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华润啤酒侯孝海与燕京啤酒耿超共话企业变革之痛|举杯新世界

华润啤酒侯孝海与燕京啤酒耿超共话企业变革之痛|举杯新世界

公众号新闻

啤酒新世界最突出的能力,就是能不能变革、敢不敢变革。这对企业领导者而言,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张竞

图片来源|会议现场
写在前面的话:

举杯商业新世界,共话创新大格局。新世界,是诠释变革时代的基本逻辑,是驶出竞争红海的新航道,不懂新世界,即使赢得一城一地,终将输掉全部未来。

何为“新世界”?它是2021年华润啤酒董事会主席侯孝海先生首次提出的概念,这三个字看起来了无新意,不过侯孝海先生知行合一,“新世界”已成为华润啤酒推动变革最重要的世界观、最重要的指导方向和思维认知。


他提出的“新世界观”有五大背景:


一是全球大变局和大重构深刻影响了消费格局及企业发展;二是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企业应该深刻感受到了大国崛起的机会和新时代的发展使命;三是人口迭代下消费人群的改变,Z世代开始成为消费主力,而作为移动互联网原住民的Z世代人群,比X、Y世代人群有颠覆式改变;四是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再到如今ChatGPT以及大模型的流行,科技迭代将会改变整个产业的发展模式和核心竞争能力;五是后疫情时代,消费行业复苏并非简单回到从前,而是重构,消费者从心理到行为都发生了明显改变。


这些判断,不仅适用于啤酒行业或者消费品赛道,对于百行千业都具有普适性。当商业世界出现新旧的划分,企业家便无法再用旧世界的规则和战略解决新世界的问题,也不能用旧世界的思维和认识看待新世界出现的矛盾,更不能用旧世界的方法解决今天新问题 。唯有清楚地认识它、了解它,才能积极拥抱它,并主动在新世界中寻找机会。


虽然侯孝海是“新世界”理念的提出者,我们更愿意将“新世界”视为一个开放性系统,希望各界卓越人士共同加入对这个话题的探索,以此捕捉新世界的关键要素,成为新世界的中坚力量。因此诚邀侯孝海先生作为常驻嘉宾,再特邀不同领域的流动嘉宾,从战略、变革、组织、品牌、产品、运营、渠道、用户、资本、文化等不同侧面,来深入拆解“新世界”。
几乎没有一家中国大型啤酒企业,可以逃过变革的痛苦。过去20多年里,华润啤酒快马加鞭、高速增长,到2010年左右规模到达顶峰,之后发展却逐渐平缓下来。这是一个重要信号。华润啤酒管理层意识到,过去靠并购式整合在全国进行规模扩张的模式走不通了,行业的未来是品质化、高端化。2017年,时任华润啤酒CEO侯孝海提出“3+3+3”战略,向高端化方向转型。与此同时,刀尖向内,大刀阔斧改革,优化工厂、大面积精减人员。5年内关掉了40家低效工厂,优化500多万吨无效产能。

对这场巨大变革, “风险”是侯孝海提及最多的一个词汇。不变革,巨大的体量成为包袱,吞噬掉盈利,拖垮企业。变革,怎么变?体量太大,涉及面太广,一步不慎就前功尽弃。

“杀出一条血路,可能会冲过去,也可能倒在半路。但只要冲出去,你就赢了;即使倒在半路,我想还会有后来人继续杀出条血路。因为除此之外,别无选择。”侯孝海表示。

对侯孝海的心情,耿超深有同感,自2020年年底,耿超赴任燕京啤酒董事长以来,他笑称“就没再安稳睡过一个好觉”,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机制不活,市场下滑”的企业。

2021年1月,耿超提出“二次创业、复兴燕京”,聚焦年轻化、高端化转型。两年多以来,燕京啤酒业绩一路看涨,2023年前三季度,燕京啤酒净利润大涨四成。但耿超依然无法松懈,在他看来,业绩增长快原因在基数小,燕京啤酒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有一个又一个关口要闯。

《举杯新世界》第一期,华润啤酒董事会主席侯孝海,燕京啤酒党委书记、董事长耿超,进行了一场与“变革”相关的深度对话。从旧世界进入新世界,需要强大的变革动力才能完成。

对话的精彩观点如下:

1.啤酒新世界里最突出的能力,就是能不能变革、敢不敢变革。

2.变革要考虑条件具不具备的问题。现实不可能所有条件都具备,那就具备多少干多少,缺少条件创造条件干。

3.很多时候变革的失败在于不够决断。决而不断、当断不断,是变革大忌。

4.越在变革的时刻,自身心态越要稳。很多工作不是非黑即白的,也没有完全正确或无风险的决策,这就考验我们这个班子、团队,不但要正确,还要能快速解决问题。

5.做减法一定要有效、有获得感,专减那些减完最能产生价值的部分。

6.变革要“外看刚硬,内看柔软”。从外部来看,变革要刚硬,大刀阔斧,一往无前,但自身做事要有“柔软度”,“柔软度”带来了组织弹性、政策弹性。

7.要有变革的容错空间。在变革中不可能事事成功,如果这样,谁敢变革?要给变革者更加宽容的空间、良好的土壤。

以下为对话实录(有删减):

“等不起了”

CE:我们今天探讨的主题是“商业新世界,共话创新大话题”。新世界是理解当前复杂商业环境的一个基本逻辑,先请两位说一说对商业新世界的理解。

侯孝海:我当时提出“新世界”,是因为我认为整个啤酒产业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

中国啤酒产业在快速发展了二三十年后,开始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啤酒的消费人群、场景、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比如,现在00后开始逐渐变成主力消费人群,品牌传播、产品开发、科技创新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产业影响深远。

因此,我们用“新世界”这个词来形容当前啤酒产业面临的新环境、新的商业和发展模式、新的改革方向。在新世界,我们要用新世界的思维做新世界的事。

CE:啤酒新世界和啤酒旧世界差别很大,对于企业领导者而言,最大的挑战是领导力。啤酒新世界和旧世界所需要的领导力有什么不一样?

耿超:我结合燕京啤酒的发展谈一下。燕京啤酒的发展经历了从1.0到2.0的阶段。过去40多年的发展中,燕京啤酒没有系统、彻底地变革过,机制较为僵化,导致的结果是:市场下跌、企业业绩不佳、大家信心受挫。怎么办?

首先要迅速改变面貌,因为大家等不起了。要解决一些短平快的问题,但同时要谋长远。把当前问题解决好,把中期、长期的问题布局好,步步为营,以增长为检验的主要标尺,核心是要坚定从1.0到2.0,或者说从商业旧世界向新世界变革的勇气。对我们来说,解决问题,带领企业迅速改变面貌,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侯孝海:商业新世界的领导力和商业旧世界区别很大。

2014年左右,中国啤酒产业规模开始收缩,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之前,啤酒企业都在冲规模,为了做大规模,建设工厂,向全国扩张,做全国性的品牌。产品则主要是主流啤酒或经济型啤酒,那都是啤酒旧世界做的事情。

今天,啤酒产业已经发生变化,对企业的生产效率、产能布局、产品升级、品牌价值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否则你不可能在竞争中取胜。

侯孝海

为什么耿书记说等不及了?因为啤酒产业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你不变,别人会变,你变得慢,别人快,你在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长此以往,你就追赶不上了。形势逼人改变,一旦迈入啤酒新世界的大门,你就会认识到,企业急切需要变革。

所以,能否洞察行业、商业环境的巨变,洞察产业发展逻辑的变化,进而带动组织变革,这对企业领导者而言,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啤酒新世界里最突出的能力,就是能不能变革、敢不敢变革。

CE:两位提到了一个关键词“等不及”。这背后的背景是,变革的时间不是由你自己决定,是由环境决定的。

耿超:侯总提到2014年。2014年正是各企业做规划的时间节点。2013年,燕京啤酒的销量约570万吨,但到2020年我们只实现了300多万吨的销量,不但没有实现增长,销量还更少了。这说明我们对行业的判断出现了问题。

如果更早地拥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学习心态,对行业做出准确的洞察和预见,我们可能会转变策略。事实上,行业早已变了,而我们的变革慢了。

侯孝海:2014年,中国啤酒产销量开始下降,其中下降最大的是经济型啤酒。过去企业的商业模式,主要是按照规模增长来设计的。未来,如果继续沿着这个模式发展,不仅规模无法增长,还会大幅衰减。行业向上增长的力量,是价值,是高档啤酒、品质型啤酒的效益。如果不以这样的思维去布局战略,企业就无法再增长。

耿超:如果继续沿着过去规模增长的模式,可能还会在产能布局上匹配更多相应的投资,这个投资是多余的、无效的。一增一减,企业还要承受双重压力。

侯孝海:不能准确评判战略,或战略延误,带来的后果不仅是某方面的问题,而是系统性的问题。如果继续追求规模发展,企业会建更多工厂、增加更多规模,这些规模的产能布局方向都是瓶装酒和中低端酒,负担反而更重。

耿超:当你想解决这些问题时,你会发现,问题是双倍的。

CE:所以它并不是一个错误,而是一连串错误。当你对形势产生了错误判断,就一定会定下一个错误的目标,沿着这个目标做错误的投入,最终所有错误叠加,造成产能越来越过剩。

侯孝海:为什么要提出“啤酒新世界”?我们发现,过去二三十年,中国啤酒产业都是按照一个传统逻辑在发展,当产业的整体趋势、发展模式、增长逻辑发生变化时,很多啤酒企业的意识、认知比产业变化慢半拍,甚至慢两拍。如何能够准确研判行业发展大势,让自身企业战略与行业发展趋势、国家发展战略匹配,这是一个重要挑战。

CE:两位都提到了2014年,后来你们都发现行业发生了变化,但人在局中时,是很难看出来的。两位是从什么时候察觉到可能出了问题?

耿超:这对企业家的核心考验,就是预见力、洞察力。如果肉眼可见的信号都出现了,我们再做应对,肯定晚了。我们要解决的,就是洞察力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畏浮云遮望眼,要能预见未来,并对组织体系、产品、市场作相应的配套和布局。洞察,是通过现状等综合判断分析而来的,当然有一定的风险,但这是企业家的基本能力。

侯孝海:我意识到不对,是在华润雪花啤酒的发展遇到瓶颈的时候。过去20多年,雪花啤酒一直快速发展,并于2010年规模到达顶峰。在这之后,到2013年,雪花啤酒发展开始平缓下来,这是一个重要信号。

而行业中有一家企业增长非常快,这家企业就是百威英博。在中国市场,百威英博以前一直比不上雪花和青岛,为什么现在会有如此快速的增长?第一,百威英博有好品牌,该品牌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我们;第二,好品牌带动了其他中档品牌,使得其他品牌也得以实现全国性的发展。显然,百威英博所做的事正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同时,行业还出现了奇怪现象:有些企业开始关闭工厂了。最初,我们并不理解,以为是经营不善,但它们持续在关厂。我们意识到,它们一定出现了战略变化,在变革。

再看国际啤酒产业的发展历史,它们也曾从快马加鞭并购式整合转向品质化发展。

我们就觉察到,中国市场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追求“量”的时代可能已到头,“质”时代开始了。所以,2012年开始,我们就认为,战略需要调整。

做有效的减法

CE:华润啤酒和燕京啤酒都在企业内部进行变革,侯总说“刀尖向内”,耿书记提出“二次创业”,这几个字听起来简单,但背后一定会牵扯到方方面面。请两位分享一下,这过程背后,你们都经历了什么痛苦?

耿超:2020年年底,我到燕京啤酒的时候,压力很大。在整个“十三五”期间,燕京啤酒每年的销售收入在111亿元上下波动,波动幅度在1亿元到2亿元之间。我在内部讲,就跟拔管后的心电图一样,一条横线。无论是外界,还是内部,对企业的发展现状都不满意。

变革很痛苦,也很难。变革要求企业内部思想不能僵化,要求队伍有学习能力、适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变革过程中,始终会有不同的声音,但也得硬着头皮上。

有些事情虽然不能着急,但又等不起。经过我们长期的思考研究,最后提出“慢慢来,找对路,别再犯错误”。我们抓住几个主要问题优先解决,让大家能够看到组织效能的焕发,改善经营效益。

我们很坚定,只要一步一步推动变革,就能够实现阶段性目标。大家也会越来越坚定变革的决心和信心。

侯孝海:我们在2017年开始大面积变革,当时面临的形势很严峻:第一,我们有98家工厂、近6万名员工,过剩产能约500万吨。不仅需要减掉几百万吨产能,还要再建几百万吨产能,因为整个产能方向要从瓶装向罐装发展。当时我们有很多小厂,压力非常大。

第二,由于过去多年一路并购和整合发展,员工队伍庞大,年龄也逐渐老化,员工收入、技能、士气都不高。

第三,最大的问题来自市场。雪花啤酒过去以主流酒为主要业务,后来发展出中档酒勇闯天涯,但没有做过高档酒,也没有高档属性。当时,市场上增长最迅速的正是高档酒。而做高档品牌和高档酒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们只能通过变革来实现蝶变,最痛苦的问题是存量大,因此阻力和难度更大,涉及面更广,风险也更大。

但我们还是一往无前地去做,把改革方方面面的条件创造出来,将整个公司引入变革的道路。通过积极指挥,团队的共同努力,把改革难题一个个解决掉,这样公司就慢慢开始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CE:变革当中最难的部分,就是做加法和做减法,做减法有时候比做加法更痛苦。两位都做了什么加减法?在这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耿超:减法不好做。我来燕京啤酒时,正值疫情期间,在这个时候做变革,面临的困难、阻力更大。但我又不能等时机更好的时候去变革,等不了。这是我面临的最大问题。

耿超


在燕京啤酒做减法,更多体现在组织体系焕新上。过去,我们的组织体系很庞大,包括高管队伍。举个例子,我刚来时,燕京啤酒上市公司共15名董事,现在只有7名。过去,分公司高管有七八个,副厂长一堆;现在实行“1+X”制,目标只有1名高管,销量超过30万吨的情况下是“1+1”,超过50万吨就是“1+2”。我们也关停了一些产能落后的工厂或并厂。关停一些工厂后,效率更高了。

变革要考虑条件具不具备的问题,事实上现在并不是一切条件都具备,那就具备多少干多少,创造条件干。这几年,接受变革、支持变革的人也越来越多。

侯孝海:对我们体量这么庞大的企业而言,做减法一定要有效、有获得感,否则风险很大,甚至可能前功尽弃。所以我们在几个方面做了减法:

一是减工厂。把90多家工厂减到70多家,这使得每个啤酒厂产线配置更科学,更符合市场需求,同时合理布局,从而带来了产能效率的提升、成本的下降。表面上看,关工厂产生了一些减值,实际上带来了更大的效益和收获。

二是减人员。我们有近6万名员工,需要通过合理、人性化的政策,对员工进行安置,让公司员工队伍越来越年轻、技能越来越强、效率越来越高。我们有约一半的员工被安置,员工队伍大面积精减精减后,员工收入得到了提升,改革的获得感更强。

在做减法方面,我们做得坚决,而且要专减那些减完最能产生价值的部分,因为减一些没用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公司的状况。时间不等人,必须尽快把我们最核心的大包袱、大问题解决掉。

我们还要做加法,不甩掉包袱,做加法很难。要知道,做加法需要更长时间。比如,做高档品牌喜力、做数字化等,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相对而言,做减法,通过攻坚战,花一年到两年,最多三年时间,就可以使公司基本面发生巨大改变。且这种改变为公司建立了新生力量,也让股东、员工和上级组织看到了变革的希望。

做减法唯一的问题,就是风险太大。杀出一条血路,可能会冲过去,也有可能会倒在半路。但只要冲出去,你就赢了,即使倒在半路,我想还会有后来人继续杀出条血路,因为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做减法的力度为什么会这么大?因为我们的体量太大,带来的包袱也更大。雪花啤酒过去虽然在国内行业中规模最大,但质量并不高,盈利能力也没有那么强。巨大的包袱甚至会把那些盈利全部“吃”掉,还会造成臃肿、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这很危险。

CE:两位有没有焦虑到睡不着觉的时候?

耿超:这太正常了。我进入啤酒行业才几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又想尽快改变一些东西,肯定会焦虑、睡不着。

但我的目标是,将来让我们的队伍、“战斗”队员,都睡不着,让压力与责任同在。如果只有我焦虑到睡不着,这个企业也不会发展好。

侯孝海:企业变革力度大, 变革会产生无形的压力,尽管我认为变革是对的,但也不得不面对失败的风险、他人的不理解,做好失败的准备。变革那几年我经常失眠,压力很大。

但即使自身压力大,对外仍然要坚定,咬住牙,要乐观、充满信心。否则,作为一把手,如果你在变革中都被压垮了,组织和团队的信心从哪里来?

耿超:其实我刚来燕京啤酒时,一开会,企业内部的人都觉得我有点儿着急。他们觉得,你应该再气定神闲一些。我说,这不是这个阶段我该有的状态。我确实着急,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有很多关要闯。

但我很坚定,不含糊,我觉得这个关一定能闯过去,这取决于我的战略决心。我有信心和底气。

变革要“外看刚硬,内看柔软”

CE:管理大师吉姆·柯林斯说,卓越的领导力要具备七个要素,包括真诚、决断力、专注力、个人色彩、沟通、软硬结合的社交技巧、一往无前的勇气。请你们各选三个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要素,再结合自己的故事分享一下原因。

耿超:我选专注力、勇气和决断力。

一,专注力。我们是一家啤酒企业,酿酒本身就是一件需要专注的事,不断精益求精。我们的使命就是酿一瓶好酒,这就需要专注力。

二,决断力。燕京啤酒正在进行变革转型,很多事需要做取舍、做加减法,这需要决断。越在这种时刻,越不能四平八稳。很多工作不是非黑即白的,也没有完全正确或无风险的决策,这就考验我们这个班子、团队不但要正确,还要能快速解决问题。啤酒行业是快消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决断力非常重要。

2020年,我进燕京啤酒的时候,当时资源有限,我们该往哪个方向走?这就需要决断。

我们生产了两款产品:一个是燕京清爽,当时销量约40万吨;另一个是新品燕京U8,当年销量不到10万吨。前者盈利高、基础好;后者才刚刚起步。我们的资源无法同时支撑这两款产品的营销,怎么选择?

做新品难度很大,但最后我们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几乎零基础的燕京U8。U8无论是产品还是品牌形象,都更加年轻化。选择燕京清爽,意味着在啤酒旧世界里扩容,而选择U8,就是选择了市场的未来。U8的销量近几年增长迅速。截至目前(节目录制时间为2023年10月),今年U8销量已有50多万吨。

当然,现在回过头去看,有一些决策做得也很仓促,但只要核心逻辑和方向是正确的,就不会偏离主线。

三,一往无前的勇气。有些问题、趋势,我们可能洞察到了,也有决断力,但是能不能发挥组织效能?措施能不能执行?规划好做,但在实际落地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包括组织内部、股东之间、团队等各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坚定信念,一张蓝图绘到底,认准的事情把它干成。

左:耿超,右:侯孝海。


侯孝海: 我选决断力、沟通和软硬结合的社交技巧。

第一,决断力。很多时候变革失败就在于不够决断。决而不断、当断不断,是变革大忌。在变革中,有很多正在发生的事情,事实上并没有能完全设计好的计划和途径,需要快速决断。

最初,我们决定每年关两家工厂,五年关十家。但关了两家后,我们发现优化工厂的实际难度、风险尚可控,且已经摸索出一些经验、方法。这时,我们面临两个选择,是加码,还是按照最初每年关闭两家的规划进行?这就需要决断。

我们很快作出决定,适当加快关厂的步伐。在2018年、2019年的时候,我们一年关掉了7家工厂。疫情来袭后,关厂就很难了,但在2020年以前,我们已经关掉了30多家工厂。

包括员工优化与喜力合作,也都需要决断力。在变革中,下刀足够狠,做决定足够快、足够坚决,还能将组织中很多摇摆和不理解的人争取过来。

第二,沟通。华润啤酒要进行这么庞大的变革,沟通必须做得全面,且有沟通技巧。

做出一个决策,首先需要争取的是管理团队中更多人的认同,形成一个共识。一些人即使不支持,但是做好沟通,他们也不会反对。

还要与员工沟通。为什么要变革?为什么要优化工厂?为什么要安置员工?我们需要坦诚,实事求是地与他们沟通,让每一位员工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股东、上级也是特别需要沟通的对象,因为变革需要获得支持和批准。变革带来的效果、影响是什么?他们在变革中的职责和角色是什么?他们能够帮助什么?这些都需要与股东或上级沟通。

第三,软硬结合的社交技巧。变革要“外看刚硬,内看柔软”。从外部来看,变革要刚硬,大刀阔斧,一往无前,但自身做事要有“柔软度”,“柔软度”带来了组织弹性、政策弹性。

改革过程中,解决问题时,有时候需要给予一些宽度,才能让人成功渡过这条河;有时候则要缩窄,才能逼着人跳过去。尤其在如何解决利益问题上,软硬结合尤为重要。每个政策的制定,其中都有软硬平衡,这种平衡会让变革更加平顺。这是变革的智慧。

耿书记刚才还提到一点,我认为非常重要,就是要有变革的容错空间。在变革中不可能事事成功,如果这样,谁敢变革?我认为,要给变革者更加宽容的空间、良好的土壤。

CE:最后一个问题,请两位互相问对方一个与商业新世界相关的问题。

侯孝海:燕京啤酒过去做了一些非啤酒类业务,比如矿泉水。现在华润啤酒也开始进入白酒产业,耿书记有什么建议?

耿超:白酒、啤酒,都是酿酒,在市场管理和品牌营销上有差异,但我认为这个布局有前瞻性。啤酒年轻化,拥有一定阅历的人却喜欢喝白酒。夏天是啤酒旺季,冬天则是白酒旺季。白酒是一个很好的赛道,布局白酒对于企业的平衡发展很有意义。核心在于人,要找对干事的人。华润啤酒组织能力、学习创新能力都很强,我相信在白酒赛道上也一定能够跑出加速度。

我想问的是:啤酒的未来是高端化,但中国拥有庞大的基础消费群,对于主流酒业务的未来,侯总是怎么考虑的?

侯孝海:这是一个行业共性问题。在高端化战略中,我们往往是顾了一头,忘了另外一头。中国市场规模巨大,其实啤酒容量更多的是在中低端酒上。中低端酒是啤酒的基本盘,是我们的基础,也是我们的命脉。在现在的高端化战略中,必须两手都要硬,既要做高端化,又要守住基本盘。

现在中低端容量不断减少,如何能把基本盘护住,把堤坝筑稳、筑牢,这对我们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高端酒带来了增量发展,但低端酒也不能再继续流失了。如果我们把底部基本盘都护好,中国啤酒产业的发展会更健康。过去我们提高端化较多,现在要强调,既要高端化,又要基本盘。








关注“中国企业家”视频号

看更多大佬观点和幕后故事


[ 推荐阅读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全网顶流“王妈”背刺打工人,揭露这座万亿城市的锥心之痛华润啤酒侯孝海对话沙洲优黄黄庭明:真正的“美”酒时代到来|举杯新世界一文了解半导体产业变迁与格局重塑动力电池行业变盘,蜂巢能源为何越战越勇?零跑汽车的「上岸」法则:降本、出海与新车型行业变革母婴门店该如何应对?也想起了邓丽君华润集团总部社会招聘岗位上新!世界500强,顶级央企,月薪平均37k,六险二金,人才落户,带薪休假聆通科技—助听赛道的新一代引擎制造者:突破欧美技术封锁,助力行业变革发展ALL IN AIGC 新时代,共探行业变革之路|InfoQ 合作伙伴年度盛典华润啤酒侯孝海对话江南大学徐岩:白酒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创新|举杯新世界举杯邀明月。《阴阳鱼》连载第14章:时间如刀,空间如砧板,而你我都不过是鱼肉奢侈品行业变天:疯狂涨价遭反噬 价不配位引发富豪起义巴郎。《拾旧沙河梦》139。火种不灭为什么这么多人都迷上了'科目三'宝宝意外死亡,黑猩猩妈妈深陷丧子之痛,抱着尸体3个月不放手....布林肯国务卿在上海与商界领袖座谈时的讲话产业变革下的国企如何转型亮道智能北京车展新品发布:助力智驾出海与轻图城区NOA巴郎《行为随谈》43 完善自我数字经济潮涌:华为擎云以科技创新赋能企业应对产业变革加拿大华人一篇《我妻之死》引爆全网!确诊癌症仅13天离世!医疗之痛怎么破?经历丧夫之痛 姊妹将灵修日志化作灵修书籍 帮助读者走出丧亲之痛《海国图志》之痛:一部书在中国和日本的不同命运中国市场五大啤酒公司,重庆啤酒经营效率最高英语教材改革之际,这件事越早开始越好!新能源与自动驾驶浪潮:全球产业变革与新兴岗位探秘谷爱凌刷新世界杯记录后,网友评论逐渐跑偏激励变革系列开篇预告 | 洞悉激励新趋势,让变革发生AI开始接手:游戏,社交与产业变革前夜的语料库战争侯孝贤这部片,美到让人喘不过气开机要拜神!张艺谋、侯孝贤也不能免俗!一部电影直揭原生家庭之痛:孩子和妈妈的关系,决定了他跟世界的关系人人乐之殇,传统零售之痛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