判断客户对于优化仓库结构,实现智能材料仓储管理是行业共性的需求,就决定免费增加相关的功能模块,今天我们的“仓储管理”模块已经成为产品的一个亮点。在保障版本迭代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同时,不断增加符合行业需求的功能,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所以“为与不为”对于蓝墙来说,是让用户能感到内容变得更丰富,而不是使用变得更复杂。尹乐:目前蓝墙的客户分布是怎样的?未来会考虑出海吗?白云:我们产品上线一年多时间,已经服务了全国各地的数十个地产、城投、产业园区开发企业客户,树立了金地集团、新疆特变电工、江西中奥、河南信阳华信和新松机器人等全国以及区域标杆案例,金额续费率超 100%。
施工现场使用蓝墙互联 Julius 实现监管控一步到位
出海这件事情可能更多是顺势而为。中国的企业一直都在探索出海的机会,海外不少建筑项目,从投资、承包到分包都是由国内公司负责,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好的契机,可以跟着我们客户一起出海。其次,这段时间,也有很多东南亚开发商找到我们,那边的地产开发模式以及文化都跟中国一致。最后,蓝墙互联作为一家初创型的 SaaS 公司是生而全球化的,在产品层面我们已经预留好了国际化的功能模块。我们有成功案例丰富的数字化产品,有落地的中国操盘经验,随着中国模式向海外输出,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尹乐:可以分享一个蓝墙帮助客户提升不动产行业效率的最佳实例吗?白云:谷川是在全国范围内做产业园区开发运营业务的,大大小小十几个项目,涉及计划、工程、招采和成本等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多方协作。他们迫切需要一套整体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既要保证项目有条不紊地进行,又要保证工程和业务部门之间的连续性。蓝墙互联客户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新建厂房项目
谷川在数字化方面走得比较前,已经用过垂直领域和通用的软件产品大大小小 5、6 家,但是‘轻量化、各模块高效协同、操作简单和价格合适’的核心诉求始终没有一家供应商能够满足。
我们从客户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场景和痛点出发,结合谷川高科相对精简的管理模式和轻工作流的工作方法,迅速搭建了一套轻量化、专业匹配和各部门高效协同的数字化项目管理系统。在系统上线后,我们的客户成功团队也一直跟谷川团队保持密切沟通,根据他们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产品的优化迭代。据多个产业地产客户的测算,在应用系统管理后,管理团队的人效能翻一倍,同样的团队可以管原先两倍的项目量,给客户切实带来了效率提升。尹乐:蓝墙是你的第一次创业,这个过程中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和我们分享?白云:对于我来说,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短板和不足,所以吸引价值观一致、补齐我的短板的人才是最大的挑战。一方面,我们对人才有着非常高的标准,尤其是核心团队,必须同时满足优秀学历、大公司工作经验及有创业经历这三个条件。并且因为我们是一个全新的业务模式,很多过往的经验和做事方法并不一定适合,对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人才也在挑选公司,尤其是最近经济下行大家都求稳,初创企业的确比较难吸引到高潜力,背景优秀的人才加入。
我个人的经验就是早期要找 leader,等核心团队建立起来,就能够吸引到上一个台阶的人才。创始人要多花精力在招聘上,比如我就是用比较土的方法,相信大力出奇迹,仅在 Boss 上就沟通过超过 30000 个候选人,这跟在大公司招聘有非常大的区别。
尹乐:可以分享三个你认为作为创业者最重要的品质吗?白云:独立思考的能力、极度渴望成功和愿意付出非常代价。
依图科技 | 思谋科技 | 青藤云安全 | 爱笔智能
格灵深瞳 | 长亭科技 | 达观数据 | 来也科技
黑湖智造 | ADVANCE.AI | 默安科技 | 赛博昆仑
优客工场 | 出门问问 | 潞晨科技 | 循环智能
杉数科技 | 易仓科技 | 支流科技 | Graviti
鼎茂科技 | 极熵科技 | 诗云科技 | 小鱼易连
瀚一数据 | 蜚语科技 | 图匠| 智齿科技
鹏云网络 | 蓝墙互联 | 辅料易 | 快兔物流
掌上辅材 | 视见睿来 | 壹悟科技 | 永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